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38)
- 2023(8577)
- 2022(7167)
- 2021(6380)
- 2020(5324)
- 2019(11719)
- 2018(11153)
- 2017(21315)
- 2016(11673)
- 2015(12372)
- 2014(11975)
- 2013(11729)
- 2012(10875)
- 2011(9770)
- 2010(9532)
- 2009(8388)
- 2008(8287)
- 2007(7222)
- 2006(6115)
- 2005(5434)
- 学科
- 济(44070)
- 经济(44009)
- 管理(31944)
- 业(31917)
- 企(25140)
- 企业(25140)
- 方法(21598)
- 数学(19364)
- 数学方法(19173)
- 财(12752)
- 学(12424)
- 农(12006)
- 中国(11314)
- 贸(9818)
- 贸易(9816)
- 易(9593)
- 业经(9462)
- 制(8496)
- 农业(8351)
- 务(8112)
- 财务(8105)
- 财务管理(8086)
- 技术(7903)
- 企业财务(7808)
- 银(7353)
- 银行(7295)
- 环境(7198)
- 融(7183)
- 金融(7183)
- 地方(7154)
- 机构
- 大学(167538)
- 学院(165259)
- 济(66291)
- 经济(65103)
- 研究(62217)
- 管理(59943)
- 理学(53254)
- 理学院(52547)
- 管理学(51407)
- 管理学院(51141)
- 中国(44549)
- 科学(43340)
- 农(41659)
- 京(35165)
- 农业(33761)
- 所(33699)
- 业大(33176)
- 研究所(31505)
- 财(29025)
- 中心(27469)
- 财经(23881)
- 江(23671)
- 院(22570)
- 农业大学(22248)
- 经(22098)
- 北京(21386)
- 经济学(21004)
- 省(20243)
- 范(19967)
- 科学院(19841)
- 基金
- 项目(123745)
- 科学(96740)
- 基金(92812)
- 家(87115)
- 国家(86464)
- 研究(77621)
- 科学基金(71981)
- 自然(51188)
- 社会(51058)
- 自然科(50093)
- 自然科学(50072)
- 基金项目(49673)
- 自然科学基金(49246)
- 社会科(48569)
- 社会科学(48553)
- 省(47513)
- 划(41948)
- 资助(37353)
- 教育(35000)
- 重点(28895)
- 计划(27156)
- 部(26921)
- 编号(26684)
- 创(26106)
- 发(25870)
- 科研(25346)
- 创新(24566)
- 科技(24042)
- 业(23408)
- 国家社会(22363)
共检索到229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成梁 冯晶晶 赵廷宁 张文
为了将基质压实发展为改善立地、促进生产的技术手段,运用在农林业生产中,研究不同程度压实后基质持水能力及水分动态变化特征。试验布设5个试验槽,标记为T1~T5,T1为对照,基质自然沉降,T2~T5经过碾压后,容重分别为对照容重的1.25、1.50、1.75、2.00倍。2012~2013年定期测量1 m内基质体积含水量,通过变异系数评价含水量的时间变异性和垂直、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随着压实程度增加,基质含水量显著增加,时间变异系数和垂直、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变异系数下降。随着植物根系的发展,T1~T4深层含水量的时间变异系数升高。T5浅层含水量的时间变异系数和水平变异系数均较高,由于含...
