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38)
2023(4957)
2022(4198)
2021(4145)
2020(3481)
2019(8049)
2018(7977)
2017(15981)
2016(8466)
2015(9426)
2014(9124)
2013(9325)
2012(8877)
2011(7986)
2010(8271)
2009(7747)
2008(7672)
2007(7293)
2006(6908)
2005(6361)
作者
(23131)
(20179)
(19341)
(18803)
(12130)
(9763)
(8683)
(7716)
(7419)
(6997)
(6832)
(6465)
(6210)
(6183)
(6092)
(5860)
(5751)
(5720)
(5624)
(5383)
(5002)
(4899)
(4878)
(4788)
(4520)
(4493)
(4373)
(4215)
(4078)
(4035)
学科
(45002)
(40192)
经济(40151)
(30766)
农业(29819)
管理(16042)
(13667)
贸易(13662)
(13511)
业经(13085)
(11274)
中国(10681)
方法(10395)
地方(10277)
农业经济(10036)
(9962)
企业(9962)
(9822)
数学(9510)
(9391)
数学方法(9371)
(9091)
农村(9085)
(8412)
(8183)
出口(8182)
出口贸易(8182)
土地(7688)
收入(7238)
发展(7174)
机构
学院(120012)
大学(114068)
(56708)
经济(55622)
管理(44880)
(42310)
研究(42228)
理学(37959)
理学院(37622)
管理学(37075)
管理学院(36882)
中国(36644)
农业(31653)
(24609)
业大(24267)
科学(23794)
(23768)
(21782)
中心(21295)
(20580)
农业大学(19157)
研究所(18977)
财经(18243)
(17158)
经济学(16501)
(16465)
经济管理(16381)
(15457)
(15308)
师范(15249)
基金
项目(74022)
研究(59226)
科学(58149)
基金(53314)
(45386)
国家(44857)
社会(38728)
科学基金(37924)
社会科(36263)
社会科学(36254)
(30199)
基金项目(28221)
编号(26175)
(25941)
教育(24576)
(23275)
自然(21491)
成果(20972)
自然科(20949)
自然科学(20947)
资助(20942)
自然科学基金(20536)
(18036)
(17161)
课题(16789)
国家社会(16192)
(16084)
重点(16010)
(15814)
(15455)
期刊
(74221)
经济(74221)
(49835)
研究(37810)
农业(33484)
中国(29379)
业经(18809)
(17645)
金融(17645)
学报(17377)
(17210)
科学(16520)
(14792)
大学(14587)
学学(13923)
农村(13775)
(13775)
农业经济(13749)
问题(12229)
管理(11642)
教育(10542)
世界(9739)
技术(9444)
农村经济(9134)
经济问题(8805)
(8768)
经济研究(8717)
财经(8468)
(8045)
(7272)
共检索到200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柳中杰  
大部分农民现实选择安家落户的城市往往不是大中城市,更不是小城镇,而是县城;让继续居住在农村的农民能够享有城市文明生活方式,就要把城市功能特别是县城的城市功能辐射到农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隋欣  刘彤  
一、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各类农民市民化提供制度保证。在立法和制度设计上平等对待农民,不在制度上歧视农民、给农民以普遍的"国民待遇",是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的根本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不同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造成的。因此,为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要通过科学的立法程序,在制定法律过程中实现对农民权利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伟兵  
长期以来,国内的主导观点是加速城市化进程来解决农民问题。笔者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另一条道路,即发展农业来解决农民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长期性和超大人口规模的国情决定了解决农民问题不能锁定在单一的城市化路径上,农业发展与推进城市化,两者应相辅相成。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下,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建设生态农业、富民产业。为此,需要全面构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充分发挥农业扩大就业、带动经济增长、保护生态的功能;需要高度认识农业发展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走有序城市化道路,构建城乡二元协调共生的新格局,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宏伟目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田姝  
资金短缺及其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缺失制约了农民的投资选择,因而也扭曲了农村的投资结构及其产业结构,而正是这种比例失衡的产业结构导致了家庭经营纯收入的低增长。本文认为,家庭之间通过生产、加工、销售和购买等环节的专业化合作,成立服务于农户家庭的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组织,将有助于提高农户家庭的信用,从而鼓励正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继而缓解农民的流动性约束,优化农村的投资结构,实现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龚丹  陈瑜琦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周边的农地被大量征用的现象不可避免,由征地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如:失地农民集体上访事件频繁发生;在经济上出现了新的贫民阶层,影响社会的稳定,阻碍经济的发展。而在这些问题中最根本的环节是几千万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本文结合河南省商丘市的具体情况,分析失地农民艰难处境,并结合一些成功的经验,对探寻失地农民出路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晓莉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题。目前,各地都在寻找增加农民收入的出路,制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解决阻碍农民增收的问题。我认为增加农民收入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矛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牛宝德  
