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4)
- 2023(14189)
- 2022(11652)
- 2021(10461)
- 2020(8895)
- 2019(19709)
- 2018(19735)
- 2017(37001)
- 2016(20109)
- 2015(22366)
- 2014(22583)
- 2013(21876)
- 2012(20320)
- 2011(18183)
- 2010(18819)
- 2009(18136)
- 2008(17986)
- 2007(16516)
- 2006(15124)
- 2005(14280)
- 学科
- 济(103909)
- 经济(103758)
- 业(84028)
- 企(77320)
- 企业(77320)
- 管理(77122)
- 方法(33263)
- 业经(31908)
- 财(31068)
- 农(28371)
- 制(24697)
- 数学(24656)
- 数学方法(24493)
- 中国(24109)
- 地方(21870)
- 务(21113)
- 财务(21081)
- 财务管理(21055)
- 体(20357)
- 农业(19952)
- 企业财务(19937)
- 技术(17901)
- 理论(17229)
- 策(17181)
- 和(16589)
- 划(16581)
- 体制(16037)
- 学(15888)
- 融(15424)
- 金融(15417)
- 机构
- 学院(294920)
- 大学(289634)
- 济(134162)
- 经济(131624)
- 管理(113303)
- 研究(100730)
- 理学(95421)
- 理学院(94495)
- 管理学(93351)
- 管理学院(92787)
- 中国(79816)
- 财(66702)
- 京(60835)
- 科学(55024)
- 财经(50801)
- 所(50291)
- 江(47807)
- 农(46166)
- 经(45789)
- 中心(45022)
- 研究所(44394)
- 经济学(41508)
- 北京(38623)
- 业大(37977)
- 财经大学(36936)
- 经济学院(36929)
- 州(36666)
- 院(36075)
- 农业(35685)
- 范(35170)
- 基金
- 项目(180483)
- 科学(143720)
- 研究(138222)
- 基金(131126)
- 家(112429)
- 国家(111084)
- 科学基金(96495)
- 社会(90966)
- 社会科(86128)
- 社会科学(86104)
- 省(71491)
- 基金项目(68252)
- 教育(62831)
- 自然(58231)
- 划(57842)
- 自然科(56837)
- 自然科学(56818)
- 自然科学基金(55881)
- 编号(55254)
- 资助(52569)
- 成果(46067)
- 重点(40471)
- 部(40452)
- 创(40254)
- 发(39977)
- 制(39809)
- 课题(39369)
- 业(38152)
- 国家社会(38092)
- 创新(36882)
- 期刊
- 济(168570)
- 经济(168570)
- 研究(97111)
- 中国(65378)
- 财(56996)
- 管理(50331)
- 农(44804)
- 学报(38374)
- 科学(37914)
- 教育(31638)
- 融(31280)
- 金融(31280)
- 大学(31112)
- 农业(30008)
- 学学(29493)
- 技术(28911)
- 财经(27291)
- 经济研究(26926)
- 业经(26883)
- 经(23776)
- 问题(20873)
- 技术经济(17565)
- 业(17543)
- 世界(16780)
- 贸(16117)
- 现代(14912)
- 国际(14698)
- 财会(14661)
- 经济管理(14175)
- 商业(14114)
共检索到475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水源
在东欧和前苏联地区的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已持续了数年。然而,自1992年以后,各国经济转轨的迹效已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本文拟对这种差异及其主要形成原因提出一些看法。 各国在体制转轨中已呈现出不同绩效 传统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两个潜在的经济发展的主要破坏源:一是国家对价格的控制人为地掩盖了经济短缺的存在,因此,在实行经济转轨特别是放开价格后,必然会程度不同地出现物价上涨的现象;二是僵化的企业制度使资产不能流动,许多在经济上已无存在价值的企业仍在旧体制的机体上栖生,它们在经济转轨中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要,会逐步被清理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曹英
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取向,是实行市场经济和私有化。目前在这组国家中,有的已经着手依法构造市场机制和推行私有化;有的正在设计市场经济模式和私有化方案;有的由于种种原因还来不及把它列入议事日程。总之,它们尚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始阶段。 虽则是初始阶段,诸多迹象业已显示并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秀峰
东欧国家包括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这些国家都是二次战后在苏联的帮助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也都是依照苏联模式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他们在各自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排斥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廷喜
一、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私有化改革 俄罗斯:企业私有化起步比其他东欧国家晚,只到1991年8月颁布私有化法才全面推开。由俄联邦国有资产全国委员会负责实施,同时成立俄罗斯联邦财产基金掌握私有化前的国有资产(地方设地方财产基金),私有化实行程序比较分散,国有资产委员会可依法提出对某个企业私有化,企业内部50%以上职工赞成也可以对该企业私有化,另外希望购买某企业的投资者也可以提出对要购买的企业进行私有化。私有化方式多样,主要有1、拍卖。分公开与封闭两种。公开拍卖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冯存诚
论东欧中亚国家的经济体制转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冯存诚自1988年以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不含民主德国)相继实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策。步入90年代,这一转轨进程加快。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已日益发展为不可逆转之势的同时,由于各国国情、国力各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潼
自从1989年8月19日事件后,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先后选择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前苏联分裂为波罗的海沿岸3国和独联体12个国家。前南斯拉夫分裂为5个新的国家,前捷克和斯洛伐克分裂为两个国家,再加上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波兰一共27个国家,国际上统称它们为转轨经济国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姚先国
自1989年前苏联、东欧各国发生巨变以来,历时已经六年。在此期间,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纷纷走上体制变革之路,经济上推行私有化,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上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多党政策,效仿西方的议会民主。这一变化被称作体制转轨或体制转型,英文通常用transition或transformation表示,即转换或过渡这意。由于前苏联解体,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分裂,正在进行体制转型的国家增加到达20多个,分别是:阿尔巴尼亚、塔吉克斯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罗马尼亚、吉尔吉斯坦、立陶宛、摩尔多瓦、土摩曼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波兰、乌克兰、保加利亚、爱沙尼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国强
一、引言 目前以市场为取向的中国经济改革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从1979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得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这15年的经济改革给中国带来了高速度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准的大幅度提高。经济体制转型也取得了引人瞩目
[期刊] 改革
[作者]
卢中原
我国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竞争政策对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的作用日益重要。研究借鉴原苏联东欧国家在经济转轨中制定和运用竞争政策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制定和完善竞争政策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一、竞争政策对经济转轨的重要意义。 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通常面临四大任务:一是改革国有企业,逐步减少甚至取消财政补贴,取消价格管制,形成竞争性市场;二是稳定宏观经济,采取适宜的宏观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章新
一、体制转轨传导企业投资决策的途径及抽象函数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制度安排作为一种解释社会经济运行的特定范式,覆盖面非常广,几乎所有能够单独进行分析的经济活动都可以利用该范式进行部分或全部解读。据此,企业投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理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旭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育馥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东欧科研系统自下而上的改革。在新的形势下,这些国家的研究部门表现出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是“消极适应”,即在不进行改革或重建的情况下,相对加强基础研究,巩固其地位。第二种倾向是“积极适应”。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和企业家结成联盟,在科学院和企业之间架起桥梁,并试图以自己的方针取代科技政策。另一方面,研究所和研究者个人进行局部的机构改革,并发展了新的生财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熊建勇
战后的几十年里,苏联东欧国家囿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排斥市场调节,强调行政管理,金融体制长期以来无所变革,金融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农业信贷方面,苏联于1959年撤销了农业银行,将全部农业信贷纳入国家银行,在全部农业资金中,信贷资金的比重不大,仅用于补充农业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的临时缺额,信贷资金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