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08)
2023(4779)
2022(3312)
2021(2851)
2020(2200)
2019(4944)
2018(5034)
2017(9847)
2016(5405)
2015(6057)
2014(6309)
2013(6041)
2012(5379)
2011(4763)
2010(4772)
2009(4424)
2008(4225)
2007(3987)
2006(3889)
2005(3717)
作者
(16226)
(13677)
(13616)
(13122)
(8725)
(6565)
(6143)
(5307)
(5281)
(4886)
(4727)
(4598)
(4536)
(4436)
(4331)
(4180)
(3999)
(3958)
(3830)
(3811)
(3564)
(3437)
(3279)
(3197)
(3154)
(3018)
(3011)
(2959)
(2805)
(2780)
学科
(28053)
经济(28027)
(13505)
管理(12295)
地方(12271)
(11496)
中国(10011)
(8253)
企业(8253)
农业(8215)
业经(7580)
方法(6585)
地方经济(6094)
(5842)
数学(5647)
数学方法(5606)
(5020)
(4985)
发展(4931)
(4926)
(4420)
产业(4201)
(3872)
金融(3869)
(3800)
(3604)
环境(3598)
银行(3598)
城市(3506)
信息(3470)
机构
学院(77683)
大学(77010)
(32824)
经济(32103)
研究(30171)
管理(26864)
中国(22662)
理学(22632)
理学院(22303)
管理学(21820)
管理学院(21677)
科学(18445)
(17263)
(16131)
(15597)
(14488)
研究所(14028)
中心(13783)
(13506)
(12177)
农业(12125)
师范(12079)
业大(11893)
(11141)
财经(11106)
(10840)
北京(10822)
(10550)
经济学(10456)
(10018)
基金
项目(52335)
科学(41206)
研究(39195)
基金(37547)
(33352)
国家(33074)
科学基金(27742)
社会(25907)
社会科(24388)
社会科学(24382)
(20185)
基金项目(19897)
教育(17002)
(16997)
自然(16491)
编号(16162)
自然科(16084)
自然科学(16079)
自然科学基金(15774)
资助(14034)
成果(13397)
(13107)
重点(12085)
课题(11408)
国家社会(11331)
(11111)
发展(10786)
(10630)
(10234)
(9841)
期刊
(42405)
经济(42405)
研究(25499)
中国(19176)
(17164)
学报(12764)
科学(12607)
农业(11000)
(10390)
大学(9803)
管理(9782)
教育(9299)
学学(9187)
(8882)
金融(8882)
业经(7365)
问题(6340)
技术(6287)
经济研究(6106)
财经(5596)
(5564)
(4875)
资源(4869)
农村(4381)
(4381)
(4273)
(4253)
经济问题(4107)
现代(4081)
图书(4080)
共检索到126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宗平  
撇开时空背景的差异,简单地比较不同模式之间的优劣,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各种模式本身无所谓好坏,仅仅是一种城镇化发展道路而已。在一定时期某一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之所以较成功,主要是因为该模式正巧契合了当时该地经济、社会、地理、资源等环境条件。纵观世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勇  
分析了西部地区异国城镇化的内涵、特点和现在所具备的基本现实条件 ,强调了异国城镇化是现阶段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推进西部地区异国城镇化的对策和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冠男   张晓旭  
县城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部署了一系列支持县城城镇化的重要制度和工作,各地呈现多个类型的县城城镇化发展形态。下一步,应尊重县城发展规律、人口流动趋势和产业变迁态势,精准定位、分类施策、特色发展、突出重点,走出一条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富田  
应用建制镇的系统统计数据,通过比较研究表明:近年西部的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西部的县域城镇化率却比较低,多数小城镇的人口聚集功能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是西部小城镇的非农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有限。要提高西部的县域城镇化水平,必须立足西部实际,科学规划城镇体系,因地制宜发展非农产业,引导重点城镇发展,增强重点城镇的人口吸拉力,实现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晓文  刘娟  
采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了2003-2016年西部地区11个省份的生态效率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状况,利用面板Tobit模型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视角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对西部地区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2003-2016年期间,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总体波动不大,但区域间差距增大,呈现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与生态效率呈显著的U型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受城镇化的进一步拉动,对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增强;城镇化使得技术提升对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大于其反弹效应;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与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土地城镇化阻碍了生态效率的改善,三者的协调推进有利于西部地区生态效率的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瞿诗进  马珺  李全峰  胡守庚  
探究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文章采用熵值法、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在揭示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质量演变过程、短板弱项与影响因素基础上,探索提出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与策略。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质量在空间上整体呈现“中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人口增长缓慢和建设投资少是研究区县城所面临的普遍困境。(2)2015—2020年,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质量提升明显,但与城市相比,在“人口聚集”“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等维度仍具有较大差距,县城短板亟待全面补齐以促进区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3)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质量主要受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制约,且随着县城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其限制因子出现从“保障性”要素向“提升性”要素转变的规律,县城城镇化建设需要差别化的策略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4)县城城镇化质量是以人口为基础,经济驱动、区位约束与政府调控等多重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据此,从共性与差异性两个方面给出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辜胜阻  李华  易善策  
