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48)
2023(4353)
2022(3570)
2021(3653)
2020(3029)
2019(6972)
2018(6739)
2017(12628)
2016(6705)
2015(7850)
2014(7400)
2013(7645)
2012(7314)
2011(6882)
2010(6675)
2009(6303)
2008(6166)
2007(5128)
2006(4544)
2005(4298)
作者
(18345)
(15359)
(15350)
(14809)
(9845)
(7332)
(6954)
(6001)
(5912)
(5429)
(5298)
(5059)
(5028)
(5016)
(4868)
(4809)
(4681)
(4488)
(4442)
(4071)
(4066)
(3678)
(3638)
(3515)
(3430)
(3412)
(3222)
(3126)
(3111)
(3036)
学科
(33019)
经济(32988)
管理(17279)
(16214)
方法(15013)
数学(14044)
数学方法(13979)
(12279)
企业(12279)
中国(12173)
(9273)
贸易(9267)
(9049)
(7735)
(7572)
(6682)
关系(5457)
(5338)
(5214)
银行(5208)
(5204)
(5103)
业经(5072)
(5027)
(5013)
金融(5013)
农业(4844)
环境(4834)
(4542)
(4273)
机构
大学(101918)
学院(97270)
(52761)
经济(52179)
研究(40683)
管理(35799)
中国(32501)
理学(30803)
理学院(30447)
管理学(30146)
管理学院(29956)
(22258)
(22032)
科学(21087)
(20276)
研究所(18405)
经济学(18267)
财经(18213)
中心(17151)
(16993)
经济学院(16432)
(14822)
北京(14727)
(14337)
财经大学(13857)
科学院(12756)
研究中心(11996)
业大(11847)
(11805)
(11802)
基金
项目(64036)
科学(51841)
基金(51014)
研究(46984)
(44936)
国家(44662)
科学基金(37753)
社会(33753)
社会科(32173)
社会科学(32167)
基金项目(25828)
自然(22488)
自然科(22033)
自然科学(22027)
自然科学基金(21716)
资助(21573)
教育(20854)
(20103)
(18435)
中国(17090)
(16709)
编号(16384)
国家社会(15972)
教育部(14751)
重点(14565)
成果(14117)
(13905)
人文(13254)
(12987)
社科(12822)
期刊
(54467)
经济(54467)
研究(33670)
中国(19980)
(16515)
科学(14778)
学报(14411)
(14087)
管理(13670)
大学(11432)
学学(10746)
经济研究(10169)
农业(10133)
(10078)
金融(10078)
财经(10016)
(9371)
(8829)
世界(8699)
国际(8562)
问题(7866)
教育(6964)
业经(6662)
技术(6317)
(6054)
技术经济(4948)
统计(4706)
经济问题(4548)
(4288)
贸易(4288)
共检索到151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晨漠  
厉以宁教授对于当代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所作出的贡献,是有口皆碑的.日前,他在向“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提交的论文中,再次从一个新颖的角度,论述了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确立对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大意义.厉以宁指出,以往,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是这样规定的:国家是所有者,拥有所有权,而企业则是经营者,只有财产经营权或支配权.假定只让企业有财产的经营权或支配权,那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以下四个结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洪亮  
《社会科学报》1991年8月22日发表了谭文贤同志《“两权”只能相对分离不能彻底分离》的文章.文中认为:“在现阶段实行两权彻底分离是不现实的.根据我国目前的生产力状况,国家所有制作为一种公有制形式有其存在的内在根源,所有权、经营权只能相对分离,不可能也不允许通过完全独立的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去实现经济的发展.”文中还指出:“作为完全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具有完全的所有权,而这只能导致国家所有制的瓦解,并且还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等等.《经济日报》1992年3月6日也发表了郭福兴同志题为“企业只是相对独立”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花永兴  李永清  
经济学对两权分离的研究最重要的进展是商品供给经营权和商品需求所有权二权分离的理论,这是现代经济学理论革命的开始。对供给和需求的分离和平衡的核心就是经济学的全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就是在供给侧实行按劳分配,在需求侧实行按需分配,并建立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公共资本财产制度。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蔡仁华  
(一)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企业“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党的十三大再次肯定和重申了这一原则。赵紫阳同志在《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中指出:“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把经营权真正交给企业,理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关系,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两权分离”原则是否也适用于卫生事业机构?回答是“精神相通,原则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肖金忠  
一、两权分离改革思路的提出两权分离的改革思路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最终成为指导我国企业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我国改革实践的客观产物。1979年随着我国广大农村普遍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我国在城市也同时进行了企业改革的试点。从1979—1982年,我国企业改革主要是沿着放权让利的思路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各种经济责任制。这种改革思路认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是可以适当分离的,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集体土地两权分离说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集体所有。《土地管理法》中规定,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到目前为止,...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崔学刚  张宏亮  
