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47)
2023(8959)
2022(7611)
2021(7339)
2020(6159)
2019(14021)
2018(13580)
2017(26543)
2016(13578)
2015(15270)
2014(14867)
2013(14128)
2012(12644)
2011(10980)
2010(10375)
2009(9187)
2008(8317)
2007(6799)
2006(5400)
2005(4056)
作者
(34110)
(28511)
(28415)
(27089)
(18052)
(13692)
(13028)
(11301)
(11019)
(9784)
(9709)
(9620)
(8840)
(8835)
(8497)
(8451)
(8330)
(8327)
(8302)
(7998)
(6715)
(6669)
(6662)
(6599)
(6472)
(6336)
(6054)
(5901)
(5578)
(5576)
学科
(55148)
经济(54980)
管理(39536)
(36344)
(30805)
企业(30805)
方法(29303)
数学(25113)
数学方法(24775)
(15074)
(14104)
中国(13627)
业经(12543)
地方(11313)
(10030)
农业(9856)
(9702)
贸易(9696)
理论(9561)
(9421)
(9414)
环境(9004)
(8889)
财务(8855)
财务管理(8839)
技术(8713)
企业财务(8405)
(8004)
(7538)
(6369)
机构
学院(179679)
大学(179603)
管理(75935)
(74984)
经济(73684)
理学(67310)
理学院(66660)
管理学(65539)
管理学院(65194)
研究(53460)
中国(38819)
(35104)
(33012)
科学(31355)
财经(27781)
中心(26608)
(25506)
业大(25362)
(23903)
经济学(23575)
(23572)
(23301)
(23243)
师范(23103)
经济学院(21444)
研究所(21401)
财经大学(21099)
北京(20850)
经济管理(20120)
(20059)
基金
项目(135701)
科学(109734)
基金(101919)
研究(100557)
(87809)
国家(87089)
科学基金(77195)
社会(68333)
社会科(63889)
社会科学(63869)
基金项目(54713)
(51622)
自然(49576)
自然科(48444)
自然科学(48431)
自然科学基金(47537)
教育(46584)
(43898)
编号(40152)
资助(39952)
(31078)
成果(30549)
重点(30094)
(28914)
(28706)
国家社会(28651)
教育部(27582)
人文(27273)
创新(26981)
科研(26471)
期刊
(72581)
经济(72581)
研究(47021)
中国(28355)
管理(26083)
(25724)
学报(24332)
科学(24243)
(20694)
大学(20027)
学学(18973)
教育(16716)
技术(15963)
农业(14260)
财经(13462)
业经(12643)
经济研究(11756)
(11739)
金融(11739)
(11598)
问题(10130)
资源(8660)
(8261)
科技(8152)
技术经济(8041)
理论(8003)
商业(7712)
统计(7676)
现代(7651)
财会(7618)
共检索到238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曼  罗小龙  许骁  
历史街区保护注重原真性,在缺乏科学合理的历史街区更新措施的情况下,历史街区通常被原封不动地"保留"。通过对常熟市历史街区居民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由于政府缺乏合适的改造方案,常熟历史街区成为城市中的贫困住区,导致居民在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两个方面均被边缘化,成为弱势群体。在居住者需求和意愿方面,居民对居住环境改善、市政设施完善和异地搬迁等具有强烈的改造愿望。因此,认为在强调历史街区保护的同时,也要关注街区内的民生问题,保障历史街区保护中的社会公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任云兰  
概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发达国家在历史街区保护的立法、行政管理、公众参与及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分析了城市建设与历史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是互为联系,互相促进的,处理好这一关系,城市将得以协调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罗榆  刘贵文  徐鹏鹏  
在历史街区保护和城市更新过程中,科学地对容积率转出基地和接受基地进行开发量等值转换十分重要。在梳理悉尼、我国台湾关于容积率转移的经验做法及我国内地学界典型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土地价值评估,提出基于Hedonic模型的容积率等值转移方法,以期探索一条科学合理等值转移开发量的有效途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夏健  王勇  
在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中,往往由于忽视对生活真实性的保护,造成保护和更新中的重置现象。从常见的"全盘重置"、"功能重置"、"居民重置"入手,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实践进行反思。提出,在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中,风貌保护是生活真实性延续的基础,功能保全是生活真实性延续的载体,居民保有是生活真实性延续的主体,只有减少重置现象,街区才能真正获得重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凯琦  王勇  李广斌  
日常生活空间作为原住民生活世界的基本构成,是居住型历史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生活空间的变动直接影响居住型历史街区生活真实性保护与传承。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典型年份的POI数据追踪调查,对历史街区日常生活空间分异进行可视化分析。根据不同属性的POI数据变动特征,分析历史街区日常生活空间变动总体特征。研究发现,平江历史街区原住民的日常居住、消费与休闲空间分别出现空心化、边缘化及碎片化的特征趋势。基于居住型历史街区生活真实性保护目标,对历史街区过度商业化及日常生活的异化进行了反思。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滕有平  过伟敏  
在大拆大建的城市化热潮中,历史街区的保护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以往的保护经验已很难适应新时期的需求。针对再建与保护历史街区的双重需要,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整体保护、功能置换、多元与共生、回归街道的再生性保护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时少华  
