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39)
- 2023(10863)
- 2022(9705)
- 2021(9383)
- 2020(7848)
- 2019(18337)
- 2018(18368)
- 2017(35391)
- 2016(19385)
- 2015(21897)
- 2014(21904)
- 2013(21521)
- 2012(19808)
- 2011(17519)
- 2010(17252)
- 2009(15505)
- 2008(14795)
- 2007(12474)
- 2006(10771)
- 2005(9115)
- 学科
- 济(73720)
- 经济(73638)
- 管理(52143)
- 业(48334)
- 企(39758)
- 企业(39758)
- 方法(34378)
- 数学(29799)
- 数学方法(29441)
- 农(20271)
- 中国(18763)
- 地方(18691)
- 财(17095)
- 学(16906)
- 业经(16141)
- 农业(13802)
- 贸(13070)
- 贸易(13058)
- 理论(12703)
- 易(12615)
- 和(12446)
- 环境(12213)
- 制(11819)
- 技术(11452)
- 务(10593)
- 财务(10533)
- 财务管理(10512)
- 教育(10359)
- 划(10214)
- 企业财务(9851)
- 机构
- 大学(262733)
- 学院(260544)
- 管理(105976)
- 济(97707)
- 经济(95316)
- 理学(92292)
- 理学院(91223)
- 管理学(89563)
- 管理学院(89098)
- 研究(86338)
- 中国(62904)
- 京(56824)
- 科学(56022)
- 财(43123)
- 所(42625)
- 农(41570)
- 业大(40869)
- 中心(39275)
- 研究所(39260)
- 江(36963)
- 范(36230)
- 师范(35948)
- 北京(35909)
- 财经(34900)
- 农业(32488)
- 院(32104)
- 经(31713)
- 州(30729)
- 师范大学(29269)
- 经济学(27787)
- 基金
- 项目(186712)
- 科学(145688)
- 研究(136955)
- 基金(133967)
- 家(116704)
- 国家(115736)
- 科学基金(99187)
- 社会(83477)
- 社会科(78872)
- 社会科学(78851)
- 省(73235)
- 基金项目(72803)
- 自然(66032)
- 自然科(64390)
- 自然科学(64373)
- 自然科学基金(63144)
- 教育(62205)
- 划(61956)
- 编号(57025)
- 资助(54436)
- 成果(45496)
- 重点(41308)
- 部(40307)
- 发(39730)
- 课题(38637)
- 创(38562)
- 创新(35884)
- 科研(35651)
- 项目编号(34797)
- 大学(34675)
- 期刊
- 济(106644)
- 经济(106644)
- 研究(75438)
- 中国(48098)
- 学报(42327)
- 科学(39158)
- 农(37216)
- 管理(37059)
- 大学(31864)
- 财(31599)
- 教育(31263)
- 学学(29536)
- 农业(26257)
- 技术(22708)
- 融(18645)
- 金融(18645)
- 业经(17520)
- 图书(16908)
- 经济研究(15728)
- 财经(15587)
- 问题(14242)
- 资源(13602)
- 科技(13525)
- 业(13451)
- 理论(13222)
- 经(13156)
- 实践(12453)
- 践(12453)
- 版(12158)
- 技术经济(12001)
共检索到373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左红伟 李早 喻晓 王达仁 崔巍懿
本研究首先对屯溪老街主街道立面进行眼动实验以获得人们对街道"二次轮廓"(临时外部附加物)视觉行为的量化分析,得出"二次轮廓"中侧向招牌、灯笼、雨篷、货物台、对人的视觉吸引力依次降低;其次,采取问卷调查法对老街现状进行初步风貌评价,得出老街"二次轮廓"中各要素与传统风貌的关联性;最后针对"二次轮廓"中各要素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钱树伟 苏勤 祝玲丽
地方依恋(Place attachment)是近十多年来国外环境心理学和游憩地理学研究的热点,旅游者地方依恋是旅游者与旅游地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情感联结关系。通过设计测量量表并构建旅游者地方依恋对购物行为影响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以屯溪老街为案例,研究结果表明:①旅游者地方依恋的两大构成维度—地方认同与地方依赖对旅游者购物动机、购物偏好、购物满意度及忠诚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情感性依恋(地方认同)比功能性依赖(地方依赖)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效应;②地方认同对购物动机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γ11=0.84),表明旅游者对具有地方象征性意义与本土化特色的屯溪老街的情感性依恋比对老街购物场所的功能性依赖...
