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3)
2023(6347)
2022(5447)
2021(5358)
2020(4402)
2019(9877)
2018(9804)
2017(17784)
2016(9556)
2015(10911)
2014(10667)
2013(10151)
2012(9723)
2011(8667)
2010(8730)
2009(7760)
2008(7502)
2007(6807)
2006(5942)
2005(5494)
作者
(25730)
(21232)
(20720)
(20140)
(13606)
(10396)
(9888)
(8163)
(8137)
(7914)
(7442)
(7103)
(7090)
(6623)
(6608)
(6442)
(6328)
(6273)
(6126)
(6000)
(5234)
(5117)
(5068)
(4961)
(4930)
(4718)
(4690)
(4653)
(4216)
(4216)
学科
(34315)
经济(34276)
管理(23921)
(19193)
(14432)
企业(14432)
地方(12429)
(11680)
中国(9877)
方法(8497)
(8044)
农业(7940)
业经(7910)
(7708)
(7140)
贸易(7132)
(7113)
理论(6953)
(6838)
数学(6598)
教育(6525)
数学方法(6477)
环境(6145)
教学(5739)
(5573)
(5487)
金融(5484)
(5273)
银行(5269)
地方经济(5254)
机构
学院(124679)
大学(120913)
研究(43147)
(42779)
经济(41360)
管理(40879)
理学(33660)
中国(33379)
理学院(33084)
管理学(32379)
管理学院(32107)
科学(27109)
(26810)
(21700)
(21674)
(21205)
中心(20827)
(20700)
师范(20555)
研究所(19193)
(18999)
(17519)
北京(17144)
业大(16817)
师范大学(16415)
(16326)
财经(16309)
技术(15278)
(14493)
农业(14474)
基金
项目(78831)
研究(62764)
科学(59828)
基金(52428)
(45127)
国家(44633)
科学基金(37159)
社会(36317)
社会科(33958)
社会科学(33950)
(32033)
教育(28953)
编号(28852)
基金项目(28107)
(26782)
成果(23954)
自然(22968)
自然科(22217)
自然科学(22209)
自然科学基金(21754)
课题(20570)
资助(20382)
(18168)
重点(18094)
(18020)
项目编号(16451)
(16211)
(15897)
(15891)
大学(15295)
期刊
(57911)
经济(57911)
研究(40649)
中国(30888)
教育(22627)
(18460)
(17939)
学报(17624)
科学(16551)
管理(14720)
大学(13423)
(12377)
金融(12377)
学学(12006)
农业(11968)
技术(11453)
业经(10606)
图书(9402)
经济研究(8762)
资源(8056)
问题(7519)
(7463)
财经(7294)
职业(7164)
书馆(7076)
图书馆(7076)
(6697)
(6508)
(6501)
论坛(6501)
共检索到202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曼琦  
一条历史街道的风貌特色是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历史建筑、街道界面的所有元素在内的景观要素。围墙作为建筑与城市街道对话的媒介,既要起到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作用,还要对体现历史街区风貌起到积极作用,而不是历史建筑融入城市的屏障。因此如何体现历史街区的围墙风貌、并且更好地形成历史建筑与城市间丰富的关系,是历史地段风貌保护工作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以武康路为例,对历史地段的围墙进行分析与思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丽娜  左长安  李媛  
本文将城市色彩景观置于颜色空间里进行定量化研究,提出城市街区色彩特征模型的概念,实现用数学语言描述建筑与周边建筑色彩的总体逻辑关系,并以天津市五大道历史风貌区为例,通过调研获取色彩样本、利用统计分析和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其建筑色彩现状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最终构建出建筑主体色的色彩特征模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涛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脱胎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保护与发展这一主题,保护理论与方法不断积累完善。历史性城市景观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街区保护的新视角。本文回顾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演变,结合本轮规划的研究与编制过程,简述本次规划在保护方法上的探索与收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凤阳  王子强  
以历史街区的景观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视觉图式的角度,总结苏州地区视觉图式要素,探讨其在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组织中的运用。区别于常见的三大景观空间类型,本文提出图式视角下节点景观空间、街巷景观空间、整体景观空间和景观意境空间四大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类型,并通过传统图式符号景观化方法的总结,分别对四大景观空间的组织进行讨论,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总结的方法,为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高峻  韩冬  
本文从个性、结构和意蕴这个3个意象理论的基础性构成元素出发,以国内外游客的网络游记、评论等文本为研究材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游客游览过历史街区后产生的意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游客感知到的意象在个性和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个性方面,将提取出的特征词归纳为4个主题特征并计算出了4个主题的强度:国内游客对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338.43)和优美的城市景观(377.91)的感知分别高于国外游客(140.32,179.05);而国外游客对于独特的人文风情(400.96)与现代的都市生活(300.9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田丰   李锦生   王金平   张彧  
