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2)
- 2023(6515)
- 2022(5434)
- 2021(4848)
- 2020(4075)
- 2019(8969)
- 2018(8513)
- 2017(15836)
- 2016(9031)
- 2015(9494)
- 2014(9125)
- 2013(8912)
- 2012(8204)
- 2011(7442)
- 2010(7264)
- 2009(6646)
- 2008(6702)
- 2007(5679)
- 2006(4951)
- 2005(4125)
- 学科
- 济(31815)
- 经济(31772)
- 管理(24139)
- 业(23856)
- 企(18436)
- 企业(18436)
- 方法(15731)
- 数学(13941)
- 数学方法(13759)
- 学(10782)
- 农(10450)
- 财(8834)
- 贸(7672)
- 贸易(7671)
- 中国(7541)
- 易(7481)
- 业经(7353)
- 农业(6892)
- 环境(6117)
- 技术(5677)
- 务(5585)
- 财务(5580)
- 财务管理(5573)
- 制(5531)
- 企业财务(5343)
- 划(4861)
- 地方(4788)
- 银(4709)
- 银行(4659)
- 融(4647)
- 机构
- 大学(133843)
- 学院(131716)
- 济(49621)
- 经济(48771)
- 研究(48688)
- 管理(47443)
- 理学(42683)
- 理学院(42114)
- 管理学(41083)
- 管理学院(40883)
- 农(36861)
- 科学(36144)
- 中国(33906)
- 农业(29959)
- 业大(29119)
- 京(27803)
- 所(27082)
- 研究所(25667)
- 中心(21127)
- 财(20689)
- 农业大学(20311)
- 江(18966)
- 财经(17551)
- 院(17301)
- 室(16749)
- 北京(16623)
- 范(16406)
- 省(16199)
- 经(16169)
- 师范(16004)
- 基金
- 项目(100220)
- 科学(77551)
- 基金(74590)
- 家(70629)
- 国家(70053)
- 研究(61437)
- 科学基金(57687)
- 自然(41483)
- 自然科(40554)
- 自然科学(40534)
- 基金项目(40324)
- 自然科学基金(39855)
- 社会(39802)
- 省(39050)
- 社会科(37757)
- 社会科学(37745)
- 划(34480)
- 资助(29549)
- 教育(27680)
- 重点(23641)
- 计划(23003)
- 编号(21404)
- 部(21361)
- 创(21117)
- 发(20931)
- 科技(20898)
- 科研(20562)
- 创新(19911)
- 业(19258)
- 农(17889)
共检索到175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生 邵一奇 颜成 梁剑茹 王电站 周立祥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厌氧消化时间对猪场粪污废水性质及其后续生物沥浸(包括pH值和脱水性能)的影响。[方法]研究猪场粪污废水在厌氧消化期间的理化性质变化,包括pH、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和总磷含量,并利用生物沥浸法处理不同厌氧消化时间(0~60 d)的沼液。[结果]厌氧消化会导致粪污废水pH值和总碱度的升高,pH值从起始的6.5升高至7.5,总碱度升高54.6%。有机物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68.9%和28.6%,但对氨氮含量无明显影响,导致C/N值大幅降低,从15.3降至4.4。猪场粪污废水经厌养消化后,其EPS含量增加。研究发现厌氧消化0~15 d的沼液,其生物沥浸效果较好,体系pH值降至4.5左右,过滤比阻(SRF)降至5×10~(11)m·kg~(-1)以下,脱水性能提高95.1%以上。厌氧消化30~60 d的沼液,其生物沥浸效果变差,pH值维持在6.5~8.0,过滤比阻逐渐升高。[结论]为便于生物沥浸处理,猪场粪污废水可不经厌氧消化,或者厌氧消化时间不宜超过2周。厌氧消化时间过长,体系碱度增加,对酸缓冲性能增强,同时胞外聚合物(EPS)含量也增加,可能是导致粪污废水经较长时间厌氧消化后生物沥浸效果变差的原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孔昌 颜成 王电站 崔春红 周立祥
[目的]生物聚沉氧化法是一种利用产絮凝剂的微生物对粪污进行处理,然后固液分离去除粪污中的悬浮固体(SS),继而采用常规的生化方法处理固液分离后清澈废水的方法。[方法]针对奶牛场固液分离所产生的"浓浆水"高含固率、高化学需氧量(COD)和高氨氮的特点,通过摇瓶培养试验、中试试验和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试验,研究不同处理下生物聚沉氧化法对奶牛场粪污除渣和生物净化的效果。[结果]奶牛场粪污经生物聚沉处理后脱水效果得到了提高,比阻大幅度降低:粪污比阻从初始9.8×1013m·kg(-1)下降到24 h时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一奇 王电站 颜成 张华生 周立祥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厌氧过程中猪场废水组成与性质的变化,从微观变化分析沼液难于生化处理的深度原因,对猪场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方法]采集猪场实际废水,利用全混式厌氧反应器(CSTR)对其进行厌氧发酵,探究猪场废水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溶解性和颗粒态有机物组成与性质的变化,以评价厌氧消化对猪场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随着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时间的延长,沼液水相的比紫外吸光度从初始值0.057提高到0.104 L·mg~(-1)·cm~(-1)。同时,亲水性有机物比例从初始的69.8%下降到16.2%。三维荧光光谱显示,随着厌氧消化的进行,可溶性有机物中腐殖酸等难降解有机物的特征峰增强,而易降解的蛋白类有机物特征峰明显减弱。不同厌氧时间的猪场沼液无论稀释与否,其颗粒态有机物(以化学需氧量衡量)水解率或溶解率(经12 h曝气处理)均较低,仅为-33.3%~28.6%。沼液中颗粒态有机物通过活性污泥吸附絮凝共沉降去除率也较低(-22.5%~19.4%)。[结论]猪场沼液中颗粒态有机物难于降解或靠活性污泥颗粒吸附絮凝共沉降而去除,且沼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结构随消化时间的延长趋于稳定,这2种因素是除猪场废水厌氧消化后氨氮含量较高、C/N严重失衡外,导致猪场沼液难以生化处理的另外重要原因。因此,适当缩短厌氧消化时间并在生化单元前端增加深度去除悬浮物(SS)单元是提高沼液后期生化处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喜勤 林君锋
