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6)
- 2023(14010)
- 2022(12212)
- 2021(11359)
- 2020(9422)
- 2019(21663)
- 2018(21559)
- 2017(40876)
- 2016(22500)
- 2015(25362)
- 2014(25466)
- 2013(25239)
- 2012(23574)
- 2011(21459)
- 2010(21531)
- 2009(19553)
- 2008(18945)
- 2007(16832)
- 2006(15006)
- 2005(13491)
- 学科
- 济(92399)
- 经济(92305)
- 管理(60737)
- 业(58392)
- 企(47174)
- 企业(47174)
- 方法(37544)
- 数学(31757)
- 数学方法(31373)
- 中国(27487)
- 农(25290)
- 地方(24543)
- 学(22788)
- 业经(21368)
- 财(19802)
- 农业(17297)
- 制(15936)
- 贸(15784)
- 贸易(15769)
- 理论(15280)
- 易(15194)
- 环境(15178)
- 和(15145)
- 银(14993)
- 银行(14928)
- 技术(14888)
- 融(14583)
- 金融(14581)
- 行(14376)
- 发(13619)
- 机构
- 大学(321789)
- 学院(319927)
- 管理(122355)
- 济(121268)
- 经济(118354)
- 研究(116569)
- 理学(104922)
- 理学院(103651)
- 管理学(101587)
- 管理学院(101047)
- 中国(85820)
- 科学(76551)
- 京(71869)
- 所(61205)
- 农(60455)
- 研究所(55984)
- 财(54328)
- 业大(52599)
- 中心(51667)
- 江(48720)
- 农业(47627)
- 北京(46127)
- 范(44407)
- 师范(43836)
- 院(42959)
- 财经(42785)
- 州(39919)
- 经(38845)
- 技术(36936)
- 省(36727)
- 基金
- 项目(219609)
- 科学(170072)
- 研究(156727)
- 基金(155970)
- 家(138657)
- 国家(137448)
- 科学基金(115565)
- 社会(94792)
- 社会科(89554)
- 社会科学(89529)
- 省(87616)
- 基金项目(82686)
- 自然(77563)
- 自然科(75679)
- 自然科学(75660)
- 划(74447)
- 自然科学基金(74286)
- 教育(71501)
- 资助(65204)
- 编号(63834)
- 成果(52264)
- 发(50772)
- 重点(50013)
- 部(46717)
- 课题(45579)
- 创(45245)
- 科研(42338)
- 创新(42192)
- 计划(41869)
- 大学(39530)
- 期刊
- 济(140301)
- 经济(140301)
- 研究(96192)
- 中国(67536)
- 学报(58306)
- 农(55301)
- 科学(52034)
- 管理(46946)
- 大学(42756)
- 教育(40172)
- 学学(40092)
- 财(38919)
- 农业(38880)
- 技术(28626)
- 融(28331)
- 金融(28331)
- 业经(23959)
- 经济研究(21806)
- 财经(20105)
- 业(19831)
- 图书(19127)
- 问题(17840)
- 经(17082)
- 科技(16991)
- 业大(15737)
- 理论(15618)
- 版(15376)
- 技术经济(15278)
- 现代(14449)
- 实践(14408)
共检索到484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金龙 李树恒 刘志伟 李无霜 梁箫 陈芋茹 徐灿 李家乐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荧光染色技术初步研究了厚壳贻贝胚胎及早期幼虫的神经发育情况以及含有不同类型神经细胞的时空分布。在厚壳贻贝从受精开始至囊胚期的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均未发现FMRF酰胺类免疫阳性信号和5-羟色胺免疫阳性信号,神经最初形成于担轮幼虫阶段,出现了FMRF酰胺类免疫阳性信号和5-羟色胺免疫阳性信号,36 hpf时,更多的FMRF酰胺类免疫阳性信号出现在幼虫顶部区域左右两侧,伸出的阳性纤维延伸后形成基底神经纤维,并延伸至正在发育的中足所在区域。在顶端区所有阳性信号中,第一个免疫信号始终处于腹部,位置未发生变化。D形幼虫阶段神经系统的FMRF酰胺类免疫阳性信号分别是顶器官的3个顶部阳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一峰 杨金龙 王冲 沈和定
探讨低温(4℃)条件下的厚壳贻贝早期幼虫保存可能性,同时调查了不同培育密度对低温保存的影响。在正常条件下,继续培育低温保存后的幼虫,并调查其存活率和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保存后,早期幼虫存活率较高,超过95%;厚壳贻贝早期幼虫的壳长和壳高出现显著性的增长。不同培育组间,培育密度对厚壳贻贝早期幼虫的存活和生长影响不同,表明密度是幼虫低温保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正常培育条件下,低温保存后的幼虫,3周后其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仍超过50%,且其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低温培育是保存厚壳贻贝早期幼虫的有效方法,可用于今后贝类幼虫生物学实验和人工育苗技术的改善研究。
关键词:
厚壳贻贝 低温保存 幼虫密度 存活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杜美荣 张继红 毛玉泽 蒋增杰 高亚平 方建光
