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5)
- 2023(12677)
- 2022(10864)
- 2021(10191)
- 2020(8724)
- 2019(19113)
- 2018(19122)
- 2017(35508)
- 2016(19912)
- 2015(21974)
- 2014(21721)
- 2013(20376)
- 2012(18705)
- 2011(16788)
- 2010(17250)
- 2009(16542)
- 2008(16128)
- 2007(14882)
- 2006(13109)
- 2005(12022)
- 学科
- 济(68799)
- 经济(68681)
- 管理(62024)
- 业(54713)
- 企(45403)
- 企业(45403)
- 方法(29323)
- 数学(24974)
- 数学方法(24429)
- 财(23854)
- 农(22527)
- 制(20336)
- 中国(20121)
- 业经(16686)
- 学(15631)
- 体(15054)
- 农业(14705)
- 理论(13913)
- 务(13479)
- 财务(13424)
- 财务管理(13386)
- 银(13054)
- 银行(13028)
- 企业财务(12652)
- 行(12461)
- 融(12287)
- 金融(12279)
- 地方(12262)
- 贸(12065)
- 贸易(12057)
- 机构
- 学院(270799)
- 大学(268776)
- 济(102035)
- 经济(99534)
- 管理(99336)
- 研究(90777)
- 理学(84679)
- 理学院(83729)
- 管理学(81772)
- 管理学院(81277)
- 中国(69601)
- 京(56834)
- 科学(55796)
- 财(53895)
- 所(46236)
- 农(46022)
- 中心(42568)
- 江(42566)
- 研究所(41442)
- 财经(40923)
- 业大(39564)
- 经(36887)
- 农业(35972)
- 范(35810)
- 北京(35430)
- 师范(35368)
- 州(34029)
- 院(33161)
- 技术(31343)
- 经济学(31068)
- 基金
- 项目(178450)
- 科学(139433)
- 研究(132499)
- 基金(127128)
- 家(110962)
- 国家(109975)
- 科学基金(93580)
- 社会(82950)
- 社会科(78287)
- 社会科学(78270)
- 省(71597)
- 基金项目(65379)
- 教育(63072)
- 划(59814)
- 自然(59238)
- 自然科(57901)
- 自然科学(57887)
- 自然科学基金(56794)
- 编号(55231)
- 资助(52646)
- 成果(47067)
- 重点(40802)
- 课题(39793)
- 部(39186)
- 发(37495)
- 创(37249)
- 制(37045)
- 创新(34830)
- 项目编号(34322)
- 性(34204)
共检索到415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成举
"军令状"式扶贫管理机制,有助于地方政府在扶贫工作中自我施压并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压力性体制下的"扶贫军令状"在由上而下的巨大工作压力和运动式治理中,往往会导致地方政府扶贫工作的一系列应对策略,从而扭曲扶贫工作的初衷和本质,进而造成政府贫困治理的失灵。"扶贫军令状"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但也可能会制约其他主体参与贫困治理。充分发挥"扶贫军令状"的积极功能,不仅需要对扶贫工作中的部分制度进行改革,同时还要建立地方政府扶贫压力的调节机制,加快多元主体贫困治理机制的建设,实施差异性的扶贫工作考核机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尧磊 张国磊
“环保军令状”是一种具有中国本土实践特色的有效环境治理工具,是在环境治理领域压力型体制下目标责任制的文本载体及其治理效力的体现,具有党政协同、责任—利益连带和高位推动的实践特质。在“环保军令状”具体运作过程中,通过政治动员与目标责任的确定、目标量化与指标体系的形成、指标下移与任务逐级明确以及任务考评与奖惩手段的应用,地方党政组织与工作人员的环保责任得到夯实,从而环境治理成效不断提高。然而,在此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存在以减代治与数据造假等的策略性应对,可能导致环境治理陷入困境。对此,需要在柔性化治理、弹性化治理与技术式治理理念指导下,通过充分发挥新兴政策工具效力,提升环保任务制定、分解与考核的弹性,树立技术治理的思维以及促进技术治理的应用,予以纠偏。
关键词:
环保军令状 压力型体制 目标管理责任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邢成举
政府主导是中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经验和基本特征,理解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偏离现象需要从政府贫困治理的逻辑入手。本文研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级政府在贫困治理当中遵循的主导行动逻辑及其在贫困治理中的主要表现。研究发现,不同层级间政府拥有差异化的贫困治理逻辑,其中中央与省级政府在贫困治理当中主要遵循政治逻辑,地市级地方政府主要遵循行政逻辑,而县乡(镇)地方政府主要遵循治理逻辑,不同的贫困治理逻辑在实践中形成紧张关系甚至是带来目标冲突,进而导致精准扶贫实践的偏离。因此,解决精准扶贫的实践偏离问题,本文认为需要系统地弥合多层级政府贫困治理的逻辑张力,形成责权利深度融合的贫困治理机制,强化对基层政府贫困治理逻辑的支持,避免行政逻辑对贫困治理逻辑的不当干预,以此形成政府贫困治理的强大合力,推动脱贫攻坚任务的早日完成。
关键词:
贫困治理 多元逻辑 精准扶贫 逻辑弥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小聪 吴高辉 李刘兴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围绕连片特困区L县的产业扶贫政策执行过程,旨在探讨县域内产业政策执行行为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县域产业扶贫既是回应县域产业转型的客观行动,也是顺应地方考核的政绩冲动,由此造成"脱节"现象。(2)政策执行中,县委县政府试图运用"超常规施压"和"超常规问责"的双重压力机制推动政策实施;而乡党委、政府以及县直部门则在双重压力机制下陷入三重困境,并引发策略性应对机制;乡政府为了走出困境将扶贫压力向村两委传导,引发村两委干部的选择性阐释机制。(3)政策执行中的多重行为差异根源于政策本身的缺陷、政策执行者的风险规避和自有余地以及行政体系运作特征与乡土社会运作模式的不适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蒋南平 田媛
中国的贫困标准与政府的扶贫投入关系到抉择公平。确立客观的贫困标准,是抉择公平的前提;有效的扶贫投入是抉择公平的基础;而抉择公平的实现,则有赖于贫困标准与扶贫投入的和谐。在现有贫困标准下,政府的扶贫投入应首先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问题,其次应解决贫困人口受教育、培训等根本性脱贫问题,最后再解决贫困人口普遍福利的问题,从而实现抉择公平。
关键词:
抉择公平 贫困标准 扶贫投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毅 黄承伟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201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到2020年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还有4年,农村还有超过4300万的贫困人口,今后4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毅 黄承伟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201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到2020年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还有4年,农村还有超过4300万的贫困人口,今后4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政府 扶贫攻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军令状"式的科研管理似乎成了当下中国大学的一种时尚,一些大学为了提高科研水平,层层部署,逐级动员,颇有"大干快上"的劲头。尤小立在2月24日的《科学时报》撰文认为,且不说"军令状"式的科研管理是否必要,仅从可能性上看就很成问题。现在,各大学都在比拼谁拿到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数量多,甚至科研经费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波
