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0)
2023(1107)
2022(1053)
2021(937)
2020(883)
2019(1876)
2018(1913)
2017(3775)
2016(2119)
2015(2333)
2014(2314)
2013(2388)
2012(2189)
2011(1677)
2010(1624)
2009(1613)
2008(2075)
2007(1754)
2006(1452)
2005(1303)
作者
(5205)
(4332)
(4278)
(4032)
(2783)
(2072)
(2070)
(1666)
(1642)
(1558)
(1466)
(1434)
(1399)
(1344)
(1304)
(1267)
(1249)
(1230)
(1215)
(1170)
(1063)
(1054)
(1004)
(974)
(974)
(942)
(934)
(900)
(889)
(856)
学科
管理(12278)
(11708)
(11447)
企业(11447)
(10329)
(9277)
财务(9277)
财务管理(9250)
企业财务(8933)
(7406)
经济(7400)
方法(4591)
数学(4131)
数学方法(4123)
(3269)
国家(3225)
(2757)
(2670)
外债(2479)
债券(2446)
公债(2446)
家公(2346)
(1881)
税收(1707)
(1696)
(1615)
银行(1613)
(1581)
中国(1479)
会计(1368)
机构
学院(27148)
大学(26389)
(10787)
管理(10565)
经济(10562)
(9409)
理学(8984)
理学院(8906)
管理学(8812)
管理学院(8766)
中国(7126)
研究(6896)
财经(6427)
(5748)
(5138)
财经大学(4711)
会计(4266)
(4226)
(3661)
商学(3644)
商学院(3624)
科学(3558)
(3390)
中心(3346)
北京(3285)
(3251)
经济学(3216)
金融(3161)
公司(3083)
研究所(2942)
基金
项目(14583)
科学(11334)
基金(10830)
研究(10810)
(8816)
国家(8737)
科学基金(7912)
社会(6983)
社会科(6693)
社会科学(6688)
基金项目(5860)
(5530)
自然(5163)
教育(5033)
自然科(5029)
自然科学(5027)
自然科学基金(4947)
资助(4849)
编号(4406)
(4311)
成果(3805)
(3612)
(3480)
人文(3206)
项目编号(3196)
教育部(3167)
重点(3072)
(3001)
科研(2980)
大学(2918)
期刊
(11925)
(11900)
经济(11900)
研究(8730)
财会(5246)
会计(5051)
中国(4566)
(4234)
金融(4234)
会通(3709)
通讯(3709)
管理(3439)
财经(3416)
(3293)
学报(2910)
(2796)
科学(2464)
大学(2308)
学学(2262)
经济研究(2130)
之友(2053)
(2039)
(1774)
与会(1749)
财务(1749)
月刊(1717)
(1651)
(1631)
税务(1544)
(1537)
共检索到43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国刚  张扬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高筑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但需要厘清四个方面不同的债务关系:形成资产的债务和不形成资产的债务,中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债券形成的债务和银行贷款等形成的债务,财政预算内的债务和政府性债务。要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加速城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解地方政府面临的财力与事权不匹配矛盾,一个较好的选择是发展长期债券市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猛  
在中国地方债务膨胀的过程中,充斥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互动博弈。当中央祭出顶层设计、人事控制、行政命令和债务解包等招数时,地方可以通过地方试点、政绩偏向、产权属地化和信息不对称等办法"见招拆招",将其"创造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时,要讲究逻辑,区分地方政府的主动举债和被动举债,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从整体上看,尽管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局部偿债风险蔓延之势异常严峻。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当前地方债务问题应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叶维武  
从2014年修正后的《预算法》到"89号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应该说都是国家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方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制度供给失衡后的一次次修复与完善,也正是这种制度失衡给处于非均衡状态中的有关行为主体带来了难得的改革机遇。基于此,论文从制度层面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进行分析,总结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的新趋势,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雪莹  王玉琳  
以城投债信用利差与民营企业债信用利差数据为样本,本文采用短时窗事件研究法及面板回归模型,考察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出台背景下,政府隐性担保对债券信用利差影响效果的变化。结果显示:政府隐性担保能够显著降低城投类债券的信用利差;而且债券主体信用评级越低,城投债信用利差低于民营债信用利差的程度越大,政府隐性担保对于债券信用利差的降低效果越明显。在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颁布的初期,市场对于"城投债具有政府隐性担保性质"的信仰预期并未出现明显的弱化,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降低程度甚至有扩大的迹象。但随着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的逐步推进和落实,政策叠加效应开始显现,政府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降低效果减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来成  李婷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其内涵外延认识不一,争论较多,成因复杂,且2015年后财政、审计等业务主管部门没有发布相应的统计数据。但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等债务主体城投债等数据观察,债务仍呈蔓延趋势,成为现阶段我国财政金融风险亟需治理的重点领域。笔者分析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面临的紧迫形势,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文献,界定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内涵,论述了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特殊的形成机制,并厘清了边界治理风险中的难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厘清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边界,建立全国统一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监测和发布制度,建立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成跃  韦士歌  
一、政府债务与或有负债的基本含义 政府债务通常是与政府财政预算相对应的概念,只不过政府债务是存量概念,而预算赤字或预算盈余是流量概念。从预算管理的角度看,政府债务是政府历年来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相互冲抵后的赤字累积额。当政府预算出现盈余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雪莹  焦健  