本文在分析农村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县城为中心推进农村城镇化,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发展县域工业化,以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为基础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以回流创业为途径解决人才瓶颈。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国斌  杨富田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以其空间载体和集聚农村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县城作为联结中心城市和农村乡镇的中介,具有区域经济发展的"亚核心"效应。通过在核心区外围的局部边缘区内以县城为依托所建立的次级核心,可通过极化效应聚集周边地区资源,形成产业集聚。从而实现从资源优势培育、资源优势向区位优势转化再到区位优势极化这样一个有序的过程。发挥县城的"亚核心"作用,其具体途径可通过特定农产品的产业化、特定工业产品生产体系的构建、特定服务产品供给体系的构建和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实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巫强  陈宇超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是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的重大调整。基于2005—2019年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县城载体地位提升对城市全域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县城载体地位提升能显著推进所在城市全域的新型城镇化,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县城载体地位提升主要通过促进人口城镇化和环境城镇化来推动市域新型城镇化,但未促进城市的产业城镇化和设施城镇化。县城载体地位提升能显著推动中小城市和工业城市的新型城镇化,而对大城市和非工业城市无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中小城市和工业城市的县城为重要载体,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良兵   马晓蕾   云振宇  
随着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城镇化战略的深入推进,未来一段时间内,县城将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将承担承载我国大部分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任务。鉴于此,本文对县城在承接农业转移人口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县城在承接农业转移人口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提升县城承接农业转移人口能力的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贾步云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山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显著成效,深刻剖析山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问题,并在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一个时期,山西要在充分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全力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的县城城镇化新样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胜  朱鹏华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是在新型城镇化的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原则基础上,通过全面加强对县城建设的推进力度,加快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过程。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应树立“城乡等值”理念,着力破解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提升县城发展质量和治理效能。在新发展阶段,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坚持科学定位、分类推进的实践方向,夯实产城融合、智慧发展的实践基础,坚守城乡互动、融合发展实践要求,突出文化传承、绿色发展的实践特色。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国斌  杨富田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以其空间载体和集聚农村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县城作为联结中心城市和农村乡镇的中介,具有区域经济发展的"亚核心"效应。通过在核心区外围的局部边缘区内以县城为依托所建立的次级核心,可通过极化效应聚集周边地区资源,形成产业集聚。从而实现从资源优势培育、资源优势向区位优势转化再到区位优势极化这样一个有序的过程。发挥县城的"亚核心"作用,其具体途径可通过特定农产品的产业化、特定工业产品生产体系的构建、特定服务产品供给体系的构建和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实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岷峰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推动全国城镇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战略举措,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近日,《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必将对我国城镇化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度影响,将直接改变经济和金融资源布局和结构。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商业银行必须重视和顺应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带来的金融价值与需求,及时调整金融发展秩序及其发展重心。要坚持金融发展的初心,使金融资源相对下沉,为县城城镇化建设提供多元、专业、系列产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着力拓展特色金融,做大做优供应链金融,强力推进数字金融发展,为县城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且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金融资源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建彪  
西部城镇化历史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西部就陆续出现了一批小城邑。西部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西部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从宏观上分析,西部地区城镇化与西部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积极的正面效应;在政策措施不科学的情况下,西部城镇化与西部农民增收之间又存在很大的负面效应。因而要妥善处理二者关系,推进合理的城镇化,从而实现西部农民收入的增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