关键词:
旅游者 地方依恋 购物行为 屯溪老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霍珺 韩荣 耿大磊
针对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界面更新过程中传统研究方法的主观局限性,提出了适用于街巷界面形态的量化分析框架,包括多维量化参数的选取与计算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以江苏省镇江市大龙王巷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宽高比、界面密度、贴线率三个参数,分别描述了各级街巷在宽高比例、疏密分布、凹凸变化三方面的形态规律与特征,总结出了控制界面形态的参数区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霍珺 韩荣 耿大磊
针对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界面更新过程中传统研究方法的主观局限性,提出了适用于街巷界面形态的量化分析框架,包括多维量化参数的选取与计算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以江苏省镇江市大龙王巷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宽高比、界面密度、贴线率三个参数,分别描述了各级街巷在宽高比例、疏密分布、凹凸变化三方面的形态规律与特征,总结出了控制界面形态的参数区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辉 何益 刘畅
随着国内各地对历史街区开发力度的加强,视觉景观的更新设计产生模式化、同质化现象。面对历史街区更新中的这一共性问题,以听觉感知为切入点,选取重庆市弹子石老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声环境测试和声景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的总体规划思路中应当合理组织声景序列,建议以地域文化特色声景为媒介,唤起历史空间的文脉记忆,营造历史街区场所感,凸显地域特色。
关键词:
声景 历史街区 更新设计 重庆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司洁 李欣鹏 薛靖裕 李锦生
伴随着旅游文化消费的兴起,通过商业开发改善历史街区的人居环境品质和整体空间活力,已是当下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主要方式。以西安市北院门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对北院门历史街区核心区人群活动的热力值、热区占比分析,发现了餐饮业在该区域占主导地位,而历史遗产则处于衰败的现状。同时,结合对原住居民的调查访谈,认为北院门历史街区存在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且对历史街区的地方性产生了负面影响。提出历史街区的更新与商业开发,应当以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为前提的观点,并提出规划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凤阳 王子强
以历史街区的景观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视觉图式的角度,总结苏州地区视觉图式要素,探讨其在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组织中的运用。区别于常见的三大景观空间类型,本文提出图式视角下节点景观空间、街巷景观空间、整体景观空间和景观意境空间四大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类型,并通过传统图式符号景观化方法的总结,分别对四大景观空间的组织进行讨论,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总结的方法,为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视觉图式 历史街区 景观空间组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泽烨 李冬 栗功
现代社会的全球化过程严重削弱了城市的地域特色,许多城市老街区的公共空间逐渐呈现出效能与活力低下和认知度弱化导致的可读性、使用性差等现象,如何保护老街区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痕迹,延续城市文化基因是城镇建设中被持续关注的热点。结合环境认知理论,在城市存量发展背景下以具有历史文化遗迹的老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15分钟生活圈内的公共空间进行场地优化更新设计,籍此唤醒城市活力,增强城市的文脉特征和可读性,重构人地关系,使其公共空间适应新的行为模式和生活场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斌 耿萌萌
历史街区的保存与活化,是在历史街区价值认可基础之上,由政府、社会、民众共同参与博弈的综合工程。由于出于不同利益的考量,各方对历史街区价值的认定通常表现出极大的冲突,使得保护活化的规划实施难度极大。权衡历史街区保护中各利益团体的需求,尊重居民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活化中的自主权,提高历史街区活化中公众参与的热情和执行度,传承历史街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沉淀,在历史街区的活化中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台湾地区三峡老街保存"三下四上"的博弈关系,研究其最终达到各方利益平衡的"共赢局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价值重塑"作为破解历史街区保存活化根本冲突的有效路径,探寻历史街区活化的永续经营之策。
关键词:
历史街区 活化 价值重塑 决策与沟通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涛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脱胎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保护与发展这一主题,保护理论与方法不断积累完善。历史性城市景观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街区保护的新视角。本文回顾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演变,结合本轮规划的研究与编制过程,简述本次规划在保护方法上的探索与收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武联 沈丹
论文针对我国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青海同仁历史文化名城民主上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探寻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利用城市历史街区,并使之成为促进城市活力积极因素的方法。并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的内涵与原则,保护规划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同仁民主上街历史街区的规划建设思路。总结出在规划建设中要运用有机更新的思想方法,保护街区的人文社会网络,传承与发展地域环境特色,才能达到活力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超 罗翔 潘悦 黄志毅
"非典型"历史街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相对于有法可依、保护和更新框架清晰的历史文化街区,"非典型"历史街区由于存在多元价值目标矛盾,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政策和规划的引导,往往陷入发展式微和更新失力的困境。以浙东运河上的传统聚落高桥老街为例,解析其作为"非典型"历史街区的特征,探索在政府、居民、市场等利益主体差异化诉求下实现保护、改造、利用和治理等多元价值目标的更新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妍 徐永战 陆磊
如何保护历史街区形态,延续城市记忆是目前中国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南通寺街—西南营片区为例,首先针对街区中开放空间进行功能、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并进行问卷调研,发现街区中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了解居民对传统街区的发展要求。然后,以街区形态再生为目的,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接下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再生策略,如社区参与策划、人性化设计、功能多样性、街区文化网络等,使街区形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再生。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开放空间形态 再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孔翔 王惠 侯铁铖
历史文化商业街若能凸显地方性特征将更具吸引力,经营者的地方感不仅是商业街地方性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地方性建构的主体基础。对屯溪老街经营者地方感进行了实地调研,初步探讨了经营者地方感的形成机制,并为历史文化商业街的优化发展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者地方感不仅受到地方文化景观和经营活动绩效的影响,更与经营者同游客的互动交流相关,而这也将影响到历史文化商业街的吸引力。老街商业开发的模糊定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地方性,但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经营者与游客的频繁互动,则有助于增进经营者地方感。由此,历史文化商业街的发展不仅要重视保护特色文化景观,更要优化商业活动品质,促进经营者与游客的互动,这是增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巍 何依
绕开街区保护的原真性问题争论,历史建筑的去留争论,以及商业化等争论,从街区衰败的历史性问题出发,提出"简装修"的保护更新原则。从物质环境和社会问题两个方面阐述历史街区"简装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以太原市南华门历史街区更新为例,总结历史街区"简装修"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
历史街区 “简装修” 落脚城市 邻里修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从“感知”到“量化”绵阳1958工业历史街区空间解读与更新研究
旧石材再利用研究——以徐州回龙窝历史街区改造为例
历史街区更新中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生产——以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为例
谈塑造城市历史街区文化的“活性”——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
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滨水景观立面轮廓线塑造——以南京市幕燕滨江风光带为例
苏州桃花坞历史文化街区水系利用与景观改造研究——以第二直河片区为例
世界一线城市历史商业街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以北京前门历史商业街区为例
城市中心历史街区“活化”保护规划研究——以湖州市小西街为例
基于认知地图法的历史街区居民集体记忆研究——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为例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利益网络治理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街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