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86)
2023(16400)
2022(12916)
2021(11673)
2020(8990)
2019(19802)
2018(19387)
2017(36733)
2016(19946)
2015(21368)
2014(21292)
2013(20954)
2012(19564)
2011(17898)
2010(17889)
2009(16458)
2008(16033)
2007(14545)
2006(13360)
2005(12233)
作者
(59749)
(50389)
(49953)
(46971)
(31356)
(24288)
(22246)
(19667)
(19218)
(17628)
(17316)
(16638)
(16098)
(15856)
(15403)
(15233)
(14924)
(14737)
(14440)
(14252)
(12784)
(12519)
(12186)
(11636)
(11515)
(11181)
(11161)
(10977)
(10169)
(10002)
学科
(92047)
经济(91953)
(56418)
(51251)
管理(46948)
农业(34197)
(32172)
企业(32172)
中国(30920)
地方(28248)
业经(27190)
方法(26316)
数学(23003)
数学方法(22856)
(18011)
(17128)
(17117)
(16979)
(16114)
贸易(16102)
(15566)
(15103)
银行(15060)
(14766)
金融(14764)
(14627)
环境(14434)
发展(14260)
(14234)
地方经济(14071)
机构
学院(285751)
大学(279830)
(121256)
经济(118864)
研究(106290)
管理(104641)
理学(89884)
理学院(88784)
管理学(87329)
管理学院(86794)
中国(81464)
(72517)
科学(66434)
(59835)
农业(55724)
(54771)
业大(51055)
(50903)
研究所(49854)
中心(49028)
(45360)
(39821)
财经(39657)
师范(39354)
(37721)
北京(37203)
(36868)
经济学(36550)
(36179)
(35672)
基金
项目(194731)
科学(153254)
研究(141934)
基金(139835)
(124388)
国家(123216)
科学基金(103892)
社会(93458)
社会科(88239)
社会科学(88218)
(78397)
基金项目(74274)
(65095)
自然(64034)
自然科(62517)
自然科学(62499)
自然科学基金(61342)
教育(61243)
编号(57695)
资助(53303)
(49353)
成果(45610)
重点(44128)
(41488)
(40704)
课题(39855)
国家社会(39771)
(39441)
发展(39430)
(38824)
期刊
(146260)
经济(146260)
研究(82290)
(75870)
中国(66799)
农业(51079)
学报(50917)
科学(46522)
大学(38553)
学学(36781)
管理(35047)
(34933)
(31554)
金融(31554)
业经(30955)
教育(28816)
(24612)
技术(22759)
经济研究(21513)
问题(20823)
财经(18851)
(16824)
(16301)
农村(16053)
(16053)
农业经济(15861)
资源(15667)
世界(15526)
业大(14824)
科技(14738)
共检索到442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强   李阳  
本文基于2018—2020年中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CEIC经济数据库,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县域乡村数字化发展对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基于劳动力供给数量与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双重视角,深入剖析了乡村数字化发展的劳动要素配置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县域乡村数字化显著提高了农村劳动力供给数量。乡村数字化发展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在工作地点和工作场所等方面选择的灵活性,且有效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兼业的概率,从而增加了劳动力供给数量。第二,乡村数字化发展显著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劳动供给时长,且主要在“工作—闲暇”时间上进行了重新配置,即通过减少休闲时间来增加非农就业时间。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乡村数字化对女性、“新生代”和低技能农村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时长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实现共同富裕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聂会平  王培根  郭毅夫  
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存在着互动性关系,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应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湖北县域经济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发达省份,大量的劳动力依附于有限的土地上,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影   尉京红  
数字乡村建设对当代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剖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喜与忧,探寻化解建设数字乡村与实现农村劳动力更好就业矛盾的着力点尤为关键。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梳理了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农村劳动力的理论机理,并分别从岗位创造效应、人才磁吸效应、岗位替代效应与人才外溢效应四个视角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数字赋能”以及“数字负能”影响,提出了建设数字乡村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寒晶  
根据刘易斯的理论模型 ,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关键是要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这要求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废除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各种限制性措施。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求政府进一步转换角色 ,有步骤地开放劳动力市场 ,同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制度安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绍琛  何强  王祥  
本文通过对云南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农村工业化发展现状的考察分析,揭示了云南农村工业发展滞后对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为了有效解决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本文借鉴楚雄州禄丰县发展农村工业的经验,提出了发展地区特色经济、城乡工业互动、创建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等以促进农村工业的发展,从而成功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丽  王宝文  
本文结合劳动力流动的宏观数据,概括了各个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归纳总结了各个阶段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产出结构的变革,提升了农业技术和效率,对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浩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在中国特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非农化和城市化的权宜现象,对农村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发展状况综述出发,分析了外流的动力机制,归纳评述了劳动力外流影响的正负效应,并对劳动力外流与农村发展作了一定的对策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浩  
本文首先阐明农村劳动力外流发生背景和在影响农村发展因素中的地位,然后着重分析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村发展影响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最后对农村劳动力有序外流提出四点意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若建  
人的文化素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早已被普遍认识,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重视。发达国家的农业之所以能够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发达国家的农民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能采取较好的管理方法和使用先进的技术。同样,在发展中国家,农民的文化素质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村发展。根据世界银行支持的一项在多个发展中国家农村进行的比较研究证实,受过初等教育的农民与未受过初等教育的农民,前者的劳动生产率要高一些。另外在一些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付保宗  
当前,农村劳动力供给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受其影响,工业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并呈现新的特征。综合判断,我国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或将见顶并进入趋势性下降通道。为此,从需求方面,应通过提高工业发展质量降低劳动力供给紧张的压力;从供给方面,应通过提高农业产出率和提升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挖掘劳动力供给潜力。一、农村劳动力供给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梁桂保   张利杰   刘葵容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金融排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并能够通过增强县域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和潜力促进劳动力的净流入,从而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采用2014—2020年1 754个县域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分别以人均GDP、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劳动力净流入率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劳动力流动,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且数字普惠金融3个维度的发展均具有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效应,其中覆盖广度拓展、使用深度加深、数字化程度提高的促进作用依次递增;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县域和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普惠性和亲贫性,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的路径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应积极推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尤其要加快欠发达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并统筹制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和劳动力流动引导政策,通过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史亮  
文章通过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作用机制,提出是通过何路径来影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进而提出发展非农产业、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布局;健全农村生产要素配置市场;推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和加大农村公共品的财政投入等相关政策建议,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协调发展。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崔子龙  
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就是打破过去的城乡二元结构,解决现阶段的城乡之间的显著差距。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经的过渡形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并推动城市化的进程,需要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各种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逐步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红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但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迫切且最具有挑战性的是农民贫困、农业停滞和农村贫穷的"三农"问题。为什么我国的"三农"问题难以解决,是因为农村人口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人均占有资源、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因而土地报酬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生产率提高缓慢而成本却迅速增高。这种基本态势不改变,其它措施都很难收到提高农业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史亮  
文章通过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作用机制,提出是通过何路径来影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进而提出发展非农产业、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布局;健全农村生产要素配置市场;推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和加大农村公共品的财政投入等相关政策建议,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