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1)
- 2023(382)
- 2022(359)
- 2021(397)
- 2020(276)
- 2019(617)
- 2018(545)
- 2017(842)
- 2016(490)
- 2015(562)
- 2014(538)
- 2013(504)
- 2012(577)
- 2011(500)
- 2010(567)
- 2009(504)
- 2008(532)
- 2007(438)
- 2006(433)
- 2005(452)
- 学科
- 济(1794)
- 经济(1789)
- 中国(987)
- 教育(794)
- 管理(774)
- 学(750)
- 业(648)
- 农(583)
- 地方(524)
- 理论(511)
- 企(492)
- 企业(492)
- 和(468)
- 制(440)
- 史(395)
- 农业(393)
- 业经(383)
- 策(344)
- 融(341)
- 金融(341)
- 财(337)
- 方法(330)
- 体(317)
- 研究(317)
- 及其(315)
- 发(308)
- 银(300)
- 银行(298)
- 行(296)
- 问题(289)
- 机构
- 大学(8073)
- 学院(7231)
- 研究(3611)
- 济(2476)
- 经济(2384)
- 中国(2328)
- 科学(2093)
- 京(1878)
- 范(1873)
- 师范(1871)
- 所(1851)
- 管理(1814)
- 研究所(1669)
- 师范大学(1634)
- 教育(1623)
- 理学(1462)
- 理学院(1420)
- 管理学(1374)
- 管理学院(1358)
- 北京(1351)
- 中心(1333)
- 财(1254)
- 院(1238)
- 江(1141)
- 农(1078)
- 州(1002)
- 社会(1000)
- 研究院(948)
- 科学院(941)
- 研究中心(912)
共检索到13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抗战时期的联合大学是"统分结合"的联合,其体制类似于联邦制的大学,或者类似于独联体的大学。从1938年首次全国统一招考的情况来看,因为有西北联大的存在,南郑(今汉中)成为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中心。虽然西北联大存在时间不长,且不如西南联大著名,但它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西北联大是中国高等学校布局由沿海向西北扩展的重要环节和载体,是20世纪50年代高校西迁的先导,是当今西部大开发的文化、教育和历史资源之一。
关键词:
西北联大 西南联大 抗战时期 高校布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方光华 梁严冰
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社会教育蓬勃兴起与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组建了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西北联大师生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举办各种自然科学讲习班,广泛开展防空防毒知识宣讲、推广国语教育及文字扫盲活动、举办陕南六县小学教师讲习会等诸多领域的社会教育,激发和培养了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促进了西北广大民众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开创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合流的新形式,探索了发展中国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西北联大 社会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孔懿
"文质彬彬"在今天"多用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追溯本源,它出自《论语》,原指人的文采和质实配合均匀,包含着"文与质和谐发展"的教育意蕴。孔子提出的这一论人标准和育人规格,是其教育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孔子当年还提出要防止"质胜文"或"文胜质"现象,遗憾的是人类在创造文化一步步远离"质胜文"的野蛮时代的同时,越来越受文化制约,以致出现"文胜质"现象。初步的"知识考古"表明,"文质彬彬"词义的历史演化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缩影。在以"和谐"为主旋律的今天,亟需借鉴历代思想家对"重文轻质"倾向的反省与批判,赋予"文质彬彬"新的时代内涵,实施文质双向关照、协调发展的和谐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储朝晖
西北联大的产生主要缘于国民政府在抗战背景下实行的"后方战略",而非学人自主自觉的学术生成。这导致了西北联大后来的曲折变化和最终的落定状态。缺少学人自主自觉的耦合使西北联大的精神文化长期处于无根状态,这样的大学是难以坚守的,这也是西北联大长期以来少有人关注的主要原因。在西北联大的兴衰起落中,行政力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学术自觉与自主并未真正形成,保障学术自觉与自主的现代大学制度并未真正建立。西北联大的案例给当下中国大学发展提供了如下启示:确立学术自主,唤回学人自觉,并加速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在各种条件下提升大学品质的通用密码。
关键词:
西北联大 学术自主 现代大学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梁严冰 方光华
西北联大在抗战时期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学术与教育成就,而且体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与民主观念。联大学人彰显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倡导民族精神;号召广大国人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主张建立广泛而全面的国内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北联大的民主观念不仅体现在学校管理与办学实践中,而且联大学人自觉秉承与坚守"五四"以来的学术民主与自由传统,同时主张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统一与结合。
关键词:
西北联大 民族主义 民主观念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欣
