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89)
- 2023(12974)
- 2022(11409)
- 2021(10752)
- 2020(8923)
- 2019(20570)
- 2018(20757)
- 2017(39370)
- 2016(21932)
- 2015(24684)
- 2014(24991)
- 2013(24346)
- 2012(22638)
- 2011(20199)
- 2010(20074)
- 2009(18148)
- 2008(17266)
- 2007(15009)
- 2006(13079)
- 2005(11249)
- 学科
- 济(85335)
- 经济(85240)
- 管理(58602)
- 业(52785)
- 企(42620)
- 企业(42620)
- 方法(36180)
- 数学(31275)
- 数学方法(30922)
- 地方(25210)
- 农(24384)
- 中国(22047)
- 学(20889)
- 财(19193)
- 业经(18552)
- 农业(16348)
- 制(15588)
- 理论(14626)
- 环境(14102)
- 和(13950)
- 贸(13126)
- 贸易(13119)
- 地方经济(13011)
- 易(12562)
- 技术(12446)
- 教育(12294)
- 融(11915)
- 金融(11906)
- 银(11838)
- 银行(11795)
- 机构
- 大学(298672)
- 学院(298332)
- 管理(117483)
- 济(109533)
- 经济(106814)
- 研究(101979)
- 理学(101769)
- 理学院(100473)
- 管理学(98620)
- 管理学院(98085)
- 中国(74527)
- 科学(67407)
- 京(65772)
- 农(52155)
- 所(51660)
- 财(49438)
- 江(48489)
- 业大(47817)
- 研究所(47595)
- 中心(46899)
- 范(42756)
- 师范(42291)
- 农业(40881)
- 北京(40851)
- 财经(39475)
- 院(37980)
- 州(36815)
- 经(35762)
- 师范大学(34252)
- 技术(33806)
- 基金
- 项目(212890)
- 科学(166094)
- 研究(155455)
- 基金(151494)
- 家(132660)
- 国家(131528)
- 科学基金(112214)
- 社会(94577)
- 社会科(89233)
- 社会科学(89208)
- 省(85321)
- 基金项目(81827)
- 自然(74519)
- 自然科(72647)
- 自然科学(72630)
- 划(71709)
- 自然科学基金(71266)
- 教育(71026)
- 编号(65194)
- 资助(61334)
- 成果(52496)
- 重点(47875)
- 发(46117)
- 部(45576)
- 课题(45327)
- 创(43834)
- 创新(40858)
- 科研(40622)
- 项目编号(39114)
- 计划(38808)
共检索到436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伟 周生路 姚鑫 郑群英
主体功能区划是协调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位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长江三角洲江苏宜兴市为例,在建立宜兴市主体功能分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分别计算资源环境约束、现有开发强度、未来发展潜力3个投影值并划分高、中、低3个等级;根据各镇资源环境-开发强度-发展潜力组合类型,利用三维魔方图分类法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将宜兴市划分为优化整合区、重点拓展区、适度发展区、农林优先区、生态保护区5个主体功能区,分区结果更加突出主体功能区从开发型到保护型逐步过渡的"主体功能"特性。此外,通过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计算出的评价样本投影值用模的...
