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33)
- 2023(5070)
- 2022(4225)
- 2021(3858)
- 2020(3089)
- 2019(7026)
- 2018(6606)
- 2017(13128)
- 2016(7064)
- 2015(7370)
- 2014(7328)
- 2013(7337)
- 2012(6840)
- 2011(6229)
- 2010(6320)
- 2009(5586)
- 2008(5510)
- 2007(4885)
- 2006(4169)
- 2005(3744)
- 学科
- 济(31291)
- 经济(31258)
- 管理(16740)
- 业(15495)
- 方法(12198)
- 企(11698)
- 企业(11698)
- 中国(11434)
- 数学(10697)
- 数学方法(10589)
- 地方(8831)
- 学(7074)
- 城市(6594)
- 农(6178)
- 财(6066)
- 业经(5413)
- 制(5030)
- 环境(4884)
- 贸(4811)
- 贸易(4808)
- 城市经济(4805)
- 融(4805)
- 金融(4804)
- 银(4700)
- 银行(4692)
- 易(4581)
- 行(4512)
- 发(4333)
- 农业(4239)
- 理论(4221)
- 机构
- 大学(100838)
- 学院(99629)
- 济(41553)
- 经济(40461)
- 研究(40382)
- 管理(35362)
- 理学(30618)
- 理学院(30061)
- 管理学(29488)
- 管理学院(29275)
- 中国(28081)
- 科学(25756)
- 京(22367)
- 所(20761)
- 研究所(19074)
- 财(18022)
- 农(17799)
- 中心(17647)
- 业大(15394)
- 院(15263)
- 财经(14855)
- 范(14742)
- 师范(14594)
- 江(14368)
- 农业(14207)
- 北京(13796)
- 经(13652)
- 经济学(13286)
- 科学院(12345)
- 师范大学(12247)
- 基金
- 项目(72153)
- 科学(58117)
- 基金(54929)
- 家(49732)
- 国家(49411)
- 研究(47923)
- 科学基金(42431)
- 社会(32611)
- 社会科(31131)
- 社会科学(31122)
- 基金项目(30004)
- 自然(28869)
- 自然科(28302)
- 自然科学(28295)
- 自然科学基金(27777)
- 省(26726)
- 划(23858)
- 资助(21430)
- 教育(21162)
- 编号(16740)
- 重点(16659)
- 部(15795)
- 发(15601)
- 创(14682)
- 国家社会(14438)
- 计划(14074)
- 创新(13899)
- 科研(13833)
- 教育部(13209)
- 性(12984)
共检索到145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士谋 连光华 刘塔
引言厦门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国际贸易口岸。1980年10月,国务院在厦门设立我国的经济特区,重点建设湖里工业区。1984年3月,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逐步实行自由港政策。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将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力量,对福建省加强与台湾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重大作用,未来台湾的回归统一大业,厦门将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全斌 朱鹤健 晏路明 李壁成
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实地调查和马尔柯夫预测模型的方法,获得了厦门岛1996年和2001年1∶5万土地利用各地类转化信息。从厦门岛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入手,预测其土地利用类型及其比例。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居民点工矿地土地和交通用地是厦门岛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中最为活跃的几种类型。其中,耕地的面积和比重均大幅度下降,50年(即2051年)后耕地仅占总土地面积的约0 5%,其去向为居民点工矿地、交通用地和水域;而城市居民点工矿用地则呈快速扩张,50年后将增加13 5%,交通用地50年后将增加8 5%,其新增来源主要为耕地和园地、未利用地、林地、水域等。这说明,厦门岛城市用地发展是以牺牲耕地、园...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严向群
厦门——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岛城。上海旅游部门曾对当地国内旅游爱好者进行了一次旅游去向的民意测验。结果表明:“厦门游”“与桂林山水游”、“广东深圳游”齐名,同被列为“最受欢迎的旅游热线”。但是,厦门在客观上是否具备成为旅游热点的可能性,又如何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玲
在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初期、中期阶段,大城市数量和规模以更高速度增长的大城市化规律是普遍存在的。而在城市化中、后期这一规律不再发挥作用,中小城市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有生力量。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就全世界而言,大城市人口比重将于2019年停止增长,特大城市人口比重则于2046年停止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衰落。在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在区域化规律的作用下,空间距离较近的城市被大城市和特大、超大城市所扩散的辐射力带动,形成连绵发展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关键词:
大城市化 演变规律 发展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谢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中心城市职能的加强,大城市农业区域农业生产与空间结构必将发生重大变动。从外部市场条件与区域功能的变动演化两方面对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从市场方面分析了农副产品生产所面对的市场层次特点以及当前生产与市场不适应的状况,迫切要求调整与改变农产品生产结构。从地域功能考虑,认为大城市农业地域功能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并得出大城市农业地域农业功能正逐步相对弱化的结论。最后,提出了今后大城市农业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向和空间分化的三圈模式。
关键词:
大城市农业区域,农业生产,空间结构演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丽思 陈向东
本文在构建城市区域创新发展综合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极化指数对城市区域的创新极化进行了量化研究,并以1998-2007年的城市数据为基础,考察了我国城市区域创新空间极化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四大城市区域内,创新发展综合指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且尤以成渝地区最为显著,长三角和珠三角次之,京津冀极化度最低。进一步研究极化指数增速的变化发现,变化趋势呈不对称的交替性上升下降运动特征,而且增速逐步趋近于0。
关键词:
城市区域 空间极化 TW指数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鑫鹏 卢新海
立足创新驱动发展和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基于“量质并重”视角构建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体系,采用全局比较的超效率MinDS模型评价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并分别基于投入和产出视角探寻科技创新效率短板,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随机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的空间协同性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均呈现较强的上升势头,科技创新产出“质量不高、数量不足”是科技创新效率的最大短板。超变密度是影响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协同提升的主要原因,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空间协同性的关键在于平衡城市个体差异。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空间效应的影响下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向高水平跃迁的概率较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张东冬 秦艳辉
