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1)
2023(1950)
2022(1848)
2021(1880)
2020(1538)
2019(3454)
2018(3227)
2017(5866)
2016(3493)
2015(3757)
2014(3818)
2013(3823)
2012(3812)
2011(3586)
2010(3644)
2009(3369)
2008(3469)
2007(2705)
2006(2638)
2005(2301)
作者
(10669)
(8889)
(8881)
(8391)
(6009)
(4557)
(3917)
(3619)
(3606)
(3514)
(3449)
(3269)
(3059)
(3051)
(2983)
(2932)
(2795)
(2769)
(2758)
(2601)
(2317)
(2274)
(2248)
(2226)
(2138)
(2122)
(2096)
(2003)
(1946)
(1871)
学科
(14968)
经济(14957)
地方(6465)
管理(6243)
方法(5914)
(5739)
(4671)
(3984)
数学(3922)
数学方法(3884)
(3799)
企业(3799)
农业(3731)
业经(3379)
理论(3027)
中国(2992)
地方经济(2874)
环境(2571)
(2230)
经济理论(2101)
农业经济(2094)
(1898)
资源(1860)
(1825)
(1803)
(1744)
及其(1726)
旅游(1720)
(1690)
生态(1543)
机构
学院(50700)
大学(48593)
研究(19410)
管理(17497)
(15232)
(14905)
理学(14794)
经济(14507)
理学院(14487)
科学(14449)
管理学(14108)
管理学院(14002)
中国(13537)
(11693)
(10290)
(10168)
师范(10034)
(9850)
(9782)
(9737)
旅游(9634)
研究所(9576)
中心(8751)
师范大学(8246)
业大(7882)
(7827)
农业(7695)
(7440)
(7335)
(7313)
基金
项目(34515)
科学(27102)
基金(24569)
研究(23738)
(21932)
国家(21744)
科学基金(18378)
(16037)
社会(14909)
社会科(14077)
社会科学(14072)
基金项目(13943)
自然(12755)
自然科(12316)
自然科学(12313)
(12106)
自然科学基金(12098)
资助(10479)
教育(10217)
(9530)
编号(9210)
(8697)
重点(8107)
课题(7223)
成果(6934)
(6873)
计划(6796)
科研(6571)
发展(6438)
(6354)
期刊
(21452)
经济(21452)
研究(12145)
中国(9641)
学报(9358)
科学(9350)
(8597)
大学(6404)
(6238)
旅游(6238)
(6238)
(6223)
农业(6107)
学学(6049)
管理(5259)
资源(5089)
学刊(5020)
旅游学(5014)
游学(5014)
(4919)
业经(4561)
教育(4175)
(3706)
(3253)
金融(3253)
(3157)
技术(2969)
(2847)
(2749)
问题(2696)
共检索到75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宜进  William A.Gough  姜彤  
长江中游历来是长江流域水灾最严重的地区,研究历史时期这一地区水灾发生的变化波动并找出其与厄尔尼诺事件的遥相关,将有助于对长江中游水灾发生的预测。对这二个时间序列自1525年以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水灾发生的主要周期比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周期要长:后者主要表现为2年和3~4年的振动,而前者的主要周期为2年、8年和40年,其显著性也没有后者明显(但都超过了0.03的置信度)。通过进一步分析历史时期长江中游水灾与厄尔尼诺事件的耦合振动,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遥相关。结果表明,长江中游水灾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响应不仅存在着如许多中国学者相信的短期滞后(如:1年),而且还存在着比较长时间的滞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陶建平  雷海章  
规避农业洪涝巨灾风险是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剖析我国农地制度和小规模农户经营的风险特征,认识到我国农地制度存在小规模经营缺陷和缺乏产权激励机制,农户在应对洪涝巨灾自然风险时表现为无能为力,并且现有农业分担风险的外部环境更使农户无法承受自然巨灾风险而被迫成为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回避者,因此应对农业洪涝巨灾风险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实现。提出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水灾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安排建议:加强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保持水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发展避洪农业,实现区域农业结构的优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安排,以农业政策性保险分担农业水灾风险,增强长江中游地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伟兵,黎沛虹  
本文通过对历史时期人口与水灾变化的分析,认为它们之间呈现出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向。这即是:二者都是以宋为分界线的。宋前,二者都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并且变化幅度不大,而长江流域的人口水灾都很少。宋后,二者同时扩展至长江流域,并且,与前一时期相比,情况大为不同。就流域整体而论,水灾与人口都急剧增加;就不同区域而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水灾则不管人口密度的如何,呈现出一直增长趋势;而在长江流域地区,水灾随人口密度的增减而频发或有所缓和。此外,就整个历史时期而论,则无论流域间还是流域内的各区域,水灾都是随人口分布重心的转移而不断蔓延扩展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胡仲达  张培林  卢文昌  曹莹  张佳楠  
针对长江中游水路货运量发展预测问题,研究长江中游水路货运量及其影响因素动态变化的定量关系,为长江中游干线货运量预测提供依据。建立长江中游水路货运量、国民经济及运输结构的VAR模型,研究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并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和脉冲函数分析,得到结论:长江中游水路货运量与GDP及运输结构存在长期均衡关系,GDP和运输结构是引起长江中游水路货运量变化的Granger原因,GDP对长江中游水路货运量的影响大于运输结构的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伟洪  
本文通过对湘鄂赣3省23个府州米价的量化分析发现,乾隆时期长江中游主要粮食输出区并非简单的以汉口、九江为中心构成整合市场,这与以往江广地区粮食沿长江主干道汇聚输往下游的印象并不完全一致。结合文献对运道进行考察,发现长江主干道以外,还存在两条重要辅道,共同构建了长江中游米谷市场的空间格局。此外,对周边府州的考察发现,跨区域流通运道对长江中游区域市场的空间分布也造成切实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伟洪  
本文通过对湘鄂赣3省23个府州米价的量化分析发现,乾隆时期长江中游主要粮食输出区并非简单的以汉口、九江为中心构成整合市场,这与以往江广地区粮食沿长江主干道汇聚输往下游的印象并不完全一致。结合文献对运道进行考察,发现长江主干道以外,还存在两条重要辅道,共同构建了长江中游米谷市场的空间格局。此外,对周边府州的考察发现,跨区域流通运道对长江中游区域市场的空间分布也造成切实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伟洪  
清代的粮价与市场研究至今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覆盖了江南、两广、东南、闽台、云贵、西北、华北等地区以及长江、运河、淮河诸流域;而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作为清代全国最重要的粮食输出区,研究相对薄弱。如果跳出行政区划的界限,对江广三省的流通与市场进行整体考察,可能会对市场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有一些不同的认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英  姚畋  王传胜  于秀波  
