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5)
- 2023(7834)
- 2022(6832)
- 2021(6735)
- 2020(5639)
- 2019(12782)
- 2018(13138)
- 2017(24646)
- 2016(14131)
- 2015(15896)
- 2014(16068)
- 2013(15529)
- 2012(14800)
- 2011(13211)
- 2010(14128)
- 2009(13562)
- 2008(13922)
- 2007(12886)
- 2006(12123)
- 2005(11447)
- 学科
- 济(49084)
- 经济(48994)
- 管理(42248)
- 业(39313)
- 企(33975)
- 企业(33975)
- 中国(17318)
- 制(17298)
- 财(17074)
- 农(17068)
- 方法(15114)
- 策(13310)
- 业经(12524)
- 银(11797)
- 银行(11782)
- 数学(11673)
- 体(11519)
- 行(11289)
- 数学方法(11264)
- 学(11105)
- 理论(10994)
- 地方(10965)
- 农业(10293)
- 融(10045)
- 金融(10045)
- 税(10006)
- 贸(9610)
- 贸易(9597)
- 税收(9500)
- 体制(9462)
- 机构
- 学院(195272)
- 大学(194332)
- 济(77308)
- 经济(75136)
- 研究(73201)
- 管理(70110)
- 中国(59431)
- 理学(57065)
- 理学院(56369)
- 管理学(55195)
- 管理学院(54790)
- 京(43878)
- 财(43252)
- 科学(42117)
- 所(38380)
- 江(34336)
- 研究所(33591)
- 中心(33588)
- 农(31272)
- 财经(30798)
- 北京(29404)
- 范(28476)
- 师范(28265)
- 经(27545)
- 州(27033)
- 院(26452)
- 业大(24836)
- 省(24528)
- 农业(23632)
- 技术(22629)
- 基金
- 项目(110787)
- 研究(87102)
- 科学(85722)
- 基金(76109)
- 家(65480)
- 国家(64806)
- 科学基金(54090)
- 社会(51628)
- 社会科(48609)
- 社会科学(48593)
- 省(43547)
- 教育(41542)
- 编号(37895)
- 基金项目(37783)
- 划(36883)
- 成果(35123)
- 自然(33132)
- 资助(32904)
- 自然科(32305)
- 自然科学(32296)
- 自然科学基金(31703)
- 课题(28558)
- 重点(25161)
- 部(24524)
- 发(24193)
- 性(23867)
- 年(23519)
- 项目编号(22947)
- 创(22151)
- 教育部(21114)
共检索到339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士斌
人口、经济与社会结构多重转变引致中国退休年龄固化、退休方式僵化、退休待遇不公,退休政策调整的社会基础薄弱、工具结构单一、手段行政化等问题叠加凸显,并催生从鼓励提前退休到倡导延迟退休的政策演变。中国要以系统性政策变革为应对思路,以全方位满足退休的差异化需求为功能定位,以激励性弹性退休体系为调整方向,构建目标一工具一手段有机衔接的调整模式,创建制度改革、参数调整和环境改善三位一体的工具体系,探索多层次、分阶段、间隔式延迟的调整路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林义
我国现行退休制已严重滞后于社会保障改革的进程。由多种因素诱致的职工提前退休问题日趋严峻。本文分析了制约我国退休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经济转型与经济环境、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尖锐及社会心理因素等 ,均对退休制度调整具有重要的潜在制约作用。作者提出应坚决抑制提前退休 ,渐进推行弹性退休政策 ,实施标本兼治的退休制度综合改革策略 ,强调发展模式和就业模式的调整是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关键制约因素。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政文
在电影艺术传入中国的百余年中,它不断吸收及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于变革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建构中国电影学派,从学理上梳理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与发展逻辑,有助于形成中国电影的话语体系,真正把握和凸显其艺术特质,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政文教授认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首要是通过描述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揭示中国的电影艺术观和电影思想观,进而设立中国电影的中心议题与标识性概念。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目标是践行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电影创作与学术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以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要始终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将中国电影放置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去考察。百年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大脉络中形成了三大历史主调:革命文化、人民电影、多元开放。三个时期在思想与美学层面的背反状态均深刻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与文化建构。北京电影学院贾磊磊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价值体系建构是整个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中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是一个中国电影在艺术精神上、在产业发展上、在思想境界上不断迈进、升华的历史进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芳 陆卫明
2015年11月,习近平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后,国内理论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性改革"的现实背景、内涵和外延、理论贡献、影响因素、实践路径等都进行了较深入论述。该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并提出了尚待深化的问题。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研究谱系 学术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德浩 庞夏兰
荷兰为了提高大龄劳动者劳动参与率,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对慷慨的均一水平的提前退休制度进行调整,逐步建立基于精算调整的灵活退休制度,对于提高劳动者实际退休年龄和大龄劳动者的劳动参与率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对新退休制度下劳动者不同退休选择的退休金替代率的模拟,可以发现,制度具有较强的精算中性,养老金制度充分发挥了对个人退休决策的内生激励作用。荷兰退休政策调整对我国退休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清晰设定退休政策调整的目标;实施更加灵活的退休政策;强化退休待遇的精算调整。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士斌
