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4)
2023(2364)
2022(1914)
2021(1835)
2020(1487)
2019(3138)
2018(3074)
2017(5548)
2016(3129)
2015(3504)
2014(3493)
2013(3342)
2012(3345)
2011(2860)
2010(3024)
2009(2909)
2008(2906)
2007(2530)
2006(2237)
2005(2140)
作者
(9222)
(7542)
(7444)
(7247)
(4834)
(3681)
(3453)
(2907)
(2808)
(2755)
(2632)
(2617)
(2513)
(2459)
(2345)
(2318)
(2149)
(2147)
(2127)
(2096)
(1939)
(1838)
(1749)
(1705)
(1688)
(1685)
(1676)
(1656)
(1522)
(1498)
学科
(11992)
经济(11982)
管理(10103)
环境(7378)
生态(5248)
(4890)
(4855)
(4581)
企业(4581)
方法(4239)
(4002)
(3834)
(3809)
资源(3794)
文化(3771)
业经(3517)
中国(3436)
地方(3422)
理论(3369)
教育(3026)
规划(2784)
环境规划(2726)
农业(2661)
(2543)
产业(2537)
数学(2403)
数学方法(2350)
(2293)
区域(2292)
市场(2043)
机构
学院(45720)
大学(44927)
研究(16795)
(15656)
经济(15236)
管理(14894)
理学(12524)
理学院(12289)
中国(12029)
管理学(11988)
管理学院(11899)
科学(11343)
(10041)
(8347)
(8293)
师范(8253)
中心(7683)
研究所(7652)
(7316)
业大(7014)
(6996)
(6922)
北京(6664)
师范大学(6578)
(6190)
(5804)
财经(5603)
农业(5499)
科学院(5263)
(5018)
基金
项目(32072)
科学(24897)
研究(24205)
基金(22463)
(19908)
国家(19714)
科学基金(16288)
社会(15643)
社会科(14694)
社会科学(14691)
(12531)
基金项目(11976)
(10657)
教育(10509)
编号(9992)
自然(9822)
自然科(9384)
自然科学(9380)
自然科学基金(9196)
成果(8585)
资助(8479)
重点(7598)
(7463)
课题(6920)
(6579)
国家社会(6455)
(6136)
(6113)
发展(5973)
(5907)
期刊
(20936)
经济(20936)
研究(13844)
中国(9066)
学报(8614)
科学(7638)
教育(7364)
(6669)
大学(6475)
学学(6146)
管理(5075)
(4817)
农业(4656)
资源(4381)
业经(3680)
生态(3549)
(3308)
金融(3308)
(3069)
林业(3032)
财经(2899)
问题(2888)
图书(2884)
(2778)
经济研究(2621)
(2565)
科技(2520)
书馆(2321)
图书馆(2321)
(2279)
共检索到68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熊关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倡导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观。本文对此种保护观从六个方面提出质疑,指出这种保护观带来的种种困惑,并提出新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观即"非断非常"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邰秀军  杨慧珍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移民所面临的生计重建困难中叠加了少数民族的生计转换问题。本文分析了移民户搬迁阶段"搬得出",重建阶段才"稳得住",进而依据生计的概念将生计重建划分为经济重建、社区重建、文化重建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搬迁与生计重建"两阶段模型。研究发现民族文化体现在两阶段模型中生计重建的三个维度上,其特征分别是:回族信仰伊斯兰文化,"围寺而居",生计方式多样化;蒙古族以游牧文化为主,"逐水草而居",依赖天然草场打猎放牧;汉族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流,主要表现为定居农耕文明。除民族文化因素外,移民户的资本禀赋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彭燕  卢云  
原生态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其中无文字民族的口述文化就很有代表性。但在全球化的冲击下,目前濒临消失,如何有效抢救、保护与利用这些资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吉首大学图书馆以土家族为研究个案,对土家族濒危口述史料进行系统的征编与保护研究,以期有效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晖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泸沽湖摩梭人文化保护区”的提法进行了反驳 ,并阐述了少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联系与区别 ,就旅游在民族社区社会文化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艳  
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与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草原旅游资源的不良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在此背景下,文章旨在探讨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保护对策。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草场资源未得到有效保护,旅游景点间彼此孤立,规模集聚效应欠缺,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单一,开发管理水平偏低。从确立保护性开发主题、加强草原旅游区与其它产业的组合、丰富草原旅游产品及加强产品组合力度、建立"政府、市场、企业、公众"四位一体的管理水平体系等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保护性措施。考虑到当地区位条件、风俗习惯及旅...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舒长根  蒋梅鑫   黄燕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我国城市文化历史悠久 ,独具特色。但是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城市文化正呈现与外来文化融合的趋势 ,一方面它体现了城市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另一方面也对传统城市文化构成威胁。本文论述了我国城市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 ,如何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这一重要现实问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蔚  
