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74)
- 2023(6918)
- 2022(5206)
- 2021(4974)
- 2020(3598)
- 2019(8160)
- 2018(7796)
- 2017(12661)
- 2016(8036)
- 2015(9018)
- 2014(9393)
- 2013(8423)
- 2012(7965)
- 2011(7718)
- 2010(7997)
- 2009(6966)
- 2008(6443)
- 2007(6094)
- 2006(5633)
- 2005(4816)
- 学科
- 济(29816)
- 经济(29798)
- 农(23420)
- 教育(19303)
- 农业(15998)
- 中国(15371)
- 地方(13498)
- 业(13496)
- 管理(10655)
- 业经(9706)
- 发(9063)
- 发展(8139)
- 展(8017)
- 学(7470)
- 农业经济(7284)
- 地方经济(7126)
- 理论(6989)
- 方法(6795)
- 教学(6571)
- 数学(6350)
- 数学方法(6252)
- 收入(5869)
- 制(5533)
- 财(5410)
- 村(4861)
- 农村(4842)
- 工作(4497)
- 建设(4415)
- 及其(4219)
- 土地(4186)
- 机构
- 学院(106886)
- 大学(105908)
- 研究(41598)
- 济(34712)
- 经济(33493)
- 管理(31857)
- 教育(29265)
- 范(27966)
- 师范(27886)
- 理学(27420)
- 理学院(26907)
- 管理学(26205)
- 管理学院(25956)
- 中国(24523)
- 科学(24466)
- 京(23785)
- 师范大学(22845)
- 农(20639)
- 所(20096)
- 江(19024)
- 中心(18502)
- 研究所(18303)
- 职业(17232)
- 技术(16320)
- 北京(15593)
- 院(14910)
- 财(14769)
- 业大(14731)
- 州(14634)
- 农业(14557)
- 基金
- 项目(70724)
- 研究(62566)
- 科学(58111)
- 基金(46736)
- 家(39330)
- 国家(38735)
- 社会(38546)
- 教育(36436)
- 社会科(35830)
- 社会科学(35827)
- 科学基金(32598)
- 省(31094)
- 编号(29713)
- 划(27305)
- 成果(26021)
- 基金项目(24166)
- 课题(24158)
- 年(20629)
- 发(18921)
- 规划(18429)
- 重点(17686)
- 部(16904)
- 资助(16768)
- 自然(16725)
- 性(16420)
- 自然科(16269)
- 自然科学(16267)
- 发展(16147)
- 自然科学基金(15923)
- 展(15833)
共检索到173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宏涛 郑之帆
乡村振兴需要一支强大的本土人才队伍,与乡村社会联系紧密的县域中等职业教育应抓住机遇,协同育人以化解生存和发展危机,明确培养扎根乡土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人才振兴、传承和孵化先进技术助力产业振兴、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思想助力文化振兴等基本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县域中等职业教育要夯实发展根基,坚持扩容提质相结合;调整办学方向,坚持在农离农相结合;深化育人内容,坚持培技修身相结合;提升育人成效,多元主体鼎力办学。
关键词:
县域中等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人才队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既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技术扩散和应用,是增强乡村内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关键要在多维度助力“五个融合”发展——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农科教融合、城乡融合、金融与产业融合。要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贯通衔接,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环境。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政策,畅通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升学和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认可度。持续提升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水平,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优势,以推动形成返乡创业潮,造就更多数智化人才,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和建设数字乡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思瑶 马秀峰
基于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高素质农民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应具备技术文化、技术技能、技术伦理与技术治理等技术能力。而肩负着高素质农民培养的职业教育则在赋能高素质农民技术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价值逻辑具体表现为:文化知识教育赋能技术文化,助推乡风文明现代化转型;技能培训教育赋能技术技能,促进农业农村智慧化发展;生态理念教育赋能技术伦理,加快生态型乡村环境建设;社会实践教育赋能技术治理,强化乡村治理效率与规范。为更好地促使职业教育切实赋能高素质农民技术能力,应当遵循价值向度、技术向度、场域向度和服务向度的实践理路。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高素质农民 技术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汉荣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广阔”而“可为”的服务领域,而县域职业教育立足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拓展现代化发展内涵,在对乡村振兴的物质扶持、人才培养、产业培育、技术赋能、文化建设和协同发展等方面优势明显。针对服务乡村振兴中县域职业教育缺乏协调、统筹,乡村人才培养初始供给不足,办学功能不全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县域统筹,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创造条件和发展空间;优化办学定位,突出县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功能和实践领域;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县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浓烈氛围等实践路径,切实构建起县域职业教育服务和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县域 乡村振兴 内涵 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俊梅 广少奎
县域高职教育承担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县域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是:聚焦“县域需求”,彰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性;瞄准“内部重塑”,凸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重组“教育资源”,强化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性。县域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需通过创新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机制,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等路径,实现人才强农、产业富农、科技兴农、文化育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婷婷 张益刚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类型教育,能够依靠其教育性、经济性、职业性等基本属性散发教育能量,赋能乡村社会发展。在共生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的能量供给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之间仍旧存在矛盾:共生单元价值取向对立,农村职业教育陷入角色冲突;多元主体之间的质参量非兼容,共生模式失范;物质与生态双重共生环境缺失,农村职业教育人才成长土壤贫瘠。对此,提出共生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统筹共生单元的价值取向,厘清农村职业教育的角色定位;提升多元主体之间的质参量兼容度,优化共生模式;营造优良共生环境,培育农村职业教育人才成长土壤。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共生理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梁成艾
