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34)
2023(16742)
2022(14129)
2021(13232)
2020(11259)
2019(25809)
2018(25659)
2017(48557)
2016(26378)
2015(30294)
2014(30326)
2013(29850)
2012(27640)
2011(24807)
2010(24982)
2009(23566)
2008(23954)
2007(21964)
2006(19277)
2005(17247)
作者
(76277)
(64156)
(63602)
(60928)
(40547)
(30598)
(29197)
(24898)
(24344)
(22875)
(21781)
(21582)
(20249)
(20208)
(19935)
(19750)
(19459)
(18809)
(18446)
(18294)
(15885)
(15616)
(15550)
(14608)
(14402)
(14358)
(14297)
(14238)
(13028)
(12721)
学科
(106685)
经济(106532)
管理(87852)
(81726)
(67837)
企业(67837)
方法(48130)
数学(41559)
数学方法(40966)
(37278)
(35349)
中国(28125)
(27477)
业经(26591)
农业(24502)
(21540)
财务(21469)
财务管理(21411)
(20881)
地方(20566)
企业财务(20292)
(19137)
银行(19101)
(18059)
贸易(18045)
(18022)
(17862)
(17564)
(17240)
金融(17235)
机构
大学(378918)
学院(377958)
(151877)
管理(149034)
经济(148390)
理学(126429)
理学院(125052)
管理学(122832)
管理学院(122076)
研究(122040)
中国(96910)
(79638)
(76884)
科学(73716)
(64669)
(60971)
(59916)
中心(59495)
财经(58832)
业大(55269)
研究所(54666)
(53186)
北京(49744)
农业(49711)
(48593)
师范(48081)
(46968)
经济学(46307)
(43706)
财经大学(43466)
基金
项目(247518)
科学(194808)
研究(181598)
基金(180216)
(156772)
国家(155157)
科学基金(133312)
社会(115761)
社会科(109404)
社会科学(109372)
(96840)
基金项目(95085)
自然(85680)
教育(84342)
自然科(83685)
自然科学(83661)
自然科学基金(82136)
(80954)
编号(74433)
资助(73460)
成果(61802)
重点(55349)
(55311)
(51950)
(51145)
课题(50985)
(48575)
国家社会(47888)
创新(47860)
教育部(47754)
期刊
(175618)
经济(175618)
研究(109332)
中国(79840)
(64914)
(62858)
学报(59283)
管理(57568)
科学(54555)
大学(46253)
学学(43580)
农业(41409)
教育(39440)
(38892)
金融(38892)
技术(34132)
财经(30005)
业经(29747)
(25740)
经济研究(25590)
问题(22844)
(22017)
(20412)
图书(19983)
技术经济(18521)
理论(18058)
财会(17961)
统计(17960)
现代(16917)
(16805)
共检索到578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贾海薇  
国家与公民的责权利是一一映射的,在县域治理环境下,国家管理控制与基层村民自治的对接是通过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来拟合实现,而国家管理与基层自治在乡村治理中各有优势与不足。通过分析乡村治理中政府代表的公共权利与农民代表的私人权利之间的博弈互动发现,由于公私权利具有天然的内在一致性,同是"理性经济人"的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在序贯重复博弈过程中是倾向于选择合作策略的。现实情境中确实存在导致"不合作"的干扰因素,但只要按照善治理念与现代管理方法,改革乡镇政府、培养各级干部、教育提升农民就可以促进国家管理控制与基层社会自治的良好对接,实现基层社会民主管理与国家管理基础稳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希果  陈彪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基层,难点在农村。基层治理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统筹城乡水平的高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背景下的县乡村治理结构改革模式应是:强县—简乡—联村。通过治理结构改革加快行政职能转变,提升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能力,进而实现"以城带县——以县促乡(镇)——以乡(镇)领农(三农)"的城乡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发挥县、乡、村三级资源优势互补和经济协同发展效应,形成广大农村地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后发优势,提升统筹城乡发展水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万芹  龙斧  
项目资源的输入可以有效激活以自然村为基础的村民自治实践。在资源输入和公共品供给过程中,通过公共品成本分摊方案的民主协商,达成了"谁投资谁受益"的成本分摊和权利义务均衡的共识,这种村民自主达成的不成文的规定,就成为村民开展自主治理的非正式规则。在尊重村民公共品需求偏好的基础上,动员村落社会力量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利益纠纷,发挥村民在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协商和治理少数不合作者方面的主体性,项目资源激活了熟人社会的地方性规则和自治主体的力量,这种非正式规则和非正式权力的运作,重塑了村民的自治能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涛  王震  
中国乡村治理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在治理模式和路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关于乡村治理的研究也在不断变化,从人民公社的全能型模式到目前真正的"乡政村治"模式,从对"民主"的探求到目前"乡村治理"模式的完善。在这个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退民进"的过程。但是,国家与乡村社会在这个过程中的地位是交替的,从实际治理情况看,"国退"并不理想,国家与社会的交锋是不可回避的。而且,新时期学术研究的关注重心也有所转移,新的治理问题出现,研究路径也在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升  张发栋  
乡村振兴对乡村基层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加强相关研究。为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可视化研究方法,通过多领域比较分析,发现乡村基层治理近几年受学界关注度有所增强,但是成果质量有待提升;作者与机构之间合作、交流少;共被引分析显示,研究基础力量、传播载体、基础文献影响力不够强。关键词聚类特征较为明显,分析关键词共现和时间分布,展现了研究热点和关注点的演变脉络;对聚类文献内容分析,较为清晰地展现了乡村基层治理研究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以及对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的关注。乡村振兴的提出进一步激活乡村治理领域的活力,乡村治理成为迫切需要攻克的重点领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爱教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在走向权利的时代,现代乡村治理应当以人权作为价值基准,以人权保障来化解乡村治理危机,并以此推进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促使乡村和谐秩序形成,促进乡村社会文明发展,进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善民  张媛春  