对室内培育的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胚胎和幼虫的发育以及外部形态进行了显微观察。多棘海盘车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成熟卵卵径为(130~150)μm,卵裂属完全均等型。水温为(10.5~11.5)℃时,受精卵经20min左右释放第1极体,约50min进行第1次卵裂,约7h时进入桑葚期,19h40min发育成为膜内旋转囊胚,23h40min发育成为脱膜旋转囊胚,26h30min发育成为早期原肠胚,纤毛幼虫(初孵幼虫)出现在46h,从受精到短腕幼虫历时25d。由纤毛幼虫到短腕幼虫的过程中幼虫体长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进一步发现,投喂混合饵料(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
关键词:
多棘海盘车 胚胎发育 幼虫发育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汝少国 王翠翠
早期发育阶段的海胆是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海胆多巴胺(DA)能神经系统发育较胆碱能系统早,也比5-羟色胺能系统更早地调控海胆早期形态发生和游泳行为,因此,以早期发育阶段海胆为模式生物,对DA能神经系统发育及功能进行综述。DA递质及其受体是DA能系统发育的重要基础,DA及其受体合成后,DA能神经元发育进入DA能神经元前体细胞期,该时期DA及1型DA受体(DRD1)均以直径1–2μm大小颗粒形式(DA/DRD1-Gs)存在,且从旋转囊胚期至变态阶段在胚胎和幼虫表面均有表达;DA/DRD1-Gs聚集后,四腕幼虫早期,DA能细胞开始在下唇神经节和后口腕基部形成且具有轴突联系,八腕幼虫期其数...
关键词:
海胆 早期发育阶段 多巴胺能神经系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梁箫 杨丽婷 彭莉华 魏玉利 方家松 杨金龙
为探讨深海细菌生物被膜对温度的适应性及对厚壳贻贝幼虫变态的影响,分别在4 ℃、18 ℃、25 ℃、37 ℃条件下培养生物被膜,调查温度对细菌密度、膜厚和胞外产物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及被膜对幼虫变态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4个温度条件下产生的生物被膜均可有效促进幼虫变态发育。其中,深海菌株Virgibacillus sp. 1在18 ℃时生物被膜的变态诱导活性最高(35%),且α胞外多糖含量较高,诱导活性与温度和细菌密度均显著相关;同时温度与其细菌密度和膜厚均显著相关。2株深海假交替单胞菌诱导活性与细菌密度均显著相关,温度仅影响Pseudoalteromonas sp. 33细菌密度。研究表明,3株深海细菌均有很好的温度适应性,且都能形成生物被膜;温度变化导致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改变,最终影响其对幼虫的诱导效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静娴 李嘉政 胡晓梦 丁文扬 杨金龙 梁箫
为探究脂多糖(LPS)对海洋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海洋贝类幼虫变态所产生的作用,深入了解影响厚壳贻贝附着变态的因素,本实验使用不同浓度的LPS直接刺激厚壳贻贝幼虫,观察其对幼虫附着变态的直接作用;同时在海假交替单胞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LPS,通过分析生物被膜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及变化后的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浓度的LPS均可直接诱导厚壳贻贝幼虫的变态;10 mg/L浓度LPS处理后的生物被膜其细菌密度、膜厚明显降低,且膜厚降低了12.1%,胞外产物中多糖、脂类显著增加,其中代表性多糖可拉酸的含量增加了35.4%,同时其对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也提高了53.3%。因而,在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过程中,LPS具有直接诱导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控生物被膜胞外物质,特别是可拉酸的生成,间接影响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本研究成果对于为贝类与海洋细菌互作关系研究、厚壳贻贝养殖产业的改善以及海洋防污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推动价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林雨 史雪 杨跃明 王雨晴 梁箫 杨金龙 李一峰
