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13)
- 2023(4369)
- 2022(3694)
- 2021(3499)
- 2020(2702)
- 2019(6152)
- 2018(5907)
- 2017(11711)
- 2016(6386)
- 2015(6930)
- 2014(6790)
- 2013(6614)
- 2012(6372)
- 2011(5817)
- 2010(6206)
- 2009(5691)
- 2008(5791)
- 2007(5418)
- 2006(5080)
- 2005(4714)
- 学科
- 济(24188)
- 经济(24165)
- 业(21701)
- 管理(21068)
- 企(18411)
- 企业(18411)
- 策(9297)
- 农(9164)
- 中国(7973)
- 财(7781)
- 方法(6897)
- 业经(6488)
- 地方(6154)
- 制(6107)
- 农业(5815)
- 贸(5602)
- 贸易(5598)
- 及其(5575)
- 数学(5505)
- 易(5488)
- 政策(5439)
- 数学方法(5373)
- 银(4998)
- 银行(4998)
- 划(4873)
- 行(4836)
- 方针(4835)
- 述(4750)
- 阐(4750)
- 阐述(4750)
- 机构
- 学院(91083)
- 大学(88475)
- 济(40039)
- 经济(39097)
- 管理(36059)
- 研究(32867)
- 理学(30158)
- 理学院(29860)
- 管理学(29530)
- 管理学院(29315)
- 中国(25861)
- 财(20444)
- 京(18475)
- 科学(17397)
- 所(15898)
- 江(15189)
- 财经(15061)
- 中心(14803)
- 研究所(14052)
- 经(13586)
- 农(12950)
- 院(12204)
- 范(12063)
- 师范(11996)
- 北京(11898)
- 州(11829)
- 经济学(11227)
- 财经大学(10892)
- 业大(10463)
- 经济学院(9944)
- 基金
- 项目(54270)
- 研究(43782)
- 科学(43376)
- 基金(38807)
- 家(32695)
- 国家(32363)
- 科学基金(27901)
- 社会(27493)
- 社会科(26079)
- 社会科学(26074)
- 省(20877)
- 教育(19903)
- 基金项目(18954)
- 编号(18754)
- 划(17617)
- 成果(16595)
- 自然(16549)
- 自然科(16142)
- 资助(16141)
- 自然科学(16136)
- 自然科学基金(15876)
- 课题(13610)
- 发(12722)
- 部(12246)
- 重点(12192)
- 性(12135)
- 策(11976)
- 创(11438)
- 项目编号(11389)
- 年(11305)
共检索到148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符林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核心任务之一,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去杠杆是大的政策取向,这一政策落实没有先例可循,因此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紧密结合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杠杆总量、结构的实际情况,厘清各领域杠杆间的关系,分清主次轻重,把握好逻辑,找准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我国杠杆率的总量及结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符林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核心任务之一,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去杠杆是大的政策取向,这一政策落实没有先例可循,因此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紧密结合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杠杆总量、结构的实际情况,厘清各领域杠杆间的关系,分清主次轻重,把握好逻辑,找准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我国杠杆率的总量及结构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晓晶 文丰安
去杠杆工作要在短期内实现杠杆率的增速趋缓;在中短期实现总杠杆率的基本稳定,即总杠杆率从趋升到趋稳,在此期间要重点对杠杆率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在中长期实现杠杆率的趋降。评估杠杆率风险和提出结构性去杠杆举措前,必须承认并认真剖析杠杆率的内部结构差异。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应重点解决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债务积累问题。要积极推进破产重组,让市场清理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破除政府兜底幻觉,硬化约束,推进杠杆率风险的市场化分担。
关键词:
结构性去杠杆 防风险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颜恩点 单子真 钱川阳 陈信元
基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制度背景,以2007-2019年非金融上市企业为样本,构建企业去杠杆策略的度量指标,实证检验企业去杠杆策略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增权”策略,采用“减债”策略去杠杆显著提高审计定价。进一步分析显示,上述现象在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以及机构持股比例高的情形下得到缓解;企业的去杠杆策略通过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息披露风险三条路径影响审计定价。最后,进行了敏感性测试和内生性检验,证实了上述结论。研究不仅拓展了企业去杠杆经济后果与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文献,而且对政府实施去杠杆政策和企业制定去杠杆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去杠杆策略 审计定价 公司治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晓晶 常欣 刘磊
本文对1993-2017年的中国全社会杠杆率以及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和金融部门杠杆率做了最新估算,并将1993年以来的实体经济杠杆率演进作了四阶段划分。自2015年10月中央提出降杠杆目标以来,中国已进入了强制去杠杆阶段,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杠杆率开始企稳并在2017年有所回落,宏观杠杆率也得到有效控制。从全局看,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仍是去杠杆重点,居民杠杆率的快速攀升须警惕。未来看,结构性去杠杆将成为中国去杠杆的基本逻辑和遵循。
关键词:
宏观杠杆率 杠杆率风险 结构性去杠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娄飞鹏
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在2008年以来快速提高,以及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都会形成较大的风险隐患,需要积极稳妥去杠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我国非金融部门加杠杆的过程中,其信贷资金来源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国内银行直接提供信贷资金的占比在降低,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提供信贷资金的占比在提高,因而有必要结合非金融部门加杆杠的资金来源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其去杠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文章阐述了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的现状,系统分析了非金融部门加杠杆的资金来源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非金融部门去杠杆的思路建议。
