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31)
2023(8004)
2022(6368)
2021(5727)
2020(4742)
2019(10627)
2018(10353)
2017(19440)
2016(10554)
2015(11540)
2014(11137)
2013(10828)
2012(9467)
2011(8592)
2010(8440)
2009(7439)
2008(7267)
2007(6263)
2006(5438)
2005(4546)
作者
(33213)
(27630)
(27628)
(25966)
(17270)
(13505)
(12202)
(10876)
(10421)
(9598)
(9425)
(9238)
(8948)
(8729)
(8631)
(8563)
(8428)
(8276)
(7963)
(7940)
(7173)
(6837)
(6589)
(6257)
(6149)
(6103)
(6077)
(6030)
(5698)
(5587)
学科
(37429)
经济(37386)
管理(28796)
(28657)
(22440)
企业(22440)
方法(17854)
数学(15975)
数学方法(15820)
(11967)
中国(9991)
(9480)
贸易(9476)
业经(9443)
(9321)
(9260)
(8790)
农业(8218)
技术(7664)
环境(6559)
(6448)
理论(6443)
地方(6091)
(6014)
财务(5989)
财务管理(5980)
企业财务(5651)
产业(5634)
(5633)
(5494)
机构
学院(149861)
大学(148328)
(57422)
经济(56377)
管理(55576)
研究(50564)
理学(49359)
理学院(48801)
管理学(47756)
管理学院(47525)
中国(36051)
(35868)
科学(35174)
(30497)
业大(30014)
农业(29067)
(26786)
研究所(25149)
(23636)
中心(22901)
(21369)
农业大学(20004)
财经(19880)
北京(18379)
(18304)
(18022)
技术(17957)
经济学(17845)
(17803)
师范(17408)
基金
项目(111023)
科学(85677)
基金(80185)
(74311)
国家(73714)
研究(72835)
科学基金(61620)
社会(46281)
(44565)
社会科(43977)
社会科学(43962)
基金项目(43036)
自然(42711)
自然科(41808)
自然科学(41794)
自然科学基金(41084)
(38098)
教育(33987)
资助(31989)
编号(27650)
重点(25696)
(24164)
(23618)
计划(23508)
(23337)
创新(22576)
科研(22046)
科技(21237)
(21232)
成果(20233)
期刊
(55228)
经济(55228)
研究(36161)
学报(33820)
(31803)
科学(27779)
中国(27535)
大学(24394)
学学(23541)
农业(21749)
管理(19091)
(17297)
教育(14569)
技术(12473)
(12113)
业经(10418)
业大(10381)
(10285)
金融(10285)
经济研究(10248)
财经(9345)
(9163)
农业大学(8959)
科技(8703)
(8034)
商业(7638)
问题(7303)
技术经济(6798)
资源(6692)
林业(6325)
共检索到201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鹏翔  沈玉君  周海宾  孟海波  李季  段崇东  
为研究原料含水率对工程规模筒仓式反应器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的影响,提高堆肥产品中有效氮养分含量,以污泥和稻糠为主要原料,设置堆肥起始物料含水率(质量比)为57%、60%、63%和66%,分析堆肥过程中温度与种子发芽指数等基础指标和不同形态的氮素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原料含水率为60%~63%时,堆肥物料在反应器内升温较快,堆体温度可达60℃以上且在不同物料深度分布较均匀,种子发芽指数达到80%以上。随着原料含水率的增加,总氮和硝态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铵态氮含量逐渐下降,有机态氮和酰胺及氰氨态氮含量逐渐增加。原料含水率为63%时总氮养分含量最高(14.20g/kg),原料含水率为60%时有效态氮养分含量最高(9.53g/kg)。综上,筒仓式反应器堆肥过程中原料含水率为60%~63%时有利于提高堆肥物料中氮养分含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友郡  孟宇翔  任竹青  
为提高生物反应器对堆肥臭气的去除效果,设计了一种新型超声雾化生物反应器,先研究了该反应器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对模拟臭气的处理效果,然后以猪粪和木屑为原材料进行堆肥试验,探究该反应器对实际堆肥过程中产生臭气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超声波空化效应能提高对氨气的吸收率,超声雾化比传统喷淋模式去除氨气的效率提高10%左右;为解决体系内高氨氮的问题,将活性污泥进行耐高氨氮驯化后在反应器中挂膜,发现体系内微生物降解氨氮的能力明显提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反应器去除氨气的最佳工艺条件。堆肥试验表明,氨气释放与堆肥温度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在堆肥第5天达到峰值(76.3 mg/m~3),同时,猪粪堆肥中氨气释放也与pH、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有关;反应器对堆肥氨气峰值的去除率为80.6%;对其他时段的氨气去除率平均保持在90%左右,且反应器出气口的氨气质量浓度小于5 mg/m~3,达到相关排放标准。结果表明,超声雾化生物反应器对于堆肥产生的氨气能起到良好的去除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友郡  孟宇翔  任竹青  