乡村振兴的根基在民族地区,振兴的抓手在职业教育。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主要由技术逻辑、生态逻辑、文化逻辑和治理逻辑组成。技术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科技创新"研发所",精进乡村人才振兴技能,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经济达人"的培育。生态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生态救护"智囊库",引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产能,助力生态宜居建设"生活达人"的培育。文化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文化传承"宣讲席",激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本能,助力传承乡风文明"文化达人"的培育。治理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乡村发展"云课堂",挖掘促进乡村组织振兴潜能,助力优化乡村治理"政治达人"的培育,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倪莹莹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和先导作用,乡村振兴也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文章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关系入手,通过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进行分析,提出改革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契合;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内培外引优秀人才,与乡村产业发展相适应;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与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等建议,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龙麒任 朱雯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培养专业人才和提高乡村人力资源效能,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中,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多年来,职业教育不仅支撑了实体经济发展和“制造大国”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思瑶 马秀峰
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与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包括高科技型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组织领军型人才及公共服务型人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在乡村人才振兴的历程中发挥着创新驱动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体现为:职业技能培训打破"学术漂移"惯习,赋能技能资本;创新创业教育打破"就业守业"惯习,赋能人力资本;理想信念教育打破"旁观角色"惯习,赋能心理资本;能力培训服务打破"被动参与"惯习,赋能社会资本。因此,应当积极构建"多方协同"的育人平台,完善"技术支持"的教学服务,打造"立体网络"的支援队伍,采取"理实结合"的培训模式,完善"训后指导"的服务机制,推动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顺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作为同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积极作用。在助力行动前,职业教育应明确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城乡关系调整背景下的重大决策,是在城乡融合发展大局中以完善城乡复合生态系统为目标的社会改造工程,需要职业教育着力推动技能型乡村建设以支撑乡村生态产业化。为此,职业教育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等功能,承担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创业人才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研发与应用绿色技术维护乡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开展返乡人员培训助新技术下乡为乡村赋能增效等关键任务。在行动过程中,职业教育要坚持尊重并依据乡村人才学情特点开展针对性培养培训,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整合技术技能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依托"互联网+田间学校"促进技术技能实践教学等行动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单莹 唐智彬
县域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底层结构,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盘,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嵌入地方”“服务农民”“突出公共性”以及“重视基层创新”等重要经验。乡村振兴背景下,应从县域职业教育的稳定结构、开放功能、多样形态、协同机制以及可持续生态等方面,系统理解与优化县域职业教育的基本框架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定位。当前,县域发展与治理模式转变引发的价值“虚化”、发展底层逻辑转换造成的功能“窄化”以及结构性缺陷突出导致的形象“矮化”是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推动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县域职业教育结构,构建发展新秩序,优化内容体系,突出系统多重目标、多种形式以及多类产出;重塑县域职业教育的“地方性”,理顺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面向县域职业教育的制度供给,以县域公共服务制度、财政治理制度以及评价制度改革来引导和保障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县域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建富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有赖于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乡村精英的培育和支持。然而,目前农民人力资本匮乏成为了制约乡村振兴的严重桎梏,主要表现为:人口数量持续下降,乡村振兴主体空心化;乡村精英单向流动,留守农民资本低劣化;后继农民危机重重,增量资本来源虚无化。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制约的瓶颈,就必须基于职业教育和培训路径,培训留守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培养乡村精英,以全面提升乡村发展的内生能力。为此,必须构建发达的县域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这一培训体系,必须体现县域性和现代性特征;必须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中心,形成多层次的、网络化的、体现城乡融合和"互联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伯启
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旅游职业教育一直承担着培养适应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随着旅游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也提升到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旅游也有了新的变化。在研究乡村旅游人才需求及从业人员构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游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及长效机制建设,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乡村旅游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从容应对百年变局,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有利于精准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