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1)
2023(11450)
2022(9743)
2021(8998)
2020(7539)
2019(17463)
2018(17128)
2017(32711)
2016(18037)
2015(20486)
2014(20787)
2013(20615)
2012(19997)
2011(18449)
2010(18788)
2009(17484)
2008(17668)
2007(16137)
2006(14279)
2005(13338)
作者
(55465)
(46475)
(46406)
(44244)
(29413)
(22421)
(21339)
(18245)
(17604)
(16690)
(15936)
(15553)
(15085)
(15050)
(14678)
(14510)
(14232)
(13724)
(13463)
(13457)
(11746)
(11692)
(11363)
(10758)
(10594)
(10507)
(10432)
(10313)
(9513)
(9349)
学科
(83811)
经济(83707)
管理(44765)
(43951)
(32539)
企业(32539)
方法(31325)
数学(27245)
数学方法(26951)
中国(24951)
(24393)
地方(23634)
(18218)
(17912)
业经(17871)
(16565)
(16416)
贸易(16403)
农业(16372)
(15817)
(14757)
金融(14755)
(14589)
银行(14551)
(14067)
地方经济(12815)
环境(12445)
(12352)
(11832)
理论(10960)
机构
学院(267598)
大学(267119)
(111360)
经济(108903)
研究(100950)
管理(94090)
理学(79374)
理学院(78264)
管理学(76803)
管理学院(76275)
中国(75545)
科学(62949)
(58564)
(53567)
(51795)
(51541)
研究所(48514)
中心(45101)
(42284)
业大(41484)
农业(40463)
财经(39925)
(38239)
北京(38051)
师范(37866)
(36090)
(35877)
经济学(34574)
(33984)
(31353)
基金
项目(170612)
科学(131638)
研究(124257)
基金(119831)
(106078)
国家(105158)
科学基金(86851)
社会(77081)
社会科(72747)
社会科学(72722)
(67632)
基金项目(63336)
(57722)
教育(56339)
自然(55020)
自然科(53612)
自然科学(53592)
自然科学基金(52592)
编号(51138)
资助(49087)
成果(42899)
(41755)
重点(39793)
(37140)
课题(36975)
(34512)
发展(33807)
(33331)
科研(32620)
创新(32415)
期刊
(133451)
经济(133451)
研究(83633)
中国(57261)
(48494)
学报(44787)
科学(40338)
(39020)
管理(33488)
大学(32789)
农业(32546)
教育(31160)
学学(30717)
(27931)
金融(27931)
业经(22653)
技术(21779)
经济研究(21454)
财经(19763)
问题(18078)
(17803)
(16989)
(14415)
(13144)
技术经济(13060)
商业(13029)
国际(12915)
资源(12815)
世界(12798)
统计(12268)
共检索到417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宁  吝涛  章伟婕  曹英兰  
城市扩展轴上的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原因的研究,是了解城市化对城市景观生态影响过程与机制的一个理想途径。本文选取厦门市同安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梯度分析结合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分别在沿同集路方向与沿往翔安的324国道方向的城市扩展轴上布设样带,通过移动窗口取样,运用景观格局指数进行景观格局梯度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在斑块类型水平上,沿同集路方向的扩展轴各项指数受城市化影响较明显,沿324国道方向的则不明显;在景观水平上,城市化造成沿同集路方向扩展轴景观形状更为复杂,景观多样性减少,景观格局由原本的多种景观均势并存转变为以城镇景观为主导的格局,景观更为破碎化,而沿324国道方向景观形状没有明显受城市化影响,但城市化促使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格局由原本的以耕地景观为主导的格局转变为多种景观均势并存的格局,景观破碎化程度方面则没有明显受城市化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不同造成了城市扩展轴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特征的不同,周边地区城市化水平、城市建设布局模式、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等因素则影响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的幅度与峰值的出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本清,徐涵秋  
以厦门市为例,利用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和空间叠加分析技术研究城市空间扩展,着重分析了厦门市从1989年到2000年11年间各区城市扩展的面积、速度和方向、城市扩展侵占周围用地的情况以及城市扩展的驱动力。分析表明,厦门市的城市空间扩展速度较快,2000年城市用地规模比1989年扩大了近2倍,城市用地扩展主要是侵占周围的耕地。厦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商投资的不断注入以及多山临海的地理环境决定着城市扩展的速度和方向,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秀敏  黄义雄  金蓉  刘诗苑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辅助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厦门市景观格局分析的模型,选取高程、坡度、距公路远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作为输入变量,以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分维数、聚集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作为输出变量,选取具有代表性均匀分布的34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对另外6个样本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仿真的6个输出结果与6个样本的实际景观格局指数误差较小,最大误差仅为0.28970%。神经网络模型是定量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之一,可用于研究城市自然、社会因素与城市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的非线性映射。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的高海拔山区,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分维数和多样性指数小,聚集度指数大,一些人类活动影响程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游碧君  林航  周碧青  邱龙霞  邢世和  
