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
2023(1065)
2022(1027)
2021(1003)
2020(841)
2019(2088)
2018(2289)
2017(3787)
2016(1999)
2015(2285)
2014(2410)
2013(2462)
2012(2392)
2011(2339)
2010(2476)
2009(2183)
2008(2197)
2007(1673)
2006(1520)
2005(1446)
作者
(6848)
(5967)
(5714)
(5526)
(3814)
(2918)
(2558)
(2322)
(2284)
(2213)
(2057)
(2045)
(2028)
(1977)
(1879)
(1823)
(1767)
(1732)
(1683)
(1643)
(1488)
(1447)
(1349)
(1324)
(1316)
(1310)
(1250)
(1249)
(1211)
(1176)
学科
(10410)
经济(10406)
土地(7719)
(4450)
管理(4432)
(3889)
经济学(3432)
问题(3213)
方法(2528)
(2510)
(2413)
企业(2413)
数学(2298)
数学方法(2286)
中国(2271)
地方(1893)
(1793)
(1757)
(1717)
资源(1709)
农业(1647)
城市(1537)
(1363)
金融(1363)
关系(1314)
(1287)
银行(1281)
(1229)
利用(1197)
(1191)
机构
大学(32049)
学院(30247)
研究(13237)
(11887)
经济(11597)
管理(10763)
中国(10499)
理学(8790)
理学院(8626)
科学(8621)
管理学(8478)
管理学院(8413)
(8318)
(7942)
(7336)
农业(6761)
研究所(6703)
业大(6256)
中心(6025)
(5427)
(5073)
资源(5041)
(5011)
(4951)
北京(4774)
农业大学(4711)
科学院(4640)
(4403)
师范(4352)
财经(4020)
基金
项目(20202)
科学(15480)
基金(14806)
(13789)
国家(13700)
研究(13630)
科学基金(10902)
社会(8355)
社会科(7894)
社会科学(7888)
基金项目(7699)
自然(7506)
自然科(7285)
自然科学(7283)
(7229)
自然科学基金(7147)
(6849)
教育(5869)
资助(5851)
编号(5505)
(4770)
重点(4674)
成果(4662)
(4373)
计划(4167)
课题(4000)
科技(3905)
科研(3896)
(3853)
(3749)
期刊
(14280)
经济(14280)
中国(11184)
研究(8310)
(7615)
科学(6635)
学报(6328)
农业(5095)
国土(4646)
土地(4339)
大学(4122)
(3803)
学学(3797)
资源(3399)
管理(3326)
(2797)
金融(2797)
教育(2782)
(2562)
图书(2365)
国际(2195)
问题(2178)
(2068)
业经(2063)
财经(1982)
经济研究(1895)
世界(1746)
业大(1746)
(1746)
书馆(1729)
共检索到51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邓锋  李彪  张自强  
厦门市开放后的土地利用与地价邓锋,李彪,张自强一、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由于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以及经济取代政治成为城市工作的重点,厦门在8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城市人口由1980年的29.2万人增加到1992年的41.1万人;建成区由20.0平方公里发展到...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柳璇  尤添革  刘金福  陈远丽  黄嘉航  旷开金  路春燕  
运用面向对象分类法得出厦门市1985—2015年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法、动态度分析法对厦门市30年城市用地变化过程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30年间林地和耕地分别减少了60.96和108.33 km~2,减少的部分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分别减少了14.23和15.89 km~2,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养殖水面面积1985年后增加31.00 km~2,主要占用耕地,但2005—2015年减少了38.35 km~2,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气候变化、经济发展、人口剧增及旅游业发展是厦门市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云凤  崔胜辉  石龙宇  
半城市化地区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过渡地域类型,其土地利用特征表现为土地利用竞争和矛盾剧烈,土地利用变化迅速的特征。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胁迫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本文以厦门市集美半城市化地区为例,分析半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基于对2007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正的方法,对半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作出评估,并通过土地系统和生态系统二者的耦合变化关系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①近20年来,集美半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随着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呈现波动性变化,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是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土地利用强度与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③随着半城市化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发展,土地利用类型急剧转化,城市建设用地大量增加,预计集美半城市化地区未来ESV将继续降低,可采取生态综合整治措施减缓ESV降低趋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意  陈伟  罗斓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厦门市通过留足弹性使用空间、合理确定用途清单、创新土地测算模式等举措,推进土地混合利用的实践做法,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立足“高质量发展”和“促两岸融合”两个主题,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做强职业教育资源,做实产教融合项目,推进育人模式改革,全方位推进厦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探索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厦门职教范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全斌  朱鹤健  晏路明  李壁成  
