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27)
2023(2668)
2022(2410)
2021(2405)
2020(2019)
2019(4605)
2018(4384)
2017(8707)
2016(4967)
2015(5689)
2014(5739)
2013(5788)
2012(5325)
2011(4373)
2010(4457)
2009(4192)
2008(4383)
2007(3540)
2006(3005)
2005(2583)
作者
(12092)
(10334)
(10226)
(9926)
(6446)
(4892)
(4713)
(4016)
(3868)
(3852)
(3489)
(3458)
(3380)
(3367)
(3228)
(2973)
(2909)
(2885)
(2870)
(2731)
(2510)
(2482)
(2431)
(2401)
(2384)
(2203)
(2198)
(2158)
(2035)
(1990)
学科
(21209)
管理(19871)
(19825)
经济(19802)
(15914)
(14392)
企业(14392)
财政(12045)
(9685)
方法(8834)
(8647)
财务(8645)
财务管理(8598)
企业财务(8267)
数学(7901)
数学方法(7875)
土地(7294)
中国(6047)
(5988)
地方(5603)
(5393)
(4627)
(4521)
(4106)
体制(4083)
(4066)
制度(4061)
经济学(3836)
(3751)
国家(3602)
机构
大学(62182)
学院(61881)
(25081)
经济(24579)
管理(23773)
(22913)
理学(20625)
理学院(20377)
管理学(20036)
管理学院(19943)
研究(19863)
中国(17213)
财经(13772)
(12945)
(12468)
科学(11903)
(10279)
(9959)
财经大学(9955)
中心(9247)
(8968)
财政(8758)
研究所(8727)
经济学(8204)
业大(8194)
(8073)
北京(7980)
(7756)
经济学院(7477)
(7437)
基金
项目(39379)
科学(30874)
基金(29093)
研究(28934)
(24851)
国家(24621)
科学基金(21414)
社会(19136)
社会科(18128)
社会科学(18121)
基金项目(15573)
(14886)
自然(13535)
教育(13467)
自然科(13224)
自然科学(13219)
自然科学基金(12987)
(12217)
资助(11932)
编号(11317)
成果(9880)
(9289)
重点(8666)
(8363)
教育部(8051)
国家社会(7951)
课题(7937)
(7934)
(7850)
人文(7747)
期刊
(28873)
经济(28873)
(23563)
研究(21484)
中国(18024)
科学(8881)
学报(8880)
管理(7877)
(7634)
财经(7510)
(7108)
财政(7108)
大学(6954)
学学(6735)
(6325)
会计(6010)
(5893)
金融(5893)
财会(5563)
经济研究(5385)
农业(4851)
教育(4845)
国土(4403)
土地(4116)
业经(3839)
通讯(3768)
会通(3764)
问题(3698)
(3603)
技术(3356)
共检索到101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章和杰  金辉,  
"土地出让"和"土地融资"相结合的土地财政模式,对中国金融、经济、社会长远而稳定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阻碍。大量研究认为矫正央、地间失衡的财政关系是破解土地财政难题的有效途径,但也有学者对此持不同看法,因此有必要在梳理土地财政历史演变的基础上,从全口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视角,讨论厘清央、地间财政分配关系是否有助于破解土地财政难题。研究结果表明:若全口径财政支出不变,提高地方税收分成或降低地方财政支出比例,仍无法缩小土地出让金和土地融资的规模;硬化财政约束,可以降低地方政府对中央的财政兜底预期,缩小未来的土地融资规模,但无法改变土地财政的总规模。要破解土地财政问题,降低全口径财政支出是首要环节和关键步骤,而转变政府职能、精兵简政则是重要的突破口。此外,硬化财政约束、提高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上缴利润也是重要途径之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尚蒲  张日新  
基于财政收入视角,本文回顾了我国财政改革历程,认识到宪政背景、意识形态和地方可支配财力对财政分权的重要意义。分税制改革是政府间财力的重新分配。分税制改革至今,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享不断调整。中央通过扩大共享税范围,增加了分享比例,集中税收,上收财力。分税制规定了政府间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并没有规定支出,实质上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支配权。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减少,却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地方政府通过增加非税收入规模,提高中央转移支付额度,实现收支平衡。地方政府提高财政可支配收入的积极性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相互交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博文  谢贤君  
基于政府生存型与发展型投资支出视角,本文重点探讨了财政分权影响农村减贫水平的理论机制,进一步以1995-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财政分权对农村减贫水平影响的区域效应和时间趋势效应。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农村减贫水平既存在直接效应又存在生存型与发展型投资支出的中介效应,且二者都有助于强化财政分权对农村减贫水平的作用。全国层面,生存型投资支出增强财政分权对农村减贫水平效应高于发展型投资支出;地区层面,生存型投资支出增强财政分权对农村减贫水平效应上,按东部、中部和西部依次递增;发展型投资支出却表现为按东部、中部和西部依次递减。另外,在1995-2004年间财政分权影响农村贫困水平存在生存型与发展型投资支出两条渠道,且前者促进财政分权减贫效应强于后者;2005-2015年间财政分权影响农村贫困水平仅存在发展型投资支出渠道,而生存型投资渠道作用较弱。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坤  周学仁  王轶  
