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7)
2023(7145)
2022(6356)
2021(5809)
2020(5366)
2019(12487)
2018(12273)
2017(23738)
2016(13537)
2015(15612)
2014(15850)
2013(15966)
2012(15454)
2011(14178)
2010(14346)
2009(13510)
2008(13672)
2007(12651)
2006(10953)
2005(9980)
作者
(45136)
(38056)
(37764)
(36048)
(23968)
(18453)
(17351)
(15177)
(14348)
(13574)
(13072)
(12646)
(12264)
(12177)
(12136)
(12096)
(11962)
(11274)
(11084)
(11005)
(9867)
(9467)
(9355)
(8821)
(8615)
(8576)
(8559)
(8413)
(7941)
(7911)
学科
(56057)
经济(56000)
(33518)
管理(33232)
方法(27464)
(25711)
企业(25711)
数学(24231)
数学方法(23998)
(16422)
(14826)
中国(14176)
(13601)
(12448)
贸易(12446)
(12097)
地方(10858)
(10843)
农业(10709)
业经(10561)
(8921)
(8720)
银行(8651)
(8510)
金融(8508)
(8252)
理论(8013)
(7952)
财务(7935)
财务管理(7906)
机构
大学(204856)
学院(202716)
(80998)
研究(79401)
经济(79181)
管理(70276)
理学(59809)
理学院(58955)
中国(58137)
管理学(57691)
管理学院(57332)
科学(53499)
(50469)
(45833)
(45203)
研究所(41489)
农业(40861)
业大(37946)
中心(35726)
(35465)
(32118)
北京(29340)
财经(27981)
(27753)
(26753)
师范(26354)
(26226)
科学院(25842)
农业大学(25597)
(25316)
基金
项目(133920)
科学(101167)
基金(94392)
研究(90023)
(86877)
国家(86163)
科学基金(69164)
社会(53064)
(52879)
社会科(50026)
社会科学(50003)
基金项目(49772)
自然(47874)
自然科(46680)
自然科学(46657)
(46495)
自然科学基金(45830)
教育(41486)
资助(40397)
编号(36228)
重点(31857)
成果(30279)
(29832)
(29617)
计划(28896)
(27073)
科研(26807)
科技(26400)
课题(26163)
创新(25490)
期刊
(89161)
经济(89161)
研究(56906)
(45518)
学报(44318)
中国(41613)
科学(36151)
农业(30826)
大学(30695)
学学(29072)
(27716)
管理(24353)
教育(20291)
(17865)
(17683)
金融(17683)
技术(16150)
经济研究(14471)
财经(13944)
业经(13801)
问题(12359)
(12065)
业大(11973)
(11873)
(11279)
世界(10496)
国际(10318)
农业大学(10118)
技术经济(10065)
资源(9835)
共检索到306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先敏  梁效贵  赵雪  高震  吴巩  申思  林珊  周丽丽  周顺利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探索不同性状之间的关联性,为进一步认识品种更替对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基础。【方法】搜集整理1992—2017年共计770个品次的国家审定玉米品种信息,对其中占比73.64%的普通玉米品种的千粒重、容重以及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年份更替,容重、千粒重和粗淀粉的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升高趋势,年均升高量分别为1.87 g·L-1、0.91 g和0.19%;粗脂肪含量每年以0.03%呈极显著下降趋势;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年平均值则基本保持稳定,多年平均值分别为9.88%和0.30%。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容重和千粒重均与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二者均与粗脂肪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粗蛋白和赖氨酸均与粗淀粉和千粒重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以每1 000粒籽粒为单位计算各物质积累量发现,随年份更替,单位千粒籽粒中的粗淀粉仍表现为极显著升高,但与物质含量趋势不同的是,单位千粒的粗蛋白和赖氨酸的积累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趋势,粗淀粉、粗蛋白和赖氨酸年均升高量分别为1.159、0.092和0.001 g;粗脂肪积累量仍随年份更替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品种更替过程中,千粒重和容重等产量性状是中国玉米品种改良相对较快的性状,而千粒重和容重的升高主要依赖于粗淀粉含量的迅速提升;粗淀粉含量较为快速的提高可能对粗蛋白、赖氨酸和粗脂肪含量造成了"碳稀释效应",而千粒重的改良导致了其积累量与浓度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同时,宜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对品质性状造成的可能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琦  张世煌  李新海  孟昭东  慈晓科  张德贵  郝转芳  翁建峰  白丽  李明顺  
【目的】以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时期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主要推广品种为材料,研究中国玉米主推品种籽粒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以期为未来的优质玉米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50—2000年代各时期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共35个,种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顺义试验基地,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种植5行,3次重复,选中间2行收获,收获后考察每小区籽粒产量、容重,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籽粒中淀粉、蛋白质与脂肪的含量。对所有品种的品质性状、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同时对品质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每个年代的各品质性状、产量的平均值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品质性状与产量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佟显聪  梁树辉  何森  韦俏君  郝小琴  
