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22)
2023(3779)
2022(3292)
2021(3268)
2020(2659)
2019(6281)
2018(6044)
2017(11452)
2016(6261)
2015(7343)
2014(7023)
2013(6660)
2012(6423)
2011(5457)
2010(5307)
2009(4668)
2008(4482)
2007(3680)
2006(3090)
2005(2656)
作者
(15982)
(13230)
(12879)
(12446)
(8375)
(6460)
(6129)
(5136)
(5059)
(4698)
(4518)
(4433)
(4313)
(4050)
(3991)
(3917)
(3900)
(3840)
(3806)
(3577)
(3221)
(3178)
(3164)
(3095)
(2967)
(2899)
(2829)
(2791)
(2738)
(2632)
学科
(21955)
经济(21930)
管理(12195)
地方(12052)
(9755)
(7514)
(7459)
企业(7459)
方法(6627)
中国(6621)
业经(5532)
农业(5303)
地方经济(5085)
(4769)
(4751)
数学(4626)
数学方法(4562)
(4412)
理论(4391)
环境(3840)
教育(3819)
文化(3805)
(3601)
贸易(3595)
(3473)
(3344)
产业(3238)
(3200)
工作(3060)
财政(3006)
机构
学院(76554)
大学(75932)
研究(27726)
管理(26248)
(25988)
经济(25245)
理学(22278)
理学院(21836)
管理学(21367)
管理学院(21192)
中国(20311)
(19879)
科学(18202)
(13678)
师范(13619)
(13327)
中心(13213)
北京(13151)
(12600)
(12286)
研究所(12127)
(11843)
业大(11624)
师范大学(11152)
(10446)
(9949)
财经(9425)
农业(9418)
科学院(8457)
(8428)
基金
项目(54735)
研究(42480)
科学(42177)
基金(37347)
(32220)
国家(31869)
科学基金(26894)
社会(25836)
社会科(24220)
社会科学(24213)
(21726)
基金项目(20735)
(18913)
教育(18557)
编号(18397)
自然(16725)
自然科(16170)
自然科学(16164)
自然科学基金(15825)
成果(15423)
资助(13960)
(13197)
课题(13156)
重点(12368)
(11176)
(11117)
(10925)
发展(10578)
(10515)
项目编号(10437)
期刊
(32459)
经济(32459)
研究(24564)
中国(18090)
教育(12452)
学报(12327)
科学(11649)
(11222)
(10223)
大学(9605)
学学(8524)
管理(8223)
农业(7615)
资源(6173)
图书(6146)
技术(5770)
(5678)
业经(5434)
(5219)
金融(5219)
问题(4842)
书馆(4760)
图书馆(4760)
(4670)
城市(4666)
(4410)
经济研究(4312)
财经(4268)
现代(3938)
(3889)
共检索到118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谌丽  张文忠  
如何保护与发展地方传统文化是许多历史城市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将文化当作一个有机体,当其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之后,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将发生一系列变化。本文以北京什刹海历史街区为例,探讨在旧城更新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文化如何回应环境的变化。资料分析和调查结果表明:什刹海的传统文化特色正在削弱,且外来文化与地方文化之间存在隔离;外来文化进入什刹海之后一般会产生适应新环境的进化现象;就什刹海地方文化建议而言,要最大程度的保护传统物质空间,积极发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业态,尽量维持原有社会网络和生活方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新杰   赵寰熹  
游览路线是游客体验环境并获得感知的核心空间要素,景观价值是环境与感知的“桥梁”,引入公众参与式制图方法,探索景观价值感知与游览路线的关系。结果表明:(1)游客的主要游览路线受自然要素的影响,游客更倾向于选择景点少而精的游览路线。(2)游客更加关注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3)不同的景观特征会影响游客对景观价值的感知。对经济价值的感知受到商业布局的影响,对学习价值的感知受到博物馆类景点的影响。(4)游客对部分景点的价值评分会提高游客对该景点所在路线的价值评分。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微观角度深入刻画游客的游览空间偏好、准确把握游客的价值感知,为人与环境的交互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成志芬  周尚意  张宝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向岚麟  董晶晶  王凯伦  赵丽璐  
地方感综合了人对地方的认知、感受与情感,通过地方感的研究能更好地展现地方的独特性,也能探知在地者所依恋的地方构成状况。以北京市南锣鼓巷为案例地,从当地居民、商户和外来游客的主体视角出发,采取扎根理论,以现场调研访谈文本为基础进行编码,提取29个地方认知因子,归结为地方感六大次维度:环境质量、景观风貌、人文特性、性质功能、整体印象、主体感受;和认知空间、生活空间、主体空间三大主维度。同时,研究还发现了居民、商户、游客三类主体在地方感因子和主次维度上的差异状况:居民评价值最高,游客评价值最低;认知空间分值最高,主体空间分值最低;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因子约占三分之一,集中在居民和游客之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怡琦  
历史街区因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天然温床",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保护历史街区原真性并为历史街区的发展注入活力而成为历史街区更新的新途径。本文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梳理了北京南锣鼓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发展的驱动力。实现历史街区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需要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时疏导、调整,以实现三种驱动力均衡做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岩  潘琳  赵启明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破损、违建失控是历史街区面临的重要难题。通过对北京市东城区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的分析,结合居民意愿调查,为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后续保护与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时少华  
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益治理是制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出发,在利益相关者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数据收集,从网络密度、关联性、互惠性、等级性、传递性以及中介性展开分析,提出如下建议:一从凝聚性看,要疏解当地政府机构以及压力集团两个利益集团内部的派系林立问题;二从关联性看,加强当地政府机构与社区之间的有效关联;三从互惠性以及传递性看,加强企业内部、社区和压力集团之间的利益互惠关联,建立利益集团内部和集团之间的利益互赖与合作交流机制;四从等级性看,增加NGO保护组织和行业协会、媒体和专家在街区保护中的话语权与决策权;五从代理性看,要重点培养企业和社区利益集团的协调人、守门人和代理人角色。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静  李胜  
