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5)
- 2023(13603)
- 2022(11090)
- 2021(10105)
- 2020(8559)
- 2019(19145)
- 2018(18526)
- 2017(36163)
- 2016(18806)
- 2015(20713)
- 2014(20146)
- 2013(19724)
- 2012(17263)
- 2011(14959)
- 2010(14617)
- 2009(13495)
- 2008(13022)
- 2007(11133)
- 2006(9219)
- 2005(8030)
- 学科
- 业(88624)
- 济(87602)
- 经济(87520)
- 企(81972)
- 企业(81972)
- 管理(74286)
- 方法(40587)
- 数学(32350)
- 数学方法(31999)
- 业经(29802)
- 财(27357)
- 农(26827)
- 务(21606)
- 财务(21571)
- 财务管理(21550)
- 企业财务(20446)
- 农业(19430)
- 技术(18222)
- 中国(18029)
- 地方(16662)
- 和(15671)
- 划(15436)
- 理论(14804)
- 制(14513)
- 策(14369)
- 贸(13684)
- 贸易(13679)
- 易(13305)
- 环境(12583)
- 企业经济(12558)
- 机构
- 学院(264427)
- 大学(255586)
- 管理(115612)
- 济(114434)
- 经济(112633)
- 理学(101226)
- 理学院(100358)
- 管理学(99086)
- 管理学院(98573)
- 研究(73277)
- 中国(58291)
- 财(51125)
- 京(50231)
- 财经(42027)
- 科学(41944)
- 经(38366)
- 江(37842)
- 农(37096)
- 中心(35712)
- 业大(35388)
- 经济学(34554)
- 所(32956)
- 商学(32441)
- 商学院(32152)
- 经济管理(31566)
- 经济学院(31448)
- 财经大学(31242)
- 范(29887)
- 北京(29834)
- 州(29797)
- 基金
- 项目(184748)
- 科学(151151)
- 基金(138676)
- 研究(138673)
- 家(117935)
- 国家(116888)
- 科学基金(105715)
- 社会(93029)
- 社会科(88511)
- 社会科学(88493)
- 基金项目(73934)
- 省(73256)
- 自然(67525)
- 自然科(66073)
- 自然科学(66061)
- 自然科学基金(64914)
- 教育(63211)
- 划(59593)
- 编号(55493)
- 资助(54438)
- 创(42316)
- 部(41275)
- 成果(41081)
- 重点(40705)
- 发(40408)
- 国家社会(39201)
- 创新(38712)
- 业(38685)
- 人文(37163)
- 制(37080)
- 期刊
- 济(121199)
- 经济(121199)
- 研究(68718)
- 管理(46738)
- 财(43476)
- 中国(40522)
- 农(33894)
- 科学(32562)
- 学报(29653)
- 技术(27179)
- 大学(24706)
- 农业(23971)
- 学学(23897)
- 业经(23626)
- 财经(20788)
- 融(20204)
- 金融(20204)
- 教育(19956)
- 经济研究(18789)
- 经(17985)
- 问题(15923)
- 技术经济(15763)
- 业(15152)
- 财会(14475)
- 商业(14033)
- 现代(13427)
- 策(12251)
- 统计(12040)
- 科技(11715)
- 资源(11591)
共检索到364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鲍晓华 谢正莹
后疫情时代全球价值链生产体系系统性风险加剧,我国迫切需要打造区域价值链来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原产地规则难以适应碎片化的全球价值链生产模式,却为巩固区域价值链提供了契机。本文基于区域价值链的视角,考察原产地规则对企业生产阶段区位配置的影响。通过构建异质性企业出口行为选择模型,揭示了原产地规则影响企业区域价值链长度的理论机制。并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签订为准自然实验,利用三重差分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原产地规则通过企业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影响了区域价值链的发展。
关键词:
原产地规则 价值链长度 区域价值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金中夏 李良松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角度分析了TPP原产地规则对中国的可能影响及其应对之策。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主要是后向联系占比过高,而前向联系不足;这在纺织服装行业也同样成立。美国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是美国纺织原料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中美两国在纺织服装行业形成了紧密的价值链联系。美国在TPP谈判中推行严格的原产地规则,对双方均会产生不利影响。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来看,中国应在推动产业升级、支持相关企业"走出去"合理布局,加强相关国家合作以及对外贸易谈判等方面采取综合应对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大伟
相较其他FTA,TPP原产地规则在税则改变标准方面更为严格,但在区域价值成分标准方面相对较松。若类似标准成为亚太地区FTA的通用标准,若我不加入类似标准的FTA,中国向成员国出口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均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不利于在全球价值链中位势的提升。若我加入类似标准的FTA,由于该标准对于组装加工环节的原产地认定较为严格,对于中国的加工贸易出口将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对中国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产生一定的倒逼效应。建议深入研究不同具体商品的全球价值链,制定对中国贸易转型升级最有优势的原产地规则。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玉红 张奇 崔霞
FTA原产地规则规定了产品国籍的认定标准,满足该标准才能享受FTA优惠关税,因此FTA原产地规则影响着贸易投资流向及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文章选取134个国家(地区)的248个FTA为样本,将原产地规则细分为38个条款进行量化,以原产地规则的成本效应和供应链转换效应为理论机制,实证分析FTA原产地规则对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结果发现,FTA原产地规则对缔约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后向参与度的抑制作用更强;国别分析发现,FTA原产地规则对中高收入水平以上国家的价值链参与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中低收入水平国家作用相反,对低收入水平国家的影响不显著;行业分析发现,FTA原产地规则显著抑制了纺织和服装、电气和机械制造等敏感行业的价值链参与度,但对农业影响不显著;条款分析发现,原产地规则中的微量条款、完全累积等条款可以促进价值链参与度;机制分析发现,FTA原产地规则导致贸易成本增加和供应链转换分别对价值链参与度产生抑制作用和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建兴 张少华 张萍