【目的】开展微胚乳油用玉米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明确微胚乳玉米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与含油量的关系,为选育更多高含油量微胚乳玉米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2个高油酸、高含油率微胚乳玉米自交系和6个中低油酸、中低含油率微胚乳玉米自交系,按NCⅡ设计组配12个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对其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12个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玉米粕的粗蛋白含量为27.67%~33.33%,其中,组合11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组合8的粗蛋白含量最低。各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整粒含油率为24.54%~28.95%,含油率最高的是组合11,含油率最低的是组合6。油酸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2.67%~47.80%,其中,油酸含量最高的是组合8,最低的是组合1;亚油酸含量范围为31.90%~40.93%,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的是组合1,最低的是组合8;亚麻酸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64%~0.79%,其中,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是组合9,最低的是组合8。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穗含油量与单穗粒重和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5个原因性状对单穗含油量的直接影响程度排序为单穗粒重>含油率>亚油酸含量>粗蛋白含量>油酸含量。单穗粒重、含油率、亚油酸含量和粗蛋白含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向效应,油酸含量的直接效应为极小的负向效应。【结论】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的单穗粒重与单穗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单穗粒重对单穗含油量的通径系数最大,表明提高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的单穗粒重最利于提高其单穗含油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博  罗水清  陈平平  罗红兵  刘伟华  
以临奥9号、科玉2号、奥玉28、三北2号、三北89、中单808、帮豪玉108、渝单7号、科玉6号、荃玉9号、中科10号、登海11号、联创9号、同玉18、钻卡巴巴、泰玉12、湘农玉14号和奥玉3102等18个夏玉米品种以及临奥1号(CK)为材料,比较了品种间的产量,并对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三北89和中单808产量较高,分别为521.2 Kg/(667 m2)和468.3 Kg/(667 m2),比CK分别增产16.4%和4.6%,有望成为湖南夏玉米推广的主要品种;行粒数、穗长、株高、穗位高、百粒重、穗行数等农艺性状对产量有正相关影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勤  陈岩  刘永红  韩友学  毛双林  岳丽杰  刘禹池  梁南山  
【目的】为了解历年四川省审定玉米品种的基本情况,从年度更替上分析审定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化趋势,为今后四川省玉米育种及生产提供借鉴。【方法】收集整理了1985—2020年四川省审定玉米品种的审定数据,对亲本使用情况、主要农艺性状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6年间产量性状随年度更替上升趋势明显,每公顷年均增加227.55 kg;亲本重复使用率为60.1%;品种株高和穗位高年度间呈“W”形上下波动,总体呈显著增加的趋势,2003年以后审定品种的株高和穗位高较2002年以前的显著提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容重、粗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9.5 cm、16.3行、36.4粒、30.9 g、746.1 g/L、73.06%、9.93%、4.59%、0.30%,部分性状随年度更替呈显著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和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四川审定的青贮玉米品种和适宜夏播机收的玉米品种偏少,品种选育和审定工作有待加强;四川审定玉米品种营养品质较好,但容重偏低,是今后品种改良的重要方向;四川玉米品种产量提高主要依赖单株产量的提高, 大穗型品种仍是品种选育的主要方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波  管飞翔  谢庆春  张玲  邓德祥  钱东海  
产量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对产量性状遗传的深入研究可为育种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本研究以苏玉16号(JB×Y53)的F2、F2∶3家系为材料,选用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556对SSR分子标记,对玉米产量性状进行QTL定位并分析其遗传效应。结果表明,①选取556对SSR引物对亲本Y53、JB及其F1进行多态性检测,获得85对多态性引物,多态率为15.3%,其中有76对引物扩增带型清晰;②检测到1个与穗长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4.69%;6个与百粒重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71%~18.23%。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立  欧阳西荣  
对北方地区引进的40个普通玉米品种的产量和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及回归分析,以评价不同产量水平的品种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之间的产量有极显著的差异.玉米品种单株产量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回归关系显著,与每穗粒数的相关显著性最高,穗长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也达显著水平.高产玉米品种的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较高,生育期稍长,植株繁茂性较好,抗旱性较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莹莹  张萌  沈丹丹  张士东  李特  瞿培  张恩盈  
