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91)
- 2023(4626)
- 2022(3899)
- 2021(3770)
- 2020(2942)
- 2019(6908)
- 2018(6901)
- 2017(12378)
- 2016(6714)
- 2015(7707)
- 2014(7947)
- 2013(7777)
- 2012(7251)
- 2011(6753)
- 2010(7184)
- 2009(6724)
- 2008(6862)
- 2007(6652)
- 2006(6170)
- 2005(5462)
- 学科
- 济(26495)
- 经济(26453)
- 农(22954)
- 业(19472)
- 管理(16064)
- 农业(15249)
- 企(11168)
- 企业(11168)
- 业经(10114)
- 中国(8680)
- 制(8510)
- 财(7154)
- 地方(6982)
- 农业经济(6875)
- 发(6280)
- 银(5693)
- 银行(5690)
- 行(5387)
- 发展(5361)
- 展(5347)
- 教育(5297)
- 学(5236)
- 方法(5073)
- 土地(5068)
- 理论(5051)
- 策(4977)
- 村(4973)
- 农村(4954)
- 体(4838)
- 度(4809)
- 机构
- 学院(97496)
- 大学(91616)
- 济(34396)
- 经济(33178)
- 管理(32398)
- 研究(31639)
- 中国(27962)
- 理学(25811)
- 理学院(25495)
- 管理学(24922)
- 管理学院(24743)
- 农(20228)
- 京(19989)
- 财(19148)
- 科学(18485)
- 江(18181)
- 中心(16523)
- 所(16106)
- 范(15246)
- 州(15220)
- 师范(15145)
- 农业(14231)
- 省(13788)
- 业大(13731)
- 研究所(13685)
- 财经(13651)
- 北京(13137)
- 经(11936)
- 技术(11791)
- 职业(11477)
- 基金
- 项目(52598)
- 研究(44899)
- 科学(39584)
- 基金(33937)
- 家(27996)
- 国家(27571)
- 社会(26279)
- 社会科(24310)
- 社会科学(24306)
- 省(23026)
- 科学基金(22918)
- 编号(21810)
- 教育(20722)
- 成果(19276)
- 划(17620)
- 基金项目(17562)
- 课题(15653)
- 年(13671)
- 资助(13507)
- 性(12642)
- 发(12461)
- 自然(12262)
- 农(12108)
- 自然科(11868)
- 自然科学(11868)
- 重点(11606)
- 自然科学基金(11593)
- 项目编号(11464)
- 阶(11087)
- 段(11056)
共检索到169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振琪 李文彬 杨耀淇
长期以来,大面积的煤炭开采,造成大面积土地沉陷,不仅毁坏了大量耕地,而且损坏了村庄房屋等建构筑物,迫使村庄搬迁,给农村、农民造成较大损失。据目前统计,东部平原煤炭基地中的鲁西基地共有压煤村庄及重要建筑物1100多处。据测算,其中仅济宁市在2020年以前,已经和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艳玲 胡振琪 陈峰 张波 张文学
研究目的:在建设用地指标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为顺利推进压煤村庄搬迁提供途径。研究方法:资料综合分析法、对比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压煤村庄搬迁与"挂钩流转"政策相结合时存在4大难题,提出了解决方法。研究结论:压煤村庄搬迁与"挂钩流转"政策相结合是可行的。但应适当放宽周转指标归还时间和对耕地数量质量的要求,优先开采能复垦出耕地的村庄下的煤炭资源,尽快归还挂钩周转指标。
关键词:
村庄搬迁 挂钩流转 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慧芳 毕如田 王国芳
[目的]为了推动村庄压煤区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协调利用,促进开采规划与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方法]文章论述了压煤区土地整治转型中的转型方向、整治内容和整合技术,并以泽州县4个压煤村为综合示范区进行实证。[结果]基于"地—矿"资源协调利用优化路径及其驱动下集成的压煤区土地综合整治技术应用于实践,结果表明整治后示范区耕地面积增长17.79%,粮食产能增长率33.33%,耕地质量提高等级1个等级,平均地块面积变化率为261.54%,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面积增长13.72%,田间路网密度增加量12.88m/hm~2,煤炭压覆面积干扰度减少3.12%,煤炭可采量提升率4.56%,机耕面积增长率为17.79%,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统筹城镇建设用地率71.97%,农地地均年收入变化率33.33%,集约用地面积增长3.9%,工矿废弃地面积减少100%,复垦后土地再利用率100%,生态用地面积增长率6.345%,植被覆盖提高率3.8%,风景休闲用地面积提升0.007%。[结论]在压煤区"地—矿"资源利用冲突逐渐加剧的背景下,协调"地—矿"资源利用关键在于田块修筑、压煤村居民点整理、工矿废弃建设地复垦、资源循环再利用及生态修复等项目联动实施,而基于以上内容的土地综合整治技术体系优化,能够为压煤区"地—矿"资源协调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金丽国 夏鑫 蔡为民
<正>核心提示2023年发布的《天津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提出了村庄用地兼容的概念,并构建了用地兼容指引表。本文总结了天津市用地兼容的相关规定,探索了村庄建设用地兼容管控体系与实现路径,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案例参考。2021年,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提出,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鼓励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发展乡村民宿、农产品初加工、电子商务等农村产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雨哲 吴强华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随着生态文明"融入"各方面进程的加快,"生态国土"建设被提上日程。