关键词:
去杠杆 非金融部门 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娄飞鹏
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在2008年以来快速提高,以及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都会形成较大的风险隐患,需要积极稳妥去杠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我国非金融部门加杠杆的过程中,其信贷资金来源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国内银行直接提供信贷资金的占比在降低,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提供信贷资金的占比在提高,因而有必要结合非金融部门加杆杠的资金来源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其去杠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文章阐述了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的现状,系统分析了非金融部门加杠杆的资金来源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非金融部门去杠杆的思路建议。
关键词:
去杠杆 非金融部门 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戴仁荣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虽有所复苏但仍不见明显好转。当前,亚太经济合作正处在十字路口,面临着方向性选择。为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分享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红利,美国以TPP为抓手意图打造由其主导的亚太自贸区(FTAAP)。TPP的持续推演遵循着一国国家实力、国家利益以及国家亚太战略的综合考量这一逻辑规律。对于"剑指中国"的TPP,中国该如何做出战略选择,已是摆在我国面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范硕
在我国宏观经济与房地产行业去杠杆化进程中,股权投资式房地产基金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尽管房地产基金局限于投资链条短、前期投资风险高的偏债式发展困境,但在房地产信托增速下降与房地产行业降低债务风险的形势下,未来在进入房地产细分领域、延伸投资价值链、搭建大资管的资源整合平台方面将发挥私募股权投资的制度优势。
关键词:
房地产基金 去杠杆 股权投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谌维 阮湛洋
本文基于信贷配置效率和风险两个维度研究分行业去杠杆策略,通过构建Panel-VAR模型分析杠杆变动对广东39个不同行业产生的经济和金融效应差异,进而将各行业分为四种杠杆管理类型。本文认为,企业杠杆受主导生产要素、行业集中度、资本性质、行业金融属性等因素影响而存在异质性,"一刀切"式杠杆调控难以实现信贷配置效率和风险平衡。建议提高杠杆性质辨识的精准度,通过分行业差异化杠杆管理提高去杠杆的针对性,稳步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高广春
2016年,房地产市场又现高度亢奋状态,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地王频现,房价飙涨。金融机构则是将近一半的资金押注到了房企,房市和房融的高调共舞堪称时年中国经济最绚烂一景。那么房融舞步路线图究竟是什么?其背后逻辑又是什么?本文拟从房地产信贷、房地产信托和房地产资本市场融资三个视角进行观察和分析。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国信托业协会网站和Wind资讯,相关指标多用增量同比或增量权重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孟世超 王擎
企业杠杆内生于特定的经济运行模式,是当前经济健康状况的指示剂。企业杠杆问题背后的政府因素值得关注。然而,主流研究往往基于西方分析范式讨论杠杆问题,对中国国情的洞察尚不充分。在中国,政府因素多为体制因素,可从三个方面作用于企业杠杆:一是政府引导、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一宏观机制可通过投资项目的收益-风险特征影响企业杠杆;二是政府与国有经济主体的治理方式,这一微观机制可通过银企双方的公司治理状况影响企业杠杆;三是宏微观机制共同造就的二元性资源配置结构,这一结构可通过借贷市场的各项成本或摩擦影响企业杠杆。企业杠杆指示着经济的短期稳定能力与长期增长能力,逆周期的企业杠杆能抵御危机冲击,也会积累债务风险,现有经济运行模式的可持续性是杠杆问题的“眼”之所在。企业杠杆调控应标本兼治,只有深化改革、优化原有模式、推动经济转型、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起来,方能实现“增长中的去杠杆”。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高广春
2016年,房地产市场又现高度亢奋状态,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地王频现,房价飙涨。金融机构则是将近一半的资金押注到了房企,房市和房融的高调共舞堪称时年中国经济最绚烂一景。那么房融舞步路线图究竟是什么?其背后逻辑又是什么?本文拟从房地产信贷、房地产信托和房地产资本市场融资三个视角进行观察和分析。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国信托业协会网站和Wind资讯,相关指标多用增量同比或增量权重考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王忠民
"宝万之争"引发市场对杠杆收购的热议,而其本质是金融体制的转轨与市场化的更深入发展,这也对监管体制提出挑战。本文分析了杠杆并购的深层次原因与市场逻辑的变化,并对监管提出建议,希望监管转变为"负面清单"式行为监管。"宝万之争"引出了中国资本市场中的杠杆运用及监管问题:杠杆作为一种金融资源,如何
关键词:
杠杆资金 配置 逻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发林
随着国际体系日趋制度化和大国间制度竞争加剧,国际制度成为国家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常见工具,国际制度相关权力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目标。国际制度何以能成为国家的政策工具?国家追逐与国际制度相关的何种权力?国家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如何使用国际制度工具?这些问题亟须系统的理论探索。借鉴方略和经济方略的相关研究,制度方略(institutional statecraft)可被用以概括国家运用国际制度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技巧。制度方略包含三大构成要素:制度内涵、权力属性和操作策略。国际制度的内涵通过一个“属性—层级”框架得到梳理,不同概念间的关系被厘清。国际制度存在三重权力属性,即国际制度作为权力的结果、工具或来源。后两种权力属性具体表现为三类权力:操作性(规范塑造权、组织决策权和规则制定权)、工具性(议程设置权)和结果性(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秩序主导权)。这些权力正是国家在国际政治中所使用的工具和争夺的目标。在政策实践中,制度方略的操作策略区分为如下五类:利他、合作、诱陷、强迫和排他。制度内涵、权力属性和操作策略共同构成了制度方略的完整理论框架。制度方略概念有利于更加清晰地理解国际制度的权力属性和国家间的制度竞争,有助于中国国际制度策略的制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