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55)
2023(7860)
2022(6642)
2021(6354)
2020(5100)
2019(11477)
2018(11524)
2017(20872)
2016(11516)
2015(12965)
2014(13032)
2013(12340)
2012(11727)
2011(10350)
2010(10412)
2009(9585)
2008(9587)
2007(8648)
2006(7648)
2005(7015)
作者
(31982)
(26532)
(26105)
(25369)
(16961)
(13009)
(12267)
(10275)
(10238)
(9730)
(9292)
(8929)
(8748)
(8300)
(8268)
(8245)
(7937)
(7799)
(7715)
(7689)
(6576)
(6431)
(6416)
(6238)
(6073)
(5917)
(5911)
(5894)
(5393)
(5272)
学科
(41684)
经济(41629)
管理(32770)
(27704)
(23970)
企业(23970)
方法(15198)
(12858)
(12372)
数学(11338)
(11168)
理论(11116)
数学方法(11030)
中国(11017)
业经(10665)
地方(9842)
(9377)
农业(8447)
(7788)
环境(7423)
教育(7415)
(7369)
财务(7349)
财务管理(7318)
(6894)
企业财务(6835)
(6693)
银行(6683)
(6665)
贸易(6659)
机构
学院(158920)
大学(156963)
管理(55266)
(54908)
经济(53270)
研究(52419)
理学(46444)
理学院(45819)
管理学(44738)
管理学院(44441)
中国(41552)
(34846)
科学(33525)
(28712)
(26053)
(26030)
中心(25120)
(24324)
师范(24114)
(23802)
研究所(23294)
财经(22119)
北京(22078)
业大(21991)
(21139)
(19947)
(19743)
师范大学(19226)
技术(18741)
农业(18326)
基金
项目(100613)
科学(77645)
研究(77198)
基金(69461)
(60258)
国家(59642)
科学基金(50512)
社会(45968)
社会科(43052)
社会科学(43039)
(40306)
基金项目(36367)
教育(36272)
编号(34231)
(33829)
自然(32239)
自然科(31313)
自然科学(31302)
自然科学基金(30686)
成果(28903)
资助(27962)
课题(24213)
重点(23105)
(21702)
(21139)
(20679)
项目编号(20485)
(20205)
(19870)
大学(19214)
期刊
(70278)
经济(70278)
研究(48627)
中国(35077)
教育(25255)
学报(24657)
(24365)
(22424)
科学(22343)
管理(20389)
大学(18941)
学学(17339)
农业(15033)
技术(14430)
(13821)
金融(13821)
业经(11977)
图书(10811)
财经(10506)
经济研究(10430)
(9166)
(8974)
问题(8870)
资源(8600)
财会(8076)
(7858)
职业(7791)
书馆(7756)
图书馆(7756)
现代(7492)
共检索到246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敏  赵中枢  
论文分析了历史水圳保存现状和保护困境,认为按照历史聚落的格局和环境要素进行保护,不能全面保护历史水圳的价值内涵。提出宜从历史景观视角重新审视历史水圳,应构建以多学科理论支持、以功能逻辑和文化内涵为主线的保护整治技术方法,探索实现遗产系统保护、水圳功能恢复、水体自我清洁、生活场景再现、景观意境延续的综合目标。最后,通过绩溪古城历史水圳实例对提出的理论方法进行实证论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裴昱  杨锐  党安荣  
城市历史景观理论生成于国际遗产保护理念的价值转向,并渐趋方法论属性。榆林古城兼具文化与自然的时空层积,具有基于城市历史景观方法开展研究的基础和意义。聚焦城市历史景观方法首要步骤“资源全面梳理与价值评估”,完成榆林古城历史层积过程解译,归纳为格局建构期、平稳积淀期、探索建设期、理性发展期并梳理层积状态;形成榆林古城历史层积价值评估,剖析维持、覆盖、并置、衰退、新生五种模式的表征和动因。总结得出榆林古城历史层积价值要点在有形要素上体现在空间格局的稳定性、城墙门楼与街巷体系的多层性,在无形要素上体现在集体记忆的累加性,以期为精细化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颂  高健  
阐述了历史城市景观的内涵,分析介绍了英国城市内战略性眺望景观的保护、法国眺望景观的纺锤形控制、奥地利保护历史城市景观的地区详细规划等欧洲国家在保护管理历史城市景观方面的实践与经验,并对比我国历史城市景观的现状,提出具有启示意义的建议措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涛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脱胎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保护与发展这一主题,保护理论与方法不断积累完善。历史性城市景观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街区保护的新视角。本文回顾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演变,结合本轮规划的研究与编制过程,简述本次规划在保护方法上的探索与收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健植  余新晓  高甲荣  
该文采用航片判读转绘与GIS技术 ,运用景观指数方法 ,针对凉水自然保护区 3个时段的景观格局作了系统分析 .研究表明 ,凉水自然保护区在 2 0世纪 5 0— 90年代 ,景观格局发生较显著变化 ,基质———天然红松林面积在逐年减小 .2 0世纪 5 0— 70年代 ,7 88%的天然红松林转化为其他类型斑块 ;2 0世纪 70— 90年代 ,9 91%的天然红松林转化为其他类型斑块 ,并有斑块出现及消失现象发生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呈上升趋势 ,景观内斑块的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景观斑块数增加 ,斑块破碎化程度增加 ,各类斑块形状破碎化降低 ,保护区内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 .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曼琦  
一条历史街道的风貌特色是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历史建筑、街道界面的所有元素在内的景观要素。围墙作为建筑与城市街道对话的媒介,既要起到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作用,还要对体现历史街区风貌起到积极作用,而不是历史建筑融入城市的屏障。因此如何体现历史街区的围墙风貌、并且更好地形成历史建筑与城市间丰富的关系,是历史地段风貌保护工作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以武康路为例,对历史地段的围墙进行分析与思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润强  耿植荣  