为提高生物反应器对堆肥臭气的去除效果,设计了一种新型超声雾化生物反应器,研究了该反应器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对模拟臭气的处理效果,再以猪粪和木屑为原材料进行堆肥试验,探究该反应器对实际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去除效果。结果显示,超声波空化效应能提高反应器对氨气的吸收率,超声雾化比传统喷淋模式去除氨气的效率提高10%左右;为解决体系内高氨氮的问题,将活性污泥进行耐高氨氮驯化后在反应器中挂膜,发现体系内微生物降解氨氮的能力明显提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反应器去除氨气的最佳工艺条件。堆肥试验表明,氨气释放与堆肥温度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在堆肥第5天达到峰值(76.3 mg/m3),同时,猪粪堆肥中氨气释放与pH、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有关;反应器对堆肥氨气的去除率高达80.6%;对其他时段的氨气去除率平均保持在90%左右,且反应器出气口的氨气质量浓度小于5 mg/m3,达到相关排放标准。结果表明,超声雾化生物反应器对于堆肥产生的氨气能起到良好的去除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振华  顾继友  李志国  李晓萍  
通过ESCA分析研究 ,确定纤维素的C1S电子结合能在 2 85 95eV左右只有一个对称单峰 ;苯基异氰酸酯与水反应产物N ,N -二苯基取代脲的C1S电子结合能有 2个峰值 ,分别是 :羰基 (2 88 6± 0 1)eV ,苯环峰 (2 84 7±0 1)eV ;随着纤维素含水率的增加 ,苯基异氰酸酯与水反应的比例越来越多 ,当含水率为 9 78%的纤维素与苯基异氰酸酯反应时 ,与水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占总消耗异氰酸酯基的 92 98%。通过刻蚀技术研究发现 ,苯基异氰酸酯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纤维素的表面。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顾继友  高振华  李志国  李晓萍  隋淑娟  
通过FTIR红外光谱对苯基异氰酸酯与醇、水、不同含水率纤维素反应产物的研究 ,确定了产物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归属。研究发现 :异氰酸酯与绝干纤维素羟基反应产物是氨基甲酸酯 ,随着纤维素含水率的增加 ,异氰酸酯与纤维素的反应越来越低 ,与水反应的比例越来越高 ;当纤维素含水率为 9 78%时 ,异氰酸酯绝大部分与水反应生成取代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浩宇  彭林  张厚江  宗圆圆  王群  石金山  麻润杰  
【目的】金中都水关遗址现存的木结构面临腐朽的威胁,含水率是决定木材是否发生腐朽的关键因素,研究水关遗址木结构自身的含水率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旨在为金中都水关遗址木结构以及同类型地下木结构的保护和修缮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于2021年9月26日检测木结构不同位置的木材含水率,监测2021年9月-2022年9月全年木结构不同位置木材、土壤含水率及环境温湿度变化,探测地下水,进行木材在土壤中平衡含水率实验等。汇总所得数据,分析影响木结构含水率的因素及其影响作用。【结果】遗址木结构露出地面的部分,含水率处于14.6%~23.6%;遗址木结构埋在土壤中的部分,含水率处于30.0%~183.3%;空气温度、湿度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13~24℃、27.0%~80.0%,受四季影响明显;遗址土壤含水率在1.5%~18.0%之间,深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地下水水位低于遗址过水道地面10.0 m以上;遗址木材在土壤中的平衡含水率与土壤含水率线性正相关,决定系数达到0.939 9。【结论】遗址木结构露出地面的部分,含水率处于木材腐朽发展停止的范围,含水率变化主要受空气的四季温湿度变化影响;遗址木结构埋在土壤中的绝大部分,含水率处于木材腐朽发展的范围,影响其含水率的因素主要为土壤含水率;地下水对遗址木结构含水率几乎无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庆兰  赵燕东  
根据时域反射技术原理,研制了测量土壤含水率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其测试精度符合用户需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东  陈雁  丁永刚  宋宏洋  代贤达  
为阐明太阳辐射对本研究所建立的粮堆渗流通风控温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试验方法对具有仓顶外辐射热源的粮堆渗流通风控温过程进行监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渗流通风控温过程中,提高通风量可强化粮堆上方空气层的隔热效果;通风量增大后,具有仓顶外辐射热源时高效降温段时长显著增加;渗流通风控温系统对粮堆外皮的控温效果优于粮堆内芯,具有仓顶外辐射热源时该现象更为显著;通风量由28.26m~3/h增大至35.95m~3/h时,具有仓顶外辐射热源的时粮堆外皮和内芯温度分别降低了1.56和0.70℃,无仓顶外辐射热源时下粮堆外皮和内芯温度分别降低了0.30和0.08℃,在有仓顶外辐射热源工况下增大通风量可提高粮堆渗流通风控温系统的局部控温性能。实际应用过程中,该系统日间应以低通风量运行,用以隔断外界传热;夜晚应以高通风量运行,用以降低粮堆温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丰  帖西宁  杨潇  王瑞  刘晶  张天福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与理论分析,探究4种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条件下深层坑渗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对入渗特性有显著影响。相同入渗时间,初始含水率越大,累积入渗量越小,入渗率也越小;而湿润锋运移距离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加;初始含水率越大,湿润体也越大,且相同位置的含水率也越大。建立了改进的Kostiakov入渗模型,以及初始含水率与湿润锋运移距离的幂函数关系,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精度较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玲  陆熙娴  
