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93)
2023(21079)
2022(17904)
2021(16576)
2020(14158)
2019(31839)
2018(31253)
2017(60251)
2016(32778)
2015(35989)
2014(34814)
2013(34557)
2012(31426)
2011(28044)
2010(28188)
2009(26558)
2008(25947)
2007(23094)
2006(20335)
2005(18261)
作者
(92943)
(77156)
(76796)
(72839)
(49168)
(37060)
(34654)
(29880)
(29315)
(27604)
(26205)
(26139)
(24419)
(24396)
(23913)
(23740)
(22953)
(22896)
(22326)
(22228)
(19205)
(18875)
(18823)
(17597)
(17345)
(17281)
(17167)
(17128)
(15433)
(15212)
学科
(130621)
经济(130476)
(114123)
管理(104786)
(101617)
企业(101617)
方法(60144)
数学(49546)
数学方法(49082)
(42196)
(38114)
业经(37614)
中国(36663)
(30492)
财务(30425)
财务管理(30384)
(30218)
金融(30216)
(29366)
企业财务(28988)
(28756)
银行(28683)
(27533)
农业(26712)
地方(25810)
(24623)
技术(24099)
(24021)
贸易(23999)
理论(23689)
机构
学院(455265)
大学(452460)
(185083)
经济(181347)
管理(180909)
理学(155967)
理学院(154340)
管理学(151865)
管理学院(151052)
研究(148181)
中国(118770)
(95636)
科学(90893)
(88376)
(79471)
(74441)
财经(70557)
业大(69569)
中心(68409)
研究所(67415)
(67351)
(64302)
农业(62653)
北京(59819)
经济学(56062)
(54986)
(54563)
师范(54335)
(53650)
财经大学(52601)
基金
项目(306025)
科学(240886)
基金(223016)
研究(221056)
(195150)
国家(193462)
科学基金(166942)
社会(140844)
社会科(133683)
社会科学(133648)
(120264)
基金项目(118228)
自然(109464)
自然科(107000)
自然科学(106968)
自然科学基金(105137)
教育(100857)
(100374)
资助(91758)
编号(88695)
成果(70688)
重点(68606)
(66933)
(66877)
(64995)
创新(61992)
课题(60600)
科研(58632)
国家社会(58029)
教育部(57524)
期刊
(202517)
经济(202517)
研究(132014)
中国(86246)
学报(73559)
(72643)
(72023)
管理(70585)
科学(66169)
大学(55706)
学学(53154)
(52866)
金融(52866)
农业(49198)
教育(44235)
技术(38355)
财经(35672)
业经(34790)
经济研究(32590)
(30619)
(28270)
问题(25976)
技术经济(23343)
科技(22136)
(21633)
现代(21347)
商业(21282)
理论(21042)
财会(20683)
(20373)
共检索到674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燕  张册  
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关键因素。以创新效率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以2008—2017年我国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融资结构对其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内源性融资和股权融资能显著促进企业的创新效率,而债务融资则与企业的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企业应对融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高留存收益等内源性融资占比,同时国家应健全股票市场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发展股权融资,降低对银行借款等债务融资方式的依赖程度,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攀  王艺霖  霍源源  
良好的金融治理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去杠杆向稳杠杆过渡的重要保障。在测算了"去杠杆"政策实施以来的中国金融治理水平的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和门限效应模型分析其对非金融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提升金融治理水平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提高融资效率,这一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达到54.20%。当金融治理水平和股票市场活跃度超过门槛值后,加杠杆对融资效率的正向作用大幅减弱,将金融结构、融资结构作为替代指标的稳健性检验佐证了这一发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相比,改善金融治理更能促进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提高小型企业融资效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谢周亮  周素华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迅速壮大。将2011—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据与北京大学2011—2018年城市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匹配,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数字金融对民营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基于企业异质性特征展开分析,并利用调节效应模型讨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否具有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会显著抑制民营企业杠杆率,有效防范企业债务风险。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大型民企的去杠杆弹性更大,并且在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中,数字金融对企业去杠杆的促进作用更强,即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数字金融对企业杠杆率的抑制作用减弱。上述研究为数字金融的发展及民营企业的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宁薛平  张庆君  
在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的经济政策前提下,分部门、分债务类型地实现结构性去杠杆,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尤为重要。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杠杆率水平、杠杆转移与金融错配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一方面,杠杆率水平对金融错配产生非线性影响,当杠杆率水平低于杠杆率门限阈值时,增加杠杆率会减缓金融错配;当杠杆率超过杠杆率门限阈值时,增加杠杆率会加重金融错配。另一方面,实现杠杆率从大型企业转移至中小型企业,从国有企业转移至民营企业,从托宾q值低、盈利能力弱、成长性差的企业转移至托宾q值高、盈利能力强、成长性强的企业,对金融错配具有一定的缓释效应。本文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促进供给侧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曹冉  母赛花  
本文以2013~2017年沪深A股221家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农业企业董事长职业背景对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发现有财经类职业背景和政府部门类职业背景的董事长更偏好盈余操纵,而只有农业类职业背景的董事长对盈余管理行为持规避态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提高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说明农业企业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并不可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满四  王旭东  
将关系型融资对企业创新的效应分解为财务效应和治理效应。其中,财务效应表现为促进创新投入,治理效应表现为提高创新效率,两者共同促进企业创新。研究发现:关系型融资对企业创新发挥了显著积极的财务效应,但治理效应微弱,这是制约企业创新的关键。进一步从关系治理通过内部治理机制发挥治理效应的路径视角研究关系型融资治理效应微弱的内在机理,发现关系型融资治理效应并未真正发挥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非正常的"关系"严重损害了治理效应,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本身的缺陷导致治理效应的路径失效。研究表明,随着创新投入的不断增加,提高创新效率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在大力鼓励银行为企业创新加大关系型贷款额度的同时,更需规范"关系"型融资,完善企业内部治理以畅通关系治理路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高丽  胡木生  