本文旨在考察政府的财政科技支出能否纠正技术创新中的技术外部性和金钱外部性。技术创新活动存在知识积累过程中的技术外部性和协调创新过程中的金钱外部性,使得竞争性市场环境下的技术创新难以达到最优水平,从而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经济学依据。本文选取中国1998—2006年相关财政支出数据和30个省级区域的创新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上述渠道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性物质资本投入和财政性人力资本投入能够显著地推动技术创新,但是财政性创新活动协调投入没有产生理论上应有的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夏兴园  
一日本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有两方面:一是中央对地方的高额财政补助;二是举债审批制度。日本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从税收划分看,中央税(即国税)占2/3,地方税占1/3,财力的中央集中度高。征税的机构设置是:中央税由大藏省所属的国税厅负责,在全国各大区下设12个国税局。国税局以下,城市设税务署,负责市区及毗邻町、村的征税业务,税务人员必须通过专门的考试,择优录用。都道府县税的征收由县政府所属税务课负责,各地区下设都道府县税事务所,有的地方还另设小汽车税事务所。市政府下设市民税务课、资产税课、征税课。町村税则多由相应政府的町村税务部门负责征收。个人居民税兼有对工薪收入所属的个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贾荣鄂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划分税种为基础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已于1994年在我国全面推行。分税制的推行使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必然选择。实际上,分税制改革方案出台之后,已经初步显示了其良好的效应,它必将对推动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产生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军  李帆  
1.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统筹谋划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的方向和政策设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标志着中央与地方关系绝不仅仅是一个财政范畴、经济范畴,而是跨越多个领域与多个学科的综合范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央与地方关系牵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其改革方案设计、制定、执行、评估往往依赖多个国家部门,
关键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金华  
晚清中央对地方财政监管的失控,财权的不断下移以致崩溃,构成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变化的基本态势。其间外债作为晚清财政的产物,一直伴随和影响着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消长,并使得这一关系更为复杂和特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启聪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理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也应进一步理顺。 (一)政企分开是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前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倪红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经历了中央"放权"改革、提高中央财政财权财力的分税制改革、以"共享"和"共担"为特点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调整等三个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应是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地区间差距。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戴一峰  
晚清时期 ,由于列强控制下的中国近代海关的介入 ,在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基础上 ,围绕财权分割和财源争夺 ,中央政府、地方当局和近代海关三者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阐述了这一关系形成和演化的曲折历程 ,剖析了这一关系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由此展示了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若干重要问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杨志勇  
规范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需要重新认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央地财政关系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中难度最大的一项内容。除了技术原因之外,还有不少认识上分歧,导致改革具体思路、具体内容、具体改革方案的选择存在分歧。本文分析其中最为关键的央地财政关系的稳定性问题、政府职能动态变化对央地财政关系的影响、地方税的界定和地方债管理问题。央地财政关系需要稳定性,以发挥激励作用。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等要求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这会影响央地财政关系,要求财政制度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有一定的弹性。只要是地方能支配的税收收入都是地方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寇铁军  
关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定性分析●寇铁军一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中央与地方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以集权与分权划分为中心的物质利益基础上的社会政治组织———国家的一种政治关系。它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国家的存在,但它不是与国家同时产生的。它产生的充分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