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5)
- 2023(9695)
- 2022(8780)
- 2021(8472)
- 2020(7092)
- 2019(16519)
- 2018(16558)
- 2017(31790)
- 2016(17632)
- 2015(20104)
- 2014(20120)
- 2013(19848)
- 2012(18310)
- 2011(16396)
- 2010(16270)
- 2009(14874)
- 2008(14492)
- 2007(12632)
- 2006(10999)
- 2005(9385)
- 学科
- 济(66783)
- 经济(66703)
- 管理(50090)
- 业(46395)
- 企(39511)
- 企业(39511)
- 方法(32621)
- 数学(27850)
- 数学方法(27439)
- 学(17727)
- 农(17225)
- 中国(16618)
- 财(16148)
- 业经(14686)
- 地方(14083)
- 理论(12473)
- 贸(11984)
- 贸易(11978)
- 和(11731)
- 易(11570)
- 农业(11386)
- 制(11319)
- 技术(10690)
- 务(10580)
- 环境(10575)
- 财务(10516)
- 财务管理(10495)
- 教育(10170)
- 企业财务(9911)
- 划(9584)
- 机构
- 大学(250484)
- 学院(247331)
- 管理(99257)
- 济(89692)
- 经济(87460)
- 理学(86342)
- 理学院(85352)
- 管理学(83668)
- 管理学院(83240)
- 研究(82266)
- 中国(59522)
- 科学(55176)
- 京(54238)
- 所(42394)
- 农(42224)
- 财(40380)
- 业大(40214)
- 研究所(38970)
- 中心(36992)
- 江(35299)
- 北京(34380)
- 范(33409)
- 农业(33260)
- 师范(33052)
- 财经(32699)
- 院(30168)
- 经(29690)
- 州(29304)
- 技术(27611)
- 师范大学(26740)
- 基金
- 项目(173973)
- 科学(134841)
- 基金(124649)
- 研究(124601)
- 家(109455)
- 国家(108548)
- 科学基金(92392)
- 社会(74781)
- 社会科(70632)
- 社会科学(70611)
- 省(68200)
- 基金项目(67014)
- 自然(62688)
- 自然科(61190)
- 自然科学(61175)
- 自然科学基金(60062)
- 划(57834)
- 教育(56987)
- 资助(52098)
- 编号(51237)
- 成果(41695)
- 重点(38656)
- 部(37373)
- 发(36143)
- 创(35605)
- 课题(35093)
- 科研(33816)
- 创新(33142)
- 计划(32361)
- 大学(32298)
共检索到354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方琦 蓝东兆 顾海峰 李超
描述了厦门湾沉积物中的13种甲藻孢囊的形态与丰度、分布特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湾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平均丰度为3360粒·kg-1湿重;其中有2种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小型亚历山大藻,有2种有害甲藻:具刺膝沟藻和锥状斯氏藻的孢囊,且数量较为丰富。这4种有害有毒甲藻孢囊在环境条件适合时将可能引发赤潮,对厦门湾水产养殖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关键词:
甲藻孢囊 分类学 厦门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尹冰玉 章守宇
提取枸杞岛海藻场沉积物样品总DNA,以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经分子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构建了沉积物细菌16S rDNA文库和系统发育树,进行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细菌分属5个类群,分别为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48.2%)、厚壁菌门(Firmicutes,22.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4.8%)、绿屈挠菌门(Chloroflexi,3.7%)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3.7%),还有一些尚未确定其分类(7.4%)。在枸杞岛海藻场沉积物变形细菌门类群中,γ-变形菌占主导地位,约为46....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范立民 吴伟 裘丽萍 李丹丹 孟顺龙 宋超 郑尧 陈家长
为了研究罗非鱼养殖池塘水和表层沉积物中蓝藻(蓝细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状况和影响因素,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对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对其中的蓝藻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蓝藻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但其中的优势目是相同的,为聚球藻目、Cyanobacteria_norank和色球藻目;水中的蓝藻群落结构受到月份变化的影响比较大,并且与系统中氮净输入量有关。表层沉积物中的蓝藻群落受到池塘差异的影响更大,且与系统中磷净输入量有关。试验条件下,罗非鱼对系统中蓝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来自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卢光明 乐观宗 钟明杰 徐永健
本研究采用孵化法模拟计算池塘表层沉积物-水界面磷通量,并结合现场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探讨温度、盐度、pH和微生物等环境条件变化对该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影响。初步计算了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Forskal)]养殖池塘8月和11月2个月份沉积物-水界面活性磷酸盐的交换通量,分别为104.9μmol/(m2·d)、70.1μmol/(m2·d)。温度、盐度、pH和微生物梯度这4个因子均对沉积物磷释放有影响。温度实验中,释放量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其中35℃下磷释放量达到0.027mg,为15℃下(0.015mg)的1.8倍,20℃时释放量为0.020mg。盐度实验中,释放量随着盐度的升高...
