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07)
2023(10384)
2022(8351)
2021(7735)
2020(6407)
2019(14923)
2018(13773)
2017(26850)
2016(13677)
2015(15464)
2014(14975)
2013(15134)
2012(14070)
2011(12830)
2010(12777)
2009(12569)
2008(11512)
2007(10204)
2006(9064)
2005(8642)
作者
(37633)
(31282)
(31163)
(29827)
(19967)
(15077)
(14116)
(12244)
(12056)
(11099)
(10790)
(10346)
(10088)
(10022)
(9999)
(9706)
(9267)
(9170)
(8988)
(8396)
(7638)
(7628)
(7259)
(7227)
(7116)
(7018)
(6862)
(6309)
(6246)
(6112)
学科
(63453)
经济(63396)
(40461)
管理(37248)
(31088)
企业(31088)
方法(29963)
(28768)
金融(28768)
中国(28135)
数学(27934)
数学方法(27800)
(26905)
银行(26898)
(26083)
(19681)
(19391)
贸易(19374)
(19105)
(17253)
(15017)
(12692)
业经(12134)
(11864)
财务(11844)
财务管理(11819)
中国金融(11678)
企业财务(11336)
(11044)
保险(10953)
机构
大学(198952)
学院(195505)
(102520)
经济(100994)
管理(75333)
研究(69797)
中国(68411)
理学(63761)
理学院(63190)
管理学(62479)
管理学院(62123)
(50011)
(41112)
财经(39903)
(36766)
经济学(36404)
中心(34439)
科学(34393)
(33461)
经济学院(33171)
财经大学(30465)
研究所(29981)
(29346)
金融(28901)
北京(26902)
(26730)
(26624)
(25105)
(24621)
银行(24090)
基金
项目(125403)
科学(101283)
基金(98323)
研究(92193)
(84707)
国家(84132)
科学基金(73194)
社会(65337)
社会科(62505)
社会科学(62492)
基金项目(50003)
自然(44349)
自然科(43505)
自然科学(43495)
自然科学基金(42811)
(42677)
资助(42049)
教育(40416)
(36886)
编号(33480)
(30703)
国家社会(29905)
重点(27915)
中国(27724)
教育部(27496)
成果(26773)
(26556)
(26401)
人文(26036)
创新(24983)
期刊
(103546)
经济(103546)
研究(69679)
(44501)
金融(44501)
中国(38742)
(37631)
管理(28323)
科学(25331)
学报(25080)
(23926)
财经(21431)
大学(20311)
经济研究(19556)
学学(19395)
(18403)
(16686)
国际(15457)
农业(15222)
问题(14067)
技术(13539)
业经(13018)
世界(12839)
理论(11264)
统计(10618)
技术经济(10285)
教育(9970)
实践(9635)
(9635)
(9280)
共检索到313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苏鹏   刘术东   郭畅  
首先基于Beveridge-Nelson分解(B-N)从油价序列中提取原油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和油价周期成分,进而构建二者与中国金融周期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动态溢出指数予以分析。研究发现,三者间交互脉冲响应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不确定性风险引致油价周期性波动中有很大的投机因素;金融周期在不确定性风险和油价周期性波动增强情况下更容易趋于紧缩,具体影响特征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金融开放度和市场运行状况以及投机因素相关。就三者构成的交互系统内部而言,不确定性风险是主要的冲击发动者,金融周期在2008年之前是主要的冲击接收者,之后金融周期对油价周期具有正的净溢出效应,而油价周期成为系统冲击的接收对象,这源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原油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创  徐曼  
充分了解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和作用规律,不仅对于新时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及避免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脱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成为科学制定金融监管措施与宏观调控政策、有效维护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双重稳定的突破口。文章在选取利率、汇率、货币供给、社会融资规模和资产价格等多维金融指标构建金融形势指数并测度中国金融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基于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宏观金融与经济波动之间的交互影响受到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市场发展及金融工具创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金融波动对经济波动具有十分显著的冲击影响,而经济波动对金融波动的影响作用则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金融体系"脱实向虚"的现象值得警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德友   石振宇  