该文采用干燥器法和穿孔法,分析了板材含水率变化对干燥器值和穿孔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水率对不同种类板材干燥器值的影响有较大不同,但干燥器法受试件含水率影响较小.对于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板,含水率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即含水率从4%到9%,干燥器值随含水率增加呈对数增加;含水率从9%到13%,干燥器值比较稳定;而含水率从13%到15%,中纤板的干燥器值迅速下降.对于饰面中纤板,干燥器值与含水率呈现较好的二次函数关系.对于细木工板和胶合板,干燥器值随含水率增加呈指数曲线增加.若采用干燥器法检测甲醛释放量,检测应对板材进行含水率平衡处理,即中纤板和刨花板的含水率约9%~13%,饰面中纤板含水率约7%...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长平  徐艳  成明亮  
以鲁荷红、藏娇、脂红、胡红4个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土壤含水率对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升高,牡丹叶片的脯氨酸(Proline)含量、叶片电导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SOD变化不稳定.高土壤水分胁迫下,牡丹的叶绿素合成受阻.总体而言,随土壤含水率的升高,牡丹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CAT活性3个指标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可作为牡丹耐土壤含水率的鉴定指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杰  谭宏伟  郝晓峰  李贤军  熊幸阳  郑敏  全鹏  
以白橡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热压机对其进行干燥处理,系统研究了初含水率对木材温变特性、干燥速率、干缩特性、干燥缺陷和微观构造的影响规律,探明白橡锯材的热压干燥特性。结果表明:热压干燥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干燥方法,将初含水率为14%~75%的木材在温度为140℃、压力为0.1MPa的条件下干燥到2%以下终了含水率仅需120~210 min,木材干燥速率随着初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初含水率较高的木材在热压后会产生严重内裂和皱缩缺陷,当木材初含水率降至15%以下时,热压后无内裂缺陷产生,截面变形也明显减小;随着初含水率的增加,木材厚度干缩系数呈增加趋势,而宽度干缩系数则呈下降趋势。通过观察木材的横切面微观结构发现,高初含水率试件的内裂沿木射线生成,其早材大管孔部位可观察到明显压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海清  刘菲  
通过对30种乔灌木叶子可燃物的野外调查、取样,测得点燃含水率和蔓延含水率;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这些可燃物的易燃难易和蔓延快慢程度的排序。抗火性较好的有山杨、糖槭、乌苏里鼠李、刺五加、黑桦、东北溲疏、山皂荚、东北茶藨、接骨木、东北山梅花、梓树等11种;较差的有树锦鸡儿、山丁子、刺榆、卫矛、枫杨、暖木条荚迷、秋子梨、山楂、华北卫矛、油松等10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哲  雷廷武  晏清洪  陈展鹏  董月群  庄晓晖  
为提高近红外传感器测量的准确度,进一步理解不同标定模型对土壤含水率测量精度的影响。利用土壤表面的近红外反射光强来预测土壤含水率,通过归一化处理将反射光强转化为相对吸收深度和相对反射率,采用2种标定方法,分别建立土壤含水率与相对吸收深度之间及土壤含水率与相对反射率之间的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选取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进行标定,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吸收深度法的线性和非线性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值符合度较好。反射率法的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对土壤的含水率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89%和2.95%,相对吸收深度法非线性模型的RMSE值明显大于其他3种模型,预测准确度最低。说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小林  刘强  荣湘民  谢桂先  张玉平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不施肥、化肥、猪粪堆肥代替10%、20%、30%化肥、猪粪代替20%化肥、沼肥代替20%化肥和稻草代替10%化肥8个处理,研究猪粪堆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堆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每穗籽粒数和实粒数,提高水稻籽粒产量,促进水稻养分的累积,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早稻产量以猪粪堆肥代替20%化肥处理最高,为5 662.4 kg/hm2,较化肥处理增产8.5%;晚稻产量以猪粪堆肥代替10%化肥处理最高,为6 301.7 kg/hm2,猪粪堆肥代替10%、20%、30%化肥处理分别比化肥处理增产12.5%、11.6%和5.8%;早晚稻氮肥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