关键词:
沉积物 扩散通量 磷释放 环境因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侯建军 黄辉 雷红灵 赖红艳 黄邦钦
对近年来发生在厦门海域的裸甲藻(Gymnodinuum)和原甲藻(Prorocentrum)赤潮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采用了采样、分离、单种培养、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r、DNA序列分析等系列监测、分离培养和赤潮生物鉴定技术,重点观察并确证了厦门海域存在的赤潮原因种为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Gyrodinium instriatum)。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赤潮发生海域存在着许多原甲藻和裸甲藻种类,但不能进一步确认到种。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根据微小原甲藻体表规则的花纹等特征,根据Takayama pulche...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雪英 王杰 唐保军 姜伟 全为民
基于~(15)N同位素配对技术和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三门湾健跳港牡蛎养殖区沉积物反硝化速率的时空变化及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牡蛎养殖区(Oyster culture Area,OA)和对照区(Control Area,CA),夏季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均显著高于冬季(P < 0.05)。在夏季,OA区[(2227.70 ± 816.00)μmol·m~(-2)·h~(-1)]沉积物反硝化速率显著高于CA区[(834.68 ± 55.52)μmol·m~(-2)·h~(-)](P < 0.01);在冬季,OA区[(266.95 ± 49.03)μmol·m~(-2)·h~(-1)]和CA区[(221.00 ± 62.09)μmol·m~(-2)·h~(-1)]沉积物反硝化速率未呈现显著差异(P > 0.05)。在夏、冬季节,水体温度、盐度、溶解氧和沉积物S~(2-)均会对沉积物的反硝化作用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温度、S~(2-)与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盐度和溶解氧则与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5);而沉积物总有机碳、NO_(2)~(-)-N仅在夏季会显著影响沉积物反硝化作用,两者与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研究结果可以为牡蛎的除氮功能评价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也可为双壳贝类在氮生物地球化学中的作用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沙茜 黄婧 张维昊 何君 孙燕 周帆琦
本次研究以污染程度不同的鹰窝湖、郭郑湖、庙湖和南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进行湖泊原位采样,控制样品的温度及溶解氧条件,模拟湖泊磷释放量较大时的自然条件,对沉积物中总磷和溶解性总磷释放速率进行分析,揭示不同程度污染湖泊沉积物中磷的释放规律。研究表明,厌氧条件下,高温促进磷释放;污染程度越大沉积物磷释放越显著,释放周期越短;湖水中磷主要以溶解性总磷形态存在。需进一步找出污染湖泊磷释放-沉积节点,为污染湖泊与重度污染湖泊的治理提供思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汉锋 谭启玲 王运华
通过采集3个沉积物柱芯对梁子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磷及孔隙水中NH4+-N、NO3--N和全磷在剖面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水口附近沉积物氮、磷的含量较湖心和出水口附近高。沉积物和孔隙水中,NO3--N含量从表层到底层呈下降趋势,而NH4+-N含量则逐渐增加;沉积物中全氮和有机氮随深度增加而明显降低。沉积物中全磷及不同化学相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孔隙水中全磷含量随深度递增。
关键词:
氮 磷 沉积物 梁子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凯 柯鹏振 吴永红 陈晓国 沈银武 刘剑彤
以滇池马村湾和海东湾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三界面中的磷、氮形态作研究,其中钙结合态磷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有机/细菌聚合态磷和残渣磷;总氮含量很高,平均值为2.63mg/g,而亚硝酸盐氮含量很低,其它三种无机氮形态(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之间并不存在恒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这主要是无机氮循环还受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氮的影响。调查还表明沉积物中Fe-P含量与间隙水中溶解性磷酸盐磷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沉积物中Fe-P含量与间隙水Eh呈对数关系。
关键词:
滇池 沉积物 磷形态 无机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志梅 张雷 郑丙辉 郭康权 秦延文 王义
对2003-07在渤海湾采集的柱状沉积物中氮、磷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柱状沉积物中氮、磷空间分布特征是近岸高,远岸低;近岸P含量达0.410mg/g,远岸含量为0.233mg/g。其中磷主要以无机磷形式存在,无机磷约占总磷的50%以上;渤海湾沉积物中氮含量较高,平均达5.96mg/g。
关键词:
渤海湾 沉积物 氮、磷分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利方 陈泽斌 夏体渊 王定康 姚丽媛 华金珠 徐胜光 王家银
【目的】为了解滇池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及产甲烷菌的种类组成。【方法】采用引物NirS1F/NirS6R和Me1/Me2分别对沉积物总DNA进行PCR扩增,得到1000 bp的反硝化细菌和760 bp的产甲烷菌特异性片段。【结果】证实了滇池沉积物中存在反硝化细菌和产甲烷菌,且推测产甲烷菌的丰度高于反硝化细菌。2个克隆文库分别获得阳性克隆子55和99个,利用Mothur软件将序列分别划分为10和5个OUT,说明尽管反硝化细菌的丰度低于产甲烷菌,但物种多样性高于产甲烷菌。运用BLASTN程序在GenBank数据库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强 曲克明 马绍赛 宋云利
2005年12月和2006年3、6、9月,乳山湾滩涂底质环境调查中的16个站点的酸挥发性硫化物(AVS)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AVS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水平变化范围分别为:春季16·46~230·62mg/kg(干重,下同)、夏季33·65~568·48mg/kg、秋季23·49~350·69mg/kg、冬季15·77~190·96mg/kg,平均值分别为92·82、208·65、177·27和82·87mg/kg。对养殖区与非养殖区AVS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养殖区明显高于非养殖区。在深度为0~20cm之间,AVS含量基本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本文还就近几年乳山湾东流区表...