关键词:
压实 含水量 变异系数 时空异质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段文标 冯静 陈立新
在小兴安岭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混交林林隙及其周围郁闭林分内,通过网格法布点,于2010年7—9月使用TDR200测定中、小林隙I III层的土壤含水量。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基本特征及同一林隙各样点土壤含水量的差异性,利用surfer 8.0软件进行克立格空间局部插值,并绘制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图,分析林隙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小林隙I III土层土壤含水量均呈中等程度变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斑块连接度增大。土壤含水量最大值出现在林隙中心和近中心区域,并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面积扩大并向中心靠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芳玲 徐磊 王克磊 吴震
以不结球白菜品种‘绿星’为试验材料,采用3个光照水平(全光照的100%、60%、30%左右)和3个基质含水量水平(基质最大持水量的100%、80%、40%)的复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光照与基质含水量对不结球白菜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光照强度和基质含水量显著提高了不结球白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但叶绿素a/b以30%光照时最低。在100%光照、80%基质含水量时不结球白菜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表观光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最高,而初始荧光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最低。说明在100%光照下80%基质含水量有利于降低非辐射能量耗散,将更多的吸收光能用于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明池 小岛孝之 田中宗浩 陈杭
将土壤水分控制在不同水平 ,获得了 130个不同含水量的果实。分析表明 :随着果实含水量的减少 ,果实大小、滴定酸含量降低 ,可溶性总糖、糖酸比、色相和硬度增加。在提高糖含量的过程中 ,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提高的幅度并不一样 ,从而改变了 3种单糖占可溶性总糖的比例。果实含水量与果实Brix、糖酸比的相关系数为 - 0 71和 - 0 6 1。
关键词:
草莓 果实含水量 果实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旭 罗孝贵 杨刚 刘昌华 陈松 陈庆东 李超 易春燕
【目的】芫菁是一类重要的药用昆虫,眼斑芫菁又名黄黑小斑蝥,是我国药典中收录的一种重要的动物药。但是斑蝥的规模化人工饲养技术尚不成熟,成为限制斑蝥素类药物开发与利用的瓶颈之一,因此,我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眼斑芫菁规模化饲养技术的研究,本文旨在探究温度和土壤含水量2个基本条件对眼斑芫菁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在实验室内饲养眼斑芫菁,设计了5组温度和5组土壤含水量连续饲养眼斑芫菁6代。【结果】在实验中未发现眼斑芫菁滞育越冬虫态,每年可在室内繁殖3个完全世代。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30℃下孵化率高于其他处理,达到90.01%;32℃下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最短(14和35 d),且羽化率最高(76.00%),但与30℃下无显著差异。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12%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各发育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卵的发育历期最短(32 d),且孵化率最高(90.11%),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最短(14和35 d),且羽化率最高(76.00%)。【结论】综上所述,在实验室内30℃的温度条件和12%的土壤含水量是眼斑芫菁卵、幼虫及蛹的发育最适环境。结果对眼斑芫菁的规模化饲养繁殖提供了技术指导,也为芫菁的生物学研究及今后斑蝥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眼斑芫菁 温度 土壤含水量 最适温湿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国勇 童成立 苏以荣 吴金水 肖和艾
【目的】研究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关系。【方法】标准培养条件(25℃,100%空气湿度)下,应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6个水分梯度下(30%、45%、60%、75%、90%和105%WHC,WHC为最大田间持水量)添加物料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结果】在100d的培养期内,添加物料和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随含水量的提高而增加,且与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线性相关关系。在105%WHC的处理中,添加物料和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均最大,为146μg·g-1和0.76mg·g-1,是其它处理中添加物料和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的1.24~1.68和1.33~3.01倍。100d内,添加物料的矿化率约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文佳 冯林 沈强 潘科 何萍
为探索在保证绿茶品质前提下延长杀青叶贮存时间的最佳方法,通过滚筒加微波叠杀技术,采用自然、送风、低温条件下贮存杀青叶,研究绿茶叠杀后多酚氧化酶(PPO)和含水量的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摊放1 h时PPO酶活性最高可达25.0%;11 h时PPO酶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10.9%、47.0%和83.7%。贮存前期,PPO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作用大,温度是影响PPO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低温摊放PPO酶活性下降最快,其成品茶品质优于送风摊放的。当PPO酶活性和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时,含水量对成品茶加工时品质影响的作用增大。表明采用叠杀法杀青不能完全钝化绿茶的PPO酶活性,送风摊放和低温摊放均...