产权是影响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因素,历史街区普遍存在复杂的产权结构。按照制度经济学“产权—激励—行为”理论框架,分析产权对历史街区保护资金的影响,发现政府资金注重风险防控,私人资金偏好资产增值的一般规律。以祁县昭馀古城为例,政府资金投向与遗产价值不完全匹配,私产房屋的保护投资需求不足,混合产权房屋兼具二者问题。提出建设完整古城社区,打破政府部门条块分割、按照遗产价值统筹安排保护资金,构建适合古城属性的产权制度等对策。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毅  
不少特色小镇建设涉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和再利用问题,其实质是传承特色小镇蕴涵的文化传统以实现小镇价值的整体提升。以上海新天地和思南公馆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为例,介绍特色小镇建设中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和再利用的方法以及历史文化与商业资本融合的具体途径,以供特色小镇建设者们参考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耀志  罗曦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和标准,文章从历史文化街区在景观视觉方面的重要性谈起,分析了一般景观视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并以苏州寒山寺景区为例,探讨了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种新的可行的景观视觉影响评价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岩  张颀  
老城厢地区曾经是天津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也是津味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的区域。其更新改造自2003年开始启动,至今整体建设已初具规模。为了了解社会各界对该改造项目的评价,笔者针对在老城厢地区有购房意向的市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人士、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以及本项目的主要开发商这四类不同的对象展开调研,发现受访的各类人群普遍对该改造项目非常关注,但出于不同的立场,对项目的评价却不尽相同,对新建建筑的风格取向和现行拆迁政策的认同度也存在差异。希望本文的调研结果,能够引发社会多方对老城厢更新改造工程的思索,并对该地区未来发展策略改进和其他地区旧城更新改造策略制定有所参考和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新杰   赵寰熹  
游览路线是游客体验环境并获得感知的核心空间要素,景观价值是环境与感知的“桥梁”,引入公众参与式制图方法,探索景观价值感知与游览路线的关系。结果表明:(1)游客的主要游览路线受自然要素的影响,游客更倾向于选择景点少而精的游览路线。(2)游客更加关注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3)不同的景观特征会影响游客对景观价值的感知。对经济价值的感知受到商业布局的影响,对学习价值的感知受到博物馆类景点的影响。(4)游客对部分景点的价值评分会提高游客对该景点所在路线的价值评分。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微观角度深入刻画游客的游览空间偏好、准确把握游客的价值感知,为人与环境的交互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志强  吕斌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古城遗留区域,以其悠久历史和特色的风貌塑造和传承着城市风貌,是历史城市风貌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街区更新常对重点历史保护区做风貌管控,但缺乏系统性风貌管控指导。文章以北京南锣鼓巷为研究对象,将"管控范围"与"管控机制"两个层面结合,进行街区风貌管控研究,使历史街区风貌得以延续传承,以为其他历史街区风貌管控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冬  王泽烨  
以哈尔滨市花园街区为例,对城市历史街区的多重价值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寻求实现街区历史文化价值与挖掘街区经济价值相结合的重要性。论文提出,在政府的引导下,历史街区可以重新为社会所用,既传承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又可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晶  蔡忠原  
在我国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传承城市文化的历史街区,迎来了新生。本文选取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邯郸市作为研究对象,以串城街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探讨历史街区的再生性保护方法,以"保留历史文化要素——重塑历史文化脉络——植入现代商业功能"为脉络,并以控制建筑风貌、建筑颜色、建筑高度为依托,最终重现历史街区,达到历史街区再生的目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保尔  潘植强  
文章将构成上海历史街区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包含官方宣传意图的官方宣传文本以及反映游客实际偏好的网络游记文本,利用计算机共现处理平台在统计各历史文化风貌区关注次数与共现次数等多重指标的基础上,探寻官方与游客的关注偏好及共现偏好差异所在。研究结果表明:(1)官方与游客的关注度及共现效应存在显著关联性,即关注度较高、关注偏好较强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其共现偏好及共现效应也较为显著;(2)满足触摸街区历史记忆、感知街区人文内涵是游客造访历史街区的核心动机;(3)重视街区建筑与人文生态的环境保护,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武联  沈丹  
论文针对我国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青海同仁历史文化名城民主上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探寻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利用城市历史街区,并使之成为促进城市活力积极因素的方法。并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的内涵与原则,保护规划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同仁民主上街历史街区的规划建设思路。总结出在规划建设中要运用有机更新的思想方法,保护街区的人文社会网络,传承与发展地域环境特色,才能达到活力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