基于LASSO-VAR模型、复杂网络块模型分析以及二次指派程序方法,考察中国金融周期波动的时变溢出动态、空间网络结构和区域关联机制。研究发现:时间维度上,中国省际金融波动风险传染具有顺周期性,并且东西部地区和南北方地区的金融关联水平呈现动态分化和较大差距;金融危机和贸易摩擦等重大外部不利冲击期间省际共同风险敞口扩大,导致省际金融波动溢出溢入水平普遍提高。空间维度上,邻近省份之间高度关联的经济基本面和相似度更高的金融运行状况,使得省际金融波动关联网络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区域集聚特征;省际金融波动关联网络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效应,四大板块之间的传导路径具有明显的“梯度”溢出特征。关联解释上,省际地理距离与金融波动关联程度负相关,临近省份相较于远隔省份具有更强的金融波动空间溢出效应;省际经济和金融协同性与金融波动关联程度正相关,协同程度上涨将会增强金融波动的空间溢出;在省际空间地理距离影响金融周期波动溢出效应过程中,存在“空间地理距离增加——经济金融协同性下降——金融周期关联度下降”的传导路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曼  邓创  
本文运用TVP-FAVAR模型构建动态金融形势指数测度中国金融周期,基于小波变换方法,探究了金融周期的波动特征,以及不同频率波动成分的叠加机理,并采用频域连通性方法,实证检验了不同频带下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周期由不同频率的波动成分叠加而成,其中,主周期表现为3~4年的中周期波动成分,高频短周期波动仅在各金融子市场波动的共同驱动下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出现,低频长周期波动主要源自信贷、汇率和房地产市场波动;金融周期波动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了较高的冲击影响,且主要表现为中短期效应。相比之下,经济周期波动对金融周期波动的影响水平明显较低。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晓莉  刘晓宇  
本文采用分层动态因子模型提取全球金融周期和中国经济周期,构建溢出模型,实证检验了全球金融周期波动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先行于中国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溢出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的波动对中国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具体来说,全球的房价、利率、宏观杠杆和总资本流动周期都显著影响中国经济,这种溢出效应存在明显时滞,且全球宏观杠杆周期对中国经济周期的溢出效应最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曹强  杨修琦  田思雨  
本文运用机器学习的决策树算法对中国金融韧性指数的构成指标进行筛选,使用熵权法构建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金融韧性指数,基于离散小波分析方法测度了金融韧性周期并研究其叠加效应,采用BK分解方法进行不同频域下金融韧性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分析。本文得出三点结论:第一,金融韧性的主周期表现为28~32个月的高频短周期,它由不同频率的波动叠加构成,主要包括金融韧性三个评价维度的叠加效应,高频短周期的波动主要由防御抵抗能力和适应恢复能力波动导致,中频中周期主要由转换学习能力波动导致。第二,在金融韧性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分析中,金融韧性周期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了较高的冲击影响,主要表现为高频短周期效应;而经济周期对金融韧性周期波动也会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低频长周期效应。第三,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金融韧性周期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小;经济周期对金融韧性周期波动的影响也较小,但是该影响在未来有增大的趋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祯  朱超  
金融市场中要更多考虑参与主体"人"的因素。经典理论模型通常设定风险厌恶系数为不随年龄而变的常数。本文构建模型并运用微观和宏观数据,刻画和验证经济主体风险厌恶在生命周期中的时变特征。微观视角下风险厌恶受年龄正向影响,宏观视角下金融市场和行为风险厌恶均随平均年龄上升而上升。少年人口占比负向影响风险厌恶;中、老年人口降低风险偏好,风险态度趋于保守。风险厌恶在生命周期内存在时变性,表现为年龄越大风险厌恶越强,可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这对于后续建模中设定风险厌恶可变系数有借鉴意义。年龄改变风险态度和风险资产组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祯  朱超  
金融市场中要更多考虑参与主体"人"的因素。经典理论模型通常设定风险厌恶系数为不随年龄而变的常数。本文构建模型并运用微观和宏观数据,刻画和验证经济主体风险厌恶在生命周期中的时变特征。微观视角下风险厌恶受年龄正向影响,宏观视角下金融市场和行为风险厌恶均随平均年龄上升而上升。少年人口占比负向影响风险厌恶;中、老年人口降低风险偏好,风险态度趋于保守。风险厌恶在生命周期内存在时变性,表现为年龄越大风险厌恶越强,可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这对于后续建模中设定风险厌恶可变系数有借鉴意义。年龄改变风险态度和风险资产组合,使得人口年龄结构系统性影响金融市场风险结构。因此,本文对于从人口学视角预判未来金融市场风险结构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守东  孙彦林  
本文研究发现:金融周期波动变量包含了产出缺口的预测信息,其与经济不确定性对产出缺口均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区制时变特征;中国产出缺口自发性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质,宏观调控在要素投入与资源利用过程中十分必要;消费是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着力点;中国的真实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物价的小幅回升与积极财政政策均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宇锋  
