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31)
- 2023(12834)
- 2022(9985)
- 2021(8757)
- 2020(7195)
- 2019(15890)
- 2018(15176)
- 2017(30082)
- 2016(15706)
- 2015(17754)
- 2014(17753)
- 2013(17706)
- 2012(16267)
- 2011(14527)
- 2010(15208)
- 2009(14705)
- 2008(13714)
- 2007(12351)
- 2006(11364)
- 2005(10846)
- 学科
- 济(87408)
- 经济(87337)
- 管理(47949)
- 业(44914)
- 企(36609)
- 企业(36609)
- 财(31517)
- 中国(29144)
- 融(28504)
- 金融(28504)
- 方法(27921)
- 银(26004)
- 银行(25995)
- 数学(25040)
- 行(25026)
- 数学方法(24941)
- 地方(24039)
- 制(19442)
- 农(19433)
- 业经(18016)
- 务(16289)
- 财务(16254)
- 财务管理(16209)
- 企业财务(15584)
- 体(14158)
- 学(13583)
- 财政(13308)
- 地方经济(13281)
- 农业(13218)
- 贸(12403)
- 机构
- 大学(228430)
- 学院(227751)
- 济(113152)
- 经济(111155)
- 管理(82455)
- 研究(82035)
- 中国(72922)
- 理学(69363)
- 理学院(68666)
- 管理学(67772)
- 管理学院(67334)
- 财(60670)
- 京(46970)
- 财经(44460)
- 科学(42719)
- 所(41022)
- 经(40309)
- 中心(39286)
- 经济学(38961)
- 研究所(36080)
- 江(35476)
- 经济学院(34986)
- 农(33596)
- 财经大学(32897)
- 北京(30254)
- 银(29070)
- 融(28956)
- 院(28559)
- 金融(28464)
- 州(28059)
- 基金
- 项目(138796)
- 科学(110294)
- 研究(104164)
- 基金(103281)
- 家(87963)
- 国家(87246)
- 科学基金(75572)
- 社会(71524)
- 社会科(68204)
- 社会科学(68184)
- 基金项目(52967)
- 省(52318)
- 教育(46260)
- 自然(44255)
- 自然科(43317)
- 自然科学(43303)
- 划(42936)
- 自然科学基金(42564)
- 资助(42303)
- 编号(40444)
- 成果(34033)
- 发(31638)
- 部(31355)
- 国家社会(31326)
- 重点(31213)
- 创(28742)
- 课题(28057)
- 教育部(28021)
- 性(28003)
- 人文(27238)
- 期刊
- 济(132797)
- 经济(132797)
- 研究(83208)
- 财(51336)
- 融(47346)
- 金融(47346)
- 中国(47161)
- 管理(32851)
- 农(31903)
- 学报(30414)
- 科学(27814)
- 大学(24749)
- 财经(24687)
- 经济研究(23925)
- 学学(23385)
- 经(21288)
- 农业(19591)
- 业经(18013)
- 技术(17943)
- 教育(17624)
- 问题(16964)
- 贸(14132)
- 国际(13646)
- 世界(12830)
- 技术经济(12402)
- 理论(12212)
- 统计(10951)
- 商业(10810)
- 财会(10514)
- 现代(10507)
共检索到379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博 赵业
经济增长依赖货币流动性的扩展与信贷市场、资本市场的繁荣。在全球货币流动性收缩和扩张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并不只是各国央行所投放的基础货币和以货币乘数为基础的传统信贷扩张。全球市场上更多的流动性来自商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创造。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上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机构通过证券化将信贷产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曲凤杰
一、金融危机前美国经济的高杠杆率2008年危机前,美国家庭、政府和金融部门均陷入过度负债之中,美国经济的高杠杆率主要体现在居民、政府和金融部门。(一)家庭部门的高杠杆次贷危机爆发前的10年多,居民消费倾向明显上升。消费占GDP的比重从1998年的67%左右开始持续攀升,到2007年达到72%。伴随高消费的是美国居民负债不断增加。2001年以来,美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黎力 沈梓鑫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学界有关经济学的反思一直不断。理论方面,宏观经济理论和模型以及"有效市场假说"的有效性成为争论的焦点;政策领域,关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通胀目标的设定出现了重大分歧;研究方法上,围绕着数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学模型化方法纷争不断。然而,反思中也呈现出共识因素,从而揭示了经济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理论上,金融因素及更为现实的市场缺陷和摩擦因素将更多地被纳入经济学理论和模型中进行讨论,并且处理这些因素的模型也将更趋多元化;政策上,亟须发展出一套理论框架为财政政策和更为广泛的货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货币政策将回归到数量工具、价格工具和其他工具并用的传统;方法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正生 张璐
理解当前"金融去杠杆"中的流动性分层,是把握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4月10日以来,中国银监会密集下发监管文件,推进开展银行业"三套利""三违反"和"四不当"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指向同业、银行理财、委外等业务,金融去杠杆政策态度之严厉引发资本市场剧烈动荡。在此情形下,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引入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正生 张璐
