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87)
- 2023(4992)
- 2022(4177)
- 2021(3641)
- 2020(2990)
- 2019(6725)
- 2018(6408)
- 2017(11405)
- 2016(6717)
- 2015(7445)
- 2014(7408)
- 2013(7293)
- 2012(6917)
- 2011(6342)
- 2010(6471)
- 2009(5808)
- 2008(6085)
- 2007(5368)
- 2006(4712)
- 2005(4107)
- 学科
- 济(27751)
- 经济(27720)
- 管理(18728)
- 业(17181)
- 企(14225)
- 企业(14225)
- 方法(13028)
- 数学(11227)
- 数学方法(11065)
- 学(9160)
- 中国(7428)
- 财(6960)
- 农(6763)
- 地方(5944)
- 业经(5704)
- 贸(4876)
- 贸易(4869)
- 农业(4756)
- 理论(4686)
- 易(4637)
- 制(4485)
- 务(4461)
- 财务(4452)
- 财务管理(4445)
- 环境(4356)
- 企业财务(4311)
- 和(4126)
- 划(4007)
- 融(3898)
- 金融(3897)
- 机构
- 大学(104650)
- 学院(101640)
- 研究(39485)
- 济(36891)
- 经济(36077)
- 管理(35904)
- 理学(31614)
- 理学院(31075)
- 管理学(30123)
- 管理学院(29965)
- 中国(28266)
- 科学(27788)
- 京(22792)
- 所(21579)
- 农(21478)
- 研究所(20164)
- 业大(17711)
- 财(17683)
- 农业(17168)
- 中心(16938)
- 范(16028)
- 师范(15846)
- 江(15764)
- 院(14706)
- 财经(14404)
- 北京(14146)
- 师范大学(13309)
- 经(13123)
- 州(12261)
- 省(12224)
- 基金
- 项目(72900)
- 科学(57929)
- 基金(54363)
- 家(50247)
- 国家(49910)
- 研究(47716)
- 科学基金(41604)
- 社会(30263)
- 自然(29372)
- 基金项目(28982)
- 自然科(28710)
- 社会科(28699)
- 自然科学(28699)
- 社会科学(28690)
- 自然科学基金(28201)
- 省(27437)
- 划(24693)
- 教育(22496)
- 资助(22039)
- 重点(17576)
- 编号(17464)
- 部(16019)
- 发(15415)
- 计划(15038)
- 成果(14628)
- 科研(14617)
- 创(14394)
- 创新(13562)
- 课题(13099)
- 教育部(13032)
共检索到148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长城 王宏 陈彬彬 赵卫红 洪荣林 林文
利用2002-2006年厦门市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厦门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PM10和SO2年平均浓度变化不明显,NO2年平均浓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PM10、SO2和NO2浓度的月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月平均浓度7月份最低,而出现平均浓度高值的月份则有所差异.各污染物浓度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同相位变化特征.PM10浓度在大陆高压、暖区辐合系统控制下最高,副热带高压和低涡控制时最低,副热带高压控制时未曾出现轻微以上污染,暖区辐合系统中出现轻微以上污染最多;风向变化对厦门市SO2和NO2浓度分布影响不明显,偏南风下厦门市...
