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2)
2023(3383)
2022(3008)
2021(3270)
2020(2732)
2019(6191)
2018(5893)
2017(11091)
2016(6257)
2015(7057)
2014(7168)
2013(7034)
2012(6884)
2011(5975)
2010(6399)
2009(6173)
2008(6662)
2007(6365)
2006(5923)
2005(5736)
作者
(18203)
(15219)
(15211)
(14683)
(9764)
(7442)
(6883)
(5885)
(5634)
(5604)
(5243)
(5191)
(4885)
(4818)
(4673)
(4646)
(4468)
(4459)
(4448)
(4376)
(3980)
(3806)
(3635)
(3592)
(3497)
(3416)
(3396)
(3327)
(3186)
(3120)
学科
(23440)
经济(23387)
(21949)
管理(19169)
(15780)
企业(15780)
(11794)
(9546)
农业(8817)
中国(8638)
方法(8425)
(7039)
数学(6684)
数学方法(6417)
(6180)
财务(6159)
财务管理(6140)
(5960)
企业财务(5859)
收入(5674)
业经(5572)
(5442)
银行(5436)
理论(5192)
(5164)
金融(5164)
(5123)
(4542)
分配(4507)
教育(4395)
机构
大学(93086)
学院(92068)
(35346)
经济(34359)
研究(32067)
管理(31374)
中国(27272)
理学(25528)
理学院(25224)
管理学(24548)
管理学院(24397)
(20418)
(20103)
科学(19007)
(17198)
(15351)
(15328)
中心(15293)
研究所(14894)
财经(14728)
(13934)
师范(13824)
北京(13701)
(13142)
(12785)
业大(11887)
农业(11559)
师范大学(10962)
(10913)
经济学(10890)
基金
项目(50581)
研究(38997)
科学(38994)
基金(35714)
(30344)
国家(30005)
科学基金(24997)
社会(24324)
社会科(22658)
社会科学(22652)
(19409)
教育(18574)
基金项目(17911)
编号(16772)
(16269)
成果(16167)
资助(15575)
自然(14884)
自然科(14519)
自然科学(14517)
自然科学基金(14247)
课题(12016)
重点(11309)
(11164)
(11096)
(10441)
(10329)
项目编号(10129)
大学(9897)
教育部(9759)
期刊
(48488)
经济(48488)
研究(32072)
中国(22325)
(17257)
(16488)
学报(14980)
教育(14367)
科学(13261)
管理(12766)
(12718)
金融(12718)
大学(11944)
学学(10910)
农业(10597)
财经(8307)
技术(7812)
业经(7550)
(7201)
经济研究(6586)
问题(6533)
图书(5534)
(5503)
(5415)
国际(4656)
理论(4555)
(4448)
世界(4407)
统计(4371)
会计(4361)
共检索到157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牛变秀  王峰明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历史进程中考察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需要把"制度"和"社会"两个不同的层面区别开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消除贫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一种"社会性"成就,而不是"制度性"成就。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反贫困政策和措施,是对资本本性和精神的扬弃,是给予资本剥削的自觉而有力的控制和限制,所以它们是"抑制"资本的结果,而不是"放任"资本的结果。在方法论上,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与资本主义欠发达国家的情况、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情况与其外部的情况、资本主义发展高涨时的情况与资本主义发展不景气时的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察,就会发现马克思的贫困理论并没有过时。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大超  
剥削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也是存在数干年之久的历史现象,更是当今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目前,理论界对剥削问题的认识出现了很大分歧。剥削应分直接剥削与间接剥削,主要剥削与次要剥削,私有剥削与公有剥削,我们应全面历史地理解剥削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祚庥院士1927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扬州,原籍安徽望江。何祚庥院士1951年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56年起先后在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二机部九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等职务。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1年任中国科学院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瑜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势崛起引发人类社会深刻变革。数字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中的数字剥削问题日益突显,主要包括用户沦为无偿给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数据的隐形劳工、资本逻辑宰制下平台资本主义持续榨取劳工剩余价值、数字平台中的劳工缺乏较稳定的工作保障及福利待遇等。症候成因主要为数据采集牵涉用户生成内容,但用户却无法享受经济收益、劳工通过在线平台提供服务,竞争激烈导致工资水平降低、数字平台追求资本增殖回报,为降低投入成本而压低薪酬等,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范数据的所有权及使用权、科学评估并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劳工收入、搭建并疏通数字平台与劳动者的沟通协商渠道、建立跨国争议解决机制推进跨境数字劳动维权等策略展开治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传贵  