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近年来引起较大反响,但也存在传承危机。云南高校有责任也有能力担当起文化传承的重任。通过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工作,不失时机地传承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通过编写教材、开设课程、组织活动,切实有效地传承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是其主要任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储诚山  刘伯霞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全国水资源贫乏地区和气候变化敏感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陕西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和植被较少且质量较差,旱涝、地质灾害频发,对国家生态安全、黄河中下游防洪安全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分析了陕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陕西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的对策措施,为提高陕西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环境承载能力,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光焘  
2007年6月9日—11日,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同发起召开了‘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本刊以特稿形式刊出两位部长和一位外籍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本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新有  史正涛  唐姣艳  
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各学科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从生态环境保护的民族文化内在驱动力这一重要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实际上,环境保护的主体是当地居民,而环境保护观念主要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云南民族文化变迁的分析,指出了对云南民族生态文化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汉文化、近现代文明、地域权力变更与“左”倾思想。最后,探讨了解决云南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摩擦的途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标志着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的率先建立。2012年,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河北等5个省区的牧区半牧区县。这是推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投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牧民受益最多的一项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三年来,各项政策任务进展顺利,实施成效显著,得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新宇  
草原生态保护对于辽西北地区乃至全省的可持续发展异常重要。自2009年辽宁省启动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以来,取得显著成效。但是要保持辽西北地区生态平衡,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思想认识、政策法规、后期管护、资金来源等。在深入分析问题基础上,本文提出加强辽西北草原生态保护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新华  
[目的]研究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受偿意愿、受偿期望值以及影响受偿意愿的因素,以期为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464户牧民的问卷调查,运用CVM估值法和二元Logistic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78. 23%受访牧民具有受偿意愿,21. 77%牧民不具有受偿意愿。牧民禁牧受偿意愿为947. 10~1 210. 65元/hm2,草畜平衡奖励受偿意愿为508. 8~650. 40元/hm2。[结论]牧民的受偿意愿较高,受偿意愿值远远高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偿的标准。对牧民生态保护受偿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了解、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后草原状况改善、政府对草原监管、受访牧民文化程度、拥有草原面积、家庭纯收入、饲养牲畜头数、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后草原载畜量下降、补偿标准高低等。受访牧民年龄和家庭人口数对牧民生态保护受偿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袁明龙  王玉祥  张博  蒋平安  
新疆是我国草业重地,是我国传统的“六大牧区”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之人类各种活动致使新疆草地的生态问题突出,严重威胁新疆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及经济社会发展。为系统总结、全面反映近年来新疆草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绩,《草业科学》编辑部组织出版了“新疆草业高质量发展”专辑。专辑共收录了28篇研究论文,涉及南北疆的天然草地和栽培草地,聚焦天然草地监测与生态保护、天然草地资源与利用、牧草资源与评价和牧草栽培与利用4个研究领域,较好地反映了新疆草原与草业研究现状。专辑的出版,将进一步推动新疆草原生态保护和草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鲍向东  陈玲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位于自治区中部,广袤富饶的苏尼特草原是闻名遐迩的纯天然牧场,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全旗草原覆盖总面积的96.8%,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9246.3平方公里,达到89%;已发现石油、天然碱、煤、萤石、石灰岩、金、铁等34种矿产资源,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