长江中游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生态区之一 ,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长江中游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与压力 ,认为生境破碎萎缩、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而传统方式下的经济增长、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增长与贫困、政策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压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报寅  张文  乔晓景  苏振华  
遥感反演是监测水体表层悬浮物浓度分布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常用的经验回归模型是建立在大样本的理论假设之上的,而大多数情况下所获取的样本数实际上是十分有限的,因而有必要引入基于小样本的新的反演模型。支持向量机(SVM)建立在结构风险最小原理和VC维理论基础上,其泛化能力强,适用于小样本回归模型。使用HJ1B卫星CCD2遥感影像结合长江中游实地同步采样数据建立悬浮物浓度SVM遥感反演模型,并采用果蝇优化算法(FOA)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经验回归模型相比,SVM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和稳定性;在SVM模型的参数优化中,FOA算法效果理想,其计算量也远小于网格搜索算法。最后,使用所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承达  周斌  马琪  姜萌薪  
悬浮泥沙定量研究对于调查长江的水质、地貌、生态环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长江中游武汉地区2012~2013年14幅不同时相的Landsat 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野外采样悬浮泥沙浓度数据,分析了悬浮泥沙遥感定量反演方法,数据处理中针对ETM+SLC-OFF影像缝隙问题,采用自适应局部回归匹配算法(ALR)进行影像自动恢复处理,在波段选择中对悬浮泥沙浓度和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运用传统关系建模方法和高斯模型方法对比,比较悬浮泥沙定量反演模型,利用实测验证数据对反演模型精度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ALR可以有效的获取悬浮泥沙敏感波段的遥感光谱反射率;(2)ETM+Ba...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梅亚东  洪卫  王新才  纪昌明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严重地区之一。根据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两个问题,一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区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使区内社会经济发展与洪涝灾害相协调,这属于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防洪减灾系统能否持久地发挥作用,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即防洪减灾系统可持续性评价问题。首先讨论了防洪减灾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的基本涵义,提出了可持续性评价的5个准则,即功能持久性、风险最低性、经济可行性、环境可承受性及社会可接受性;其次,以长江中游平原分蓄洪工程为例,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择有效蓄洪量、蓄洪面积、围堤长度、耕地面积、区内人口、区内安全台面积等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严斧  
长江中游是长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按照长江洪水发生的自然规律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长期以来舍南保北、以堵为主、重蓄轻泄的做法,实施疏泄为主的防洪策略,并采取相应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如下荆江裁弯、开辟分流洪道、四口建闸、洞庭湖水系南北分流、疏浚河道、南水北调及平垸行洪等),同时配合进行水源生态工程及江河库湖调蓄工程建设,才能根治长江中游洪涝灾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慧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长江产业带的腹地和承东启西的重要地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中游地区的洪水屡屡成灾,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尽管洪涝灾害的发生与气象、地貌等自然条件密不可分,但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对洪涝灾害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洪水位、河流湖泊的调蓄能力、洪涝灾害的经济损失等与土地开发利用的关系,论述了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特别是围湖造田、围垦江洲、分蓄洪区的开发等,与洪涝灾害的关系,指出长江中游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所引起的河湖调蓄能力的下降是加剧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了中游地区减轻洪涝灾害的土地利用对策,如编制易灾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退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卓仑  董春雨  杨煜达  满志敏  
清同治八年(1869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水灾,对民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通过系统整理该年档案、方志、日记和文集资料中关于该年份水灾的记载,以县级成灾分数资料为基础,重建此次水灾的时空分布,水灾主要集中在28°N~32°N,沿长江流域呈条带状分布。水灾最严重的区域为两湖地区、皖南以及江浙一带;以清代日记为基础,重建该年湖南等地逐日降水序列,该年3~5月的春雨中出现3次较强的连续降水过程。梅雨期开始较早,为5月27日,春雨期与梅雨期之间间隔无雨期较短,只有7d,梅雨期长达50d,中间还有多次强降水过程,雨量明显偏多,这是造成这次长江流域大水的直接原因。通过不同日记中的天气信息对比发现,古代日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有鹏  于瑞宏  马宗伟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地理条件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流域水系构造和地理特征决定了其洪水多发性,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导致该地区水循环过程发生较大改变,而大量水库、堤防的建设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使得洪水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洪水灾害频繁发生。综述了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探讨了长江中下游水系特征与洪水灾害的关系,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洪水灾害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气候和下垫面特征变化条件下的暴雨洪水模拟研究,以长江下游太湖东苕溪流域的南苕溪为研究区,进行了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的动态模拟验证和特征分析,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