关键词:
县域 主体功能区 分区 江苏宜兴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建君 韩冬华
文章指出了某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叙述了目前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在理论层面上,阐述了校企合作的历史趋势与合作的优势,同时就校企合作的原则、机制的保障及合作环境的营造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校企合作 模式 调研报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琳 朱天明 杨桂山 苏伟忠
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启动的背景下,建设功能空间分区研究迅速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在GIS数据库和空间分析方法支持下,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县域尺度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和生态限制性程度,并结合矩阵判断方法进行建设功能空间分区。在此基础上,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的昆山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昆山划分为允许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4类区域,并提出不同类型区建设用地布局的对策和建议。在允许建设区,鼓励产业和城镇集聚,鼓励高密度、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在控制建设区,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类型,以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开发建设活动为主;在限制建设区,不仅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类型,而且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林艳 夏敏 邹伟
开展县域尺度农业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差异化推进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对协调人地耦合系统、促进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以宜兴市农业空间为研究对象,耦合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格局与需求格局,构建供需综合安全格局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结果发现:(1)宜兴市农业空间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格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空间差异较大。土壤保持服务需求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总体格局;食物供给服务需求整体较高,空间上与人口分布类似;碳固存服务需求格局表现为“北高南低”;水源涵养服务需求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生境质量保持服务需求在空间上呈八块状分区。(2)宜兴市农业空间土壤保持、碳固存、水源涵养以及生境质量保持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格局均表现出“南强北弱”的特征,而食物供给服务的高值区位于研究区东北方向及西部腰线区域。(3)依据供需综合安全水平,宜兴市农业空间可分为农业生态重塑区、农业生态优化区、农业生态护养区以及农业生态保育区。结合各分区土地利用现状,分别提出全局治理与重点区域生态重塑、整体优化与关键区域生态修复、综合生态养护与局部生态整治、严格生态保护与控制开发强度等差异化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研究为宜兴市及其他类似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奎 周生路 张红富 廖富强 吴绍华
精明增长理念对于解决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是实现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此,本文尝试对精明增长指导下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进行研究,旨在从土地利用角度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充实、完善乃至深化精明增长的一些研究理论与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首先明确了精明增长指导下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内涵,构建了土地利用精明增长度测度体系;接着,构建了灰色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经运算求解可以得出几种备选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及主成分投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方案择优,以最终确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并以江苏宜兴为例,对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伟 马超
本文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并采用倍差法,以宜兴市和太仓市为例,讨论了农民失地后福利水平的变化及不同征地补偿模式对其福利状况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失地后的福利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总体状况仍然较差;土地换社保模式短期内在保障家庭经济状况方面不如土地换货币模式,但前者通过给予农民更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使农民获得相对较高的福利水平,因此更有利于失地农民长远生计保障。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福利水平 可行能力 模糊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冰雪 夏敏 符海月
选取宜兴市为研究区,在GIS和RS技术的支撑下,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模变化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对引起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呈下降趋势,变化速度逐年减慢,主要新增来源是农用地,主要转移去向是城镇建设用地;2在地形平坦、距离水源和农用地较近的地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密集;3经济发展、人口减少、交通改善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是影响农村居民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凯 赵华甫 吴克宁
[目的]通过运用网格化技术和综合评价法将研究区划分为4类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类型区,为创新县域尺度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方法和技术体系,协调耕地保护、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有力支撑。[方法]文章以宜兴市为实证研究区,将城镇周边区域网格化,选取综合等别、距城镇和可建设占用区的距离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约束划入区。同时,根据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修订耕地利用等,得到耕地综合等,然后以耕地距离城镇、交通干线的距离和空间连片度作为评价指标,对耕地进行立地条件评价并划分等级,最后将约束划入区以外的耕地以综合等-立地条件的形式,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区。[结果](1)城镇外延区被划分为1.232 0万个100m×100m的网格评价单元,在网格环境下,纳入约束划入区的耕地面积5 170.33hm~2,占全部耕地的9.65%;(2)耕地利用等修订后得到的综合等与利用等相比,耕地等别依然集中在4、5等,受重金属污染区影响出现了8等耕地;(3)约束划入区外的耕地被划分为优先划入区、适宜划入区及整治划入区,耕地面积占比分别为21.16%、40.52%及28.67%。[结论]通过网格化确定的约束划入型主要分布在规划选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与城镇主要发展方向一致,既满足了城镇连片发展的需求,也实现了对城镇周边优质耕地优先保护;优先划入型分布在城镇周边或交通干线沿线,区位条件优越,且耕地质量高;适宜划入型在立地条件或综合等方面有较大发展潜力,可通过整治措施提升其质量水平;整治划入型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综合等别较低且立地条件较差,在经过差别化的土地整治后可作为入选永久基本农田的后备资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晓光 樊杰
