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17)
2023(2831)
2022(2654)
2021(2641)
2020(2111)
2019(4853)
2018(4985)
2017(8980)
2016(5309)
2015(6126)
2014(6498)
2013(6168)
2012(5683)
2011(5239)
2010(5379)
2009(4822)
2008(5000)
2007(4416)
2006(3979)
2005(3558)
作者
(14851)
(12175)
(12081)
(11531)
(7700)
(5958)
(5677)
(4890)
(4790)
(4648)
(4096)
(4039)
(4023)
(3903)
(3885)
(3815)
(3585)
(3523)
(3449)
(3445)
(3137)
(2994)
(2982)
(2952)
(2890)
(2748)
(2700)
(2668)
(2504)
(2449)
学科
(18791)
经济(18753)
管理(15179)
(13647)
(11622)
企业(11622)
方法(7883)
中国(7811)
数学(6333)
数学方法(6257)
(5905)
(5456)
理论(4891)
人口(4704)
(4633)
(4511)
地方(4417)
业经(4195)
教育(4090)
(3723)
农业(3714)
财务(3714)
财务管理(3694)
教学(3593)
企业财务(3466)
(3403)
贸易(3398)
(3275)
(3238)
(3209)
机构
学院(73251)
大学(72217)
(25227)
管理(24604)
经济(24398)
研究(23915)
理学(20493)
理学院(20173)
管理学(19646)
管理学院(19516)
中国(18618)
(15633)
科学(14498)
(13860)
(13003)
(12724)
(11505)
师范(11417)
研究所(11286)
中心(10870)
(10657)
财经(10565)
北京(10282)
(9954)
(9424)
业大(9097)
技术(9069)
师范大学(8940)
(8473)
(8463)
基金
项目(41879)
研究(32939)
科学(31883)
基金(28148)
(23879)
国家(23591)
科学基金(19770)
社会(19218)
社会科(17877)
社会科学(17873)
(16942)
教育(16510)
编号(15133)
基金项目(14668)
(13985)
成果(13282)
自然(12315)
自然科(11980)
自然科学(11978)
资助(11779)
自然科学基金(11777)
课题(11058)
(9482)
重点(9365)
(8969)
(8890)
项目编号(8725)
(8709)
大学(8446)
(8348)
期刊
(33348)
经济(33348)
研究(25177)
中国(19131)
教育(13961)
(12136)
科学(10374)
学报(10364)
管理(9701)
(9345)
大学(8028)
技术(7248)
学学(7151)
(6519)
金融(6519)
业经(6016)
农业(5906)
图书(5183)
财经(5108)
经济研究(4781)
(4421)
职业(4380)
财会(4174)
问题(4100)
(4026)
论坛(4026)
商业(3991)
书馆(3968)
图书馆(3968)
(3889)
共检索到119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伟兵,黎沛虹  
本文通过对历史时期人口与水灾变化的分析,认为它们之间呈现出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向。这即是:二者都是以宋为分界线的。宋前,二者都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并且变化幅度不大,而长江流域的人口水灾都很少。宋后,二者同时扩展至长江流域,并且,与前一时期相比,情况大为不同。就流域整体而论,水灾与人口都急剧增加;就不同区域而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水灾则不管人口密度的如何,呈现出一直增长趋势;而在长江流域地区,水灾随人口密度的增减而频发或有所缓和。此外,就整个历史时期而论,则无论流域间还是流域内的各区域,水灾都是随人口分布重心的转移而不断蔓延扩展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宜进  William A.Gough  姜彤  
长江中游历来是长江流域水灾最严重的地区,研究历史时期这一地区水灾发生的变化波动并找出其与厄尔尼诺事件的遥相关,将有助于对长江中游水灾发生的预测。对这二个时间序列自1525年以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水灾发生的主要周期比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周期要长:后者主要表现为2年和3~4年的振动,而前者的主要周期为2年、8年和40年,其显著性也没有后者明显(但都超过了0.03的置信度)。通过进一步分析历史时期长江中游水灾与厄尔尼诺事件的耦合振动,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遥相关。结果表明,长江中游水灾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响应不仅存在着如许多中国学者相信的短期滞后(如:1年),而且还存在着比较长时间的滞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罗静  陈琼  刘峰贵  张镱锂  周强  
青藏高原受其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耕地主要分布在自然环境条件相对优越的河谷地区,人为因素对耕地分布范围的作用和影响极其微弱,尤其是在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前提下,耕地的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土地的宜垦程度。本文将影响青藏高原河谷地区耕地分布的因子按其性质分为限制性因子和非限制性因子,并以此为基础排除了高原河谷地区不适宜耕作的地区,在适宜耕作的地区根据土地的宜垦程度,按"先优后劣"的原则将历史时期的耕地数据分配到空间上。选取青藏高原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的河谷地区之一河湟谷地作为实例,重建该区1726年耕地空间格局。将重建结果与已有的M模型重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者重建的耕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致性,但重建结果在垦殖范围与垦殖强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M模型的重建主要是以现代耕地分布格局为基础重建,忽略了现代耕地空间分布受现代农业技术的影响;而本文模型则是从低生产力水平前提下影响历史时期耕地分布的因子出发,重建结果更具合理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巍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水灾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将风险管理的概念引入到水灾工作中,提出了水灾的风险管理模式,从水灾风险识别、水灾风险评估、水灾风险控制和水灾风险决策4个方面展开讨论,并重点分析了水灾保险的构建和现代化技术在水灾预警系统中的应用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政府实施的水灾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真正意义上人与水和谐相处,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日根  