基于多个GVC国家—行业层面的数据库,利用三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中国FTA中原产地规则对GVC分工地位和参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FTA原产地规则显著抑制了中国在GVC中的分工地位和参与度,这种抑制作用在与发展中国家签订的FTA和低技术行业中更明显。原产地规则主要通过限制进口FTA区域外质优价廉产品而抑制中国在GVC的分工地位和参与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包含区域价值成分的原产地规则能显著提升中国在GVC的分工地位和参与度,而完全获得、税则改变以及特定技术要求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深度理解GVC是区域性的GVC、发展中国家被锁定在GVC低端以及在FTA战略制定中科学设置各种规则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继军 艾玮炜 陆春怡
原产地规则是自由贸易协定的核心内容,规定了产品“经济国籍”的认定标准,是确定货物能否享受优惠关税的重要依据。文章以RCEP文本为基础,结合区域累积属性、中间材料吸收原则和“原产地声明”制度等内容提炼出了RCEP原产地规则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RCEP统一的原产地规则如何整合碎片化的经贸制度安排,降低商贸交易的制度性成本,进而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产生正向贸易创造效应;阐述如何打通中日韩之间的自由贸易通道,突破美国在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设备方面对我国的封锁。最后,文章提出要系统研究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间的关税减让情况,合理安排中间品进口;优化原产地证明模式,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成为经核准出口商;加强对重点企业和产业的指导,提升RCEP利用率;防范RCEP相对较低的区域价值含量标准可能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加强原产地信息互换,警惕原产地自主声明中企业失信的潜在风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丽萍
原产地规则──中国的现状、问题和建义张丽萍原产地规则是各国政府普遍使用的一种政策工具。由于目前国际上(包括GATT/WTO)尚未有统一的原产地标准,因此由各国自主决定的原产地标准是不同的,各国因而将其作为贸易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此外,原产地标准还是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韩剑 岳文 吴小康
在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通过引入原产地规则限制效应和两种不同生产技术,本文分析了自贸协定下的原产地规则对企业技术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技术的出口企业要发展成为利用自贸协定进行出口的高技术企业,存在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一是企业先实现技术升级然后再转变出口方式;二是企业先转变出口方式然后再进行技术升级。企业所处的发展路径不同,原产地规则限制效应对企业技术升级的影响也不同:当只存在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效应时,较高的原产地规则限制效应反而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升级;当同时存在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效应和产品市场的利润缩减效应时,较低的原产地规则限制效应将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升级。从企业技术升级的角度,本文为重新认识企业利用自贸协定的原产地规则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FTA 原产地规则 技术升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薛振翔 成新轩
企业是促进国家间贸易的基本因素,微观企业出口选择将影响宏观经济形势。文章首先构建动态原产地规则限制指数测算体系,测算中国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限制程度;其次,在Melitz(2003)异质性企业模型框架下分析原产地规则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利用分样本回归和样本切割法对影响机理进行验证。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原产地规则限制性降低了企业向自贸协定伙伴国的出口倾向,原产地规则限制性增加,企业向自贸协定伙伴国出口比重降低。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原产地规则限制性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并且当原产地规则限制性所增加的成本超出企业通过自贸协定获取的额外利润时,原产地规则限制性对企业生产行为不再有影响。
关键词:
原产地规则 自由贸易区 出口行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秦若冰 张祥熠
本文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优惠原产地规则限制程度与双边价值链关联存在倒U形关系,优惠原产地规则能够通过提高出口产品本地化含量、优化区域内中间品配置效率有效促进中国与缔约国双边价值链关联的提升;但过高的限制程度也会提升企业利用优惠政策的成本,进而对双边价值链关联产生抑制效应。相比一般性原产地规则,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限制程度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协定之间规则异质性和协定内部规则异质性两个维度,对RCEP优惠原产地规则限制程度及其价值链影响进行了拓展分析,为我国进一步优化原产地规则设计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玉霞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梁瑞
当前,WTO多哈回合谈判进展缓慢,主要国家纷纷将经贸战略的重点由追求多边贸易自由化转向参与各种形式的区域贸易安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晋平 方晋
原产地规则是区域贸易安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缔约方保障区域内成员利益,防止迂回贸易的重要手段。但过于错综复杂的规则可能会大大增加执行成本,对贸易自由化的实际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介绍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厉力
货物原产地最初是一种自然地理意义上的概念,指货物作为商品在国际贸易及国内贸易中的最初来源地。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深入和供应链的专业化分工,原产地的概念也今非昔比。如今的货物原产地标签已经成为一种规则主导的结果,因而很多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出于规避贸易管制措施和品牌营销的目的,根据原产地规则改变产品的原有的供应链安排从而人为操作控制产品的原产地。本文将从原产地规则在供应链中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