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3)
- 2023(7979)
- 2022(6113)
- 2021(5481)
- 2020(4432)
- 2019(9601)
- 2018(9270)
- 2017(17986)
- 2016(9464)
- 2015(10251)
- 2014(10008)
- 2013(9794)
- 2012(8622)
- 2011(7314)
- 2010(7490)
- 2009(7266)
- 2008(7493)
- 2007(6894)
- 2006(6084)
- 2005(5748)
- 学科
- 业(68539)
- 企(66030)
- 企业(66030)
- 管理(48506)
- 济(46280)
- 经济(46224)
- 业经(24754)
- 财(19699)
- 农(19096)
- 方法(18226)
- 务(17268)
- 财务(17261)
- 财务管理(17254)
- 企业财务(16341)
- 农业(14872)
- 技术(14540)
- 企业经济(11795)
- 策(11771)
- 划(11356)
- 数学(11105)
- 数学方法(11053)
- 经营(10701)
- 制(10626)
- 和(10164)
- 技术管理(9923)
- 理论(9851)
- 中国(9580)
- 体(9207)
- 决策(8484)
- 体制(8327)
- 机构
- 学院(141542)
- 大学(131244)
- 济(61968)
- 管理(61584)
- 经济(60991)
- 理学(52619)
- 理学院(52255)
- 管理学(51841)
- 管理学院(51581)
- 研究(38044)
- 中国(33014)
- 财(29936)
- 京(26201)
- 财经(23638)
- 农(23158)
- 江(22422)
- 经(21422)
- 科学(20580)
- 业大(18965)
- 商学(18879)
- 商学院(18721)
- 农业(18167)
- 所(17912)
- 中心(17834)
- 经济学(17778)
- 州(17494)
- 财经大学(17134)
- 经济管理(17046)
- 经济学院(16172)
- 北京(16002)
- 基金
- 项目(88712)
- 科学(72495)
- 研究(69339)
- 基金(64962)
- 家(54294)
- 国家(53674)
- 科学基金(49046)
- 社会(46182)
- 社会科(43854)
- 社会科学(43842)
- 省(37333)
- 基金项目(34360)
- 教育(30617)
- 自然(30101)
- 自然科(29455)
- 自然科学(29447)
- 自然科学基金(29006)
- 划(28671)
- 编号(28215)
- 业(27646)
- 资助(24798)
- 创(22979)
- 成果(20842)
- 创新(20332)
- 发(20198)
- 制(20130)
- 重点(19283)
- 部(19178)
- 国家社会(18943)
- 课题(18881)
共检索到210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栾甫贵 于文奇
近年来,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僵尸企业数量与规模大幅增加,严重干扰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危害,如何妥善清理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低效产能已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根据2009—2018年Wind数据库数据,采用指数法识别僵尸企业,并比较金融去杠杆、财政去杠杆对处置僵尸企业产生的效果。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于金融去杠杆政策,财政去杠杆政策更有利于僵尸企业处置清理,国有企业更适合财政去杠杆的方法。研究结果为处置僵尸企业和渐进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僵尸企业 财政去杠杆 金融去杠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春阳
僵尸企业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障碍之一,处置僵尸企业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文章明晰僵尸企业的识别标准,总结日本、美国、欧盟等经验,从混合所有制改革、破产清算、债务分担、行动思路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当前处置僵尸企业提供启示。
关键词:
僵尸企业 处置 识别 经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博文 李成明 张伟广
僵尸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顽疾、国内大循环的梗阻,也是产能过剩的根源,如果处置不好,将对构建供给需求动态适配的新发展格局产生不利影响。有别于既有基于政府强制破产清算以及市场化改革推动僵尸企业处置的研究,本文从产业集聚视角切入,探讨产业集聚外部性对僵尸企业处置的影响作用以及中间机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城市面板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城市平均坡度作为城市产业集聚的工具变量,系统探讨城市产业集聚对僵尸企业的形成、复活以及退出的影响作用以及中间机制。结果发现,城市产业集聚显著降低城市僵尸企业数量与资产占比,对僵尸企业处置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的僵尸企业处置作用表现出显著的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以及企业年龄异质性,对非国有僵尸企业、规模较大僵尸企业以及年老僵尸企业的处置效果更明显;机制检验发现,产业集聚对僵尸企业的处置是通过预防新僵尸企业形成、促进僵尸企业复活以及退出市场三条渠道实现的。此外,产业集聚通过金融外部性作用显著降低城市金融资源错配,这一机制在以上三条渠道中均显著;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外部性发挥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并且通过这一机制促进僵尸企业复活;产业集聚通过补贴效应的发挥不利于僵尸企业的退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促进要素流动与产业集聚;完善集聚区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减少集聚区政府补贴,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市场化手段淘汰僵尸企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育蓉 齐结斌 楼东玮