关键词:
厦门 空气质量 气象条件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诗雨 赵媛 李可
采取厦门市民宿POI数据,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法,研究厦门市民宿的总体集聚区、集聚中心与发展方向,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思明区是厦门市民宿集聚区域,其次是集美区及湖里区;曾厝垵是民宿集聚中心,鼓浪屿、黄厝、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厦门北站、集美大学城等为次级中心;2008年~2017年厦门市民宿分布大致经历了北→南→北→西北的回旋式演变,最终呈现出西北—东南方向的延伸,并逐步向岛外扩展.并分析了旅游资源、市场需求、区位条件、交通通达性、配套设施、政策条件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佳 葛馨 吴起鑫
为了解贵阳市主城区空气质量指数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时间序列法和插值法统计分析了2013~2015年贵阳市9个空气自动监测点SO_2、NO_2、PM_(10)、PM_(2.5)、CO的监测数据。结果表明:2013~2015年期间,贵阳市主城区空气质量整体良好,优于Ⅱ级空气质量标准,IAQI_(SO2)、IAQI_(NO2)、IAQI_(P M10)、IAQI_(P M2.5)、IAQI_(CO)的年均值呈现降低趋势,空气污染物得到一定的控制;季节变化和月变化分析表现出冬季空气质量最差,夏季最好的特征。春节半月IAQI_(SO2)、IAQI_(NO2)、IAQI_(P M10)、IAQI_(P M2.5)的均值好于冬季均值,反映了工业和交通污染源的主控作用。空间分布上,IAQI_(SO2)、IAQI_(NO2)、IAQI_(P M10)、IAQI_(P M2.5)、IAQI_(CO)呈现"市区高,郊区低"的分布特征,空气质量指数较高的区域集中在贵阳市主城区中部和东北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优良 陶天慧 丁鹏
基于数理统计、空间插值技术、相关性分析与GIS地图表达,研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AQI及各空气含量因子污染浓度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提取国务院最新规划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分布数据,划分研究区为"一核五圈",探讨了空气质量指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和AQI、首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定量评价了AQI与其污染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时间变化上,长三角城市群空气质量季均变化规律为夏季最好,冬季最差;月均变化呈波浪形分布,在1月份的平均浓度皆为最高;周均变化为:在一周后半段达到一周最大值;(2)空间分布上,分季节看,AQI在春、秋、冬三季空间梯度变化显著,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在首要污染物的分布上,以PM_(2.5)和O_3均分长三角地区;(3)PM_(2.5)含量空间分布与AQI有较高相似性,均处于北高南低的分布状态,臭氧分布呈现东高西低,即较发达的城市臭氧含量相对较高的空间分布格局。最后通过相关性计算,AQI与PM_(2.5)相关性显著,与O_3没有明显相关性,为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江 崔胜辉 唐立娜 邱全毅 黄云凤
半城市化地区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其人居环境出现了剧烈的变迁,形成了独特的住区形态。本文以厦门市集美区为研究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综合考虑不同住区在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方面的特征,对研究区内的住区进行了分类判别和比较。然后结合SPOT-5全色波段影像,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选取不同的景观指数,在城区和样区两个尺度分析了住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城区尺度上,农村居民点在所有形态的住区中所占比重达到43%,并在城区内呈分散分布;城市建成区中城中村所占的比例大于城市型住区,前者呈分散分布,后者更趋于集中分布。在样区尺度上,受城市化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形态的住区周边的景观格局呈现出城市化梯度特征,而且城市化程度越高的样区,其景观破碎化程度越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文杰 张时煌 高庆先 赵凌美 周兆媛
依据2001年-2010年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日报数据和相应时段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从季节平均和月平均、空气污染等级和空气污染过程3个角度出发,分别研究北京、天津和石家庄3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北京、天津、石家庄3市的空气污染状况在2001年-2010年期间逐步改善,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北京春季受沙尘的影响、天津和石家庄冬季受取暖的影响导致对应季节的空气质量最差;②气象要素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存在较大时空差异,北京、天津和石家庄3市的月均尺度的API与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最高气压、水汽压和最大风速4类气象要素存在一致的相关关系,大部分相关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长城 王宏 陈彬彬 陈晓秋 林文 余永江 隋平
利用2006-2010年福建省福州和厦门的环境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城市空气质量等级出现正、负突变的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厦门SO2浓度高于福州;这2个城市PM10和NO2的浓度分布基本相同,但厦门出现PM10轻度污染的次数比福州少;福州和厦门在1-4月份出现轻度污染的几率比其它月份大,且福州高于厦门;福州PM10浓度出现等级突变的事件比厦门多,更易发生轻度污染事件;影响福州和厦门出现PM10浓度等级突变的主要天气系统为变性冷高压、低涡切变、暖区辐合和高空槽;日雨量越大,福州和厦门出现PM10浓度等级负突变的机会越多;福州和厦门PM10浓度在等级突变上受风向的影响比较明显,风速强弱决定着浓度...