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益治理是制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出发,在利益相关者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数据收集,从网络密度、关联性、互惠性、等级性、传递性以及中介性展开分析,提出如下建议:一从凝聚性看,要疏解当地政府机构以及压力集团两个利益集团内部的派系林立问题;二从关联性看,加强当地政府机构与社区之间的有效关联;三从互惠性以及传递性看,加强企业内部、社区和压力集团之间的利益互惠关联,建立利益集团内部和集团之间的利益互赖与合作交流机制;四从等级性看,增加NGO保护组织和行业协会、媒体和专家在街区保护中的话语权与决策权;五从代理性看,要重点培养企业和社区利益集团的协调人、守门人和代理人角色。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奇峰  蔡天抒  
汕头小公园历史街区是20世纪初潮汕华侨打工经济回流与外商投资共同推动城市化的结果。随着城市中心漂移,其商业垄断地位渐失,物质结构与社会结构双向老化。房屋产权细碎化,预期收益不稳定,使得地方财政与市场资本的空间生产均趋向交易成本较低的新区,旧城则被负向循环锁定。小公园街区从改善居住条件到追求城市土地收益,经历了"见缝插针"式的独栋危房改造、"成片配套"式的居住组团建设、"大拆大建"式的空间生产三个改造阶段,最终政绩效应与市场利益的契合使小公园街区的改造沦为权力和资本主导下以土地效益为目标的城市开发活动。本文从小公园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的困境出发,讨论了保护规划预期与实际开发博弈的深层矛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司洁  李欣鹏  薛靖裕  李锦生  
伴随着旅游文化消费的兴起,通过商业开发改善历史街区的人居环境品质和整体空间活力,已是当下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主要方式。以西安市北院门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对北院门历史街区核心区人群活动的热力值、热区占比分析,发现了餐饮业在该区域占主导地位,而历史遗产则处于衰败的现状。同时,结合对原住居民的调查访谈,认为北院门历史街区存在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且对历史街区的地方性产生了负面影响。提出历史街区的更新与商业开发,应当以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为前提的观点,并提出规划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涛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脱胎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保护与发展这一主题,保护理论与方法不断积累完善。历史性城市景观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街区保护的新视角。本文回顾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演变,结合本轮规划的研究与编制过程,简述本次规划在保护方法上的探索与收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鲍黎丝  
历史街区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保护与开发必须以传承文化精神为首要前提,诺伯格·舒尔茨创建的"场所精神"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文章在分析"场所精神"的基础上,对历史街区的"场所精神"进行解读,并以成都宽窄巷子的个案研究剖析了"场所精神"在其保护和复兴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营造"场所精神"的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夏健  王勇  
后现代主义时空观提出了介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异托邦"空间。基于"异托邦"空间内涵的理解,可以认为历史街区本质上就是一种城市"异托邦"空间,因而拓展了其保护的意义。基于城市"异托邦"的历史街区保护应重在其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同构特征的解读,并从生活空间的回归、矛盾空间的并置、公共空间的叠合、市民主导的营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历史街区作为"异托邦"空间的营造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冬  王泽烨  
以哈尔滨市花园街区为例,对城市历史街区的多重价值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寻求实现街区历史文化价值与挖掘街区经济价值相结合的重要性。论文提出,在政府的引导下,历史街区可以重新为社会所用,既传承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又可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彦  陆伟  齐昊聪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内涵,科学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需要有明晰的思路作为依据。本文以提高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水平为目标,通过分析国外典型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特征,确定法律基础、政府角色、公众参与、规划工具和财政保障是重要的保护因子。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美国、法国和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因子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发展方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武联  沈丹  
论文针对我国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青海同仁历史文化名城民主上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探寻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利用城市历史街区,并使之成为促进城市活力积极因素的方法。并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的内涵与原则,保护规划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同仁民主上街历史街区的规划建设思路。总结出在规划建设中要运用有机更新的思想方法,保护街区的人文社会网络,传承与发展地域环境特色,才能达到活力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