本文采用城投债余额作为反映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市场化变量,基于2009—2018年6月的债券市场月度数据,考察地方债务扩张对国债收益率的溢出效应以及地方债务治理对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014年国务院"43号文"这一代表性的地方债务治理政策颁布之前,城投债规模扩张显著提升中短期国债收益率;"43号文"的颁布降低市场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预期,导致城投债规模扩张对国债的溢出效应减弱。另外,地方财政实力、债务期限和融资平台行政级别差异对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影响。转移支付依赖度较高的地区债务规模扩张对国债的溢出效应显著高于转移支付依赖度较低的地区;长期债务扩张的溢出效应显著高于短期债务;市县级融资平台债务扩张的溢出效应显著高于省级融资平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封北麟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市场宽度、深度以及弹性都十分有限。因此,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流通对市场的冲击力也十分有限。但是,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会逐步显现。因此,需要在制度建设和政策协调方面强化地方政府债券的宏观与微观审慎管理,确保市场的有序发展和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萍  
发达国家发展以市政债券市场为主导的地方政府信贷市场的经验是 :市政债券市场发展与城市化同步 ,市政债券市场大发展时期也是城市化加速时期 ;市政债券市场也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过程 ;信用评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私人债券保险制度是减少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的重要机制。在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权、以及减少财政赤字是影响其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趋势中的三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方政府信用体系与这三个最基本趋势密切相关 ,因此也成为发展战略中最基本的因素。在发展中国家 ,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是满足地方政府巨大融资需求的方法之一 ,其主要的发展经验是 :政府对债券收益提供的保证可能招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梁上坤   文雯   江韫瑶  
探究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系统性风险,促进经济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上市企业发行的公司债、企业债和中期票据作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于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企业债券信用利差越高;(2)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地方政府“显性扶持”和“隐性担保”行为作用于债券信用利差;(3)异质性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债券信用利差的提升影响在地方国有企业、违约风险高以及位于政府干预较强地区的企业中更加显著;(4)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高,企业债券信用评级越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改革政策会削弱地方政府债务对债券信用利差的提升作用。本文从债券信用利差角度,系统地探索了地方政府债务挤出企业信贷资源的影响和机制,对于全面理解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经济后果具有一定启示,研究结论对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认识与防范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鲁玉秀  
2015年《新预算法》的实施,开启了地方政府债券化融资的步伐。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面临从"债务融资"到"债券融资"的过渡期,如何消化吸收大量的存量债务,以及如何规范化管理债券融资,做好存量债务置换,避免形成投资冲动下的更大负债,是地方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建议从改革财税体制,完善"市场"化债券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市场力量参与公共投资等方面着手,规范化管理地方政府债务,有效化解债务风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訸  
文章梳理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态转变的过程,以2015年新预算法的颁布为分界点,通过规定地方政府增量债务的具体形态以及发行置换债券对存量地方政府债务进行转换,实现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债券化。文章进一步从债务人地方政府和主要债权人商业银行的角度,阐述了债务债券化机制的经济效果。文章最后对债务债券化进程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刁伟涛  李潇璇  朱广印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市场化定价是平衡稳增长和防风险双重目标的有效手段。文章通过构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数以全面准确度量发债主体的债务风险,利用2015-2019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数据,基于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的比照,从发行利差的风险溢价角度对专项债券的市场化定价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从专项债券自身来看,其定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不同发债主体之间的债务风险差异;但专项债券与一般债券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行利率扭曲,相对于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定价对债务风险的溢价程度明显偏低。上述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定价虽然具有一定的市场化水平,但并不充分也不到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付莉  王訸  
与2000年左右国有企业债务处置不同的是,本次地方政府的债务处置采取了首先进行债券化的方式,这是我国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一项创新。本文的目的是对这项创新应用进行理论解释,着重回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地方政府债务债券化是否是帕累托改进的?能否促进社会福利提高?本文首先对Qian和Roland(1998)的预算约束模型进行形式化,在此基础上引入区域产业结构、土地资源、地方政府积极程度及地方政府破产成本等因素,通过一个多期局部均衡模型,探讨地方政府项目收益、预算约束规则与社会总福利的关系。我们发现:硬约束条件下的地方政府项目收益大于软约束条件;硬约束条件下的社会总福利大于软约束条件,而对于硬约束内部分类,本文区分了一般硬约束与严格硬约束,两种情况下社会总福利的大小与地方政府税收、政府积极程度、土地禀赋等因素有关;引入地方政府的破产成本之后,为了避免地方政府破产而引发极大的政府信用危机,在经济新常态与房价滞涨时期,一般硬约束而非严格硬约束可能是地方政府防范破产成本发生的最优选择,这也与财政部近期开始允许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可用于偿还存量债券债务的政策实践相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