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09)
2023(14426)
2022(12352)
2021(11566)
2020(9624)
2019(21781)
2018(21646)
2017(41283)
2016(22674)
2015(25249)
2014(24907)
2013(24881)
2012(22634)
2011(20450)
2010(20140)
2009(18320)
2008(17743)
2007(15535)
2006(13640)
2005(11411)
作者
(68338)
(57282)
(56544)
(53680)
(35816)
(27533)
(25402)
(22622)
(21556)
(19984)
(19126)
(19094)
(17987)
(17690)
(17678)
(17444)
(17316)
(16745)
(16231)
(16012)
(14703)
(13832)
(13619)
(13095)
(12924)
(12823)
(12563)
(12485)
(11572)
(11570)
学科
(88973)
经济(88870)
(66923)
管理(58520)
(50739)
(45092)
企业(45092)
方法(38872)
数学(34036)
数学方法(33689)
农业(33633)
业经(24866)
中国(22032)
(20573)
(20400)
地方(18634)
(16369)
贸易(16362)
(16131)
(15926)
技术(14341)
环境(13950)
(13710)
理论(12650)
农业经济(12526)
(12458)
(12424)
(12417)
财务(12359)
财务管理(12337)
机构
学院(321467)
大学(319447)
管理(127225)
(123609)
经济(121009)
理学(112138)
理学院(110848)
管理学(108816)
研究(108356)
管理学院(108278)
(80781)
中国(79341)
科学(72841)
(67009)
农业(62805)
业大(61725)
(55716)
研究所(51546)
(51521)
中心(49982)
(45604)
财经(42169)
(41914)
师范(41376)
北京(41171)
农业大学(40206)
(38660)
(38113)
(36961)
经济管理(35649)
基金
项目(231801)
科学(180464)
基金(167809)
研究(163699)
(149300)
国家(147983)
科学基金(125496)
社会(102055)
社会科(96258)
社会科学(96231)
(92420)
基金项目(90838)
自然(84210)
自然科(82196)
自然科学(82173)
自然科学基金(80701)
(77430)
教育(72844)
编号(66987)
资助(66918)
成果(52269)
重点(51570)
(50019)
(49749)
(48311)
创新(45061)
科研(45009)
课题(44820)
计划(44510)
(42555)
期刊
(134909)
经济(134909)
研究(85579)
(82301)
学报(62899)
中国(59002)
农业(55849)
科学(54454)
大学(46480)
学学(44618)
管理(39960)
(36075)
教育(30037)
业经(29159)
(26421)
金融(26421)
(25945)
技术(24302)
(19645)
业大(19268)
经济研究(19230)
问题(19153)
财经(18991)
科技(17958)
农业大学(16173)
(16037)
图书(15147)
农业经济(15037)
资源(14996)
技术经济(14780)
共检索到450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红升   詹露露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识别出8324个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采用OLS回归模型,以非留守儿童为参照,先分析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再检验其稳健性、分析其异质性,最后揭示教师支持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业表现明显更差、心理压力明显更大;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显著负向影响有别于非留守儿童,学业压力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更小,而心理压力的影响更大,且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因家庭收入水平差异和父母文化水平差异而存在异质性,家庭收入水平不高者和父母文化水平低下者的学业表现更容易受压力感知的负向影响;教师支持在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中未发挥调节作用,但却显著弱化了心理压力对非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负向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红升   詹露露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识别出8324个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采用OLS回归模型,以非留守儿童为参照,先分析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再检验其稳健性、分析其异质性,最后揭示教师支持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业表现明显更差、心理压力明显更大;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显著负向影响有别于非留守儿童,学业压力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更小,而心理压力的影响更大,且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因家庭收入水平差异和父母文化水平差异而存在异质性,家庭收入水平不高者和父母文化水平低下者的学业表现更容易受压力感知的负向影响;教师支持在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中未发挥调节作用,但却显著弱化了心理压力对非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舟航  王晓兵  罗仁福  张林秀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比例的快速增加,农村流动家庭面临着将子女留在农村公立学校就读,或是把子女带到务工所在城市公立学校或打工子弟学校就读的艰难选择。文章使用作者调查的在上海打工子弟学校上学的安徽籍学生和安徽籍学生户籍所在地农村公立学校上学的儿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估计不同类型学校就读学生之间的数学成绩差距并分析造成差距的原因。研究发现,安徽农村小学学生的数学成绩要远好于安徽籍在上海打工子弟学校就读学生,学生个人和家庭特征只能解释小部分数学成绩差距,学校设施、班主任质量才是造成学生差距的最关键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吕利丹  
数据分析表明:农村留守儿童进入高中学龄阶段后,教育机会急剧下降。受父母外出流动影响,高中学龄农村留守儿童终止学业后很快就外出打工,身份过早地从"农村留守儿童"转换为"新生代农民工",很有可能对其未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为了对高中学龄农村留守儿童终止学业的影响做深入研究,文章利用"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通过构造以平均月收入对数为因变量的6个线性回归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守经历、外出年龄等自变量与当前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回归结果证明:留守经历、外出时间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都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得到的留守经历与收入之间的互动关系,还可以对该年龄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机会急剧下降现象做出新的解释。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朱丹  易红  鲁志敏  
采用学业求助问卷对188名留守儿童与209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业求助行为与求助对象上差异显著;农村留守儿童在执行性求助行为方面性别主效应显著,在回避性求助行为方面性别与年级交互效应显著。寄养儿童回避性求助行为得分显著高于非寄养儿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晓晗  郑磊  
根据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家庭的代际闭合包括父母在家庭内部与子女的交流以及在家庭外部与教师和其他家长的联系,这种社会资本形态会影响儿童学业表现。然而基于甘肃基础教育调查数据,发现西部农村家庭的代际闭合对子女学业表现并无显著影响。对此提出三种可能的解释:(1)农村儿童的学业表现主要取决于家庭经济资本而非社会资本;(2)农村父母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制约了社会资本在促进儿童教育发展上的作用;(3)现有的社会资本测量指标不能准确度量农村家庭父母的育儿方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姚计海  毛亚庆  