以经济发达的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为研究区域,从利用状态、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产出效益4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区域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技术和物元模型,开展1∶50 000比例尺区域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分析区域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超过50%的耕地处于健康水平,超过30%的耕地处于不健康水平,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空间差异明显.其中健康的耕地利用系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南部,而研究区北部大部分耕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处于临界状态和不健康水平;祥平街道、大同街道和凤南农场耕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较好,而西柯镇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较差;旱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优于水田和水浇地;距离居民点和交通道路较近区域的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较好.研究区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除受有机质、土壤养分和坡度等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受区域经济发展、种植模式和结构以及经济区位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江菡  刘家琳  
华南地区园林植物在景观空间营造上与华北有很大的不同,以厦门市为例,对厦门市常用华南植物配植过程中的空间构成进行分析和植物材料调查筛选,总结出华南地区植物造景过程中影响其空间营造的基本要素,为华南地区植物空间的设计提供一个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尤优  刘守江  胡进耀  刘晓琴  胥晓  
在遥感图像基础上,利用GIS技术从景观指数方面定量分析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在东西、南北和西北至东南3个方向上的梯度变化。结果表明:次生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与针叶林的梯度变化明显,并且在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其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从西北至东南方向的梯度变化最为复杂,斑块数量与面积分别呈"升—降—升—降"与"升—降—升"的波动变化趋势,而边界密度与平均最近距离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两端破碎度高但连接性好,中部相反。针叶林从北至南的梯度变化最为简单,斑块面积减少,破碎度与复杂度降低,南北两端分布较多,中部较少。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格局在不同方向上的梯度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恭映璧  胡曰利  
城市湿地具有水源涵养、环境净化、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科普等生态服务功能,是城市功能评价的重要指标。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选取5个景观指数对1955年、1972年、1990年、2007年四个时期建成区、近郊、远郊的湿地景观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长沙市城市湿地分布空间梯度较大;(2)在1955年至1972年间,湿地面积增长率大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湿地在这段时间内呈现正向增长,在1972年至2007年建成区面积增长率都大于湿地面积增长率,湿地在建成区上呈现出退化现象;(3)1972年与1990年长沙市城市湿地的景观格局指数在建成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上的变化趋势相同。将景观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笑楠  王克林  张明阳  张伟  凡非得  
在ARCGIS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 3.3的支持下,分析了喀斯特区域广西环江县不同人类活动强度样带1988年和2005年2个时期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以及2005年研究区4种主要景观类型的格局特征随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环江县景观分布不均匀,林地是研究区的基质景观类型;在景观水平上,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降低,样带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降低,形状复杂程度升高,景观斑块的分布趋于集中;在景观类型水平上,研究区4种主要的景观类型在梯度带中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格局的变化特征,其中,各景观类型的面积比重、破碎度和分维数随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趋势较为明显,聚集度和连通性的梯度变化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桂林  张落成  张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苏南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建设用地急剧扩张。为了研究苏南建设用地扩展类型,基于1980~2010年建设用地数据,利用ArcGIS 9.3软件识别并提取了3种建设用地扩展类型:填充型、边缘增长型和跳跃型,并分析了建设用地扩展类型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980~2010年,苏南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445.82%,其中1980~2005年增加了163.73%;2005~2010年增加了106.96%,常州市建设用地的扩展速率最大,为752.86%。1980~2005年,苏南地区边缘增长型占据了74.03%,其次是跳跃型与填充型,而2005...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魏立萍  
