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5)
- 2023(10851)
- 2022(9186)
- 2021(8719)
- 2020(7461)
- 2019(16611)
- 2018(16830)
- 2017(31138)
- 2016(17046)
- 2015(18996)
- 2014(18522)
- 2013(17379)
- 2012(15628)
- 2011(14084)
- 2010(14568)
- 2009(13502)
- 2008(12926)
- 2007(11459)
- 2006(10059)
- 2005(8769)
- 学科
- 济(59257)
- 经济(59169)
- 管理(45370)
- 业(42872)
- 企(33674)
- 企业(33674)
- 方法(27426)
- 数学(23790)
- 数学方法(23173)
- 农(20543)
- 中国(16383)
- 学(16121)
- 财(14720)
- 农业(14079)
- 业经(13488)
- 理论(13469)
- 制(12784)
- 地方(10928)
- 贸(10206)
- 贸易(10199)
- 银(9979)
- 银行(9948)
- 易(9862)
- 体(9835)
- 和(9605)
- 行(9580)
- 融(9489)
- 金融(9480)
- 环境(8935)
- 技术(8926)
- 机构
- 学院(233007)
- 大学(230163)
- 管理(86414)
- 济(83676)
- 经济(81664)
- 研究(78646)
- 理学(74856)
- 理学院(73974)
- 管理学(71907)
- 管理学院(71529)
- 中国(58559)
- 科学(52130)
- 京(48709)
- 农(43290)
- 所(40605)
- 财(39538)
- 研究所(37415)
- 业大(37379)
- 中心(36148)
- 江(35816)
- 农业(34198)
- 范(32705)
- 师范(32273)
- 财经(31184)
- 北京(29998)
- 院(28912)
- 州(28539)
- 技术(28418)
- 经(28283)
- 师范大学(25601)
- 基金
- 项目(161608)
- 科学(126862)
- 研究(115812)
- 基金(115729)
- 家(103163)
- 国家(102349)
- 科学基金(86839)
- 社会(70454)
- 社会科(66507)
- 社会科学(66487)
- 省(65036)
- 基金项目(60555)
- 自然(58490)
- 自然科(57221)
- 自然科学(57205)
- 自然科学基金(56125)
- 教育(55562)
- 划(55283)
- 编号(48414)
- 资助(47705)
- 成果(39472)
- 重点(37404)
- 课题(34400)
- 部(34368)
- 发(34155)
- 创(33738)
- 创新(31457)
- 科研(31348)
- 计划(30700)
- 大学(29620)
共检索到338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明洪 涂开均
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有对口帮扶和维稳工作的双重压力。在压力源、压力点和压力氛围的作用下,精准扶贫中的扶贫责任人、扶贫责任单位和扶贫帮扶单位等扶贫群体构成了独特的压力分解与承接工作机制。在此背景下,扶贫群体由于所面临和所分解的压力不同,因此其主体行为和行动特征也就各不相同。而作为被扶贫者的贫困群体,由于其所依赖的扶贫群体的压力和资源不同,使得前者的行为也各不相同,角色特征也会出现异化。总体来看,扶贫过程中存在着扶贫压力或过重、或不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适当减轻扶贫者的任务压力,又需要增加被扶贫者的利益压力,从而回到科学扶贫的道路上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伦 李丹妮 苟文峰
随着扶贫模式变迁,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扶贫开发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机制演化。扶贫开发的施策单元由县域、村落延伸到家户,扶贫抓手经由建设基础设施、培育重点产业逐步向贫困村社区参与、底部资源整合转变,再进一步转向有利于贫困户家庭发展能力发现与构建的底层机制创新。与之相应,旅游扶贫几乎同步经历了以产业为核心带动扶贫,以扶贫为目的引进产业项目进而再转向旅游与扶贫机制对接融合,经历了产业自发、项目自觉、机制自洽三种机制演化形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伦 李丹妮 苟文峰
随着扶贫模式变迁,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扶贫开发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机制演化。扶贫开发的施策单元由县域、村落延伸到家户,扶贫抓手经由建设基础设施、培育重点产业逐步向贫困村社区参与、底部资源整合转变,再进一步转向有利于贫困户家庭发展能力发现与构建的底层机制创新。与之相应,旅游扶贫几乎同步经历了以产业为核心带动扶贫,以扶贫为目的引进产业项目进而再转向旅游与扶贫机制对接融合,经历了产业自发、项目自觉、机制自洽三种机制演化形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郎亮明 张彤 陆迁