企业的集团化伴随着"金字塔"式的多层控股结构的产生,"金子塔"股权结构带来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进而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文章运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金字塔"股权结构、两权分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状况与影响机制。研究结论对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完善公司治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许耀光  
产权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在我困,产权改革正经历着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离”的演化过程。这表明产权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逐步渐进和深化的系统工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昭月  吴柏钧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问题,该问题与农村土地制度息息相关。当前,所有、承包、经营"三权分离"农地制度的提出,是对现有农地制度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三权分离"对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农产品生产率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并且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这无疑将引起我国农村消费的新变革。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农地产权"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离"的制度变迁,对我国农村消费的新变革进行了探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韩琪  
一、产生背景的比较股份制企业脱胎于两权合一的自然人企业,诞生在市场经济的产床之上,是一种独立的企业组织制度,它产生后在企业组织制度方面带来两大变化:一是企业资产所有权的分散化和多元化:二是非所有者的经理阶层应运而生。这后一点便是股份制度中的两权分离。我国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脱胎于两权合一的国有国营企业,诞生于产品经济体制向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转轨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它不是一种独立的企业组织制度,而是一种以承包经营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责权利关系的经营管理制度。其核心亦是两权分离。所有者一元化格局未变这一事实,决定了承包制中经营权独立化程度先天地弱于所有权多元化的股份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项兵  
两权分离给现代大型企业带来的困扰[香港]项兵顺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成为西方多数大型企业的共同特征。所谓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是指这些大型公司往往为成千上万个小股东所拥有,而由职业管理人员进行经营管理。这些经理人员拥有所管公司的极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美英  
家族企业的两权分离容易引发终极控股人的掏空动机,放大了家族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问题。研究发现,两权分离度大的家族企业会获得更少的长期借款,而短期借款能够有效抑制内部人的掠夺行为,所以两权分离没有给家族企业的短期借款融资带来不利影响;内部控制是债权人的利益保护机制,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家族企业获得更多的短期借款,支持了家族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有用性。建立市场导向、高效而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的金融改革目标,将推动信贷资源配置市场化,商业银行将逐步建立审慎的经营机制和良好的风险内控机制,债务人有必要完善内部控制等类似的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以利于保持持续的资金来源,促进企业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春霞  
本文详细解读了“两权分离度”(SEP)这一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度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全  曾义  
本文以2003年至2008年期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终极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公司投资行为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的两权分离导致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而降低了公司价值,而且这种负面作用在高自由现金流公司中更严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晓琳  李维安  
家族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或其他家族成员参与管理与否影响到两类代理问题和会计信息供求,从而影响会计稳健性。本文基于2008~2012年间A股家族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家族化管理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家族化管理的情景下,会计稳健性相对较低,且家族化管理程度越高,会计稳健性越低。进一步检验发现,两权分离能显著弱化家族化管理程度较弱一方对会计稳健性的正向促进作用。结论证明了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中高管职业化制度推行的重要性与必须性,同时也为中国公司治理领域高管激励与约束、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完善提供了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