以养猪场废水为处理对象,在不排泥情况下就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处理废水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污泥特性以及膜通量的衰减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R对养猪场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9.6-48.0 h,化学需氧量(COD)和NH4+-N容积负荷分别为0.2-2.9和0.05-2.10 kg.m-3.d-1的条件下,MBR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80.1%-93.6%和76.8%-99.7%;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随容积负荷的增加而升高,膜通量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养猪场废水 污染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京雷 冯雅丽 李浩然 唐新华
以经过热处理的厌氧污泥为接种物,将鸡粪废水和米糠废水按不同体积比例混合进行发酵产氢研究,考察碳氮质量比对发酵产氢的影响;并对液相末端产物、COD去除率和产氢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始pH5.0、发酵温度为36℃时,最佳碳氮质量比为40~50,最大累积生物气产量1.855L、H2产量1.128L,最大比产氢速率370.46mL/(g.d);COD去除率随发酵液碳氮质量比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去除率为32.6%,液相末端产物主要转化为乙酸和丁酸等挥发性有机酸;利用Gompertz模型对鸡粪废水和米糠废水产氢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曲线和拟合变化趋势一致,说明Gompertz模型可很好的模拟该产氢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长红 颜丽 娄翼来 林琳 梁文婷 关连珠
以天然沸石为对照,在探讨天然沸石负载氧化镁对养猪场废水中磷素净化效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天然沸石负载氧化镁对养猪场废水中磷素的净化机制。结果表明:天然沸石负载氧化镁对养猪场废水中磷素的去除率可以高达96.8%,比单独天然沸石处理高出38.5%。与天然沸石相比,天然沸石负载氧化镁对磷素的去除机制主要是化学吸附(沉淀),通过化学吸附(沉淀)去除的磷占全部去除磷素的比重为97.7%~97.9%,而天然沸石对养猪场废水中磷素的净化机制主要是静电吸附和表面吸附,其中表面吸附机制去除的磷占全部去除磷素的35.4%~45.1%,专性吸附机制去除的磷素占44.5%~50.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芹 袁长波 姚利 宋效宗 杨光 高燕 曹德宾
为提高奶牛养殖场废水处理效果及处理效率,减少养殖场废水随意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本研究采用生物巢结构厌氧反应器的方法,研制出一种适合处理废水的快速高效生物巢厌氧反应器,对其进出水水质和处理效果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生物巢厌氧反应器示范工程对奶牛养殖废水处理效果好,对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NH3-N)、总P(TP)和总固体悬浮物(T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7%、76.9%、50.5%、39.6%和89.9%;2)生物巢厌氧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仅为15h,池容产气率高,最高达到1.635m3/(m3.d)。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淑兰 吴晓芙 胡曰利 邓光联
研究了基于3种饲料植物空心菜、水稻和水葫芦处理体系中猪场厌氧废液的pH值变化规律以及其与其它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物生长,各处理体系中废水pH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处理第15天时,空心菜和水稻处理体系中废水pH值从起初8.22降至约为7,水葫芦处理体系中pH值则降为5;随着处理时间增加,pH值变化量增大,COD、NH4+-N、TN、TP去除率也在提高.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猪场废水 pH值 饲料植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文润 呼世斌 周文娟
【目的】针对养猪场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含量高的特点,采用厌氧生物滤池(AF)联合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工艺,研究其对废水中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为养殖废水处理提供一种新的工艺。【方法】以来自陕西杨凌本香集团某养猪场的废水为研究对象,以COD和NH3-N含量及其去除率为测定指标,在AF、BAF反应器分别成功启动后,确定其最佳运行参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AF-BAF工艺对废水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结果】AF和BAF反应器分别经89和25d运行后成功启动。最佳运行工艺条件为:AF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8h;BAF气水比为7,HRT为10h。猪场废水经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肖月 王凡梅 韩雪梅 谢琳 陆浩洋 李玉英