探索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减贫相结合的科技扶贫模式,是我国目前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重点。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为例,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其减贫机制,并运用陕西省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748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科技扶贫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具有显著减贫效应,即农户通过参与农业科技培训、主导产业示范、农业信息服务和产业组织化带动4种扶贫方式,不仅能提高其家庭农业收入,也能降低家庭贫困发生的概率;(2)不同科技扶贫方式的减贫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业科技培训的减贫效应较为突出,而农业信息服务的减贫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3)建档立卡贫困户科技扶贫参与度低于非贫困户。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与组织保障的力度,引导高校优势科技资源与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精准对接,借鉴"西农模式"为深入推进区域精准扶贫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
产业示范站 科技扶贫 减贫效应 西农模式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耀 杨金燕 唐艳 黄成敏 刘本洪 唐亚
四川秦巴山区位于川北和川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秦巴山区多年来一直属于国家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作为"十三五"期间四川省推进精准扶贫攻坚的重要地区之一,研究其贫困特征及扶贫模式对四川省、秦巴山区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秦巴山区的贫困痼疾存在已久,盲目的开发在导致资源浪费的同时,进一步加重了贫困。通过对主要致贫原因的分析和对创新科技扶贫、旅游扶贫开发扶贫以及新型城乡一体化扶贫等3种模式的SWOT分析,提出了四川秦巴山区实施精准扶贫的3点建议。
关键词:
贫困特征 扶贫模式 四川秦巴山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沈茂英 杨萍
生态扶贫是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理念在扶贫开发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特色扶贫道路的核心内容。我国从1998年陆续实施的重点生态建设项目,不仅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成效,为生态扶贫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本文系统论述了实施生态扶贫的四大战略意义,明确界定了生态扶贫概念与生态扶贫的五大类型,提出了新时期生态扶贫建设的重点领域与制度保障。
关键词:
生态扶贫 内涵特征 运行框架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庆捷 牛乙钦
贫困治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基层工作的核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是贫困治理的重要手段。全国乡村出现了形式多样的产业扶贫模式。依据产业经营主体的所有制性质和土地利用方式两项标准,可以划分出"村营市场主体""、企业承包制"和"企业示范经营制"三类产业扶贫模式。考察扶贫模式绩效,应考虑三个评价标准,即收入增加、对政府扶贫资金依赖性和贫困户参与生产程度。案例研究显示,"村营市场主体模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公益性,但对村干部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企业承包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企业示范经营模式"形式灵活,有利于激发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但二者都面临企业、村集体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基于案例分析提炼出产业模式和扶贫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定量绩效评估提供了理论准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涂锐
最新阶段的官方扶贫开发是以产业扶贫为主要内容的"一主两翼",目的是更有针对性的帮助西部地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文章认为,要想创建更加适合西部地区环境资源的产业模式,就一定要立足于原有的发展资源,充分利用当地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以及现有的产业资源,积极探索出有助于发展西部地区环境资源产业的重要战略: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区域战略产业的选择及营造环境资源产业运作的市场氛围。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环境资源型产业 扶贫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陕立勤 kangShou Lu
中国扶贫事业开展20多年以来,反贫困特点和扶贫需求发生很大变化,政府扶贫战略重点也由贫困区域转向贫困户。但在扶贫到户的实践中,长期实行的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受到政府失灵的困扰,扶贫资源难以有效地到达贫困户。本文运用"x低效率"理论和组织分析的方法对传统的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的资源配置效率及组织效率进行分析思考,从组织角度解释政府失灵的原因。最后得出,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需面临制度转型,并提出政府与NGO合作的扶贫新模式思路。