2015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提出,对国土资源要实行全面保护,大力推进生态国土建设。5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空间规划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梅生 李锦鑫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对于优化城镇结构提出了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以中小城市为主攻方向、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的战略思维。我国现有镇3.3万个,建制镇2.01万个。从实际来看,把"镇"的建设放在城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是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而深挖现有建设用地的潜力,提高用地质量,是"镇"的建设落脚点所在。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在挖潜小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卢向虎
实际工作中村庄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缺乏前瞻性,没有实现"多规合一"。如重庆市,各区县多数村庄规划没有与城镇体系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有机结合,也没有与本地产业发展、自然禀赋、人文禀赋等充分融合,村庄规划内容更多地集中在农房美化、治污改厕、垃圾处理、村庄绿化等方面,对于乡村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内容涉及篇幅较少,还没有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村庄建设的"多规合一"。很多村庄规划仅等同于村
关键词:
村庄规划 编制单位 乡村规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正仑 汪晓春 季成源
从苏南地区村庄传统空间特色入手,研究其基本空间特征,并探讨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基本空间特征的继承和发扬,从而打造具有苏南地区传统空间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峥 申屠杜平 蔡锋铭 朱紫薇
本文从界定村庄内部非建设用地内涵出发,结合浙江省海宁市村庄内部非建设用地现状特征,总结了现行政策条件下村庄内部非建设用地利用在规划管控传导、基础数据应用、用地计划保障、审批政策环节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后续加强村庄内部非建设用地利用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祝方贵
农民建房用地应走集并村庄之路祝方贵集并村庄,集约管理,其核心是依据规划,集约建房,达到合理用地的目的。过去10年,农民建房用地管理在依法审批和理顺权属关系方面,确实取得不少成效。但是,在市场经济和农村城市化新时期,原有的管理模式弊端日出,亟予改革。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必亮
本文在对温州一个村庄的标会情况进行了比较详尽调查的基础上 ,将村庄共同体理论和信任理论与该村的非正式金融发展现实相结合 ,初步地建立了“村庄信任”这样一个全新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框架。借助这一分析框架 ,文章认为 :(1 )标会将自由竞标过程与程序、竞争性利率决定、自愿性合作、大众参与、信任等因素实现了有机结合 ,是一种很有效率、活力与竞争力的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 (2 )因为村庄共同体与区域性文化等因素对标会行为的嵌入 (embeddedness) ,小规模、社区性标会在现实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很小。 (3 )政府在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的同时 ,应该允许各种非正式金融的存在与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凯歌 张凤荣 徐艳 栗滢超 郝晋珉
[目的]研究旨在立足历史与问题导向,建立一套系统性的村庄规划编制逻辑框架以提升村庄规划实用性。[方法]研究通过文献归纳法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及村庄规划的演进特征,运用演绎法构建了“本体论-认知论-方法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逻辑框架。[结果](1)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发展经历了以恢复与稳定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第一周期(1949—1978年),以高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第二周期(1978—2017年)和以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第三周期初期(2017年至今)。相应地,村庄规划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雏形建构阶段、快速完善阶段、全面建构阶段、精准实用阶段,提升“实用性”成为关键命题。(2)本体论强调培育人地和谐的空间规划价值观,认知论强调村庄规划要深化对“3个关系”以及“5个关键问题”的认知,方法论强调村庄规划要重点做好“三生空间”基本格局与发展要素优化配置。[结论]提升村庄规划的“实用性”需要规划师以乡村发展历史和问题为导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宏观历史耐心、“紧密联系实际与群众”的中观分析思维以及“精准配置与细部设计相结合”微观技术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明华 袁子轶 岳晓琴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村庄建设用地不减反增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村庄建设用地及其规划应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需求,通过规划理念的改变和制度的创新,制定出能有效控制村庄建设用地的规划编制方法与管理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