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41)
2023(17955)
2022(15310)
2021(14174)
2020(11957)
2019(27042)
2018(26811)
2017(51882)
2016(28307)
2015(31384)
2014(31470)
2013(31437)
2012(28919)
2011(25920)
2010(25945)
2009(24092)
2008(23784)
2007(21331)
2006(18941)
2005(16701)
作者
(82787)
(69255)
(68661)
(65352)
(43871)
(33418)
(31169)
(27196)
(26285)
(24709)
(23741)
(23489)
(21961)
(21942)
(21308)
(21037)
(20717)
(20227)
(19842)
(19748)
(17251)
(17027)
(16789)
(15956)
(15494)
(15491)
(15470)
(15289)
(13964)
(13935)
学科
(120788)
经济(120656)
(103958)
管理(88835)
(85131)
企业(85131)
方法(51399)
(50288)
数学(41797)
数学方法(41274)
业经(34976)
农业(33559)
(33427)
中国(29090)
地方(28028)
(24359)
(23231)
(23193)
财务(23154)
财务管理(23124)
企业财务(21899)
技术(21473)
(20500)
理论(20091)
(19160)
贸易(19151)
(18538)
(18287)
(18171)
环境(17924)
机构
学院(404981)
大学(399788)
管理(163847)
(160615)
经济(157082)
理学(141375)
理学院(139843)
管理学(137535)
管理学院(136809)
研究(132887)
中国(101642)
(85230)
科学(84689)
(81051)
(72423)
(67226)
业大(66192)
农业(62491)
(62464)
中心(62125)
研究所(61185)
财经(57837)
北京(52990)
(52598)
(52432)
师范(51982)
(50017)
(48162)
经济学(46394)
(44956)
基金
项目(277375)
科学(218464)
研究(202347)
基金(200370)
(174691)
国家(173117)
科学基金(149365)
社会(127766)
社会科(120715)
社会科学(120681)
(111306)
基金项目(107231)
自然(97733)
自然科(95435)
自然科学(95410)
自然科学基金(93705)
(91733)
教育(90849)
编号(83548)
资助(81235)
成果(65846)
重点(61524)
(60334)
(60265)
(58758)
课题(56437)
创新(54396)
科研(52715)
国家社会(51950)
(51108)
期刊
(185345)
经济(185345)
研究(114007)
中国(80082)
(79196)
学报(64892)
科学(61259)
管理(59542)
(56608)
农业(53786)
大学(49267)
学学(46792)
教育(39708)
业经(36083)
技术(35948)
(35632)
金融(35632)
(27876)
财经(27505)
经济研究(26259)
问题(25178)
(23527)
技术经济(21398)
(20852)
资源(20473)
科技(20153)
现代(19222)
图书(19201)
理论(18333)
商业(18005)
共检索到598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娅  谭秋  王丽双  张帆  
[目的]通过对原平市农业产业适宜性的定量评价,并结合土地利用的角度对原平市农业产业进行布局优化。[方法]基于GIS空间分析和AHP方法,建立农业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刻画原平市农业产业适宜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得出适宜性分级图,进一步叠加原平市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农业优化布局分析。[结果]原平市农业适宜性水平整体较低,只有14.82%的区域适宜和非常适宜农业生产,集中分布于中部平原地区;53.21%的地区基本适宜农业生产,主要分布于东部丘陵和西部山区;31.97%的地区不适宜农业发展,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区;同时,在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地区中约有15.3%的土地被开垦为耕地,限制了该市整体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结论]与传统的土地适应性相比,本研究嵌入了社会经济因子和管理水平的影响分析,使得研究结果更贴合实际。如何进一步挖掘更全面表征气候、生态、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构建更加全面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区域有别、因地而异的评价体系标准,是加强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科学性和准确性的有利保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琦  赵志平  韩煜  史娜娜  全占军  
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指导区域土地利用模式,可以有效保障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论文利用GIS分析方法,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状况、距风景名胜区距离、距水体距离、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8个评价因子,对赞皇县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赞皇县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水平较高,土地利用适宜和较适宜区面积为506.23 km2,占总面积的61.2%;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为194.42 km2,占总面积的23.5%。不适宜区和较不适宜区内工矿用地面积为0.9 km2,需要调整用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琦  赵志平  韩煜  史娜娜  全占军  
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指导区域土地利用模式,可以有效保障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论文利用GIS分析方法,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状况、距风景名胜区距离、距水体距离、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8个评价因子,对赞皇县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赞皇县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水平较高,土地利用适宜和较适宜区面积为506.23 km~2,占总面积的61.2%;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为194.42 km~2,占总面积的23.5%。不适宜区和较不适宜区内工矿用地面积为0.9 km~2,需要调整用地属性,一般适宜区内工矿用地面积为0.9 km~2,需要限制建设项目类别、规模和建设范围。赞皇县现有的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工业结构优化的重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寅  邓祥征  金贵  张正昱  
[目的]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地的重要组织保障之一,探究其效率及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新时期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兴旺。[方法] 文章以传统农区山西省原平市为例,采用Bootstrap-DEA模型评估了126家样本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样本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整体较高,但仍存在投入冗余的情况,影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纯技术效率;(2)粮食类合作组织整体效率相较其他两类合作组织差距较为明显,在内部管理方式、资源利用能力、新技术运用等方面问题突出;(3)增强合作组织的人力资本积累和电子商务竞争力是提升合作组织效率的关键,此外,土地细碎化会引发规模不经济,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改善。[结论] 要改进传统农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效率,建议健全其内部管理运营机制,加强农业技术引进、推广,全面联合、优化粮食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对合作组织成员培训的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农户参与合理高效的土地流转。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静  
本文根据对屯瓦村农户的问卷调查的结果 ,分析了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结论是 ,在当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下 ,农民的存款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 ,农民的贷款需求却远远没有得到满足。在未来的农村经济发展中 ,国家应该在农村实行金融约束政策 ,为农村的金融机构创造一个宽松的竞争环境 ,使之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贷款服务 ,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胤汉  刘彦随  