在新保守主义的推动下,“新帝国论”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关注的思想和政策。三年过去了,“新帝国论”并未能实现其预言的世界新秩序。今天的国际环境和美国国内政治的发展,已经向人们表明,“新帝国论”无法成为确保美国霸权长盛不衰的妙方。
关键词:
“新帝国论” 前景 国际形势 国内政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乔兆红
商民运动是以商民协会为依托的,商民参加国民革命的运动,在1920年代的国民革命中,商民运动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等一道构成了大革命时期民众运动的洪流。商民协会在发展过程中与旧有商会产生矛盾,随着1929年沪总商会风潮的发生,商民协会与商会的冲突激化,招致改组和整顿。风潮的最终结果是商会被改组,商民协会被取缔。本文意在表明,南京政府成立后,虽然商民协会被撤销,但不能据此说商民协会与商民运动的失败,而只能说是其历史使命的完成。
关键词:
商民协会 商会 商民运动 历史命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炳瑛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和存在的条件不能归结到私有制上,而在于社会分工中的个别劳动不能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这种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依然存在。因此,公有制并不排除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同时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当个别劳动完全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时,商品经济将会自行消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伍小东 姚远
基于抗战时期的历史档案,梳理了国立西北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合组成立的历史经过。地处后稷教民稼穑之地武功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与抗日战争期间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合组是现代农业文明的一次重要融汇。在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下,国立西北农学院办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方面表现卓越,成为当时国内惟一的独立农学院,并在合组后逐步形成扎根西北、融汇世界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抱负,成为当代兴学强国的宝贵精神财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陆一香
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的结构性转移,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兼业化还是专业化这一关系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已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需要作出明确的回答。对兼业产生的机理、运行及其效果等方面的系统分析和实证性考察是展开上述命题的基本思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冯海发
近年来,农户兼业化作为一个普遍的世界事实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农户兼业化的价值判断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户经营方式的取向,因此,这个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似乎是自然的;对农户兼业化的不同价值判断必然对其历史命运得出不同结论,由此而产生的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似乎也是正常的。在我国理论界,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农户兼业化是小农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的结果,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现象,它不利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现代化,我国不能选择农户兼业化的道路。我不赞同这种观点。现谈谈我对农户兼业化历史命运的一些认识。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玉秋
满洲镶黄旗俄罗斯佐领是清代八旗军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俄国向中国派出传教团的主要借口。随着俄罗斯旗人在文化上和体质上迅速与满汉民族融合,从精神上对其进行影响和控制便成为俄国传教团长达两个世纪的重要任务,并且始终处于前者不断疏离而后者设法拉拢的角力之中。在俄国传教团的利诱之下,各时期虽有数量不等的俄罗斯旗人接受洗礼,但大多是出于改善贫困生活的现实需求,而非精神上的真正皈依。俄罗斯旗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认同是俄国人难以实现维持其东正教信仰目的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俄罗斯旗人 传教团 中俄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国阶
一、在我国的战略区位分析本文所指川西北地区包括四川省甘孜、阿坝两州,面积236190km~2,占四川省总面积的40.60%,属我国三级阶梯大地形中最高一级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三个经济梯度地带中西部不发达的一部分,与青、藏、甘、滇等四省(区)接壤,这为一般省级以下的开发区中所鲜见。川西北地处四川盆地经济较发达区西侧,是我国大陆内部典型封闭区域之一。但其与四个省(区)连成一体,具有向外省开放的条件。有两特点值得重视: (一)经济上的东向性。川西北目前的经济联系,主要向四川盆地东倾。经济引力主要来自东部。主要产品、商品、物资、信息、人才、市场、技术等流向四川盆地,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