中国农村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区位的选择有很大的特殊性,研究中国农村工业的区位问题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工业区位理论。文章以对江苏省宜兴市万石镇乡镇企业的实地考察为基础,运用总成本最小模型,分析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工业企业区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新的环境下区位选择的新变化及其进一步演进的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工业的区位选择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工业区位的一般理论对中国农村工业依然有效。
关键词:
农村工业 区位 区位选择 万石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凯 赵华甫 吴克宁
[目的]通过运用网格化技术和综合评价法将研究区划分为4类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类型区,为创新县域尺度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方法和技术体系,协调耕地保护、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有力支撑。[方法]文章以宜兴市为实证研究区,将城镇周边区域网格化,选取综合等别、距城镇和可建设占用区的距离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约束划入区。同时,根据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修订耕地利用等,得到耕地综合等,然后以耕地距离城镇、交通干线的距离和空间连片度作为评价指标,对耕地进行立地条件评价并划分等级,最后将约束划入区以外的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随随 陈洪全 彭俊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结构,其时空演进及优化升级是提升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保证。县域作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和规划落实的基本空间单元,主体功能区战略所倡导的适度开发、有序发展的理念为其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契机。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考虑生态、社会、经济等因素完成县域内部空间产业发展适宜性分区,为县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更精确的空间框架,是推进县域经济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该思路,选取新沂地区为案例,对县域空间进行了"四层五区"的空间适宜性分区,并以其为空间支撑,结合县域重点开发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及其产业结构现状,分别讨论了中心片区、西北片区、西南片区、东北片区及东南片区的产业结构优化...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县域 产业结构 优化 新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西君 吴殿廷
以"微度假"旅游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立足点,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构建了一个"微度假"旅游与城乡融合发展互动机理模型,并确立了"微度假"旅游与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和空间互动两种基本模式。结果表明,"微度假"旅游以自然文化资源嬗变、休闲度假价值创造、线上线下技术结合、组团社群结构演变、品牌管理制度变迁等五大功能联动机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微度假"旅游与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为推进二者进一步互动发展,应进一步提高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营造低成本的制度环境,培育产业集群,建设高质量的"微度假"旅游目的地,全面促进"微度假"旅游和城乡融合互动。
关键词:
“微度假”旅游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姜海 陈磊
从县域出发,深化主体功能区概念应用,探究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及其管制策略对深化我国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主体功能区与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理论关系,借助C-D生产函数考察江苏赣榆主体功能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并差别化提出管制策略。研究表明,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质是"以地为本",功能区划理念下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应遵循边际净收益相等的转化度,具有增进用地效率、减少自发优势竞争效率损失的可能。对赣榆区研究发现,不同主体功能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数量存在过量配置,具有帕累托改进空间,其根源在于现行土地计划管理缺乏弹性机制调节指标,造成实际落地中的空间错配。因此,赣榆区应从全区统筹主体功能定位,协调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优化开发区"革新土地空间结构,转变经济与产业发展方式"、重点开发区"助力城镇工业化进程,确保土地资源利用效益"、限制开发区"着力粮经产品安全,创新农业生产用地经营模式"、禁止开发区"划定生态空间红线,探索农旅生态用地结构布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耀奔 刘圆圆 段学军 王磊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发达地区县域村镇发展的多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县域村镇发展主导功能确定是村镇区域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运用文献梳理、数据分析与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发达地区村镇发展功能分异特征及其形成过程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溧阳市不同主导功能类型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溧阳市不同主导功能村镇空间分异显著,农产品供给型村镇大部分集中于西部远郊,产业融合型村镇具有较为优越的区位条件,而乡村旅游和生态保育型村镇大多位于生态保护区。(2)不同功能典型村镇发展特征差异显著,包括农产品规模生产、三产融合发展、环境友好型旅游产业、经济与生态综合效益提升等发展特征。(3)不同主导功能村镇的形成机制差异显著,可归纳为城乡资源置换模式、城乡融合发展模式、特色资源要素组合模式等3种形成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肖振宇 翁后茹 孙阳
浙江义乌市打造企业、个人全覆盖的信用评价新机制,山东荣成市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为县域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经验和路径。江苏昆山市可以从诚信建设制度化、优化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和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等方面推进县域城市信用体系建设。
关键词:
县域城市 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信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