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6)
- 2023(7465)
- 2022(6451)
- 2021(5828)
- 2020(4903)
- 2019(10945)
- 2018(10815)
- 2017(21109)
- 2016(11313)
- 2015(12515)
- 2014(12453)
- 2013(12292)
- 2012(11356)
- 2011(10333)
- 2010(10203)
- 2009(9589)
- 2008(9508)
- 2007(8694)
- 2006(7781)
- 2005(7335)
- 学科
- 济(49956)
- 经济(49877)
- 管理(37387)
- 业(34046)
- 企(29237)
- 企业(29237)
- 方法(16454)
- 地方(14798)
- 制(14790)
- 财(14357)
- 业经(14141)
- 数学(13635)
- 数学方法(13489)
- 农(13274)
- 中国(12246)
- 产业(10851)
- 体(10360)
- 技术(8977)
- 体制(8891)
- 农业(8693)
- 贸(8267)
- 贸易(8262)
- 地方经济(8157)
- 易(7980)
- 银(7884)
- 银行(7876)
- 学(7792)
- 融(7787)
- 金融(7783)
- 环境(7565)
- 机构
- 学院(161775)
- 大学(160937)
- 济(71101)
- 经济(69721)
- 管理(63037)
- 研究(55062)
- 理学(53948)
- 理学院(53354)
- 管理学(52642)
- 管理学院(52313)
- 中国(41169)
- 财(35371)
- 京(33372)
- 科学(30798)
- 财经(26943)
- 所(26530)
- 江(25628)
- 中心(25319)
- 经(24205)
- 研究所(23595)
- 经济学(22505)
- 农(22222)
- 北京(20785)
- 范(20576)
- 业大(20527)
- 师范(20408)
- 经济学院(20277)
- 州(20236)
- 院(19923)
- 财经大学(19918)
- 基金
- 项目(108158)
- 科学(86949)
- 研究(82351)
- 基金(79474)
- 家(68031)
- 国家(67547)
- 科学基金(59031)
- 社会(55185)
- 社会科(52449)
- 社会科学(52440)
- 省(42484)
- 基金项目(42172)
- 教育(36709)
- 自然(35665)
- 划(34958)
- 自然科(34822)
- 自然科学(34816)
- 自然科学基金(34220)
- 编号(32536)
- 资助(31003)
- 成果(27060)
- 制(26543)
- 发(24830)
- 重点(24571)
- 部(24326)
- 创(23762)
- 国家社会(23439)
- 课题(22922)
- 创新(22191)
- 教育部(21483)
共检索到250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华友 王缉慈 俞国军
去地方化是产业转移的空间表现,是企业供应链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分离与再组合的功能整合过程,涉及地方产业的前后向联系、社会资本和就业等方面。文章首先分析了去地方化与三角制造网络的关系,选取典型案例——东亚地区三角制造网络和欧洲地区三角制造网络,着重分析其网络关系特征和地区利益分配特征。借鉴国际情况,以中杰鞋业公司和宝成国际集团的去地方化为例,提炼出我国的三角制造网络。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三角制造网络中不同地区的价值分配,着重提出我国地区产业升级的方向和可能。研究一方面为我国三角制造网络的形成提供可能的理论解释,另一方面为地区产业升级研究提供一个动态的新的视角。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谢浩 张明之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最为突出。长三角地区2008—2014年两位数制造业的产业同构指数变化趋势显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水平相对较高,并且进一步趋同的基础依然存在。2014年域内两位数制造行业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具备明显"和而不同"特征:错落的"优势产业"和普遍的"基础产业"同时存在;"全地区"主要行业合理布局海外市场;高重叠技术型行业效益高于全国均值和产业跨区梯度转移互动较强等。长三角地区的合意性产业同构现状蕴含了域内产业协同发展趋势,是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构成和基础。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产业同构 产业协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卫星 刘赟 赵东安
经济转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制造业的更新与升级。文章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结合对该地区高职教育现状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在现有条件下,低成本、恶性竞争的产业集群,企业"一窝蜂"式的产业选择和技术选择,以及产业地域集中后的"拥挤效应"而引致的集群不经济,依然是阻碍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更新升级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因而从企业层面上来讲,应重视技术型员工在制造业企业中对技术创新的贡献作用;从政府层面讲,要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投入度,培植具有地方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的高等职业教育。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产业集群 制造业升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继良 陈炳华 张帅奇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本文在对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产业发展异同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三省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政策思考。
关键词:
转型升级 必然性 差异性 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妩妮 朱华友
文章探讨了集群去地方化的社会影响及衡量问题。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和现实可行性以及产业集群去地方化的特点,构建了一个产业集群去地方化活动的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次13个指标,这4个层次分别为区域和制度的格局、区域变迁、区域基础设施的变化和个人和家庭层面的影响,每种类型都包含若干指标,从而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去地方化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去地方化 社会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英明
产业空间集聚所获取的集聚经济利益,是决定地区产业定位的重要因素。地区间产业的竞争与合作所获取的专业化经济利益,是决定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的空间集聚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即集聚经济结构,地区间产业的竞争与合作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即偏离经济结构,产业的集聚经济结构和偏离经济结构影响到地区产业的增长。依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模以上制造业行业部门的具体数据,构建增长模型,分析制造业集聚经济结构和偏离经济结构对城市群产业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传江 吕力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的第二代核心模型为分析框架来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实证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可以用"由中心向外围的制造业空间扩散"来解释,这种扩散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密切关系,伴随着制造业扩散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趋同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关键词:
