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4)
2023(1343)
2022(1158)
2021(1081)
2020(892)
2019(1992)
2018(1855)
2017(3353)
2016(1659)
2015(1867)
2014(1721)
2013(1473)
2012(1427)
2011(1215)
2010(1357)
2009(1186)
2008(1163)
2007(1082)
2006(985)
2005(881)
作者
(4483)
(3853)
(3696)
(3410)
(2547)
(1855)
(1674)
(1444)
(1365)
(1345)
(1287)
(1257)
(1253)
(1252)
(1137)
(1089)
(1067)
(1059)
(1057)
(1006)
(901)
(899)
(894)
(893)
(885)
(827)
(818)
(759)
(756)
(751)
学科
(5921)
经济(5902)
(5200)
(4047)
企业(4047)
管理(3443)
(2508)
中国(2411)
(1926)
方法(1693)
农业(1575)
(1507)
金融(1507)
关系(1479)
世界(1432)
(1410)
贸易(1409)
(1394)
数学(1349)
国家(1347)
数学方法(1333)
(1306)
业经(1301)
(1219)
银行(1217)
(1180)
(1177)
(1175)
私营(1166)
(1166)
机构
大学(23196)
学院(22076)
(10124)
经济(9966)
研究(9123)
管理(8524)
理学(7234)
理学院(7137)
管理学(7041)
管理学院(6996)
中国(6389)
(5096)
科学(4935)
(4673)
(4389)
中心(4119)
研究所(4024)
财经(3734)
(3540)
(3467)
(3388)
师范(3365)
北京(3341)
经济学(3260)
(3211)
(3206)
经济学院(2924)
业大(2897)
财经大学(2874)
师范大学(2860)
基金
项目(15761)
科学(12646)
研究(12158)
基金(11981)
(11643)
国家(11033)
科学基金(8818)
社会(8266)
社会科(7781)
社会科学(7776)
基金项目(6080)
(5470)
教育(5288)
自然(5156)
自然科(5025)
自然科学(5022)
自然科学基金(4941)
(4880)
资助(4624)
编号(4541)
成果(4073)
国家社会(3763)
(3684)
重点(3550)
(3411)
(3388)
(3259)
教育部(3247)
(3225)
中国(3205)
期刊
(11855)
经济(11855)
研究(7522)
中国(5273)
学报(3821)
科学(3726)
管理(3602)
(3572)
(3403)
大学(3077)
教育(2887)
学学(2846)
农业(2520)
世界(2167)
财经(1848)
(1832)
金融(1832)
经济研究(1814)
(1730)
(1634)
业经(1560)
国际(1541)
技术(1482)
问题(1478)
(1383)
(1368)
社会(1367)
图书(1359)
科技(1359)
(1300)
共检索到36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宋秀娟  
虹影将个体经历、气质禀赋、美学追求、艺术趣味、哲学思维、文学才能与美食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文章从文学的外部研究入手,以虹影近作《我这温柔的厨娘》与散文集《当世界变成辣椒》为例,探讨美食文化与文学之间的某种程度的联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国强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利用一切积极因素以促进新时代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和繁荣,"互联网+乡村"则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实践路径。已有农村村民开始基于互联网技术进行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新,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平岩村马鞍寨83位侗族成年女性"厨娘"的实践显然具有典型意义。这一群体充分利用了日益普及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当地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文化旅游政策的推动等有利条件,通过微信渠道有序地组织和传播"百家宴",成功地将传统文化资源提炼为文化资本,并藉由旅游产品转化为经济资本,进而提升为个人的社会资本。她们不仅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增收之路,而且扩大宣传了本民族文化传统,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肖华  
陕西文学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注入了陕西当代作家不可估量的文学理念 ,重文与济世的两极同源是陕西当代作家的普遍文学心态。心中的文学梦和强烈的使命感使他们不为名利所惑 ,不为时势所动 ,甘于苦作苦为 ,顺境之时平心淡淡 ,身处逆境斗争不息 ,痴于文学 ,执着一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建中  
文学巨匠巴老仙逝,犹如巨星陨落,四海同悲。巴老是蜚声世界的一代大师。他的文学创作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举世瞩目,有口皆碑,巴老与图书馆有缘,他捐赠给上海图书馆不少珍贵的手稿和图书,为新馆落成题下了“散布知识,散布生命”的名句。记得1997年5月6日,巴老来到上海图书馆,据说这是他最后一次外出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于士  
