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4)
- 2023(6932)
- 2022(5466)
- 2021(4879)
- 2020(4030)
- 2019(8812)
- 2018(8408)
- 2017(15594)
- 2016(8699)
- 2015(9217)
- 2014(8583)
- 2013(8342)
- 2012(7517)
- 2011(6533)
- 2010(6151)
- 2009(5403)
- 2008(5289)
- 2007(4409)
- 2006(3637)
- 2005(3023)
- 学科
- 济(30799)
- 经济(30758)
- 管理(25156)
- 业(24630)
- 企(19342)
- 企业(19342)
- 方法(15126)
- 数学(13657)
- 数学方法(13555)
- 财(11100)
- 农(9095)
- 贸(8504)
- 贸易(8500)
- 中国(8342)
- 易(8332)
- 学(7583)
- 业经(7439)
- 务(7354)
- 财务(7353)
- 财务管理(7343)
- 企业财务(7029)
- 农业(6479)
- 技术(5732)
- 环境(5662)
- 制(5431)
- 产业(5184)
- 地方(5168)
- 银(5075)
- 银行(5038)
- 融(4690)
- 机构
- 大学(118254)
- 学院(117411)
- 济(47631)
- 经济(46928)
- 管理(43937)
- 研究(41165)
- 理学(39328)
- 理学院(38842)
- 管理学(38108)
- 管理学院(37914)
- 农(30099)
- 中国(29778)
- 科学(28989)
- 业大(24664)
- 农业(24278)
- 京(24070)
- 所(21904)
- 财(20512)
- 研究所(20400)
- 中心(18649)
- 财经(16852)
- 农业大学(16566)
- 江(16333)
- 经(15534)
- 经济学(14968)
- 院(14865)
- 北京(14307)
- 经济学院(13813)
- 室(13706)
- 省(13696)
- 基金
- 项目(89630)
- 科学(70254)
- 基金(67608)
- 家(63218)
- 国家(62730)
- 研究(56274)
- 科学基金(52630)
- 社会(37578)
- 自然(36987)
- 基金项目(36597)
- 自然科(36191)
- 自然科学(36178)
- 社会科(35864)
- 社会科学(35855)
- 自然科学基金(35584)
- 省(34795)
- 划(30330)
- 资助(25767)
- 教育(24950)
- 重点(20617)
- 计划(19798)
- 编号(19663)
- 创(19601)
- 部(18907)
- 发(18838)
- 科研(18615)
- 创新(18392)
- 业(17699)
- 科技(17463)
- 国家社会(16790)
共检索到160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文定 张洋 高晨超 王超 阮重坚 范文璋
采用Wilhelmy板法测量探测液体与经压缩处理前后的杨木单板的接触角,探讨了利用临界表面张力法、几何平均法及调和平均法得到的杨木表面自由能与单板压缩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临界表面张力法和调和平均法测定的未经压缩的杨木单板表面自由能分别为63.2和53.3 mJ·m-2,该值均随单板压缩率的增加而缓慢增加;而几何平均法计算的表面自由能偏大;利用调和平均法计算的未经压缩杨木单板总表面自由能中,色散力分量为10.8 mJ·m-2,极性力分量为42.5mJ·m-2.
关键词:
杨木 单板 压缩率 表面自由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秦特夫 阎昊鹏
采用接触角测定法 ,对经用乙酰化法酯化和苯乙烯单体接枝共聚处理改性前后的杉木和杨树表面接触角的变化和表面自由能变化值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木材的酯化和接枝共聚改性对木材表面自由能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在酯化和接枝改性处理后 ,液体在杉木和杨木表面上的接触角比在未经处理的木材表面的接触角有所增大。酯化处理所产生的接触角增大作用要比接枝共聚所产生的作用大 ;杉木和“三北一号”杨的表面自由能分别为 4 2 8mN m和 52 3mN m与大部分木材的表面自由能相近 ;木材的酯化和接枝共聚改性可以降低木材的表面自由能 ,但酯化对表面自由能的降低程度受树种的影响 ,而接枝共聚改性对表面自由能的...