【目的】深圳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其经济发展及城市景观设计手法对于其他区域具有借鉴意义。以构建的评价体系为依据可对深圳人才公园景观提升指明方向,从而形成对其他城市公园景观建设工作的对比参照,并对城市公园景观量化评价工作进行补充完善。【方法】以使用后评价(POE)方法,以深圳人才公园景观建设满意度为研究目标,建立了深圳人才公园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共选取5个方面35项指标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并基于AHP法构建了各层指标的评判矩阵,获得各项指标权重,最终依靠模糊综合评价法形成了深圳人才公园景观满意度评价结果。【结果】依据AHP法确立了各层级指标权重,综合权重排名靠前指标主要集中在景观舒适度、社会参与度以及便捷性,排名前5的指标分别是:构筑物遮阴性、植被遮阴性、活动场地设置、全龄活动开展、卫生等服务设置;从游人满意度评分来看,深圳人才公园景观评价35项指标满意度均分为3.435分,较好指标集中在景观的观赏性,较差指标集中在场所空间舒适度及活动参与性;从模糊评判结果来看,深圳人才公园景观评价总体评分为3.393分,评分为第3等级。【结论】深圳人才公园景观建设的总体效果较好,具有较高认可度,但在景观舒适度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增加场所遮阴,增加特定的活动场地,满足全龄游人的游览需求,进一步增强景观的互动性是未来深圳人才公园景观建设的工作重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敏   李津津  
借助城市历史景观理念中的“历史层积”概念,文章以青岛港城市片区为切入点,以断面复现的方式解读了各个时期港口片区规划的历史图景。并以港口规划为线索来复现整个历史城区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景观概貌,展现在特定自然环境制约下,在宏伟计划中的愿景蓝图与城市现实的不断碰撞、妥协、融合中,连续动态的城市历史景观的演化进程。文章可为滨海港口类城市历史景观动态演进的文化解读和当代城镇景观保育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姚圣  车乐  
快速城市化发展背景下,中国历史城镇景观在城市扩张和更新运动过程中面临着急剧衰落的局面,而历史保护和规划在编制、论证和出台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研究和评估,并未有效地控制历史城镇景观的保护和发展。英国康泽恩学派的城镇景观管理方法建立在"层级区域"和"形态框架"等概念为主的形态理论基础上,可以解析平面单元和建筑类型的动态历史发展特征,掌握历史景观分层理解下的城镇形态特征,在历史城镇研究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同时建立形态研究与历史城镇景观保护之间的联系,通过"景观区域"和"形态基因"等因素的研究,制定相应的城镇景观管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霞  
国际遗产保护领域近年来提出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概念,旨在面对愈加严重的开发建设压力,为城市遗产保护和管理寻求更加动态、多样的指引,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整体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有积极的启示意义。以嘉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基于历史性城市景观视角,对浙北地区以运河聚落为主要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内涵解析和整体性保护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凡  司徒尚纪  
历史文化名城负载着丰富的文化物种,对名城的保护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而文化多样性保护是名城保护的基础。以佛山市为例,用景观生态学视角,从文化景观斑块、文化景观廊道和文化景观基质的角度对名城的文化传承、文化物种和文化生态多样性进行研究。并结合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动态性,从文化景观的文化适应、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景观规划和管理的方法和景观模式,这有助于拓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的视野,并通过名城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景观格局实现,以达到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剑桥   邵龙  
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为研究对象,引入动态完整性理论,运用跨学科交叉、文献解读与分析、历史地理空间数据叠加等方法,构建在动态语境中维系公众与时空连续体的双向建构与认同关系的城市历史景观动态完整性保护范式,并以城市历史景观试点城市之一的巴拉瑞特市为例进行保护范式的案例研究,为城市历史景观认知、城市遗产保护、动态完整性理论的实践提供范式指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凤阳  王子强  
以历史街区的景观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视觉图式的角度,总结苏州地区视觉图式要素,探讨其在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组织中的运用。区别于常见的三大景观空间类型,本文提出图式视角下节点景观空间、街巷景观空间、整体景观空间和景观意境空间四大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类型,并通过传统图式符号景观化方法的总结,分别对四大景观空间的组织进行讨论,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总结的方法,为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星雅   李佳怡   张志远   王玏  
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也是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视角解读城市历史景观层积动态演变特征,借助集体记忆理论对集体记忆建构机制进行解读,为城市历史景观对文化认同的构建和活化提供依据。文章通过复杂网络研究方法,对襄阳城市历史景观层积要素进行提取,统计分析古籍文献中的城市历史景观记忆构建的逻辑关系,解译记忆客体与记忆载体的作用机制和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最终从不同的关联关系提出格局景观、区域簇群、场所标志3个层级的城市历史景观活化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翀  周庆  杨敏行  
佛山禅城古镇历史文化遗存集中,但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多重危机。以禅城古镇为研究对象,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将廊道概念从遗产保护等宏观尺度引入中微观的城市设计:通过分析空间结构演变、评价历史文化价值并对重要遗产进行梳理,从而构建历史文化景观廊道;把以往古迹标本和分散碎片转变成具有整体连续性的景观体验,注重时间、空间和感官维度对典型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进行系统保护和展示再现,从文化景观的适应、传承、创新等方面探讨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更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拓展旧城保护研究的视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