城市群工业集聚水平的提高能够提升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文章通过运用区位商和工业集聚水平增长指数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集聚水平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城市群工业集聚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集聚空间格局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影响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集聚水平;且工业集聚水平及发展趋势有明显差别,具有区域差异性;城市群工业集聚空间格局合理性存在差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细玲
城市空间认同问题是伴随城市空间生产引发的,是当前城市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台海关系空间、经济特区空间、海岛文化空间是厦门的城市空间差异性特征,它们分别形成政治上爱国、经济上竞争有序、文化上包容开放的认同内核。都市化是解决城市诸多难题,特别是空间认同问题的重要途径。从城市化走向都市化,从历史和西方国家的经验看,实质就是要处理好资本与权力的关系,让市民拥有城市权,构建空间正义,传承城市精神。以此为参照,城市空间生产的主体,要立足各城市的空间差异性特征,推进人们对特定城市空间形成广泛的认同。
关键词:
城市空间 空间差异性特征 认同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蓉
终身未育者增多是欧洲第二次人口转变过程中突出的新变化,已有研究大多认为中国仍是“普育”社会,并将其视为中国第二次人口转变的独特之处。文章以中国上海市为例,从代际差异、婚姻状况、社会经济特征3个维度,使用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1995和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及相关婚育调查数据,考察女性终身未育现象的变化趋势,并以此为切入口浅议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就已度过育龄期和处于育龄末期的女性而言,上海市女性终身未育水平仍低于欧洲国家和同处儒家文化圈的东亚社会;但相对年轻的“65后”“70后”女性与年长队列相比已表现出明显的终身未育水平上升趋势。越是年轻的女性队列,终身未婚对终身未育的贡献越大;非上海户籍女性的终身未育水平低于上海户籍女性,但年轻队列中前者明显向后者靠拢。女性终身未育率还表现出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升高的特征。当前仍处于育龄期的年轻队列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年长队列,且婚育观念呈现出明显的现代性和个体性,婚育意愿低迷,推迟婚育的人群规模也在扩大,这些迹象预示着年轻队列的终身未育水平可能进一步上升。在以上海为代表的大城市,女性终身未育现象及其扩散趋势,或许预示着当前中国社会的“普育”现象是“过渡性”的而非“独特性”特征。
关键词:
终身未育 第二次人口转变 人口普查 上海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冯乐安 杨春利
总结了影响超大城市高校学生流动意愿的4个因素,即人口因素、区位因素、自致性因素和先赋性因素。发现人口因素中性别和年龄、区位因素中生源地、先赋性因素中父辈政治面貌和职业、自致性因素中政治面貌和专业对大学生流动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表明在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影响流动意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都有显著影响,展现出超大城市具有更好的流动开放性。通过对北京“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流动趋势分析,发现近年来部分高校毕业生留京比例在逐渐降低,但是进入上海、广东就业的比例在提升。北京“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同是超大城市的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就业,说明高校毕业生在超大城市之间的流动有进一步均衡的趋势。
关键词:
超大城市 高校学生 流动意愿 流动趋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智团 廖邦固
过去十多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变化和城市扩张最为快速的时期,城市中外来人口的社会空间问题成为城市研究的重要命题。文章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以上海为实证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外来人口分布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演变,对上海外来人口社会空间分异中的空间粘性和空间剥夺效应进行量化研究。实证分析表明,转型期上海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从2000年集中于中心城区已逐步扩散到整个城区,从2000年到2010年,外来人口仍然是上海最基本的社会空间分异因子。在其社会空间变化过程中,存在空间粘性和空间剥夺两种相互作用的推动力,前者是外来人口空间集聚存在的自我强化效应,后者则是推动外来人口的空间调整的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林小如 徐铭晖 郑灵飞 陈小璇 郑华阳
在大城市发展由外延式增长转向内涵式更新的转型阶段,以可持续更新为基础的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模式是城市低成本撬动高效益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以人口密度与房价双高的典型大城市厦门为案例,围绕“宜居社区、宜业社区、智慧社区、和谐社区”的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目标,评估首批试点村的治理成果,探索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机制、治理模式与治理路径。研究发现,厦门市25个城中村试点村存在韧性防灾设施不足,产业配套服务欠缺,智慧管理环节薄弱,新老居民融合不佳等短板,建议通过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多方利益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探索面向空间现代化、产业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路径。
关键词:
大城市 城中村 社区 治理 厦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三庚
2012年6月2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了"特大城市发展高层论坛",参加本次论坛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学委员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百名专家学者。现将主要与会专家的观点综述如下:一、中国特大城市发展形成和演化的研究进展1.特大城市将成为拉动地区经济、社会转型的引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教授指出,中国目前正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城市化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这已经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明峰 云国梁 何原荣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发展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地城市实现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而目前影响城市碳排放的相关因素很多,本文采用5幅不同时期的厦门市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ichaRdson和cole空间紧凑度模型计算厦门岛空间紧凑度,并结合城市产业能源利用数据和经济社会统计年鉴数据,利用碳排放模型测算厦门岛不同历史时期碳排放强度。通过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寻找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得出结论:1992年到2014年近22年来厦门岛空间紧凑度不断增大,RichaRdson紧凑度指数高达0.8;22年间厦门市单位GdP耗能呈现下降趋势,与空间紧凑度呈现负相关;碳排放总量与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