本文研究了企业杠杆率的两类动态调整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和企业风险效应,利用1998-2015年上市公司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企业杠杆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与企业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后者对应的拐点杠杆率更低。(2)中长期较短期杠杆率可以在更大区间兼顾"提效率"与"降风险"目标。(3)企业向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迈进的过程中,"倒U型"和"U型"拐点来临更快,降杠杆的迫切性越来越高。为此,企业"去杠杆"需充分考虑杠杆率的"效率"与"风险"效应,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以及杠杆率期限结构特征的不同而采取差异化策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饶静 许怡婷 万良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和政策方向,而如何高效、妥善地处置"僵尸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问题。本文以"超日太阳"破产重整事件为例,分析企业沦为"僵尸"的主要原因,以及利用破产重整机制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解决路径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企业沦为"僵尸"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环境成因,破产重整机制的合理利用有助于高效、稳妥地解决僵尸企业处置问题。政府在解决僵尸企业问题时,应积极借助市场和司法途径,充分发挥破产重整机制的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饶静 许怡婷 万良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和政策方向,而如何高效、妥善地处置"僵尸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问题。本文以"超日太阳"破产重整事件为例,分析企业沦为"僵尸"的主要原因,以及利用破产重整机制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解决路径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企业沦为"僵尸"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环境成因,破产重整机制的合理利用有助于高效、稳妥地解决僵尸企业处置问题。政府在解决僵尸企业问题时,应积极借助市场和司法途径,充分发挥破产重整机制的作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郑汀 徐战成
"僵尸企业"基本都已资不抵债,破产是绝大多数"僵尸企业"的最终选择。基于税法和破产法之间的空白、模糊和冲突等因素,"僵尸企业"遭遇到诸多税务难题。本文总结了"僵尸企业"遭遇到的诸多税务难题,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
“僵尸企业” 破产 税收债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郑汀 徐战成
"僵尸企业"基本都已资不抵债,破产是绝大多数"僵尸企业"的最终选择。基于税法和破产法之间的空白、模糊和冲突等因素,"僵尸企业"遭遇到诸多税务难题。本文总结了"僵尸企业"遭遇到的诸多税务难题,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
“僵尸企业” 破产 税收债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菲 赵亮 尹雷
"财政去杠杆"与"金融去杠杆"是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的两条政策路径,本文运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对企业部门杠杆"量"与"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财政支出和政府赤字较之于货币金融紧缩可以更为有效地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调减国有企业的结构性高杠杆问题,促使更多金融资本配置到效率相对较高的企业,并且对融资成本影响更小,因而能够在"控风险"的同时兼顾"稳增长"。进一步研究表明,财政去杠杆应从压减政府投资建设性支出着手。为此,政府在去杠杆时应重点关注"财政去杠杆"途径,压减政府支出规模、控制地方政府过度投资冲动;调节金融杠杆时应平缓稳健,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硬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为结构性杠杆调控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潘晶
去杠杆是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企业部门去杠杆又是整个杠杆去化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我国当前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发展现状和结构特征入手,剖析企业杠杆率不断攀高的深层次原因,并对杠杆去化路径做出了相应探索。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杠杆率 去杠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逯东 江沐子
本文将银监会公布的金融许可证信息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相匹配,考察了银行竞争对僵尸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银行竞争通过提高僵尸企业的融资成本显著加快了其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尤其是降杠杆的幅度。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货币政策宽松期,银行竞争对僵尸企业降杠杆的促进效果会更明显。此外,预算软约束小、外部融资依赖程度高、规模小的僵尸企业去杠杆的速度更快。本文立足于中国金融体系深化开放的现实情境,聚焦于僵尸企业这一特定主体的资本结构决策,为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如何助力僵尸企业去杠杆提供了一定经验证据。
关键词:
银行竞争 僵尸企业 去杠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灵多 陆毅 陈勇兵
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本文以外资自由化为例考察市场机制是否有利于僵尸企业的妥善处置,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外资管制放松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外资自由化对行业僵尸企业占比的影响。研究表明,僵尸企业个数占比与僵尸企业资产占比分别为12.02%与19.07%;外资管制放松政策显著降低了行业僵尸企业占比;该政策效应通过提高僵尸企业复活率而非退出率来得以实现,并提高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创新能力。政府应加快推进外资自由化进程,推动僵尸企业焕发活力,以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毛振华 陈静
去杠杆可分为消极和积极两个路径,前者强调控制作为分子的债务增速,后者侧重扩大作为分母的股权融资并借助股权结构的调整改善公司治理。韩国、日本、美国和欧盟的经验表明,去杠杆路径的选择关系重大。2015年底以来我国企业部门以消极去杠杆为主的政策思路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困境。下一阶段应堵疏结合,以股权融资满足融资需求,拓展企业去杠杆能力、调动企业内在动力,以分权控制代替"一股独大"的治理结构,标本兼治推动去杠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帆 朱鹤
坚持市场化原则是处置僵尸企业的基本导向。效率低下是僵尸企业的典型特征,处置僵尸企业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经济效率当前,政府部门将处置过剩产能视做去除产能过剩的"牛鼻子"。仅凭逻辑推导,僵尸企业能够导致并恶化产能过剩,甚至两者还会形成恶性循环。然而,国际经验表明,产能过剩与僵尸企业并没有经常同时出现。发达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