“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人民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从战略上考虑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必须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给农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 ,实现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业转移 ;必须理顺产权关系 ,进行土地制度创新性改革 ,促使土地集中使用 ;必须探索农村新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些问题是必须解决的 ,不解决“三农”问题就没有出路。当然 ,这些问题在短期内又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 ,必须经过一系列改革和长期努力才能得到解决。但是 ,从现在起 ,我们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晓峰  曹聪敏  张丽  
以县城作为重要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基于西部地区陕西省合县县城城镇化的实践机制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打造城区”与农民“经营家庭”的双重经营行为共同推动了县城城镇化的发展。地方政府与农民的经营行为具有内在利益契合性,地方政府“打造城区”的内容正是农民“经营家庭”所需,这在无形中形成一股推动县城城镇化的集合力量。然而,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县城城镇化经由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双重经营已经达到接近饱和的临界状态,县域人口外流的趋势难以逆转。因此,在县城城镇化的发展实践中,地方政府应该立足现实,把“人的城镇化”作为新时期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有序推进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一是以县域产业振兴为抓手,走以农民为主体的产业化和县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发展道路;二是打造村镇两级城乡融合发展节点,建立县城城镇化的梯度空间体系;三是推动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和均等化改革,为县域人民提供便利高效的公共服务。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何腊柏  
导致农民工培训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农民工培训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构建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民工培训体系,应该运用市场化方式着力解决谁为农民工培训负责,哪些农民工应该成为优先培训对象,以及如何选择和确定具体承办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培训机构等问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紫剑  马桂英  
山东农民收入问题的焦点是农民收入水平低且不均衡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支农、富农政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增收潜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使农民收入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据统计,1978年山东省农民平均全年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彤璞  郭剑雄  
关于现代农民本质特征的界定在学界是一个分歧较大的热点问题。以选择集视角对现代农民较之传统农民的本质差异进行高度概括,可以简化对现代农民的识别。我国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信息社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多种就业机会的产生使得现代农民这一职业具有了选择性特征,并以此为研究视角和切入点,探讨现代农民在成长中面临的选择机会、主体选择能力和动因上的困境,而选择机会的拓展、农民主体能力的提高、个人选择动因的增强是现代农民成长的路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章剑谷  王新宝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怀宇  
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政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路径,但这四条农民增收的主要路径正逐渐表现出某些难以为继的局限性,以强化路径依赖为主要手段的农民增收政策与措施的效力开始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的趋势,农民的持续性增收正陷入某种困局之中。要解决农民持续增收的困局,必须从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入手,解决农村经济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而不应该将短期的因应性的宏观调控政策作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唯一手段,这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之策。本文对我国农民持续增收的困局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提出了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冬民  
日本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人多地少,但是却用了较短时间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日本农民增收的成功经验包括:(1)把农户耕地经营规模保持在现代生产要素规模经营的合适标准上;(2)工业和城市分散布局,为农民兼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强大的外向型工业带动了农业发展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4)政府财政对农业实行高额补贴;(5)发挥农协的积极作用。这些经验对探讨实现我国农民增收的出路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李花  李明贤  
农民职业化是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之下,提高农业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农民职业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短,问题较多,笔者从农民职业化的内涵出发,分析了目前农民职业化存在的困境: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中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普遍偏低,认为农民职业教育社会认可程度低、农业收益率低、老龄社会的到来是导致农民职业化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