关键词:
政府主导 扶贫 效率 NGO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涂锐
最新阶段的官方扶贫开发是以产业扶贫为主要内容的"一主两翼",目的是更有针对性的帮助西部地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文章认为,要想创建更加适合西部地区环境资源的产业模式,就一定要立足于原有的发展资源,充分利用当地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以及现有的产业资源,积极探索出有助于发展西部地区环境资源产业的重要战略: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区域战略产业的选择及营造环境资源产业运作的市场氛围。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环境资源型产业 扶贫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涂锐
最新阶段的官方扶贫开发是以产业扶贫为主要内容的“一主两翼”,目的是更有针对性的帮助西部地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文章认为,要想创建更加适合西部地区环境资源的产业模式,就一定要立足于原有的发展资源,充分利用当地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以及现有的产业资源,积极探索出有助于发展西部地区环境资源产业的重要战略: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区域战略产业的选择及营造环境资源产业运作的市场氛围。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环境资源型产业 扶贫模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海燕 杜瑶瑶
在乡村旅游扶贫对接的过程中,贫困地区可能面临着在旅游资源禀赋受限情况下进行开发以及保障贫困人口作为主要受益者的两大挑战。以湖南省302个旅游扶贫重点村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2的空间分析工具、地理探测器以及矢量化后的湖南省数字高程图(DEM)对旅游扶贫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并综合理论研究成果梳理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湖南省旅游扶贫重点村的Moran’s I指数为0.65,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且集聚性特征显著;2)全省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分布并不均衡,湘北平原地区和湘东山丘区为中低密度核心分布区,湘南山丘区为双密度核心分布区,湘西山地和湘西北山原山地区为多密度核心分布区;3)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是影响旅游扶贫重点村空间分异性的关键因素,旅游人数和可支配收入的解释度较强,而地形地貌和交通制约着基础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最后,建议旅游扶贫过程中应考虑空间分异性影响下各个旅游重点扶贫村发展模式存有差别,进一步识别正确的扶贫路径,并巩固旅游扶贫成果。
关键词:
旅游扶贫 空间分布特征 发展模式 湖南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晓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在2020年要实现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目标,并提出"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新华
进入小康社会,相对贫困成为扶贫工作新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复杂社会网络的含义和理论基础进行的梳理,探讨了构建复杂社会网络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复杂社会网络视角下扶贫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此,应构建稳定的农村社会网络、大力发展教育扶贫工程和做好脱困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的有序衔接工作,打通贫困地区复杂社会网络的增收渠道,持续做好扶贫工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雨磊 苏杨
本文对中国的脱贫成就给出了一个从"中国之治"看"中国之制"的理论解释框架。中国近些年的脱贫成就全球罕见,这个成就的基础是经济增长,但是将经济增长的红利高效转化为脱贫成就,这还有赖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形成的国家治理体制及相关运行机制。本文将扶贫领域的这个机制定义为精准行政扶贫模式,其由行政统筹机制、资金机制、扶贫干部队伍管理机制、村组织建设机制、考评和问责机制组成,将扶贫工作要素全部纳入其中,且考评和问责机制又能反过来作用于其他机制,形成一种从行政管理角度来看闭合且具有信号和反馈系统的精准运行机制。这样的模式,不仅能集中行政力量高效精准地进行扶贫,且将扶贫工作与其他行政工作有效衔接、协作,使行政体系整体成为扶贫体系。这一模式是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治理体制的集中体现,但相对下阶段乡村振兴等目标也有不适应之处,还需要加强与社会、市场力量的协同治理,才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