本文对北京前门商业街区的三条历史商业街进行案例研究,使用断代法将历史商业街的演化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梳理历史商业街区的演化路径、主要特征,运用多级编码方式,从演化过程中梳理归纳出影响历史街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北京前门商业街区三条历史商业街演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区位优势、政府行为、多元文化和创新能力。研究最后归纳出影响因素的作用力,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探索世界一线城市历史商业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  郭国庆  吴妍  
本文在梳理流通软实力和商业街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世界一线城市著名商业街的核心特征和流通软实力,构建了世界一线城市历史商业街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yaahp软件建立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世界一线城市历史商业街区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以北京前门历史商业街区为例,应用AHP-模糊评价法,对前门历史商业街区具有代表性的前门大街、大栅栏商业街和北京坊进行了评价,对北京前门历史商业街区未来发展路径具有指导价值。研究表明世界一线城市历史商业街区评价指标AHP权重是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证实了世界一线城市历史商业街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时少华  
对国内外旅游社区参与程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虽然比较全面与系统,但对于社会资本影响因素以及社会资本和社区旅游参与意识共同影响社区旅游参与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见。以北京什刹海社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旅游社区中的社会资本、居民旅游参与意识对旅游社区居民参与具有正向影响,旅游参与意识是社会资本对社区居民参与影响的重要中介变量,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提出了加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和培育社区社会资本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志强  吕斌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古城遗留区域,以其悠久历史和特色的风貌塑造和传承着城市风貌,是历史城市风貌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街区更新常对重点历史保护区做风貌管控,但缺乏系统性风貌管控指导。文章以北京南锣鼓巷为研究对象,将"管控范围"与"管控机制"两个层面结合,进行街区风貌管控研究,使历史街区风貌得以延续传承,以为其他历史街区风貌管控提供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  辛士波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在CSI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性地加入街区特色空间和业态潜变量,构建了历史商业街区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采用相关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通径分析、网络爬虫和大数据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世界一线城市历史商业街区北京坊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坊特色空间和业态对顾客满意、街区形象、顾客期望、感知价值均有影响,对顾客满意影响最大;北京坊特色空间和业态、顾客期望、感知价值对顾客满意均会产生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差异较大;商品质量、商品价格、服务意识和文化氛围对顾客感知质量的路径系数均为0.65以上,顾客仍把"物有所值"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与顾客抱怨均会产生影响,对顾客抱怨的影响大于对顾客忠诚的影响。研究表明:特色空间和业态具有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吸客的重要作用,通过北京坊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该潜变量对顾客满意的重要影响;通过网络爬虫和大数据文本分析,可以对历史商业街区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本文所进行的探索性研究,为历史商业街区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构建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鹏军  马博闻  
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的文脉影响研究,对于指导旧城更新,尤其是进一步科学引导历史街区更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选取北京前门大栅栏历史街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分析法,从游客的场地感受出发,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历史地段游客的场地感受进行了调查,分析历史街区改造后城市文脉的存在和延续的问题。利用Statwing分析工具,分析各个场地感受因素对历史街区文脉的影响程度,总结城市更新对历史文脉的影响因素与模式,为未来历史街区改造的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敏  刘爱利  
城市建筑遗产再利用是当今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重要议题之一。选取历史街区建筑遗产再利用较成功的南锣鼓巷为典型案例,基于业态视角,通过现场实地调研和统计、对比分析,对建筑遗产再利用进行研究。结论包括3点:(1)基于业态视角对建筑遗产的再利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拓展了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分析视角。(2)从业态选择、业态构成、业态变迁、业态发展趋势、业态影响因素5个方面,探讨了业态与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关系问题;其中前4个方面是从业态自身发展规律的视角进行分析,第5个方面则是从影响业态发展的视角进行分析。(3)文章对其他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劲松  
历史街区旅游开发需要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审视,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文章以北京朝阜路为例,探讨了国际化视野下历史街区开发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期望促进我国历史街区开发的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