关键词:
绿茶 叠杀 PPO 含水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植雄 姬长英 潘君拯
用SF-1型外附力、内聚力测定仪测定了中国南方水田土壤对钢的粘附力。为探讨粘附力与机械组成和含水量的关系,将粘粒含量、含水量和粘附力划分为三个水平,以33种土样的有关数据为基础导出了土壤的粘附力与粘粒含量和含水量的模糊关系,并提出了一种用模糊推理法预测土壤对钢的粘附力的方法。
关键词:
水田土壤 粘附 模糊推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汤坚 王成树 黄长春
影响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iana(Bals.)Vuil.)的贮藏的环境稳定因素主要为环境温度及紫外光。孢子含水量高低影响虫生真菌菌株的耐热性,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ae(Soro.))在30min内的半致死...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含水量 抗逆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小改 段春燕 刘改秀 尹伟伦 王华芳
以盆栽牡丹朱砂磊为试材,研究了5种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对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逐渐下降,表观量子效率(AQY)、CO2羧化效率 (CE)、光饱和点降低;光补偿点及CO2补偿点升高。干旱胁迫下,光合速率的下降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轻度干旱胁迫下(土壤相对含水量55%-40%)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严重干旱胁迫下(土壤相对含水量20%)非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牡丹光合作用的最适SRWC为70%左右。
关键词:
牡丹 土壤相对含水量 光合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郜森 王恩煜 朱昌伟 杨小振 房爱民 赵晓彤 马含月 张显
[目的]研究在日光温室秋季滴灌栽培条件下,土壤不同含水量对厚皮甜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土壤水分处理。[方法]以厚皮甜瓜品种“农大甜6号”为材料,在甜瓜全生育期内,设置6个土壤水分处理,其灌水下限、上限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5%~80%(T1)、65%~90%(T2)、65%~100%(T3)、75%~80%(T4)、75%~90%(T5)和75%~100%(T6),探究土壤不同水分处理对温室甜瓜株高、茎粗、果实形态、产量、品质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基于果实品质指标对各水分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除伸蔓期外,不同水分处理对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温室甜瓜株高与茎粗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水分处理除对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外,对果实横径、果肉厚度、单瓜质量和可溶性总糖、V_C、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影响显著。除V_C含量外,灌水下限相同时,上述指标随着灌水上限的提高而增加;灌水上限相同时,上述指标在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65%处理中的表现整体优于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75%的处理。综合考虑可溶性总糖、V_C、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个果实品质指标的表现,不同水分处理对甜瓜品质影响的隶属函数值排序为T3(4.85)>T6(3.00)>T2(1.95)>T5(1.82)>T4(1.26)> T1(1.20),且以T3处理果实产量与综合品质最高。[结论]陕西关中地区温室厚皮甜瓜在秋季全生育期植株生长过程中,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100%,在此条件下甜瓜各项指标表现均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玉兰 汪晓峰 景新明 林坚
以粳稻幸实(OryzasativaL.subsp.japonicacv.Xingshi),籼稻桂早2号(OryzasativaL.subsp.indicacv.Guizao2)水稻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含水量水稻种子在-20℃和室温(25℃)条件下贮藏5年后的活力变化及其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适度超干处理能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种子活力保持与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密切相关。籼稻桂早2号种子耐干性较强,在含水量降至2.4%时,种子活力与5.8%相比无显著差异,而粳稻幸实种子活力极显著下降。不同含水量水稻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与种子活力呈正相关,ABA含量、磷脂酶活性随含水量降低...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含水量 贮藏寿命 生理生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顺华 郑晓鹰 邢宝田
不同含水量梯度的铝箔袋包装甜椒(甜杂六号)和大白菜种子(小杂55),在40℃恒温条件下人工老化,老化时间分别为4d、10d、20d、35d。其种子活力在不同的含水量水平有明显的差别,而且有一个含水量阈值。这两种蔬菜种子在铝箔袋包装条件下贮藏的含水量阈值均为6%。含水量在6%以下时,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的变化表现为缓慢下降;含水量在6%以上时,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大幅度的下降。6%的含水量为甜椒和大白菜种子在精包装条件下贮藏的含水量上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崔向新 高永 刘彩云
摸清塌陷区土壤水分状况是采煤塌陷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前提。根据相似可比原则,应用空间对比法研究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补连塔矿区0~100 cm层土壤含水量对采煤塌陷的响应,探索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塌陷地土壤水分退化的空间变化,为困难立地土地复垦提供理论指导。试验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增大了沙丘水分损失量,塌陷程度与土壤含水量呈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P<0.05)。与对照区相比,塌陷区含水量在时间和空间变化上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时间角度来看,不论降雨季节还是干旱季节,塌陷区含水量均低于对照区,与对照区相比,2005年和2004年塌陷区土壤含水量分别降低了16.55%和14.73%;从空间位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左玉萍 贾志宽
采用秸秆与土壤混合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秸秆分解时对土壤含水量的需求以及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主要影响秸秆前期的分解,在土壤含水量为20.0%和15.0%的条件下,秸秆分解率在第10天分别为30.73%和14.01%,在第60天分别为52.90%和43.20%。同时,秸秆在分解过程中可以释放出水分,从而提高土壤含水量,并使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加入秸秆组的土壤含水量在第50天比对照组高出5.41%,说明秸秆还田的保水、增墒作用非常显著。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秸秆分解 水分动态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