关键词:
表面自由能 接触角 木材酯化 接枝共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金珍 D.Pascal Kamdem
该研究中测定了蒸馏水、二碘甲烷、甲酰胺和甘油等4种参照液体在不同水基防腐处理(包括铬化砷酸铜CCA以及另外两种商品名为NW和NS的处理)后的木材表面所形成的接触角,并根据酸碱作用理论计算得到其表面自由能及其两个分量———LifshizvanderWaals(LW)分量和酸碱作用(AB)分量.结果表明,NW和CCA处理使木材表面的疏水性有所增加,而NS处理由于早材的水分渗透速率加快总体表现为亲水性增加.利用蒸馏水、二碘甲烷、甲酰胺这3种参照液体计算得到的未处理早材、未处理晚材、CCA处理早材、CCA处理晚材、NW处理早材、NW处理晚材、NS处理早材和NS处理晚材的表面自由能分别为43.1、44....
关键词:
木材 表面自由能 防腐剂 接触角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贺颖奇 王鲁飞 张亚梅 余养伦 于文吉
【目的】以人工速生林杨木为研究材料,利用定向重组技术开发高硬度重组木,揭示压缩率对杨木重组木表面硬度的影响规律,为杨木表面改性及其重组木制备工艺优化提供可靠的方法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定向重组技术制备压缩率50%、55%和59%共3种杨木重组木,选取杨木、红榉和俄罗斯柞木为对照样,采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定3种木材和3种不同压缩率杨木重组木样品表面的金氏硬度;应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样品表面的宏观和微观形貌以及样品金氏硬度测试过程中破坏面的宏观和微观形貌;运用压汞法(MIP)测试样品孔隙率;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酚醛树脂在重组木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杨木重组木的金氏硬度随压缩率增大而增大。与杨木相比,压缩率59%杨木重组木的金氏硬度增加12.63倍,其硬度高于俄罗斯柞木和红榉。金氏硬度测试时的应力-应变曲线显示,压缩率越大,重组木的比例极限应力越大。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观察可知,杨木原木的破坏面呈韧性断裂,制备的重组木随压缩率增大其破坏模式逐渐变为脆性断裂。压汞法(MIP)测试样品孔隙率可知,定向重组可显著降低杨木的孔隙率,压缩率越大,重组木的孔隙率越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可知,随压缩率增大,酚醛树脂沿胶层带分布的宽度和深度逐渐增加,且渗透到导管、木射线和纤维细胞的细胞腔中。通过纳米压痕测试重组木细胞壁力学性能,当重组木压缩率为55%、施胶量为15%时,其细胞壁硬度和弹性模量相较原木分别提高54.65%和20.14%。重组木表面硬度增大主要是因为杨木经定向重组后,其导管和木纤维细胞被压缩密实,孔隙率降低,单位体积内的细胞实质密度增加,细胞之间的结合面积增大,连接更紧密;同时,引入的酚醛树脂不仅将压缩的细胞结构固定,而且通过形成的胶钉可提高细胞之间的连接强度,浸入细胞壁的酚醛树脂还能够增强其硬度和弹性模量,从而赋予重组木表面较高的硬度。【结论】定向重组技术可有效解决速生人工林杨木木材材质软、表面硬度低的问题,且可通过控制压缩率调控重组木硬度,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材料硬度的需求。
关键词:
速生杨木 定向重组 压缩率 硬度 重组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卫佩行 周定国
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单板进行氢氧化钠碱液脱脂处理,借助电子自旋振动波谱仪、扫描电镜和表面张力仪分析脱脂处理对马尾松单板表面特性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稀碱脱脂处理以后,马尾松单板的自由基峰强度降低,但是马尾松单板脱脂前后自由基浓度分别为17.649 4和17.672 8,几乎没有变化;脱脂前后马尾松单板表面形貌的变化发现,稀碱脱脂处理大大降低了木材的脂含量,但是会增大木材表面粗糙度;脱脂处理以后,马尾松单板表面接触角变小,表面自由能增加了8.63%。图5表2参11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廖承斌 邓玉和 王新洲 范祥林 杨莹 陈民及
荻草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是一种高大直立的多年生高生物量草类。通过对荻草茎秆动态润湿模型、表面自由能的研究,探索荻草茎秆被胶黏剂胶合及作为人造板原材料的可能性。运用接触角测试仪,分别测定脲醛树脂(UF),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和酚醛树脂(PF)在荻草茎秆内、外表面的接触角,拟合出动态润湿模型。利用扩散渗透系数K,比较3种胶黏剂对荻草茎秆的润湿能力。运用表面张力仪测试荻草茎秆内、外表面自由能。结果表明:3种胶黏剂在荻草内、外表面的润湿模型,能很好地模拟接触角随时间变化的关系;3种胶黏剂在荻草茎秆表面的润湿性能为: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脲醛树脂<酚醛树脂;荻草茎...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阮重坚 李文定 张洋 钟小仙
采用临界表面张力法、几何平均法、调和平均法和酸碱作用的试验方法,通过SIGMA 701(KSV)仪器测量麦秸表层、麦秸内层、狼尾草表层、狼尾草内层、福建柏薄木和杨木的表面自由能.结果表明,麦秸、狼尾草内层表面自由能均比其表层高,福建柏薄木和杨木的表面自由能比狼尾草与麦秸高,且杨木的表面自由能高于福建柏薄木.