为探究厚壳贻贝GABA受体在幼虫附着变态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GABA及其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GABA_(A)受体)和CGP52432(GABA_(B)受体),研究其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调控作用。通过分析厚壳贻贝不同发育阶段幼虫转录组数据得到2个GABA受体基因(GABA_(A)R和GABA_(B2)R),其中GABA_(B2)R在变态前期的眼点幼虫阶段相较于其他阶段显著高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也得到相似的表达模式,表明GABA受体可能参与调控厚壳贻贝幼虫变态发育。药理学实验结果显示10~(-4) mol/L GABA对厚壳贻贝幼虫的变态具有诱导活性(27.2%±3.0%)。在拮抗剂实验中,荷包牡丹碱和CGP52432在10~(-6)~10~(-4) mol/L浓度均显著抑制了厚壳贻贝幼虫变态,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此外,本研究发现GABA及其受体拮抗剂都抑制了厚壳贻贝幼虫的游泳行为。GABA_(A)或GABA_(B)受体拮抗剂均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具有抑制作用,表明GABA两种受体类型都可能参与调控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过程。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GABA能信号系统调控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机理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厚壳贻贝 GABA受体 幼虫 附着变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钟茂程 刘璐瑶 禤梓杰 熊乐 张玉婷 窦熙茵 张元 刘志刚 吕文刚
为研究光因子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受精孵化过程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析因实验设计法研究了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等不同光条件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率(FR)、孵化率(HR)和变态率(MR)的影响,已建立回归模型,优化光条件,找到利于胚胎发育的最佳光质、光强和光周期。结果显示,不同光质条件下,光照强度和光周期一次效应、交互效应和二次效应均呈显著水平,三者存在互作效应。在绿光条件下,光照强度为13.70 μmol/(m~(2)·s),光照时间为15.54 h时,其FR、HR和MR达到最优值,其值分别为91.36%、88.64%和92.02%,优化后绿光促进东风螺胚胎发育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红光和白光。在蓝光条件下,其光照强度和光周期任意组合水平下FR、HR和MR与其他光质比较均较低,且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和光照时间延长,三项指标值下降越明显,因而表明蓝光对胚胎发育起到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合适的光照强度和光周期能与光质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方斑东风螺育苗效率和苗种品质。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庆 成永旭 吴旭干
在水温27~29℃、气温27~31℃和海水盐度为16的环境条件下人工孵化瘤背石磺的卵块,根据早期发育的形态变化将其划分为胚胎发育(包括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卵内担轮幼虫、卵内面盘幼虫)和幼虫发育(包括开口期、大面盘幼虫、附着期、匍匐幼虫)两个阶段。受精卵发育至卵内担轮幼虫需要51h,胚胎发育89h后变态为卵内面盘幼虫,第7天面盘幼虫孵化出卵,直径增大1倍;第23天幼虫变态为匍匐幼虫,虫体直径为受精卵的4倍。分析认为,瘤背石磺的胚胎发育具备典型的不等全裂、螺旋卵裂特征,幼虫为典型的腹足纲面盘幼虫形态;温度对胚胎发育时间影响显著而充气可以加速幼虫孵化出卵;面盘幼虫需要有适宜的潮间带环境和饵料(如...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郭世群 李名森 肖清洁 吴金青 林岗 饶小珍
为探讨水体pH对龟足(Capitulum mitella)胚胎孵化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实验的方法,在水温25~28℃条件下,研究了不同pH(5.0、5.5、6.0、6.5、7.0、7.5、8.0、8.5、9.0、9.5)对龟足胚胎的孵化时间、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变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5.0时,胚胎不孵化;pH在5.5~9.5之间,龟足胚胎都能够有不同程度地孵化。pH在6.0~8.5之间,孵化时间最短,仅需6 d,其中pH在7.0时,孵化率最高。pH对累积孵化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结合胚胎发育时间和孵化率两个指标,龟足胚胎最适的孵化pH为7.0~8.0。根据存活率和...
关键词:
龟足 pH 胚胎 幼虫 发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宁军号 庞云龙 宋坚 常亚青 张伟杰 何舟 程龙
在室内条件下,人工诱导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产卵并在显微镜下对其胚胎和浮游期幼虫的形态进行连续观察和拍照,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温度对其浮游期幼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偏顶蛤亲贝人工催产时,以流水刺激4 h,阴干12 h为宜。偏顶蛤卵呈圆形或卵圆形,沉性卵,卵径为(82.6±3.2)μm,精子鞭毛型,全长约50μm。在水温19~21℃下,偏顶蛤受精卵发育至D形幼虫(壳长104.0μm±4.3μm)、匍匐幼虫(壳长255.8μm±15.0μm)和早期稚贝(壳长329.1μm±5.8μm)分别历时20.5 h、20 d和36 d。水温是影响偏顶蛤幼虫生长和发育的主...