明清时期苏北水灾原因初探王日根明建国前,朱元璋就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主管水利,他的《皇明祖训》又几乎影响了整个明代,清代康熙帝则更把三藩、漕运与治河三事书写于宫中柱上。这一时期成绩斐然的水利专家亦辈出不穷,如明朝的潘季驯、丘浚,清代的靳辅、陈潢、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德华  
90年代洞庭湖区大水灾不断,与50年代相比,雨情偏小、水情恶化、灾情放大。从若干基本关系的分析入手,诊断其变化、问题及成因,反思抗洪救灾实践,探讨水灾的可持续性防治对策:第一,要正确处理水沙关系,水沙兼治,治沙为本。为此,要建立长江上游地区和四水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加强和加快四水控制性水利工程体系建设;建立高洪水风险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第二,要正确处理江湖、湖垸关系,南控北引,湖垸易位。为此,要建设三峡工程,三口建闸,四水建库,联合调度;要开辟荆南分洪道,实行南北分流;有计划地向江汉平原和湖区低洼地区引洪放淤。第三,要正确处理堵疏关系,堵疏结合,以疏为主。为此,要抓紧制定河湖疏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凌云  李旗明  孙荃  
从横向大视角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两个历史时期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两个阶段的主题、主线和目标是一致的,具有同一性和不可分割性。从纵向的视角看,两个历史时期是内在关联的,第一个时期为改革开放时期准备了制度基础、经济基础、国际基础、社会基础,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基因,为第二个时期成功准备了条件。将两个历史时期统一起来,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奠定坚实的历史基础,为确保国家正确方向发展提供历史坐标,为建设长期执政党提供历史借鉴,为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道路提供历史训诫。本文试图证明,两个历史时期统一性的观点,应该是当代中国的历史认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范勇  
人口变动和迁移是当今世界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各国不仅密切注意现在的人口变动,而且重视预测未来的人口变动趋势。我国对人口变动迁移的现状,无论从理论或实践上也都同样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不足的是,缺少了对我国人口分布变迁的历史状况的研究。从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历史时期的人口变动迁移的原因,这对于我国人口分布变动现状的研究,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建华  
乡村两级组织在取消农业税以后由于制度性权力的弱化以及财政的困难,乡村关系在形式上发生了某些变化。但是由于"压力型体制"的存在,乡镇政权仍然能够通过各种的手段支配村级组织,税费改革前形成的事实上的乡村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更讲策略,更加隐蔽、间接而已。村民自治任重道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志清  
黄河是世界闻名的多沙性河流 ,历史时期就不断淤积、决口改道 ,且淤积速度不断加快 ,决口改道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发展和演变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历史时期流域内人口的增加、耕作方式的改变及其对植被造成的破坏都对中游地区侵蚀的加剧、来沙的增加 ,以及下游地区河道的淤积及决口改道的发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葛云健  吴笑涵  
以江苏历史文献记录的洪涝灾害为研究对象,分析历史时期江苏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时空差异性特征,探讨影响洪涝灾害时空差异性的原因。时间尺度上,历史时期江苏地区洪涝灾害明清时期多发,集中于夏秋季节,其影响因素有长时间异常降水、风暴潮以及厄尔尼诺事件等。空间尺度上,洪涝灾害多发生于太湖平原、里下河平原及沿江地区。唐宋时期,太湖平原、沿江地区是江苏省洪涝灾害最为集中的地区,明代以降苏北平原洪涝灾害更为集中,原因应该是宋代太湖平原人口激增,涸湖造田破坏了太湖东泄水道,明清后泄洪能力得到提升,长江口的演变则使得沿江地区潮灾逐渐减少,而里下河平原因为黄河夺淮入海,导致泥沙沉降,水流不畅,成为洪涝走廊。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韩茂莉  
游牧是草原民族基本的经济生活方式 ,包括以逐水草而居为基本特征的游牧方式 ,以及依各有分地为原则确定的游牧空间。数千年内草原民族依照这两项基准在草原上建立了生活秩序与空间秩序 ,并以此为基础推动草原社会政治、经济乃至于军事的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苑达  
本文认为,由于导致洪水灾害损失增加的因素的无法控制或难以改变,洪水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继续保持逐步扩大的趋势;传统的财政补偿方式已经不适应这种趋势,商业性保险补偿方式也因标的损失的高度相关而有其严重的局限性;克服商业性保险补偿方式局限性的途径,是建立有政府作为承保主体参与其中的国家洪水保险制度。本着既参考国外已有的经验,又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尤其是注重相关的保险理论和知识的应用的原则,本文也对我国国家洪水保险制度的一些基本内容作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慧敏  刘高峰  佟金萍  仇蕾  
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提出了基于情景依赖的非常规突发水灾害事件动态应急决策模式。不同情景下,水灾害事件中的多个应急主体在强互惠者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通过沟通、适应、协同等规则进行自适应演化,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主体无缝合作的共识方案,实现和支持"情景—沟通—合作—共识/认同—行动"的动态应急决策过程。以淮河流域极端洪水灾害为例,建立了淮河流域极端洪水灾害动态应急决策模式,旨在最快、最大限度地降低洪灾损失,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弘毅  黄银洲  韩宇翔  
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人口和耕地面积的重建和经济史相关研究成果,利用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公式I=PAT,定量重建了河西走廊地区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强度。重建结果显示,可将近2000年以来河西走廊地区的人类活动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清代中期以前、清代中期至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标准化后的环境影响值2千年来平均为6.20,清代中期以前平均为2.79,清代中期以来达到22.50,而近50年来为69.7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