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37)
- 2023(14103)
- 2022(11942)
- 2021(11124)
- 2020(9218)
- 2019(21479)
- 2018(20930)
- 2017(40188)
- 2016(21733)
- 2015(24405)
- 2014(24676)
- 2013(24941)
- 2012(24009)
- 2011(22088)
- 2010(22843)
- 2009(21366)
- 2008(21625)
- 2007(19990)
- 2006(18047)
- 2005(16792)
- 学科
- 济(105436)
- 经济(105331)
- 业(64916)
- 管理(54787)
- 农(51706)
- 企(42435)
- 企业(42435)
- 方法(37068)
- 农业(34265)
- 数学(31349)
- 数学方法(31024)
- 中国(30240)
- 地方(27113)
- 业经(26536)
- 财(22653)
- 学(22649)
- 制(20748)
- 贸(18187)
- 贸易(18171)
- 易(17524)
- 发(17401)
- 银(16928)
- 银行(16884)
- 融(16370)
- 金融(16365)
- 行(16330)
- 理论(14839)
- 体(14334)
- 和(14252)
- 环境(14049)
- 机构
- 学院(326737)
- 大学(324519)
- 济(137040)
- 经济(134043)
- 管理(119949)
- 研究(119392)
- 理学(101347)
- 理学院(100093)
- 管理学(98365)
- 管理学院(97750)
- 中国(92800)
- 农(75881)
- 科学(73252)
- 京(70976)
- 财(63341)
- 所(62907)
- 农业(58425)
- 研究所(56352)
- 中心(55201)
- 业大(54317)
- 江(53376)
- 财经(48515)
- 范(45326)
- 北京(45184)
- 师范(44903)
- 经(43789)
- 州(41885)
- 院(41557)
- 经济学(41045)
- 省(40556)
- 基金
- 项目(204862)
- 科学(159550)
- 研究(151586)
- 基金(145517)
- 家(126921)
- 国家(125719)
- 科学基金(105698)
- 社会(95663)
- 社会科(90193)
- 社会科学(90165)
- 省(82468)
- 基金项目(76808)
- 划(68203)
- 教育(68028)
- 自然(65780)
- 自然科(64148)
- 自然科学(64122)
- 编号(63602)
- 自然科学基金(62947)
- 资助(58603)
- 成果(52909)
- 发(49839)
- 重点(46409)
- 部(45375)
- 课题(44321)
- 创(41937)
- 发展(40223)
- 农(39857)
- 展(39591)
- 创新(39188)
- 期刊
- 济(168118)
- 经济(168118)
- 研究(100786)
- 农(78071)
- 中国(76836)
- 学报(55081)
- 农业(52413)
- 科学(50813)
- 财(48477)
- 大学(41775)
- 管理(41436)
- 学学(39287)
- 教育(37327)
- 融(35940)
- 金融(35940)
- 业经(32424)
- 技术(27749)
- 业(26066)
- 经济研究(24396)
- 财经(24187)
- 问题(23476)
- 经(20880)
- 版(18878)
- 世界(17623)
- 技术经济(16904)
- 农村(16624)
- 村(16624)
- 贸(16368)
- 农业经济(16064)
- 经济问题(15977)
共检索到521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明洪 刘永湘
本文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十分现实的农村土地发展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研究。作者分析指出 ,土地发展权是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物权 ,是所有权人将自己拥有的土地变更现有用途而获利的权利。本文认为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发展权从法律和事实上是受到压抑的 ,从而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某种程度损失 ,农民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就会对此作出反应 ,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抗争。最后作者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发展权的压抑与农民的抗争作了结论性的评价 ,并就制定有关政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发展权 理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永湘 杨明洪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顾岳汶 吕萍
基于产权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探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通过案例研究,综合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明晰了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范围;从权利层面显化了资产属性;从市场层面完善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实现了资产要素与劳动力要素在乡村与城镇之间的流动。进一步而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农户个体收入的增加以及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乡村振兴 产权经济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卫东
本文从内生金融视角出发阐释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制度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在借鉴国际经验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生搬硬套的做法。由于忽视和偏离制度因素的内生性要求,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陷入了一系列误区,由此导致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从增量与存量两方面着手加强内生金融发展,最终形成高效的农村造血机制,为我国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服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巩前文 李瑾
农村经纪人作为农户的代理人活跃在市场上,为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连接农户与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农户和农村经纪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委托代理关系,所以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必要的。文章以市场—声誉模型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农户应以隐性激励机制为主,并且为了保障隐性激励机制能发挥最大效用,应注重农村经纪人本地化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霄 温丙存
