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83)
- 2023(6025)
- 2022(5089)
- 2021(4537)
- 2020(3772)
- 2019(8297)
- 2018(8095)
- 2017(15171)
- 2016(8226)
- 2015(9322)
- 2014(9284)
- 2013(9003)
- 2012(8281)
- 2011(7533)
- 2010(7570)
- 2009(7451)
- 2008(7381)
- 2007(6559)
- 2006(5924)
- 2005(5686)
- 学科
- 济(32378)
- 经济(32309)
- 管理(31003)
- 业(24934)
- 企(21542)
- 企业(21542)
- 制(12012)
- 财(11324)
- 方法(10125)
- 农(8858)
- 地方(8777)
- 中国(8769)
- 数学(8462)
- 数学方法(8377)
- 体(8310)
- 业经(8275)
- 环境(7364)
- 体制(7163)
- 务(6556)
- 财务(6538)
- 财务管理(6520)
- 贸(6410)
- 贸易(6404)
- 银(6400)
- 银行(6394)
- 融(6343)
- 金融(6340)
- 划(6276)
- 企业财务(6204)
- 学(6203)
- 机构
- 大学(120425)
- 学院(119870)
- 济(50039)
- 经济(48926)
- 管理(44632)
- 研究(41897)
- 理学(37736)
- 理学院(37304)
- 管理学(36783)
- 管理学院(36548)
- 中国(32134)
- 财(26798)
- 京(25188)
- 科学(23821)
- 所(20531)
- 财经(20242)
- 江(18956)
- 中心(18801)
- 经(18161)
- 研究所(18135)
- 农(17915)
- 业大(16288)
- 北京(15855)
- 院(15655)
- 经济学(15649)
- 范(14999)
- 财经大学(14893)
- 师范(14887)
- 州(14733)
- 经济学院(13994)
- 基金
- 项目(79661)
- 科学(63439)
- 研究(59394)
- 基金(58668)
- 家(50917)
- 国家(50546)
- 科学基金(43488)
- 社会(39586)
- 社会科(37533)
- 社会科学(37527)
- 基金项目(30830)
- 省(30541)
- 自然(26925)
- 教育(26564)
- 自然科(26176)
- 自然科学(26167)
- 划(25997)
- 自然科学基金(25677)
- 编号(23179)
- 资助(22887)
- 制(21449)
- 成果(19671)
- 重点(18228)
- 部(17939)
- 发(17374)
- 课题(16866)
- 创(16851)
- 国家社会(16829)
- 创新(15996)
- 教育部(15605)
共检索到188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梦丽 王勇
"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促使城乡规划从传统物质规划管理逐渐走向多元网络化治理。通过对台北大溪老街与上海市田子坊街区保护更新实践中多元协作过程的分析,指出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困境与利益格局转变的背景下,政府赋权与利益协调对多元协作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社区规划师引导下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协作机制的建构,明确社区规划师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中作为多元利益协调者、公众参与组织者、规划过程监督者等多重角色,提出历史街区规划服务平台支撑、社区规划师引导、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协作过程。
关键词:
历史街区 保护更新 社区规划师 多元协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武联 沈丹
论文针对我国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青海同仁历史文化名城民主上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探寻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利用城市历史街区,并使之成为促进城市活力积极因素的方法。并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的内涵与原则,保护规划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同仁民主上街历史街区的规划建设思路。总结出在规划建设中要运用有机更新的思想方法,保护街区的人文社会网络,传承与发展地域环境特色,才能达到活力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任云兰
概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发达国家在历史街区保护的立法、行政管理、公众参与及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分析了城市建设与历史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是互为联系,互相促进的,处理好这一关系,城市将得以协调发展。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历史建筑 保护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滕有平 过伟敏
在大拆大建的城市化热潮中,历史街区的保护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以往的保护经验已很难适应新时期的需求。针对再建与保护历史街区的双重需要,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整体保护、功能置换、多元与共生、回归街道的再生性保护策略。
关键词:
城市历史街区 再生性保护 设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伟
城市历史街区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与变迁中发展起来的文化遗产,对它的破坏会使一座城市丧失个性与魅力。文章引用了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城市设计的控制管理作用实现对历史街区景观特征保护的若干范例创造有地方魅力的、能适应时代需要的城市景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捷