为了分析山东省玉米区域试验青岛试点现状及参试玉米组合穗部性状和产量的遗传关系,以2006-2015年山东省玉米区域试验青岛试验点参试品种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0年山东省区域试验青岛试点设置4个组别,参试品种数量为563个。经对4个组别的参试品种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密度为67 500株/hm2的玉米组合产量最高;对67500组各品种穗部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各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出籽率(r=0.556**)>百粒质量(r=0.491**)>穗粒数(r=0.462*)>行粒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虎宁  秦伟娜  焦婷  师尚礼  李淑艳  高永权  齐帅  
对分别种植在雨养区(甘肃会宁)和灌溉区(甘肃武威)的20个青饲玉米(Zea mays)品种乳熟期产量、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进行评定,以期为甘肃不同区域优质青饲玉米品种的筛选及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在灌溉区所有青饲玉米品种的干重均高于雨养区;雨养区‘豫青贮23’的干重最高,较‘晋单73’提高73.28%,灌溉区‘豫玉22’的干重高于其他品种。雨养区‘陇单10号’穗部性状(穗长、穗粗和穗重)较其他品种表现突出(P <0.05)。雨养区,‘延科288’的淀粉含量最高,且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屯玉168’低80.86%,而‘桂青贮1号’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其他品种;灌溉区,‘晋单73’的淀粉含量则高于其他品种,且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较‘利单295’低53.29%,而‘北农青贮208’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雨养区‘蜀玉201’‘豫玉22’‘延科288’的综合表现最好,适宜在雨养区种植,而灌溉区‘晋单73’‘蜀玉201’的综合表现最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安江勇  葛皓  肖厚军  赵欢  芶久兰  祝云芳  郑常祥  秦松  陈龙  
关键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欣芳  马骏  王延波  刘继国  孟庆国  李明  王金艳  李泉木  姜敏  
以农大高诱1号诱导系和辽3162(大斑病感病材料)×A619HtN(大斑病抗病材料)组配的材料为亲本获得的5个DH(doubled haploid)系与辽3162、A619HtN和中106为父本系组配的15个杂交组合为试材,采用数量遗传学方法进行DH系产量和田间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诱导DH系的基础材料决定其诱导后代的类型,利用DH育种技术可以快速改良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组配优良的杂交组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国强  周吉  徐萍  黄占景  张正斌  
在华北地区选育种植抗旱节水高产玉米品种,对我国粮食资源和水资源安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在华北平原地区大面积推广的10个玉米杂交种进行抗旱节水高产试验,在灌溉出苗一水条件下,结果表明,浚单20的产量最高,达8697.337 kg/hm2,接近水地高产水平,水分利用效率为1.617 kg/mm,有5个品种鲁玉13、邢抗2、郑单958、冀玉9、蠡玉18超过700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在1.3 kg/mm以上;说明这些品种有较好的抗旱节水高产能力,在有限灌溉条件下,华北地区玉米可实现节水和高产双赢。通过11个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有限水分条件下,穗重对产量正效应最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晓军  吴杨焕  
为筛选出适合新疆北疆滴灌条件下种植的甜糯玉米新品种及选育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对引进的34个鲜食甜糯玉米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系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新品种(组合)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布在4.35%~70.44%,相关分析表明:穗长与鲜穗产量和叶片数与鲜穗产量呈极显著相关(r:0.423 1**、r:0.339 3*);通径分析表明,对鲜穗产量作用最大的性状是穗长(P:0.599 3),其次分别为穗行数(r:0.226 6、P:0.411 1)、穗位(r:0.118 1、P:0.240 7)和叶片数(r=0.339 3、P:0.240 6)。因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峰成  冯勇  于卓  赵瑞霞  张来厚  苏二虎  刘志雄  石海波  
为了明确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营养品质的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2个玉米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等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是出籽率、行粒数、穗粗、百粒质量、株高等;与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和赖氨酸含量等营养品质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是穗粒数、百粒质量、行粒数、出籽率、穗行数等。根据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关系,说明在玉米群体产量、营养品质改良的过程中,在保证适当株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出籽率、百粒质量较高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玉米群体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的选择,为选育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长云  
加入WTO之前 ,许多人预言入世后玉米将是我国受冲击最大的农产品。因此 ,展望 2 0 0 2年我国的玉米产量、进出口和价格变动趋势 ,对于分析加入WTO对 2 0 0 2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认为 ,2 0 0 2年 ,玉米产量将与上年持平或略有波动。预期的补贴替代政策如能全部出台 ,玉米进口将小幅增长 ;出口将基本稳定在上年水平 ,或略有升降。如有补贴替代政策的支持 ,全年玉米价格可能与上年持平或略有波动。近期各地的陈化粮拍卖有频率增加、力度增大之势。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 ,将会推动 2 0 0 2年玉米价格的回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