关键词:
偏顶蛤 胚胎发育 幼虫发育 温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丁敬敬 胡亚强 黄勃 张懿丹 杨湘勤 袁超 俞小鹏
为探究水温和盐度对羊鲍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的影响,以人工驯化后的野生羊鲍为实验材料,采用温度、盐度单一和双因子组合方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羊鲍孵化率和成活率受温度、盐度影响显著,28°C时,胚胎发育时间最短,孵化率最高,26°C时,幼虫发育时间最短,成活率最高。胚胎发育适宜温度为24~28°C,最适温度为26~28°C。盐度为24时,羊鲍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时间最短,孵化率和成活率最低;盐度分别为30和32时,孵化率和成活率最高。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8~32,最适盐度为30~32。温度盐度交互作用对羊鲍孵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对成活率影响差异显著。通过响应曲面模型优化,得出温度为24.6...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安琪 李嘉政 张俊波 万荣 杨金龙 梁箫
探究纤维素对海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海假交替单胞菌(初始细菌密度 5×10~(8 )个/mL)分别与浓度为0.02、0.2、2、20 mg/L的纤维素共孵育形成生物被膜,检测形成的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变化,比较生物被膜成膜能力、胞外产物等生物学特性变化,并分析其与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关系。纤维素浓度为2或20 mg/L时,所形成的生物被膜对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活性显著降低。分析纤维素加入海假交替单胞菌形成的生物被膜生物学特性发现,随着纤维素浓度升高,生物被膜中细菌的分布更为分散,细菌密度和膜厚呈逐渐降低趋势,生物被膜胞外产物中α-多糖、β-多糖和脂质的生物量显著降低,而蛋白无明显变化。在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纤维素主要通过降低胞外α-多糖、β-多糖和脂质的产生,进而间接调控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研究结果为探究海假交替单胞菌纤维素对生物被膜形成及对厚壳贻贝附着变态调控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整治生物污损等实际问题提供新思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安琪 李嘉政 张俊波 万荣 杨金龙 梁箫
为探究纤维素对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实验设置海假交替单胞菌(初始细菌密度5×10~8个/m L)分别与浓度为0.02、0.20、2.00、20.00 mg/L的纤维素共孵育形成生物被膜,检测形成的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变化,比较生物被膜成膜能力、胞外产物等生物学特性变化,并分析其与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关系。纤维素浓度为2.00或20.00 mg/L时,所形成的生物被膜对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活性显著降低。通过分析加入纤维素后海假交替单胞菌形成的生物被膜生物学特性发现,随着纤维素浓度升高,生物被膜中细菌的分布更为分散,细菌密度和膜厚呈逐渐降低趋势,生物被膜胞外产物中α-多糖、β-多糖和脂质的生物量显著降低,而蛋白无明显变化。在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纤维素主要通过降低胞外α-多糖、β-多糖和脂质的产生,进而间接调控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研究结果为探究海假交替单胞菌纤维素对生物被膜形成及对厚壳贻贝附着变态调控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整治生物污损等实际问题提供新思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金龙 陈芋如 郭行磐 李一峰 徐灿 李家乐
为研究胆碱受体在厚壳贻贝幼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药理学手段调查胆碱类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氯甲酰胆碱及其拮抗剂六甲双铵和阿托品对厚壳贻贝幼虫变态发育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在24 h暴露实验中,氯甲酰胆碱在10-5~10-4mol/L浓度表现出诱导活性,乙酰胆碱则无诱导活性。在持续暴露实验中,氯甲酰胆碱在10-5~10-4mol/L浓度表现出诱导活性,乙酰胆碱在10-6~10-4mol/L浓度表现出诱导活性。在拮抗剂实验中,在10-4mol/L氯甲酰胆碱或10-4mol/L乙酰胆碱存在时,N型胆碱受体拮抗剂六甲双铵对厚壳贻贝幼虫的变态均无抑制效果,表明N型胆碱受体可能并不在幼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发挥...
关键词:
厚壳贻贝 胆碱受体 幼虫变态 化学诱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