产业同构 制造业空间扩散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方雪 吕巍
长三角地区传统制造业基础深厚,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领先地区。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浪潮中,长三角也扮演着先锋的角色,目前已在技术提升、区域协同、企业培育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诸多问题也在阻碍长三角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如区域协同效应弱,资源配置效率低;关键技术尚未突破,核心技术人才缺乏;产业生态尚未成熟,融资渠道较为缺乏等。因此,长三角地区应采取深化协同发展机制,增强产业合理分工;全力攻克关键技术,着力培养技术人才;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扩展企业融资渠道等措施,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发展质量。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智能制造 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昊 林伟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技术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不仅从增量上改变产业技术的结构状态,也从存量上推进产业技术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效应显著,对珠三角地区的技术外溢效果明显。但受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因素制约,固定资产投资和年末从业人员数对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推进珠三角地区产业技术升级需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资力度;调整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布局;加强区域合作,加快产业技术升级;提升人员科技水平,加大研发投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谭晶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其区位、资源等相对比较优势,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在经济增长不断受到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长三角地区产业急需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长三角地区转型升级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路径选择,提出了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琼 濮励杰 符蓉 张晶 何序君 范成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的经济核心区。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和长三角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土地资源稀缺和合理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分析历年来的统计数据,借鉴"微笑曲线"和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就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该区的土地开发集约利用提出见解。同时参考如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的经验,提出长三角地区需要更好地统筹、协调及平衡区内产业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的关系。通过实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根据本地区产业升级的
关键词:
长三角 产业升级 土地开发利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冯志军 康鑫 陈伟
产业升级的过程,就是产业的知识化过程,也是知识产权管理的过程。保持珠三角地区稳定的经济增长势头,促使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是构建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本文在对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知识产权管理系统进行概念界定、结构解析及运转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其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微粒群算法定权的改进TOPSIS法,针对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进行实证评价,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知识产权管理系统运行现状与亟待改善的主要方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良文 杨开忠 吴姣
引入动态外部经济的实证研究方法,分别利用1993-2003年我国各省份制造业20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就业人数、资本存量数据,以检验我国各地区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的作用。利用不同的数据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共通的结论是初始产业规模对产业发展有正向作用、产业的竞争程度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对于专业化和多样化水平,利用产出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专业化于某一产业不利于该产业的发展、多样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而利用就业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专业化的影响不显著而多样化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利用产出数据的分析应更有说服力。
关键词:
马歇尔外部性 地方化经济 城市化经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庆霖 苏启林
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市场需求锐减,将东部地区以代工制造为主导的产业置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本文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出口导向型代工产业自身的固有缺陷,即严重依附于跨国公司和国际采购商的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金融危机只是一个"放大器"。出口导向型代工产业由于内在升级动力机制无法有效建立,造成产业内源性升级缓慢,但金融危机却在客观上为产业外源性升级提供了契机。金融危机背景下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方向在于:一是沿着产业链的上游进行技术破坏,从代工供给终端摆脱对生产者驱动的依附;二是沿着产业链的下游进行市场破坏,从代工需求终端摆脱对购买者驱动的依附。
关键词:
代工 金融危机 产业升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魏丽华
我国制造业一直以低成本、低技术含量、核心竞争力弱为基本特征。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演变,制造业的困境日益明显。金融风暴的袭击更是加剧了其生存危机。因此推动产业集群升级,迫在眉睫。本文以珠三角制造业为例,剖析了其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了推动其集群升级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升级 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