土地发展权虽未作为一项正式的制度设置,但事实上作为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的重要工具,为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扩张做出了实质性贡献。同时,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土地发展权流转机制具有渐进性特征,正深刻影响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进程。本文在总结我国土地发展权跨区域流转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基础上,对土地发展权跨区域流转的前景进行了一个框架性的拓展分析。研究发现,因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异质性,土地发展权跨区域流转将存在迥异的发生机制。国有土地发展权可围绕"建设用地节余指标"这一具象载体进行跨区域流转,农村土地发展权则可围绕特定的"发展权标准单位"这一虚拟载体进行跨区域流转。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改革方案、机制设计、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跨区域流转 土地增值收益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孙文中
利用对闽西关村农民三次环境维权的实地调查资料,本文展现了其发展历程和演绎逻辑。农民的环境维权抗争,是抗争各主体进行利益博弈的动态过程,是在转型期由政治权力结构、村庄秩序变更、价值明念转变和理性行为增加共同塑造的。在这一过程中,农民深受传统文化和市场理性因素的双重影响,为实现自身的利益,通常采取制度外的利益表达渠道进行环境维权,且维权策略具有多元性、权宜性和实用性特点,而农民的弱者身份注定了其雏权行动的预期目的只能得到部分实现。这将不利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
关键词:
关村 农民环境维权 社会转型 转型抗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冲 郑文君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和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参与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实选择。但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职能要有所偏重。应依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初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以哺育人、扶持人和守夜人身份来定位政府职能。
关键词: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政府职能 定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继忠 冀刚
文章在继承和集成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尝试从分工理论的视角重新挖掘外部性与产业发展相关性的理论根源与内涵,并借鉴Glaeser(1992)的划分方法将外部性区分为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同时也将产业发展聚焦为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核心方面,从而构建出ESG理论分析框架,进而能够使外部性、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综合考查外部性对产业发展影响的作用机理,以期能够为"新常态"下中国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外部性 产业增长 结构优化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晨 任辉
本文提出一个以农民分化为前提假设的分析框架,沿着"农民分化—农村土地功能变化—分化农民土地产权诉求变化—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逻辑线索,揭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机理。土地是农民的重要财富,对农民具有多种功能,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土地对农民的功能多样性和重要性不同。农民的土地产权诉求是对土地功能多样性和重要性的认知,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依据。在农民分化背景下,土地对分化农民的功能多样性和重要性发生了变化,分化农民的土地产权诉求发生了变化,农村土地制度必须适时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伟 李忠斌 李海平
文章通过建立模型,分别从农村金融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村金融困境形成的原因,分析发现,信息不足导致金融交易成本过高是形成金融困境的主要原因,最后探讨了摆脱农村金融困境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栓军
农村信息化重点是为农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实现数字农村,政府为强调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性,于2004~2008年5年期间下发了5个"1号文件",一再强调信息化这一政策。而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何种关系?农村信息化建设效果又如何体现?本文将做进一步研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于建嵘
一、基本情况 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03BZZ036)课题组和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2003DGS38027)课题组,联合对当前我国农村的社会形势进行了专题调研。基本情况如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池波 彭克强
本文对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进程进行了考察,探讨了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深陷"存量改革难"与"增量发展受阻"双重困境的制度成因,提出了农村合作金融增量渐进发展论的分析框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佳
从国家理论的分析视角出发,援用委托-代理理论来说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安排。农村土地产权代理制在长期的演化中逐渐形成,以隐蔽的形态存在,是国家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之间非正式契约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样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农村集体是产权主体,国家是产权代理主体。这种特殊的产权代理关系产生的社会基础是国家权力意志对农村土地产权的渗入,产权代理制形成机理在于产权形式的特殊和产权主体的弱势。由于产生环境和演进路径的特殊性,农村土地产权代理制有着区别于规范代理形式的特点。
关键词:
农村土地产权 国家 委托-代理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