在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财政压力推动下,在预期寿命延长和经济结构轻型化条件下,日本展开了劳动退休年龄与年金支付结构双调整,退休年龄提高、养老制度改革与劳动政策修订三同步的退休政策改革。有鉴于此,我国要基于延迟退休的多种属性和多重目标,遵循利益兼顾的顶层设计思路,综合预期寿命、就业压力和养老财政状况来确定延迟退休的启动时机和间隔跨度,注重退休金支付结构和就业政策的配套跟进,以控制提前退休为当前着眼点,以构建弹性退休体系为长期落脚点,渐进有序地推动退休年龄政策调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士斌 王祯敏 陆竹
退休年龄政策调整是老龄化成本再分担的过程,延迟退休意味着激励预期寿命延长的劳动者工作更久。发达国家以充足、持续、公平和效率为目标,以制度改革、参数调整和环境改善为工具,以提高正常退休年龄、消除强制退休、控制提前退休、激励延迟退休、倡导弹性退休和开发高龄劳动市场等为主要内容,构建了宏观政策、中观运行和微观决策相衔接的退休年龄政策体系。文章认为,中国要以激励性灵活退休年龄体系为方向,以增量改革为宗旨,以高龄劳动市场为重点,秉承纵向匀速、横向异速的渐进延迟路径,构建工具多样的退休年龄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士斌 张安琪 宋金城
老龄化成本再分担的退休年龄政策调整实质既催生了政策调整的目标序列问题,也蕴涵了构建激励性弹性退休体系的内在要求。我国需要准确把握退休年龄调整的启动时机与时间跨度,开辟以允许劳动者延迟或提前退休为核心的退休年龄弹性化路径,推进退休方式渐进化、退休待遇激励化、微观雇佣环境宜老化政策调整,并协同实施城镇从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劳动收入分配制度、高龄劳动力市场建设和积极老龄化社会培育等改革。
关键词:
目标序列 激励性 弹性退休体系 渐进退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瓦莱丽·马丁·康利 杨长青 郝志伟
本文运用调查数据对美国大学教师退休收入计划、退休奖励计划、分阶段退休计划、退后福利情况以及退休与招聘、留用的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充分揭示了当前美国大学教师退休政策的变革趋势,得出待遇确定型(DB)计划仍具生命力,分阶段退休计划方兴未艾和教师退休工作相比教师招聘和留用不被重视三个结论,对我国未来高等院校教师退休制度的变革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春 杨琴 杨洁
依据生命周期假说理论,结合中国目前面临"未富先老"的社会背景,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以及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我国的退休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可以采取从弹性退休逐步向延迟退休过渡,区分工作类别、劳动强度差别,分不同地区分批逐步推进实施我国退休制度改革。
关键词:
退休制度 生命周期 养老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廖泉文 姚世华
作为企业裁员的替代手段之一的提前退休政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促进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工具。虽然这一手段对员工、企业和社会的不利影响远小于裁员,但是它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企业在创新之路上扫清障碍最好的方式之一,因此,是否采用这种手段已不是企业要讨论的关键,关键应该是如何使用好这一工具。本文从提前退休政策的特点出发,对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建议。
关键词:
提前退休政策 裁员 问题 对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伟 王文鹏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体制性结构与劳动者退休决策异质性的世代交叠模型,考察了预期寿命、养老保险降费对老年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体制外劳动者的老年劳动供给具有灵活性,降低养老保险费率能促使他们延迟退休,有利于提高社会老年劳动供给。如果体制内劳动者也能灵活选择老年劳动时间或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可以更多地增加社会老年劳动供给。预期寿命延长对社会老年劳动供给的影响不确定,取决于缴费率的下调幅度。如果缴费率降至(12%,20%]区间内,预期寿命延长会引致社会老年劳动供给上升;而缴费率降至12%及以下,预期寿命与社会老年劳动供给之间呈倒U型关系,目前生存寿命已处于拐点的右边,这意味着养老保险降费存在政策目标上的"下限"。进一步地,本文证实了养老保险降费改革能否实现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和有效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的双重目标,不仅取决于缴费率的下调幅度,而且依赖于退休年龄的调整。本文的政策启示是,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政府应顺势而为,积极探索缴费率与退休年龄的联动调整机制,以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琴 郭艳 李美玉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预期寿命延长,我国养老保险体系面临预期养老金支付严重不足的挑战。本文基于总量视角建立基础养老金收支模型,利用中国人口预测数据,分别测算基于实施"延长退休年龄"和"增加缴费基数"两种不同的改革策略未来30年中国基础养老金的收支余额,并评估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推迟退休年龄"对缓解养老金基金支付压力作用明显,但存在增加就业压力等负外部性。"增加缴费人数"亦可以缓解养老金支付困境,且不存在负外部性,但推行时间缓慢,或将产生新的公共财政压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周立群 周晓波
政府在放松生育政策的同时,配合退休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延迟退休和生育调整的理论模型发现:从劳动力增量看,延迟退休能够产生即期效应,而生育调整具有滞后效应,且两者导致的劳动力增量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特点,节点在2031年;从社会总负担看,在实行延迟退休后,总抚养比迅速下降到一个低水平位置;从总产出看,同时实施延迟退休和放松生育政策,经济中潜在的福利损失最小;从产出增速看,放开生育的同时配合延迟退休,经济增速下降最慢;从人均产出看,放开生育的同时最好配合延迟退休,否则人均收入提升的效果不如政策不变时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退休制度历史、现状和挑战——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研究之一
我国实施弹性退休政策问题研究——基于上海的分析
自闭症谱系儿童语言干预中的“视觉支持”策略
延迟退休年龄、生育政策调整与基本养老保险最优替代率
生育政策调整、退休年龄延迟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优缴费率
从三中全会《决定》看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测算:2016~2060——基于生育政策调整和延迟退休的双重考察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测算:20162060——基于生育政策调整和延迟退休的双重考察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可持续性评估——基于延迟退休和全面二孩政策调整的考察
延长退休年龄 完善养老保险——对深化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