理解当前"金融去杠杆"中的流动性分层,是把握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4月10日以来,中国银监会密集下发监管文件,推进开展银行业"三套利""三违反"和"四不当"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指向同业、银行理财、委外等业务,金融去杠杆政策态度之严厉引发资本市场剧烈动荡。在此情形下,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引入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伟 顾弦
去杠杆化很可能会将流动性紧缺从资本市场传导至整个金融系统,并最终将影响放大至实体经济在公司财务里,杠杆是指净利润变化率与总收入变化率的比值。对金融机构而言,我们通常使用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曲凤杰
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前美国经济的高杠杆率形成的主要因素,以及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的去杠杆化的主要途径,得出了去杠杆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通过去杠杆化,美国经济实现了危机成本的对外转嫁,使金融业务模式更趋稳健,金融机构垄断程度提高,也为金融监管改革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美国经济 去杠杆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翀
美国的金融危机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导致美国经济的衰退。但是,美国经济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正逐渐走向复苏,再次发生衰退的可能性不大,美国经济在2010年将出现较低比率的正增长。在美国经济衰退的过程中,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出现了两个值得注意的动向一是美国政府重新采用久违了的扩张性的宏观财政政策,二是美国政府首次准备动用政府的全部资源推动美国出口的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金芳
受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演变后的多渠道传染,传统世界经济大国和新兴及后起国家间的力量消长经历较大调整;以往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生产体系开始出现结构性变化;战后创立的多边贸易、多边金融和国际协调机制遭遇严重挑战,由此,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着重考察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六大变化领域,分析论证了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源转移、国际经济协调酝酿新的共治机制、国际金融重回强监管环境、新兴和未来市场贸易地位上升、国际投资大三角格局分化和国际生产供应链位移等变化特征,并探讨上述变化对美国经济的振兴和再度繁荣可能产生的多重影响。
关键词:
世界经济格局 金融危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施东晖
在这场以技术为主导的市场重组过程中,美国证券市场结构是否会在近期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我们认为,虽然美国证券市场的部分结构特征会被变革浪潮所吞噬,如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最终将成为缅怀历史的博物馆,但这种变化是渐进的演变,而不是剧烈的革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国新 石琴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堪称百年一遇的国际性金融危机,其导火线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且不论其蔓延之迅猛、影响之深远,令人不解的是:这次危机源于发达国家,是由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晶
一、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始于2007年中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轰然倒塌,其风波波及全球,造成全球金融、股市动荡,特别是对美国的金融业造成了严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婕
2009年以来,美国经济持续温和复苏。拉动美国经济实现稳健增长的深层次动因应从两个维度加以分析,一是强力的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组合的支持;二是增长理论框架下不同要素变动对经济增长潜力的拉动作用。当前,中国正处于化解结构性矛盾、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借鉴美国经验,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保持宏观政策的协调匹配是确保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基础;推进经济转型应保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平衡发展;着力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为长期持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奠定坚实的基础;平衡不同经济部门的杠杆率,为资本积累创造条件;多维度保障我国长期能源安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金梅
此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去杠杆化使得全球流动性过剩转变为了流动性紧缩,去杠杆化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主题。本文首先就美国当前的负债情况进行了历史比较和横向对比,说明了美国此次去杠杆的必要性;接着本文对比美国历次去杠杆化的过程和原因,指明了此次美国去杠杆化的特点;随后,本文比较了此次欧洲和美国的去杠杆化进程;最后,本文在基于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美国此次持续去杠杆过程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美国经济 去杠杆化 金融危机 对中国影响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赵儒煜
日本经济当向何处去赵儒煜佃1991年以来,日本经济陷人萧条之中。加之其国内经济中的产业结构老化、泡沫经济后遗症等的影响、外部日元升势强劲、美欧压力加大等作用,遂令日本经济一直低徊不前。日本已是一经济大国,其经济的复苏对整个世界经济的意义很大。因此,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