本文利用收集到的有关厦门市城镇调查失业登记的样本数据,应用生存模型中的非参数方法,分析了不同教育程度失业者在失业持续时间与再就业机会上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果:在劳动力再就业市场上,最具有竞争力的是小学及中职(包括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失业者,其失业持续时间最短,再就业概率最大,其次是大学及以上失业者,最后是初中和高中失业者;小学与中职失业者之间、初中与高中失业者之间在失业持续时间与再就业机会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显著。经验分析的结论表明,转变就业观念,择业不挑肥拣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是促进再就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发超  刘浩然  刘诗苑  起晓星  刘黎明  
景观生态安全网络研究是"五位一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文章选取厦门市集美区作为闽南沿海典型案例区,运用位序—规模法和自然断点法,筛选并划分生态源地等级体系;借助构建的生态阻力测度模型,运用ArcGIS空间探查和距离测度模块,剖析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提出景观生态安全网络空间重构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源地呈随机分布,具有较好的生态安全基础,揭示出NW-SE为主控方向的生态源地空间格局,生态廊道的生成显示陆域生态格局与水域生态格局关联度亟待加强;景观生态安全网络空间分布不均衡,中心城区高强度开发制约形成网络状的城市生态空间体系,南北、水陆生态系统联系阻断风险较高。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网络空间重构策略:优化提升生态源地质量,加强关键生态战略节点建设,通过规划水陆、陆域、水域三种类型13处生态廊道,构建景观生态安全网络骨架,以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殷兴伟  王金柱  黄容  高明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1995、2005、2015年土地利用图像,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并结合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人类活动强度带,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在不同人类活动强度带3个时期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2015年研究区4种面积变化较大的景观类型格局特征随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强度由西向东逐渐递减,长江干线流域的人类活动强度相对周边区域更强;(2)在景观水平上,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研究区景观斑块数大幅减少,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先增加后减少,连通性有所下降;景观聚集度先减后增,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但在2015年得到一定改善;(3)在类型水平上,建设用地、水域、草地、低密度植被覆盖林地这4种景观类型能较好地反映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其中各景观类型的斑块密度、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随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除建设用地外其余景观类型的最大斑块指数和面积变化幅度较小,在人类活动强度最大时的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和斑块指数分别达到71. 2%、35. 72%;(4)三峡工程、移民工程、城市化推进以及"退耕还林"等政策实施是三峡库区景观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力。揭示了20a来三峡库区重庆段景观格局沿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规律,可为研究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进  吝涛  
本文聚焦我国半城市化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压力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厦门市集美区为案例,分析典型半城市化地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与生态环境限制因素的动态作用机制。运用Vensim软件建立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集美区主要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之间的动态联系,通过设定其中主要因子的变化过程,进行惯性发展、既定目标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3种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在2003-2006年的惯性发展条件下,集美区的经济增长难以满足原定"十一五"计划目标;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大力提高现有产业科技水平是集美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本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发超  刘诗苑  刘黎明  
以"居住场势"理论为指导,采用"居住场势"度量法和三维空间分类法,建构一种功能导向的乡村聚落景观空间重构模式识别方法,并以厦门市灌口镇为典型案例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乡村聚落"居住场势"分量地域特征差异明显,近郊型村落生产分量和生活分量明显高于远郊型村落,中心村落生活分量和生产分量分布特征基本一致;灌口镇乡村聚落景观划分为4种空间重构模式区,分别为Ⅰ类生态涵养式重构模式、Ⅱ类乡村社区化重构模式、Ⅲ类乡村产业化重构模式和Ⅳ类生态约束发展型重构模式,且不同的重构阶段,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差异显著。研究认为,以"居住场势"理论为指导进行乡村聚落景观空间重构模式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乡村聚落景观的功能导向与资源禀赋,可为乡村景观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和方法指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发超  刘诗苑  刘黎明  
以"居住场势"理论为指导,采用"居住场势"度量法和三维空间分类法,建构一种功能导向的乡村聚落景观空间重构模式识别方法,并以厦门市灌口镇为典型案例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乡村聚落"居住场势"分量地域特征差异明显,近郊型村落生产分量和生活分量明显高于远郊型村落,中心村落生活分量和生产分量分布特征基本一致;灌口镇乡村聚落景观划分为4种空间重构模式区,分别为Ⅰ类生态涵养式重构模式、Ⅱ类乡村社区化重构模式、Ⅲ类乡村产业化重构模式和Ⅳ类生态约束发展型重构模式,且不同的重构阶段,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差异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