我国精准扶贫正处于脱贫攻坚时期,精准扶贫的目标是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实现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贫困退出标准,从而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结合贫困村治理主体和治理对象关系,即村干部、驻村干部、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及其相互间关系,建构贫困村治理网络结构,行动者的行动受结构位置和行动者个体理性共同影响。在贫困村治理网络结构中,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作为治理主体是结构中间位置,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分别处于结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村干部、驻村干部、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形成差异性的结构关系,表现为"行为性强联结关系""结构性强联结关系""结构性弱联结关系"和"行为性弱联结关系"。同时,由于围绕贫困户脱贫的压力型目标,使贫困村治理呈现出中心式治理的结构特征。贫困村中心式治理特征的优化,关键是发挥贫困户的主体性地位,提升非贫困户的参与性,强化村干部的治理角色,从而实现贫困村的治理有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骏
消除与减缓农村贫困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消除贫困的根本之计。本文结合实际,论述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及扶贫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及改革途径。
关键词:
扶贫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体制改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小军 胡多
2020年我国成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减贫治理的重点迈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在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扶贫重点也将向解决"相对贫困"转变,同时面临职业教育之"供"与相对贫困治理之"需"不平衡等问题。其目标转向主要体现在战略导向由"脱贫攻坚"转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功能定位由"技术培训"转向"赋权提能",扶贫对象由"宏观普惠"转向"微观精准"。职业教育在实践上,一是要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创新职教扶贫模式;二是要制度赋能释放发展活力,优化相对贫困治理环境;三是要精准对接相对贫困人口,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四是要"多元主体"共融共建,构建职教扶贫"共同体"。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承伟 覃志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减贫形势变化,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结构先后呈现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贫困县瞄准为重点、贫困村瞄准为重点等阶段性演进特点。精准扶贫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国家推动新一轮扶贫攻坚和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新格局的一项重要扶贫机制创新。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帮扶资源供给与扶贫需求未能最优匹配,帮扶资源动员非制度化,社会组织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的制度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加以解决。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任伍 肖彦博 唐常
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进入以相对贫困、精神贫困为特征的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韧性和迁移性导致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发生转型,出现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一维贫困向多维贫困、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收入型贫困向消费型贫困、原发性贫困向次生性贫困、农村贫困向城市贫困转移等六大特征。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发展的动态性和贫困成因的多源性,决定了贫困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加大了贫困治理难度,产生了新的贫困治理诉求。贫困治理需要围绕"相对贫困""精神贫困"的治理重心,以"攻心"为上,克服贫困治理碎片化、重塑整体性治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施城乡一体化治理,摒弃运动式治理、建立制度性治理体系,实施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双轮驱动,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多维动态识别标准,出台"贫困治理法",加强"贫困耻感文化"建设,发挥社会企业在贫困治理中的潜力,发掘贫困者内在的正能量,克服"穷人心态",扩展相对贫困者"带宽",矫正个体失灵,消除代际贫困,实现贫困的最优化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洪名勇 吴昭洋 王珊
本文构建了一个以村庄为基本分析单位的"贫困指标规模分解—指标供需状态—基层民主识别方式—扶贫云系统动态管理"整体性理论分析框架。研究表明:(1)就贫困户指标的规模识别而言,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存在博弈,且现行自上而下的贫困户规模分解方式使得村级贫困户指标供需关系处于弱均衡状态;(2)基于状态约束的数理模型分析表明,贫困户识别的基层民主方式在制度执行层面有效但精准性较弱,不可避免地出现相对贫困人口替代绝对贫困人口的低效识别状况;(3)低效识别的现实使得"扶贫云"系统存在信度和效度双重不足,进而导致"行政式"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钢 乔海程
信息扶贫是当今信息化时代扶贫的题中应有之义,准确把握我国贫困地区信息贫困的状况及程度是实行信息扶贫的前提条件。本文选取河南省两个国家级贫困县作为研究样本,运用专家评价法对相关指标进行赋值,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信息贫困测评指标体系,以期对农村贫困地区的信息贫困程度给予客观准确的量化反映。研究结果显示:(1)国家级贫困县的信息贫困程度更高,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在现有信息贫困指标中,信息化应用最受重视,而不重视信息化服务。(3)三个一级指标所属的二级指标中排名第一、第二的权重指标分别为:移动终端(手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