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是企业研发活动的关键,而货币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外部可融资水平,进而间接影响企业研发投资所需的资金供给。文章以2007—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研发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1)企业研发投入受国家货币政策正向影响,即当货币政策趋紧时,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相对减弱,且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2)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会加剧货币政策的影响,融资约束程度越大,研发投入与货币政策之间越正相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薛迎迎  
本文在理论剖析融资约束如何影响成本加成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如何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基于中国2014-2019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融资约束对于成本加成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而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缓解融资约束对于成本加成的抑制效应,这一结果在控制了内生性影响以及替换变量的稳健性结果中依然成立。针对企业规模、所有制类型以及产业类型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以及非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政策发挥的调节作用更大。究其影响机制,融资约束主要经由抑制研发投入增加的渠道对成本加成产生负向影响,而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能够正向调节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进而起到缓解融资约束对成本加成的抑制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早  肖利平  
本文以中国2010—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企业融资结构与企业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经验研究发现:(1)内部融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自主创新有显著的正面效应;(2)股权融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自主创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债权融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抑制作用。在考虑企业异质性之后,上述结论对融资约束程度低、年轻和小规模企业同样适用,但融资约束程度高、成熟和大规模企业自主创新则主要依赖于内部融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融资结构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中央及地方政府控股的企业中,融资结...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伟  刘卫镇  戴冰清  
依据双元创新理论,利用2011—2019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双元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驱动企业整体创新水平,还能够使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呈现一定的协同效应,有效避免了二者对企业资源的争夺。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非国有企业具有更明显的创新激励效应,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相比于低市场竞争程度,高市场竞争程度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整体创新及探索式创新的激励作用,而对企业利用式创新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整体创新和双元创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忠意   陈海涛   郑国洪  
本文利用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同一城市内企业间地理距离和数字化转型程度衡量企业数字化集群程度,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集群程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集群程度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正相关,即存在企业数字化集群效应。进一步经济效应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集群能够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的生产组织绩效及创新动能,释放正向的经济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较低的银行业集中度有利于数字化集群效应的释放,且数字化集群效应对于不同科技属性和行业竞争地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均能够发挥促进作用。总体而言,本文揭示了数字化集群效应的存在,并对其正向经济效应进行检验,为我国加快制定数字经济集群式发展政策提供经验证据和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圣利  职慧  
本文以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异质机构投资者的视角,结合企业的产权特征,系统考察异质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机理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整体上我国的机构投资者未能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考虑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之后,发现压力抵抗型的证券投资基金促进了企业的自主创新,且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压力抵抗型的机构投资者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程度存在差异。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媛媛  杜闪  
本文基于20082015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资产误定价对公司投资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价高估降低了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对投资收益敏感性的影响则呈现非线性关系,当公司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时,股价高估能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当公司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差时,股价高估则降低了投资收益敏感性。进一步从市场化进程的角度考察了资产误定价对投资敏感性的影响差异,发现在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股价高估对投资现金流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在市场化进程低的地区,股价高估降低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媛媛  杜闪  
本文基于年中国沪深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资产误定价对公司投资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价高估降低了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对投资收益敏感性的影响则呈现非线性关系,当公司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时,股价高估能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当公司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差时,股价高估则降低了投资收益敏感性。进一步从市场化进程的角度考察了资产误定价对投资敏感性的影响差异,发现在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股价高估对投资现金流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在市场化进程低的地区,股价高估降低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对公司的投资收益敏感性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菁  周红根  李欣先  
作为一个典型的投资行为,技术资本配置是否存在非效率?如果存在,其动因是由于融资约束导致的配置不足,还是由于代理冲突引发的配置过度?抑或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2008-2013年技术资本构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技术资本非效率配置。在不同企业性质和规模下,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技术资本低效率程度更高;融资约束程度高组及低组的配置效率比融资约束程度适中组高;(2)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资本非效率配置的原因是由于融资约束导致的配置不足;(3)技术资本的配置水平与企业内部现金流、企业自有资金和营业收入显著正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