本文运用纳什谈判解的概念,从“专有管理才能”的间接交易这一角度分析控制权利益,认为:控制权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所有者获取“专有管理才能”所支付的代价,是“专有管理才能”的间接定价形式。本文分析的主要政策含义是:控制权利益对于管理者有激励作用,过度强调对控制权的限制可能会损失“专有管理才能,”这将成为公司治理的机会成本;限制控制权利益不能单纯地通过减少管理者手中的权力,更重要的是依靠产权排他性权威形成的有效约束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蓉  李婷  王健鹏  郝哲朴  
以乡村基层治理效能为研究对象,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新冠疫情防控中,乡村基层治理效能的驱动能力及作用程度。研究表明:应急处理能力、民主治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意识培育与舆论引导能力是乡村基层治理效能的主要驱动力,其中意识培育与舆论引导能力作用最大。结论以期为政府进行乡村治理效能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春敏  张领  
传统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面临着村组组织的效力式微、乡村精英的大量流失及农民的低组织化状态等诸多困境,阻碍着民族地区乡村自我整合和有效治理。黔东Y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通过充分挖掘当地治理资源,成功探索建设了乡贤参事会这一重要农民组织载体。依据文化基因、制度基础、利益理性和精英再造等方面对乡贤会的运行逻辑分析显示,其具有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经济振兴、培育农村社会资本、优化村级治理体系和实现村级民主治理等多重价值,这种探索对于实现民族地区农民再组织化,实现乡村社会有效治理提供了有益参考。而要提高民族地区农民组织化水平,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角色定位,在提升农村组织化的内生动力方面进行路径完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祖佩  
以我国西部某农业型乡镇为例,呈现项目下乡背景下乡镇运作逻辑以及由此形塑的基层治理样态。研究发现,国家项目输入的过程,也是乡镇政府自利性诉求凸显并发挥作用的过程。乡镇政府自利性主导项目运作,一方面是后税费时期乡镇的结构性处境使然,另一方面又是与项目资金所具有的一系列特殊性质密切相关。在乡镇项目运作中,存在着中心村、一般性村庄和边缘村三种类型的分野,虽然项目实践对不同类型村庄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不尽相同,但均造成基层治理新的困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彦智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乡镇改革的成效不彰,源于改革思维和方式的"贫困"。实践证明,乡镇存在的问题其实质在乡镇之外,单纯依靠层层下达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进乡镇改革,根本无法解决乡镇自身的问题和乡村治理的乱象。乡镇改革应从基层政权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高度出发,本着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思维,将乡镇和县政视为一个子系统,县乡基层政权视为一个大系统,统筹谋划农业综合改革。最终使乡镇政权成为一个领导有力、治理有方、责权利一体的高效率的组织结构,并藉此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徐旭初  朱梅婕  吴彬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基层治理呈现新的治理形态。本文基于对杭州市涝湖村“鹰眼盯”数字治理模式的案例分析,提炼出乡村基层数字治理的三重实践机制。研究发现:互动是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字赋能使得乡村基层组织与村民之间的互动朝着互动主体自主化、互动方式技术化和互动内容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传统信任模式逐渐向数字信任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乡村基层治理透明性和回应性的提升促进了村民信任重建;整合则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动态过程,通过数字赋能,乡村基层实现了空间、结构和数据的再整合。此外,数字技术嵌入也给乡村基层治理带来种种挑战,如数字“负能”、“数字形式主义”、村民数字素养差异以及长效发展困境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志敏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强调要把发展农业和农村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有助于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树立新型的城乡关系。而在乡村振兴中农村的基层治理尤其重要,有助于解决基层和农民的矛盾,和谐基层关系,是解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瓶颈的重要方法。本文在强调乡村振兴中基层治理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发展力量、平衡机制、保障体系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基层治理体制改革的现实基础,提出了优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廖义刚  
传统乡村社会的公共活动和公共秩序处于士绅阶层管理之下,受益于儒家传统和差序格局,乡村社会公共秩序得以维持。随着国家政权逐渐深入乡村,传统乡村公共秩序不断瓦解。现代乡村自治组织作为公共管理机构,其职能与范围已完全不同于传统乡村自治组织,而国家政权对这种日益增长的权力却缺乏有效的制度性约束。政府审计作为国家政治与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民主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理应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以巴泽尔的"交易-履约模型"为分析框架,首先探讨了国家对乡村自治组织强化监督制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阐述如何发挥政府审计职能以有效制约乡村自治组织对权力、尤其是经济权力的滥用,从...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翱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法治、德治三者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内在逻辑是:以自治为主体、以法治为主导、以德治为基础。厘清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明确了未来我国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点,那就是以自治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村规民约这一软法治理,法治、德治协同发力,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