【目的】生物燃料乙醇是一种绿色能源,在其生产中会伴随着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产生,生产工业中高标准的脱氮需求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已无法满足,需要探索新的脱氮途径,并筛选出最佳反应条件。【方法】本研究采用改良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处理生物燃料乙醇废水,控制适合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的条件,实现高氮废水的高效经济处理。厌氧氨氧化启动阶段进水为自配水,逐步提高自配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探究实现启动时氮素浓度的最佳范围。在反应成功启动并且运行稳定后,将预处理后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厂二级消化液作为进水,厌氧氨氧化反应条件优化通过调节进水pH和反应温度完成,并根据生产中实际状况,确定pH和反应温度的最适范围。【结果】综合分析厌氧氨氧化反应阶段内氮素进、出水浓度、氮去除率、总氮去除负荷和容积负荷,结果发现70 d时厌氧氨氧化反应已能成功启动,氨氮去除率最高达97.8%,总氮去除率最高达96.0%。pH 7.5~8.0、反应温度25~35 ℃时,除氮效果均较好,在此范围内总氮去除负荷和容积负荷符合方程y=2158x~(-0.94)(R~(2 )= 0.995,P < 0.01)。【结论】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进行生物燃料乙醇厌氧氨氧化脱氮处理时,控制pH和反应温度在最佳范围内,可以满足生产废水高效脱氮要求,适宜该类高氮废水处理的工业化运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颜智勇 胡勇有 谢磊
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酵母废水的启动规律及微生物相.研究表明:在上升流速为6 m/h,温度控制在30℃,进水CODcr和FeCl2分别为20 g/L和500 mg/L的条件下,反应器COD容积负荷可达15.9 kg/(m3.d)左右,容积产气率稳定在5.2~5.5 L/(L.d)以上,COD去除率为65%~69%,容积负荷与产气率呈显著线性关系.当负荷超过15.9 kg/(m3d.)时,反应器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达到了1.26 g/L,最大产甲烷活性只有0.24 g/(g.d),对产甲烷菌活性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颗粒污泥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较稳定,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单丽伟 冯贵颖 朱丹 王正林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进行了常温条件下皂素废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UASB处理工艺以消化污泥为接种污泥,进水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为4000~6000mg/L,有机负荷为13~25kg/(m3·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5~7h时,COD去除率可达到70%以上,同时最大产气率为0.34m3/kg,甲烷含量为60%左右,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关键词: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皂素废水 废水处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俊伟 黄显雷 李福夺 杨紫洪 尹昌斌
针对生猪规模养殖粪污治理动力不足、长效运行机制缺失等问题,基于有限理性假设,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养殖户与地方政府间博弈的复制动态方程,得到不同情景下养殖户和地方政府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及主要影响因素;在模型求解的基础上,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分析不同参数变量情景下养殖户与地方政府决策行为的动态调整过程。研究得出:地方政府和养殖户在生猪粪污治理策略执行过程中的动态演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引导力度、引导成本、奖惩力度和养殖户治理力度、成本、收益等因素的大小。基于此,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引导和宣传培训、建立高效奖惩机制、加快技术创新与服务支持,以期实现生猪规模养殖粪污治理策略优化、提高粪污综合利用率,促进环境绩效向经济绩效的良性转换,实现双重帕累托改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成冰 陈刚 李保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颖萍 岳佳 杜志雄
利用全国家庭农场3年的监测数据,对从事养殖家庭农场的畜禽粪污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总体上,将畜禽粪污直接排放的家庭农场比例较低,仅占8.23%,其中种养结合型农场该比例仅为5.89%;将畜禽粪污用作有机肥或饲料的家庭农场比例较高,占比超过65%,其中种养结合型农场该比例更高,占比接近74%;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家庭农场总体特征、农场主特征及农场经营特征等与农场畜禽粪污处理方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运用计量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种养结合、示范农场、农场主的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过培训、农场土地面积、农场畜禽产品年销售收入等对从事养殖的家庭农场进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