关键词:
福州 厦门 大气污染 突变特征 气象条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一鸣 蔺雪芹 边宇
文章利用2015—2017年全国20个城市群的空气质量数据,分别从多个时间尺度比较总结了城市群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对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群空气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总结了社会经济驱动规律。研究表明:(1)2015—2017年,全国城市群空气质量指数波动上升;空气质量呈季节性变化;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平均比例降低;空气质量指数空间上呈"北高南低"格局,且城市群内部空气质量趋于均衡;空气质量指数分布形态较为稳定,且不同类型城市群空气质量指数差距缩小;(2)人口集聚、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能源消耗和技术进步对整体城市群空气质量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但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群的空气质量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存在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 王业成 王让会 刘圆 袁琦菲 李成
利用南京市浦口区境内老山森林、农庄、珍珠泉、石桥万诚4个观测点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大气负(氧)离子观测资料,分析了浦口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浦口区日平均大气负(氧)离子浓度为688个/cm~3,最大值约在21:00,为986个/cm~3,最小值约在12:00,为610个cm~3;(2)浦口区年平均大气负(氧)离子浓度为675个/cm~3,其中夏季最高,为728个/cm~3;冬季最低,为538个/cm~3;(3)浦口区大气负(氧)离子空间分布规律为:农庄>珍珠泉>老山森林>石桥万诚;(4)不同天气条件下大气负离子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不同,如雨日,大气负离子与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显著相关(P<0.01);无雨天,大气负离子与日照显著相关(P<0.05)。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超 马民涛 于肖肖
据华北西部区域四个主要城市2003-2012年API日报数据和相应时段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分析API时空分布特征以及API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来探索区域大气环境污染形成与控制因素。结果显示:1四座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在2003-2012年呈逐步改善,空气质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空气污染最严重,夏季最轻。2四城市气象因子可降维为高温天气、大风天气、降水天气三个因子。3四座城市API与降维后的气象因素存在相关性:API与高温天气呈现显著负相关,与大风天气呈现不同相关性,与降水天气无相关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静 陈正洪 罗学荣 阳威 舒斯 徐金华
通过利用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在全省27个旅游景区内建设的30个大气负氧离子自动监测站数据,对湖北省旅游景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气象条件对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旅游景区的大气负氧离子资源十分丰富,西部山区高于东部平原地区,整体呈现从东向西、从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鄂西南地区为全省大气负氧离子最为丰富的地区,负氧离子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秋季略大于春季。从3月开始,负氧离子浓度逐月增加,至8月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小。凌晨和上午的负氧离子浓度要大于下午和晚上,夜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晴天最大,阴天小于晴天,而雾霾天和小雨天负氧离子浓度均较小;中雨以上降水、闪电活动与负氧离子浓度呈正相关。
关键词:
旅游景区 负氧离子 分布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文琪 张凯山
区域气象条件及空气质量或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密切。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成都地区1951~2017年主要气象要素及其2013~2017年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并结合大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与成都地区气象及空气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气象及空气质量影响明显。异常气候造成成都地区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长等气象条件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通常利于大气扩散条件的改善而使污染物浓度下降,但相应时期的臭氧浓度却有所升高。研究同时利用KNN大数据挖掘算法评估不同气候条件下气象和减排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结果显示,在全球厄尔尼诺发生频繁的2015年,成都地区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气象和减排的贡献率分别为27%和73%;而在全球拉尼娜现象频发的2016年,成都地区空气质量也有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数的减少有42%归功于气象条件的变化,几乎与大气污染物的减排贡献相当。因此,为实现空气质量的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管理政策的制定,既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也应考虑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崇浩 何险峰 刘富明 熊志强
根据四川小麦赤霉病的监测资料及平行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气象条件,主要是小麦抽穗杨花期遭遇暖湿连阴雨天气。提出了四川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暖湿连阴雨天气标准,并分析了有利于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暖湿连阴雨天气在季节内和地区的分布特点,及年际间变化规律和大气环流背景,为小麦赤霉病的预测提供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晓美 沈永昌
文章研究我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动态特征,以31个环保重点城市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逐月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为研究对象,基于空气质量指数的函数性特征,运用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各城市空气质量以及空气质量速度变化曲线,通过曲线深度和K-means函数型聚类算法对空气质量及变化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呈现"三阶段"的季节性周期;空气质量区域差异明显,所有城市空气质量差异为一个AQI分类等级,污染集中在京津冀、华北西北区域;全国重点城市平均空气质量状况呈现好转趋势;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呈现一种"类马太效应",空气质量好的时期改善程度明显,空气质量差的时期改善幅度要小;部分城市改善效果突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