准确把握金融周期的规律,对发现金融冲击、维护金融系统稳定、衡量金融风险累积、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波分析解决了传统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中存在的时域和频域局部化矛盾问题,能够同步分析金融周期的时—频特征。通过对新增贷款、货币供应量(M1)、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和GDP增速进行小波功率谱分析,得出了中国金融周期的基本特点,以及和经济周期的基本关系。尽管当前正处于经济和货币供应量新一轮周期起始的重叠期,但金融周期的频率远比经济周期低,且多项金融指标周期的功率谱幅度均未达到峰值,表明总体上中国仍处于第一个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荆中博  王乐仪  方意  
从理论角度,本文提出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溢出以及房价上行时期的风险累积是导致中国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加大的关键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传统系统性风险度量指标进行改进,利用房价上行时期数据构建具有前瞻性的风险累积指标,并创新地运用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波动性较大,且与政策调控具有较高相关性,但是政策调控对风险的影响作用逐步减弱。城市层面,系统重要性城市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此外,本文指标捕捉的是单个城市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同向变动,对于指标值显著为负的城市应予以特别关注,该类城市很可能是房地产市场进入新周期的领跑城市,具有较强的系统重要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创  徐曼  
采用基于TVP-VAR模型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从水平和方向两个维度系统考察中美两国金融周期波动的溢出效应并揭示两国金融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两次金融危机期间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中美两国金融周期波动的总溢出效应和定向溢出效应均明显处于较高水平;中美两国金融周期波动的定向溢出效应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即美国金融波动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定向溢出明显强于中国金融波动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定向溢出;现阶段中国金融周期波动主要通过利率市场和汇率市场传导到美国金融体系,而利率市场、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则是美国金融周期波动传导到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积极调整金融格局,确保中国金融对外开放进程渐进、有序的同时,中美两国还应在金融领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制定统一的金融监管标准并健全系统性风险跨国分摊机制,以防范两国金融体系共振对世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加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付一婷  刘金全  刘子玉  
通过构建有效反映金融周期运行状况的综合指标,采用具有时变参数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机制和传导效应,结果显示: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为分水岭,中国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关联方式出现了结构性转变,金融危机前经济结构参数在不同经济背景下表现出显著的时变性,而在危机后则逐步趋于稳定;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周期对金融周期的短期与长期效应发生了反转,同时两者之间的传导效应发生了结构性转变,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具有带动作用,而经济周期则对金融周期表现出抑制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展凯  严匡穗  
通过构建债务驱动的AD-AS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出政策在金融收缩阶段的不对称效应,并在构建中国金融周期指数的基础上,对不同金融周期状态下财政支出政策的调控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收缩阶段,财政支出紧缩对经济的负向影响要大于财政支出扩张对经济的正向影响,两者存在非对称性;在不同的金融周期状态下,财政支出政策也存在非对称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源芳  袁秀文  籍生亮  
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Beta系数的单指数模型,考察了互联网金融对资本市场Beta系数的溢出效应,进一步检验了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变化规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导致了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改变,Beta系数具有明显的跨期时变特征,互联网金融对资本市场风险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同时,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强的获取客户和流量能力,客户黏性高,能够对传统银行资产和负债等业务构成较大冲击,但由于大银行比中小银行具有更高的风控能力和资产定价能力,因此大银行受到的冲击要明显小于中小银行,这为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安全防线及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