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实地调查和马尔柯夫预测模型的方法,获得了厦门岛1996年和2001年1∶5万土地利用各地类转化信息。从厦门岛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入手,预测其土地利用类型及其比例。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居民点工矿地土地和交通用地是厦门岛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中最为活跃的几种类型。其中,耕地的面积和比重均大幅度下降,50年(即2051年)后耕地仅占总土地面积的约0 5%,其去向为居民点工矿地、交通用地和水域;而城市居民点工矿用地则呈快速扩张,50年后将增加13 5%,交通用地50年后将增加8 5%,其新增来源主要为耕地和园地、未利用地、林地、水域等。这说明,厦门岛城市用地发展是以牺牲耕地、园...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1988年6月30日,厦门市成功举行首次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拉开了全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1996年,实现了土地市场与市场经济的初步接轨,土地使用完成了由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传统使用制度向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的转变。1997年,重组了市土地开发总公司(土地储备机购),赋予该公司“土地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正观  郑仰阳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为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土地管理绩效三个方面,建立了海沧台商投资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研究和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坚  赵丽娟  黄厔  
根据2012年厦门市区空气中O3的监测数据及2013年4月至5月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的在线监测结果,研究了厦门市O3和PAN的时空分布特征,揭示厦门市光化学污染特性及其污染物的传输规律;探讨厦门市的气候条件对光化学反应的影响,比较植物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厦门市工业排放的VOCS对光化学反应的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艳昆  
依托成片土地开发的探索与实践,福建省厦门市逐步实现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生态城市的跨越发展。本文在介绍厦门市推动成片土地开发模式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成片土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游碧君  林航  周碧青  邱龙霞  邢世和  
以经济发达的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为研究区域,从利用状态、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产出效益4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区域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技术和物元模型,开展1∶50 000比例尺区域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分析区域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超过50%的耕地处于健康水平,超过30%的耕地处于不健康水平,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空间差异明显.其中健康的耕地利用系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南部,而研究区北部大部分耕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处于临界状态和不健康水平;祥平街道、大同街道和凤南农场耕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较好,而西柯镇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较差;旱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优于水田和水浇地;距离居民点和交通道路较近区域的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较好.研究区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除受有机质、土壤养分和坡度等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受区域经济发展、种植模式和结构以及经济区位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严金海  
宅基地整治本质上是通过一系列产权交易行为实现土地增值和土地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基于对福建省厦门市的实地调查,本文分析了宅基地整治中的土地利益冲突与产权制度成因,探讨了地方政府为协调利益关系所采取的制度创新及其成效与局限性。研究表明,集体、农户与市县政府之间的土地利益冲突以土地发展权价值的争夺为核心,根源于产权设计与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为促进土地利益均衡分配,通过确权赋能实现三方产权关系的重构是基础,创设市场化的土地产权交易机制是核心,构建以集体为主体的多方合作型治理结构是保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孔德营  
文章首先梳理了农村留用地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管理模式,提出利用留用地建设集体租赁住房,并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厦门市为例,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方式,介绍留用地建设集体租赁住房面临的"地从哪来""钱从哪来""怎么管"等问题,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有益借鉴。最后,文章分析指出了目前留用地建集体租赁租房在政策法规、融资支持、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石龙宇  黄云凤  崔胜辉  刘江  
研究目的:构建半城市化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农村与城市间过渡性区域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将厦门市集美行政区域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等手段对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集美区适宜作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土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1.7%、15.4%和1.6%,与当地土地利用实际比较吻合。研究结论:构建的土地适宜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步骤可用于其他半城市化地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秀琴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制度是我国土地供应制度的核心内容,依法合理确定出让底价是国有建设用地出让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底价,对于规范国有建设用地出让行为,合理显化国有土地资产价值,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厦门市土地出让底价开始采用市场评估价的方法,本文将分析现阶段土地出让底价的估价程序以及存在的实践操作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土地出让估价程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