在对陕西省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拓宽和深化了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了土地资源适宜性的精度和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瑞娟  郝晋珉  王静  
本文应用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价值,估算了山西大同市1996-2003年土地利用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阐述了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同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目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红悦  李京  
该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FAO的农业生态带土地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 ,把GIS技术应用到传统的AEZ土地评价方法中 ,建立了土地农业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在所建系统中实现了改进的AEZ算法 ,用户可输入任意作物的环境需求 ,人工干预情况 ,可以按地方特色调整专家打分值 ,可方便及时地为地区引进新品种 ,并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依据。以攀枝花市区为例进行了土地农业适宜性评价 ,做出了攀枝花市 9种主要作物的评价图和多种作物综合评价等级图 ,得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宋建辉  王坤  刘会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对于落实规划、强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涞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实施情况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每项指标进行评价,再使用几何平均法合成总评价值,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对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丽娟  刘恩才  陈悦  贾燕  
中国入世后,农业面临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充分利用内外两种资源和市场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县域农业土地利用中一个殛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对绥中县土地利用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探索比较优势理论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以及加何应用该理论来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单位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及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竞争优势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新焕  徐建刚  于兰军  
本文以吴江市芦墟镇为例,以2000年和2004年SPOT影像中提取出的用地信息为基础,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了定量与定位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SPOT影像的前期处理与用地信息的提取过程,得到两期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图;然后依据解译的信息对土地利用/覆被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计算研究期内各类用地的增长规模、变化速率与变化强度的变化,并通过GIS中的叠置功能分析出各类用地的转移矩阵,以此解释不同类型用地之间的消长关系;接着剖析了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空间问题,主要表现在空间格局与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镇区空间快速无序的扩张、建设用地过于分散这3个方面;最后对研究区的建设用地适宜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兴  周生路  吴绍华  王晓瑞  林晨  周华  
土地细碎化是与土地规模经营理念相背离的一种土地形态,细碎化的土地经营模式会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下降、粮食减产以及景观美观度降低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土地细碎化程度的衡量多通过细碎度表征,但尚无统一标准,且主要针对农用地。以江苏东海县为例,首先结合景观指数与主成分分析,分别计算耕地、基础设施用地、居民点用地以及生态用地的细碎度,再通过系统聚类,分析不同地类细碎度组合的地域分异特征。结果显示:不同用地类型的细碎度是自然、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结果,耕地细碎度与居民点细碎度有着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生态用地细碎度有着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基础设施用地细碎度和居民点细碎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生态用地细碎度存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耿焕侠  张小林  李红波  
使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缓冲区法、空间叠置分析法以及景观格局分析法,分析不同等级的行政中心驻地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是丰县的景观基质,聚落(城乡建设用地)景观是丰县主要的景观类型。与行政中心的距离越近,人为景观的面积比重就越高,大于各景观类型的现状比重,表现出较强烈的空间吸引特性;相反,自然景观所占比重远远低于现状比重,反映出较明显的空间排斥效应。(2)与镇政府的距离变大,土地利用景观的破碎程度、聚集程度、斑块形状的规则程度均先减弱后增强;与县政府驻地的距离变大,景观的破碎程度呈现"减弱-增强-稳定"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薛继斌  徐保根  李湛  赵建强  
研究目的:构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试点村建设用地适宜性状况。研究方法:基于可拓工程的优度评价法。研究结果:通过优度评价法,计算得出各评价单元的综合优度分值。根据优度值域,结合分值分布的频率直方图,将适宜性分为高度适宜、中等适宜、勉强适宜、暂时不适宜和永久不适宜5个层次。新增建设用地区中75.46%处于高度适宜,其余24.54%处于中等适宜的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对于新增建设用地区的选择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研究结论: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更微观,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优度评价法应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显示了较好的区分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明杰  余斌  何永娇  卓蓉蓉  胡书玲  
[目的]探索建立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理论基础与技术规程。[方法]引入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评估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度,运用三维魔方分类方法划定土地利用多功能分区。[结果]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性水平差异显著,适宜生态服务、农业生产和城镇发展的土地面积分别占流域国土面积的93.38%、70.17%和69.31%,其中适宜城镇发展用地环洱海集聚分布、适宜农业生产用地在流域中北部连片分布、适宜生态服务用地围绕流域环状分布;将洱海流域国土空间划分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三大空间占比分别为7.69%、24.33%和67.99%;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功能分区与现状土地利用结构吻合度高达71.96%,其中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吻合度分别为63.84%、59.43%和92.62%。[结论]土地利用多功能适宜性综合评价体系及其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符合洱海流域实际,能够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提供理论借鉴、为洱海流域国土空间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