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6)
- 2023(9081)
- 2022(8199)
- 2021(7775)
- 2020(6529)
- 2019(15289)
- 2018(14893)
- 2017(27359)
- 2016(15125)
- 2015(17048)
- 2014(16898)
- 2013(16492)
- 2012(15324)
- 2011(14048)
- 2010(14177)
- 2009(13622)
- 2008(13424)
- 2007(11748)
- 2006(10128)
- 2005(9100)
- 学科
- 济(60568)
- 经济(60522)
- 管理(42628)
- 业(36978)
- 企(29144)
- 企业(29144)
- 方法(27806)
- 数学(24460)
- 数学方法(24218)
- 农(18491)
- 环境(17271)
- 中国(15886)
- 财(15402)
- 学(15227)
- 地方(13387)
- 贸(12784)
- 贸易(12779)
- 易(12422)
- 业经(12173)
- 农业(12022)
- 划(11006)
- 和(10891)
- 制(10149)
- 务(9380)
- 财务(9357)
- 财务管理(9329)
- 理论(9013)
- 企业财务(8753)
- 融(8712)
- 金融(8709)
- 机构
- 学院(212805)
- 大学(210261)
- 济(85533)
- 经济(83691)
- 管理(78674)
- 研究(74903)
- 理学(67520)
- 理学院(66712)
- 管理学(65422)
- 管理学院(65052)
- 中国(56128)
- 科学(48298)
- 京(44547)
- 农(39194)
- 所(39081)
- 财(38344)
- 研究所(35790)
- 中心(34644)
- 业大(33367)
- 江(32005)
- 农业(31021)
- 财经(30280)
- 范(29319)
- 师范(29033)
- 北京(27945)
- 经(27206)
- 院(26948)
- 经济学(25893)
- 州(25648)
- 经济学院(23480)
- 基金
- 项目(142686)
- 科学(110850)
- 研究(103674)
- 基金(101432)
- 家(89129)
- 国家(88405)
- 科学基金(74372)
- 社会(64279)
- 社会科(60776)
- 社会科学(60756)
- 省(56851)
- 基金项目(54175)
- 划(48427)
- 自然(48120)
- 教育(47252)
- 自然科(46810)
- 自然科学(46795)
- 自然科学基金(45918)
- 编号(43333)
- 资助(41144)
- 成果(34310)
- 重点(33310)
- 发(32098)
- 部(30860)
- 课题(29766)
- 创(29512)
- 科研(28195)
- 创新(27652)
- 计划(26859)
- 大学(26279)
共检索到315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谭宗琨 欧钊荣 何鹏
广西涠洲岛气象站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得该站成为广西为数不多、大气观测环境50年来持续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气象台站之一。应用该岛屿气象站及与之相邻的广西北海市合浦气象站1956~2005年的气温、雨量等气象资料,分析、比较近50年来北部湾海域气候自然变化和在城镇大规模发展影响下气候变化的差异及发展趋势:用Yamamoto法和Mann-Kendall法对5年滑动平均气温、雨量等要素季和年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验,对定量地论述在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区域性气候自然变化的响应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涠洲岛 原始生态环境 气候变率 气候突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其宁 杜刚 吴学英
对云南冬季亚麻主产区七个试点的亚麻纤维品质进行了分析。试点间纤维品质差异显著。断裂强力符合生产14#以上机制麻的要求,其中宾川、保山两区域可生产22#机制麻,勐海、弥勒、牟定产区可生产16~20#机制麻。宾川、保山、勐海、弥勒、牟定、昆明产区都能生产优质亚麻纤维原料。
关键词:
亚麻 纤维品质 断裂强力 可挠度 分裂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学宏 曹艳芳 陈素华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内蒙古草原自东向西出现了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和荒漠的过渡。气候变暖使内蒙古地区无霜期延长,积雪、冰雹、雷暴、大风、沙尘暴日数减少,降水量也出现由少转多的变化,对草原类型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湿润度几乎没有变化。近几年来草原退化、沙化的过程是伴随着草原开垦,植被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形成的。1999-2001年连续高温干旱加剧了草原退化的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草原退化的趋势和格局。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 生态环境 气候因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江宜 任文珍 张洁 牟德刚
基于生态优先原则,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对国土空间规划中精准识别生态极重要区域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涠洲岛为例,综合考虑生态资产的流量和存量,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GF-2图像及InVEST模型,形成生态保护重要性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2018年涠洲岛生态资产总价值约为32.10亿元,海洋生态资产总价值占比最高,林地和岛内水域的单位价值较高,均超过4 015万元/平方千米;(2)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域环状分布于岛屿沿海,特别是岛南北部两端,重要区域与一般区域集中分布于环岛公路以内的岛屿中部,具备开发潜力。基于研究,建议加强保护高价值生态资产,科学规划陆海统筹的高质量空间,绿色发展和向海发展并重,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海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江宜 任文珍 张洁 牟德刚
基于生态优先原则,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对国土空间规划中精准识别生态极重要区域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涠洲岛为例,综合考虑生态资产的流量和存量,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GF-2图像及InVEST模型,形成生态保护重要性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2018年涠洲岛生态资产总价值约为32.10亿元,海洋生态资产总价值占比最高,林地和岛内水域的单位价值较高,均超过4 015万元/平方千米;(2)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域环状分布于岛屿沿海,特别是岛南北部两端,重要区域与一般区域集中分布于环岛公路以内的岛屿中部,具备开发潜力。基于研究,建议加强保护高价值生态资产,科学规划陆海统筹的高质量空间,绿色发展和向海发展并重,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海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卜红梅 党海山 张全发