再论公有制经济中的剥削问题──答聂超群同志余传贵公有制经济中是否存在剥削,这的确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在《浅议公有制经济中的剥削问题》“一文(下面简称《浅议》)中,提出并探讨了这个问题。我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着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剥削...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钱津  
如何认识私有制、阶级、剥削的产生是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人类社会起源不是私有制社会,人类社会起源后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才出现了私有制社会。奴隶社会的私有制、阶级、剥削的产生,代表了私有制社会的产生,此后,人类社会的发展就一直是私有制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全都处于私有制社会发展阶段。相比原始的人吃人社会,奴隶社会的私有制、阶级、剥削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而且,此后的私有制、阶级、剥削的存在与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历史作用与现实作用。但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延续,随着人类劳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遥远的未来,人类社会必将由普遍的私有制社会转变为全球一体化的公有制社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昆仑  
剥削是理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然而,马克思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剥削定义。当前学界对剥削的六种主要定义各有缺陷。在对剥削范畴进行科学分类之后,分别对狭义剥削的经济剥削、超经济剥削和作为前二者集合的广义剥削定义作出了新的探索。科学地给出剥削的定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劳动关系,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均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卫公  
有人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仍存在剥削的论点。这种论点违背了马克思关于剥削起源的科学论断,扭曲了剥削起源真实的、根本的原因,混淆了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原则界限,对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极为不利。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秦子忠  
人工智能引发劳动就业领域的结构性变化,从而对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构成了挑战。马克思主义者回应这个挑战的一种进路,是要重构马克思的工作日概念,由此可以在工作领域与闲暇领域相互渗透、数字劳动全面渗入人类生活的大数据时代识别剥削的多重性及其不正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永年  
剥削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要出现的现象,它是在原始社会末期才出现,迄今为止先后存在过三种主要类型的剥削,即与奴隶制相联系的剥削、与封建制相联系的剥削、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的剥削。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将会随着新的物质和文化条件的具备而最终消除剥削,因此,剥削是一种历史现象。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之中所以会存在剥削,归根到底是与人的劳动生产率相关的,是劳动生产率相对不发展的必然结果。恩格斯对此作出了精辟的说明:“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呙林义   杜旌   郑雪妮  
剥削型领导是指领导采取欺压下属的方式来谋取个人私利的过程,其以领导自利为典型特征,已成为负面领导力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目前,剥削型领导的主题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与该主题相关的系统述评尤为缺乏。基于此,本研究阐述了剥削型领导的概念内涵及测量,从暗黑人格以及绩效压力等方面梳理了剥削型领导的影响因素,从员工的近端结果(如情绪、认知等)及远端结果(如工作态度、工作行为等)方面概括了其作用效果,从资源保存理论、自我损耗理论及情感事件理论等主要理论视角归纳了其发挥作用的影响机制,并从情境因素(如宽恕氛围等)与个体因素(如宜人性等)两方面论述了其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未来研究可从关注剥削型领导的本土化内涵与测量、探索前因变量、拓展研究层次以及考察其对领导自身的影响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秦子忠  
人工智能引发劳动就业领域的结构性变化,从而对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构成了挑战。马克思主义者回应这个挑战的一种进路,是要重构马克思的工作日概念,由此可以在工作领域与闲暇领域相互渗透、数字劳动全面渗入人类生活的大数据时代识别剥削的多重性及其不正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葛守昆  
在经济学界,"剥削"既是敏感的话题,又是无法回避而含义模糊的概念范畴。文章认为,关键是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创始人关于剥削分析的理论前提与假定,正本清源,在此基础上认识今天的经济现象,解决面临的难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文哲  
剥削新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剥削的新特点及启迪郑文哲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有了更多的了解,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认识也日益深刻,尤其是三资企业与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给我国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使人们对剥削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改变,但仍回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