关键词:
狼尾草 麦秸 福建柏 表面自由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广春 顾中言 徐德进 许小龙 徐鹿
【目的】农用化学品叶面喷雾的效率与植物叶面理化性能的复杂性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理解农用化学品喷雾液与植物叶面内在结构的界面互作效应,本研究以辣椒叶片为例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寻求其内在的关联性,以期为植株上农药的高效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水(W)、丙三醇(G)和二碘甲烷(DM)为检测液,借助接触角测量仪测定其在3种辣椒叶片上的稳定接触角后,分别采用Wu调和平均数法(HM)、Owens-Wendt-Rabel-Kaelble法(OWRK)、Van-Oss-Chaudhury-Good法(OCG)以及ZDY法计算叶片的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并进行比较,同时对辣椒叶面的溶解度系数进行分析。【结果】水在苏紫1号和GR甜椒叶片上表现出较好的润湿性(θ90°)。在估测辣椒叶片表面表观自由能的4种方法中,OCG法采用3种检测液进行分析,较其他方法获得的辣椒叶面特征物理量较多,3种辣椒叶片表观表面自由能的非极性分量所占百分率(>85%)均高于极性分量(100%。以OCG法为基准,偏差在10%以内,苏紫1号辣椒叶面表观表面自由能为37.72—43.11 m J·m~(-2),溶解度系数为18.89—22.77 m J1/2·m-3/2;GR甜椒叶面表观表面自由能为37.53—40.95 m J·m~(-2),溶解度系数为18.81—20.09 m J1/2·m-3/2;苏椒13号辣椒叶面表观表面自由能为33.21—36.92 m J·m~(-2),溶解度系数为17.17—18.58 m J1/2·m-3/2。【结论】以水、丙三醇和二碘甲烷为检测液,ZDY法不适用计算辣椒叶片表观表面自由能;HM法、OWRK法、OCG法可用来计算辣椒叶片表观表面自由能,其中HM法和OWRK法应注重选择检测液组合的极性问题。同时,3种辣椒叶面表面自由能的非极性分量的比率均高于极性分量的比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韩书广 周兆兵 江华 张洋
为了研究分析酶处理工艺对杨木表面动态润湿性能的影响,利用木材表面动态润湿模型研究了酶处理前后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木材表面的动态润湿性能变化情况,以及酶处理用量和处理时间对其动态润湿性能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酶处理方法能提高杨木表面动态润湿性能。在相同条件下,水、甘油和二碘甲烷等3种试剂在酶处理后的杨木表面的K值(与液体湿润速度有关的衰减速率常数)的增幅分别达11.5%,7.3%和4.1%;随着酶用量的增加,以及酶处理时间的延长,杨木表面的动态润湿性能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
林业工程 杨木 动态润湿性能 酶处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晓倩 于志明 张扬
为提高木材的渗透性,对杨木单板进行了水热和Na OH溶液预处理,用酸性染料和BL-阻燃剂对处理后的单板进行染色和阻燃同步处理,考察预处理工艺对单板上染率、氧指数、耐日晒牢度和耐水洗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均提高了单板的渗透性,上染率和氧指数都增大;水热处理的单板耐日晒牢度和耐水洗牢度均提高;Na OH溶液处理的单板耐日晒牢度变差,单板表面局部甚至变黑;8 g·L-1Na OH处理40 miN的单板耐水洗牢度最差,色差值最大为16.172NBS.综合分析得出的较优预处理工艺为80℃热水处理5 H.