1974年,瑞典议会一致通过了国家文化政策8点目标:表达自由;权力下放;积极活动及加强接触;反对文化艺术商品化;帮助经济条件差的各种人(儿童、青年和移民等);艺术创新;保护文化遗产;加强国际间的交流。这8点目标的哲学基础是:文化政策是国家环境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它应当包括工作和住房环境、社会和公共福利事业。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肖瑞峰  
回望上世纪80年代以迄本世纪初的文坛,作家与批评家之间总体上保持着互动相生的状态。双方各自吐珠纳玉,呼风唤雨,在相互激荡中营造出文坛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考察其间递嬗演变的轨迹,可以发现许多具有借鉴意义的个案。但这种早已形成并延续多年的理想化形态,近年来却似乎有弱化的趋势。一种潜滋暗长的批评倾向是,"锐气"渐渐为"和气"所取代。这不能不让人产生某种忧思。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要造就中国文学的盛世繁华,作家与批评家应继续同气相求、砥砺前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蒋承勇  
萌芽时期的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被反对派贬称为"自然派",而正是这个"自然派",后来成了俄国文坛上现实主义文学潮流的别称。期间,年轻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的评论、批评起到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并留下了世界文学史上批评家与作家互动促进的一段佳话。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马丽  徐枞巍  
在个人-环境匹配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工作家庭冲突和个体与组织工作家庭价值观量表对来自不同企业的203名员工进行测量,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了个体和组织工作家庭价值观的匹配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匹配与两个方向的工作家庭冲突都负相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师海军  
明代中期兴起的关陇作家群在当时有着全国性的影响,甚至与晚明的文学思潮相呼应。明代中期关陇地区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商人阶层的崛起、由商入仕、亦商亦仕的普遍现象,由此而引起的士人观念的更新和文学理念的变化,成为关陇作家群能够形成且领袖文坛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萍  
文化育人与技术技能育人是高职院校育人的两个方面。受以就业为导向的绝对强势的高职育人理念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实施的其实是偏执的技术技能教育,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学生的文化培育效果也不够理想,因而提出作家进校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举措,这种与学生面对面的、更加直接的文化育人方式,至少可以为高职学生普及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文学艺术实践活动的学习效果,使包括自然科学类在内的全体教师熟悉、了解、研究地方传统文化,使教师在育人中努力做到文化育人与技术技能育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永丽  何熟珍  
早期的研究表明工作-家庭关系会因为文化信仰、价值观、标准的不同而变得复杂。跨国公司必须意识到文化对管理实践的巨大影响,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下干预和平衡工作家庭冲突的策略。本文对工作家庭冲突的跨文化对比研究进行回顾,综合评述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文化下工作-家庭关系差异对工作家庭冲突的形成和作用机制产生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红燕  
现代川籍作家作品中方言入文现象非常明显,四川方言较之于其他地域的方言有明显的"粗野味",这一特征首先表现在小说人物在作品中语言的腔调之高及礼法缺失下喜欢给他人起诨号。其次,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需求,作品中"实力团体"的语言多为詈骂语,这成为他们实施压迫的象征性因素。四川地区女性语言麻辣味较强,彰显了传统家庭宗族制在该地域控制较薄弱及该地域女性抗争意识强烈。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池若飞  
浙江省现代文学家群体的异军突起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个作家的创作价值评估,或某一地区作家群体的创作钩沉,整体性的研究仍付之阙如。本文拟利用时下兴起的文学地理学研究方法,对浙江省现代作家的地理分布、走向特点及原因进行考察分析,以期对地域文化与作家创作的深层互动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凤姣  
在进一步加强中国与非洲各国人文交流的新形势下,非洲文学研究日益成为外国文学界关注的重点。非洲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重要作品在中国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但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和构建中非融通话语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