利用5年滑动平均距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及Autoregression模型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0年(1957~2004年)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年度和春、夏、秋、冬4季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近50年来金水河流域气候变化呈现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的暖干化趋势。年平均气温总体上升了1.11℃,同时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年平均气温增幅最大,达到0.6℃;季节变化中,冬季增温最显著(p
关键词:
金水河流域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慧 仲伟周 刘宇 田良 顾润源
借助于现代产权经济学派的产权残缺理论,揭示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的产权残缺及其根源。进而从产权配置的有效性视角,指出理顺国有公共资源产权配置的责权利关系与效率以及对此公共产权资源增值的分享,对于促进该地区生态治理的深入进行与改善是非常必要的。文章还针对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产权残缺及其低效性进行深刻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建议与措施:要明晰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资源产权,建立资源产权明晰的产权有效保护规则,并以水权为例简要分析了其治理效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储诚山 刘伯霞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全国水资源贫乏地区和气候变化敏感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陕西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和植被较少且质量较差,旱涝、地质灾害频发,对国家生态安全、黄河中下游防洪安全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分析了陕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陕西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的对策措施,为提高陕西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环境承载能力,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力 李裕元 李秧秧
由于种种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现象日益扩张,水土流失、沙漠化、干旱、沙尘暴等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引起了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利用历史资料,从黄土高原2000a左右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土壤侵蚀的不断加剧、人口的无限制增长以及近几十年来黄河的频繁断流等几个方面出发,说明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在这些重要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明显的不可持续性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包括加强人口控制、加快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节约利用水资源以及提高利用效率等。该研究的目的并非消极悲观,而是正确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演变历史,树立国民的环境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实现黄土高原的生态安全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博虎 刘毅 李世清 邵明安 张宝文
土壤质量高低对植被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植物群落的发生、发育和演替的速度,而且也对生态系统过程、生产力和结构等具有重要影响。植物演替过程,也是物种对土壤肥力逐渐适应、改造及不同物种在不同肥力梯度下相互竞争和代替的过程。因此,植被恢复过程也从多个方面影响着土壤质量,植被是土壤质量改善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黄土高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后土壤质量将在某种程度上得以恢复,不同类型植被土壤质量恢复还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恢复时间延长,土壤质量不断改善。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环境 植被恢复 土壤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崔克勇
本文分析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即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骤减 ,提出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环境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新正 朱坦 孙广友
探讨人类活动对松嫩平原的影响 ,有助于了解生态环境退化的过程与机制 ,对于退化生态环境的改善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松嫩平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人类活动史、人类的活动方式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 ,指出人类活动干扰并破坏了生态环境的缓冲因子 ,使退化因子的作用因失去缓冲因子的制衡而加强 ,引起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文章还论述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外部干扰和生态环境退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松嫩平原生态环境的演化机制 ,从而引导人类遵从自然规律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松嫩平原 生态环境 脆弱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牛亚菲
论述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和面临的严重问题,从人口、资源和环境角度阐述造成高原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和社会根源。分析解决高原生态环境问题所面临的巨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障碍,给出重新认识和评价高原资源优势的新视点,并提出适合于高原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先产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优势产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发启 朱德兰
在广泛调查、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分析归纳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将遇到的干旱、水土流失和植被建设等关键难题的现状。根据实际需求 ,提出了以设立先行研究项目、重大及关联问题研究和实施大型建设工程与规模化试验示范基地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恢复与重建 黄土高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