关键词:
乳山湾 底质 酸挥发性硫化物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高春梅 庾旸 张艺玟 李慧 徐航 栾奎峰
采用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杭州湾北部沉积物中总磷,利用SMT分级提取法对沉积物中无机磷进行提取并分析无机磷中各形态磷的含量,有机磷的含量则为总磷含量与无机磷含量的差值,探讨了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磷TP的范围为722.25~874.49μg/g,整体呈现靠近海岸逐渐增大的趋势,无机磷(IP)占63%,钙结合态磷(Ca-P)、有机磷(OP)、铁铝结合态磷(Fe/Al-P)、可交换态磷(Ex-P)为磷的主要赋存形态。Ca-P沿杭州湾北部自南向北呈减小趋势;Fe/Al-P在杭州湾北面含量较高,随着向外海延伸,其含量逐渐降低;Ex-P的空间分布与铁铝结合态磷的分布相似,随着远离海岸方向基本呈现减小的趋势。OP在海岸至外海的方向上无明显规律,其空间分布与IP的空间分布呈现近似相反的结果。生物有效磷(BAP)占总磷比重为42.22%~56.99%,含量较高,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被释放出来,从而被水生生物所利用。因此,推测杭州湾北部磷具有一定的释放风险,需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关键词:
杭州湾北部 沉积物 磷 生物有效磷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小勇 杨茜 孙耀 石晓勇 江双林
以桑沟湾扇贝和海带两个养殖海区的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提取法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分为交换态磷(Ex-P)、铁结合态磷(Fe-P)、自生磷(Au-P)、碎屑磷(De-P)和有机磷(Or-P),并分析了各形态磷的垂直分布特征;利用沉积物年代序列测定的结果,结合桑沟湾水产养殖历史,探讨了近200年来桑沟湾养殖海域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含量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域的生物有效磷。结果表明,柱状沉积物中上层各形态磷的含量高于底层,表明养殖活动使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磷含量增大。各形态磷的含量在贝壳沉积区内变化幅度均较大,Or-P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扇贝养殖区沉积物中的总磷(TP)、Or-P和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宏 罗娜 张硕
为了解海州湾海洋牧场建设对沉积物-水界面磷酸盐交换的影响,于2017年5月采集了海州湾海洋牧场区表层沉积物及对应站点上覆水、间隙水等样品。采用SMT法(standard measurement test)分级提取磷的不同形态,包括可交换态磷(Ex-P)、铁铝态结合磷(Fe/Al-P)、钙结合态磷(Ca-P)并测定其浓度,结合室内磷通量模拟实验,尝试探索沉积物-水界面磷交换通量。结果显示,海州湾海洋牧场区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浓度为392.44~463.46μg/g,IP浓度为219.21~282μg/g,Ca-P浓度为117.73~130.07μg/g。无机磷(IP)是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分级提取的磷形态浓度顺序为Ca-P> Ex-P> Fe/Al-P,对照区各种磷形态浓度大于鱼礁区,上覆水中的各种形态磷浓度均高于间隙水。室内模拟实验显示,沉积物中各种形态磷的浓度增加,IP仍为磷的主要赋存形态;沉积物-水界面TP、TDP(可溶性总磷酸盐)、PO_4~(3-)(可溶性正磷酸盐)的交换通量分别为-0.53~-0.05、-0.15~-0.01、-0.03~-0.29 mmol/(m~2·d)。实验初期交换速率较快,然后趋于平缓,与对照区相比,海洋牧场区磷的交换通量稍大,但都表现为从上覆水体向沉积物中迁移,即沉积物中的磷表现为上覆水的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