提出了历史街区更新型游憩商业区(HDA-RBD)的概念,并以成都大慈寺历史街区更新规划为例,分析了历史街区更新型RBD与城市CBD发展的有机互动机制,以期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城市发展CBD以及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可行之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冬 王泽烨
以哈尔滨市花园街区为例,对城市历史街区的多重价值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寻求实现街区历史文化价值与挖掘街区经济价值相结合的重要性。论文提出,在政府的引导下,历史街区可以重新为社会所用,既传承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又可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成栋 李长奇 梁爽
历史街区是当代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遗留的宝贵遗产,每条历史街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文化、空间特征和社会配置,这些不同的配置和可识别的空间格局代表了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与当时民众的意识形态的特点,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城市建设热潮的影响下城市中传统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少,承载传统文脉记录城市兴衰的街巷空间逐渐陷入萧条。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逐渐失去,其生命力亟需延续时,研究如何有效的保护与适度地更新它们,提供其空间改造的建议,在适宜性的商业化加持下护住流失的文化,对城市的发展以及街区均质化同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翔宇 潘琳 李鸽
文化与消费结缘,就意味着文化作为特殊的商品参与了消费,文化消费对社会建构的影响日益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层面。以文化消费为视角,以我国近代商业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从我国近代商业历史街区的发展历程入手,阐释了近代商业历史街区的文化消费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我国近代商业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
关键词:
近代商业历史街区 文化消费 更新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左辅强
缘于经济全球化、高速城市化、大规模城市更新改造以及现代化的冲击,城市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如何保护与延续地方文化遗产以重塑地域特征和传统人文风貌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保护和复兴历史街区必然要求妥善处理土地利用、无序管理、可持续发展、评估与权衡保护的支出和收益等综合、复杂性的问题,本文以分析研究当前历史街区保护理论发展和实践状况为基础,揭示国内在改造与保护性开发中的误区、负面影响及未来趋向,并通过引入柔性的动态适时更新概念,从改良城市功能、再造人文景观、传承和利用历史文脉、调协各相关学科发展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目的通过对城市中心区更新和开发中地域历史文化保护议题的探究,从规划设计角度提出可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思嘉 李斐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成为诸多城市采取的重要战略,历史街区成为实施这一策略的核心引擎。然而,这一进程的成效却不尽人意。本文结合城市发展背景,分析伊朗、塞尔维亚、葡萄牙三个国家重要城市以不同文化政策为契机,实施文化主导的历史街区城市更新项目。梳理其更新模式和成效,总结为三种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路径,最后提出对我国文化导向下城市更新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文化导向 历史街区 案例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蒋文 李和平
在指明当前文化主导的历史街区绅士化现象正是文化消费诉求在地方的表达,符合中国转型期的时代特征这一情况的基础上,从城市发展角度,通过对文化因素作用下的国内历史街区绅士化现象的发生机制及空间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城市发展的文化需求对当前历史街区绅士化的盛行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而其动力是全球宏观背景下城市内部主体和外部竞争的文化诉求所共同作用产生的。当其作用于空间方面,则引发了历史街区空间改造模式向风貌改造的转变和表现为文化符号化、空间复制等的空间生产现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苑 邓峰
历史街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空间类型,其更新过程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文章从空间生产理论入手,以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为例,分析了更新前后社会结构以及街区空间类型的变迁过程,认为这一过程在消解了街区原有传统社会关系的同时,构建了另一种开放的社会结构体系,由此产生新的空间生产需求并反映在空间景观的改造之中,这在本质上无法实现历史街区的文化传承。最后提出控制空间使用主体的替代,促进街区的渐进式更新是一种较适宜的历史街区更新途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冯洁玉 吴翔华
从主体协同、要素协同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确立协同度评价体系,构建居住性历史街区更新治理协同度模型,并以南京小西湖项目为例,测度该项目治理系统的协同度,识别治理中的薄弱点并分析成因,最后从参与机制、更新机制和加强居住性历史街区的活力塑造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岚
如何在历史街区的更新过程中,做到街区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地方与社会特征的延续,是论文所关注的课题。以温州朔门历史街区更新为例,以探索通过有机更新模式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有机更新 历史街区 朔门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