关键词:
预处理 杨木单板 染色 阻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洋 董浩 胡军 赵明月 刘珊 曾世通
【目的】采用接触角法测量不同类型烟叶的表面自由能,为烟叶表面润湿性的量化表征和加香加料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0年云南产的白肋烟、烤烟和香料烟为试验对象,利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定不同探测液与3种云南烟叶表面的接触角,计算烟叶的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结果】云南产的白肋烟、烤烟和香料烟的表面自由能比较接近,分别为25.21,25.77和27.15mN/m;极性分量和色散分量所占比例差别显著,对色散分量而言,香料烟高达92.3%,而烤烟仅为41.1%,白肋烟居中,为65.5%。【结论】3种云南烟叶的表面自由能较低,属于低能表面,较难被水润湿,较易被一些特定表面张力的液体润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智 曹金珍
以微、纳米二氧化硅和硅油(羟基硅油和含氢硅油)为主要原料,经高压均质制备了二氧化硅/硅油复合乳液(CSE),稀释后与催化剂混合,经真空-加压浸渍后联合180℃热处理改性东北青杨边材,构建疏水表面。测试并分析了改性材表面的接触角、滚动角、表面粗糙度,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改性材表面的微观形态并对细胞壁中的元素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2.7%CSE/热改性材的3个切面上的水分接触角和滚动角均达到了超疏水性的要求,随着CSE质量分数的进一步增加,改性材表面的疏水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邵亚丽 沈隽 邓富介 李永博 沈煕为
为减少TVOC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改善室内空气环境质量。通过不同涂料、不同饰面方法对杨木强化材进行表面涂饰,并与强化材和杨木素板的TVOC释放情况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水性涂料与硝基涂料和醇酸清漆涂料相比,环保性能更为优越;而涂饰方法对TVOC释放量的影响不大。(2)表面涂饰对杨木强化材内部萜烯类和烷烃类的释放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涂料中的TVOC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挥发出去;此外,饰面后芳香烃类物质的释放量明显增加,但萜烯类和烷烃类物质的释放量显著降低。
关键词:
杨木 表面涂饰 TVOC 释放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坚 王立娟
利用化学镀方法在水曲柳单板表面沉积Ni-Cu-P三元合金,考察镀液pH值和施镀温度对镀后单板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EDS)分析各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成分含量,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镀后单板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镀液的pH值在8.5~9.5范围内,所得各镀层均为微晶态,但Cu和P的含量有所差异。镀液的pH值为9.25时,镀后单板的电磁屏蔽效能在9kHz~1.5GHz频段达50dB,镀层中Cu和P的含量分别为9.73%和1.70%;镀液的pH值恒定,施镀温度由60℃升高至72℃,所得镀层均为微晶镀层,其中63℃施镀单板的电磁屏蔽效能最高。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木材表面完...
关键词:
单板 化学镀 Ni-Cu-P合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培元 郭文莉 郭继红
对杂交白杨、毛白杨、美洲黑杨刨花进行压缩力学表现的测试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流变表现有某种重要的差异。杂交白杨以厚为0.35mm刨花所制成的刨花板,当板的密度以压缩比由1.2到1.5的范围升高时,MOR迅速增长而IB则无明显提高,而同时导致了在高密度范围内,板的尺寸稳定性下降。这可归因于杂交白杨薄刨花缺乏足够的回弹力。当杂交白杨的刨花厚度增至1.2mm时,由于其回弹力加强,随着板密度增高,MOR和IB二者同步地明显提高,但尺寸稳定性及弹性模量则有所下降。由另二个杨木树种,以厚为0.35 mm刨花所制成的刨花板,在广泛的压缩比范围内,MOR,IB都随密度增加而有显著提高,这二种杨木在流变性能方面,...
关键词:
杨木树种 流变性能 压缩应力 刨花板性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