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是我国农村教育与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对西部10个省市自治区的8627名农村小学生进行调查,重点考察留守儿童的学业自我概念、师生关系和学校态度等学业心理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学校管理对策。研究结果发现:非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状况表现最好;父母都外出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状况好于父母单方外出的留守儿童;父母单方外出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状况表现不佳,尤其是仅母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状况最为不佳,值得关注。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聂景春  周倩  欧阳宏  高佳源  汤蕾  
本文基于对31所农村初中995名低视力学生开展的一项随机干预实验,检验了低视力学生眼镜使用行为中的同伴效应。研究发现,学生的配镜行为和戴镜行为中均存在同伴效应,同伴的配镜和戴镜情况会显著影响低视力学生本人是否配镜和戴镜。同伴效应的影响效果并非线性,可能存在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也就是说,同一班级内学生的配镜和戴镜比例可能在某较低水平处于稳态,需要较大的外部冲击才能打破这一低水平均衡陷阱。本文还发现,同伴的眼镜使用行为也会对学生本人的学业表现产生影响。同伴效应的存在表明,相关部门需要对学生眼镜使用行为进行外部干预,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雪梅  赵可云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了教育领域的新革命,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推进产生了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教育数据。大数据的规模性、多样性、实时性的特性及描述、预测等基本功能,使教育与大数据的结合实现了个性化定制、优质化反馈和精准化预测。本文结合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及学习者学习特点,分析了教育大数据解决学习者学业问题的价值,设计了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学业预警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信息库、数据分析、可视化反馈、预警与干预、干预效果评测六个相互联通的子系统),并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例构建了学业预警的指标体系,针对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剖析。最后,对系统有效实施的条件及可行性进行了阐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军  郑晓冬  方向明  
作为我国特有的发展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和公众关注。但是,已有关于留守与农村儿童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者的短期关系,考察"留守经历"对农村儿童长期发展的影响研究相对鲜见。事实上,留守不仅对儿童期的短期影响产生作用,同时也将对其成年后的长期发展发挥长远影响,而后者与个体的生活与就业质量、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回顾了留守经历与农村儿童发展的基本逻辑,然后系统梳理了留守经历对学业成就、精神健康、就业质量、主观幸福感等长期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指出了现有研究在结果变量、时间维度、群体差异上可能存在的不足。本研究认为,未来相关研究还需纳入城市留守儿童、扩展童年期经历,以及聚焦子女随迁政策转向。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本研究将为留守儿童长期发展问题的化解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人力资本积累提供文献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陆继霞  叶敬忠  
本文认为,同辈群体是留守儿童社交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对留守儿童的价值观、行为和情感等多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尤其值得重视。基于此,提出了学校及教师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同辈群体(多为留守儿童的同学)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和针对青春期特点的一些教育等建议,以促进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更加健康。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强  叶昱利  姜太碧  
儿童辍学是比学习成绩下降更为严重的教育问题。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本文在发现其它情况均相同条件下,母亲外出显著增加了小学、初中、高中留守儿童辍学概率,且该影响在各个学龄段间有显著差异。父母均外出增加了小学、高中阶段留守男孩辍学的概率,但对留守女孩任何阶段的辍学概率没有显著影响。母亲外出的影响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显著、21世纪初期不再显著,到2015年再次显著的变化。父亲外出的影响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增加、21世纪初期降低留守儿童辍学率的变化,因而从整个时期来看父亲外出对留守儿童辍学的概率没有显著的影响。父母均外出的影响经历了2015年之前不显著,在2015年变得显著的变化。近期的变化提醒我们应从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治理等多方面入手,逐步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绘  龚欣  尧浩根  
本文利用福特基金会课题组2008年初对北京市流动儿童教育状况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概率选择模型考察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流动儿童转学次数的增加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特别是对女童、初中阶段和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负面影响更大。分性别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只对男童有积极的影响,说明流动儿童家庭可能更倾向于增加男童的教育投入;在分教育阶段模型中,家庭生活状况只在初中有显著正影响;在分学校类型模型中,家庭经济状况在公立学校和有证打工子弟学校有显著正影响。研究建议减少公立学校接受流动儿童的限制,规范收费制度,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流动儿童特别是女童和高年级的学生提供经济资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玉菡  孙良媛  田璞玉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对留守儿童知识和道德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梅州市1327个样本,从对比的视角对留守儿童学校教育进行研究后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和道德品行上的表现均不如非留守儿童。通过使用ordered logit和二值logit模型分析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影响因素后发现:监护人缺乏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社会负面价值观传播是阻碍留守儿童学习提高的重要原因。父母外出和乡村道德约束功能凋敝对留守儿童道德教育负面影响最大,但教师的关心和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弥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玉菡  孙良媛  田璞玉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对留守儿童知识和道德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梅州市1327个样本,从对比的视角对留守儿童学校教育进行研究后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和道德品行上的表现均不如非留守儿童。通过使用ordered logit和二值logit模型分析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影响因素后发现:监护人缺乏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社会负面价值观传播是阻碍留守儿童学习提高的重要原因。父母外出和乡村道德约束功能凋敝对留守儿童道德教育负面影响最大,但教师的关心和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弥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