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8)
2023(4709)
2022(4230)
2021(4170)
2020(3593)
2019(8268)
2018(8403)
2017(15633)
2016(8726)
2015(10011)
2014(9936)
2013(9580)
2012(9389)
2011(7834)
2010(8028)
2009(7380)
2008(7652)
2007(6869)
2006(5869)
2005(5200)
作者
(24006)
(19995)
(19662)
(18712)
(12708)
(9778)
(9224)
(7711)
(7556)
(7254)
(6965)
(6741)
(6204)
(6128)
(6123)
(5994)
(5933)
(5890)
(5719)
(5698)
(4946)
(4888)
(4768)
(4630)
(4569)
(4378)
(4351)
(4338)
(4152)
(3939)
学科
(29296)
经济(29251)
管理(25591)
(22298)
(20233)
企业(20233)
方法(10879)
(10552)
地方(9175)
(8945)
(8465)
中国(8268)
数学(8002)
(7800)
财务(7787)
数学方法(7784)
财务管理(7767)
业经(7616)
企业财务(7304)
(6852)
(6791)
银行(6783)
理论(6700)
(6404)
(6268)
(5947)
金融(5945)
农业(5539)
(5487)
教育(5122)
机构
大学(113393)
学院(112461)
管理(39404)
研究(37870)
(36499)
经济(35312)
理学(32736)
理学院(32205)
中国(32021)
管理学(31402)
管理学院(31180)
(29014)
科学(24910)
(20430)
(19415)
中心(19002)
北京(18995)
(18989)
(18264)
(17374)
研究所(17267)
业大(17250)
师范(17205)
财经(15202)
(15067)
农业(14997)
师范大学(13939)
(13811)
(13640)
技术(12701)
基金
项目(71938)
科学(55220)
研究(53192)
基金(50006)
(43355)
国家(42887)
科学基金(36424)
社会(31505)
社会科(29471)
社会科学(29464)
(28237)
基金项目(27198)
自然(24378)
教育(24304)
(24299)
自然科(23786)
自然科学(23782)
自然科学基金(23312)
编号(22859)
资助(20157)
成果(20002)
重点(16139)
课题(16035)
(15236)
(15009)
(14264)
项目编号(13925)
大学(13659)
(13656)
科研(13564)
期刊
(47191)
经济(47191)
研究(34981)
中国(27394)
学报(20029)
(19202)
(17622)
科学(17179)
教育(16429)
大学(15537)
管理(15072)
学学(14087)
(12402)
金融(12402)
农业(11977)
技术(9563)
图书(8446)
财经(7563)
业经(7128)
(7022)
(6999)
财会(6707)
(6553)
(6452)
会计(6449)
书馆(6358)
图书馆(6358)
问题(6265)
资源(6188)
经济研究(6152)
共检索到182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志强  吕斌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古城遗留区域,以其悠久历史和特色的风貌塑造和传承着城市风貌,是历史城市风貌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街区更新常对重点历史保护区做风貌管控,但缺乏系统性风貌管控指导。文章以北京南锣鼓巷为研究对象,将"管控范围"与"管控机制"两个层面结合,进行街区风貌管控研究,使历史街区风貌得以延续传承,以为其他历史街区风貌管控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时少华  
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益治理是制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出发,在利益相关者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数据收集,从网络密度、关联性、互惠性、等级性、传递性以及中介性展开分析,提出如下建议:一从凝聚性看,要疏解当地政府机构以及压力集团两个利益集团内部的派系林立问题;二从关联性看,加强当地政府机构与社区之间的有效关联;三从互惠性以及传递性看,加强企业内部、社区和压力集团之间的利益互惠关联,建立利益集团内部和集团之间的利益互赖与合作交流机制;四从等级性看,增加NGO保护组织和行业协会、媒体和专家在街区保护中的话语权与决策权;五从代理性看,要重点培养企业和社区利益集团的协调人、守门人和代理人角色。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怡琦  
历史街区因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天然温床",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保护历史街区原真性并为历史街区的发展注入活力而成为历史街区更新的新途径。本文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梳理了北京南锣鼓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发展的驱动力。实现历史街区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需要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时疏导、调整,以实现三种驱动力均衡做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敏  刘爱利  
城市建筑遗产再利用是当今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重要议题之一。选取历史街区建筑遗产再利用较成功的南锣鼓巷为典型案例,基于业态视角,通过现场实地调研和统计、对比分析,对建筑遗产再利用进行研究。结论包括3点:(1)基于业态视角对建筑遗产的再利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拓展了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分析视角。(2)从业态选择、业态构成、业态变迁、业态发展趋势、业态影响因素5个方面,探讨了业态与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关系问题;其中前4个方面是从业态自身发展规律的视角进行分析,第5个方面则是从影响业态发展的视角进行分析。(3)文章对其他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向岚麟  董晶晶  王凯伦  赵丽璐  
地方感综合了人对地方的认知、感受与情感,通过地方感的研究能更好地展现地方的独特性,也能探知在地者所依恋的地方构成状况。以北京市南锣鼓巷为案例地,从当地居民、商户和外来游客的主体视角出发,采取扎根理论,以现场调研访谈文本为基础进行编码,提取29个地方认知因子,归结为地方感六大次维度:环境质量、景观风貌、人文特性、性质功能、整体印象、主体感受;和认知空间、生活空间、主体空间三大主维度。同时,研究还发现了居民、商户、游客三类主体在地方感因子和主次维度上的差异状况:居民评价值最高,游客评价值最低;认知空间分值最高,主体空间分值最低;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因子约占三分之一,集中在居民和游客之间。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旭璐   吴亮芳  
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是城市更新的基础。有机更新下的街区文化资源得到合理保护与利用,街区文化得以传承。针对某街区有机更新实践存在的治理主体单一、文化碎片化、商业同质化、本土化缺失等问题,深入挖掘有机更新策略,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工作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戴湘毅  朱思嘉  宋予佳  张鑫  
居住性历史街区因其保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街巷形态而备受关注,商业化是保护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以北京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例,通过对主要街巷的商业业态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北锣鼓巷在业态构成上主要以旅游休闲商业为主,而社区服务业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中低档商铺占据多数;在空间分布上,旅游休闲类和社区服务类商业明显分离,总体呈现由外向内的空间渗透和扩散。同时,围绕热点资源,在街区中也形成了特色业态集群,并受异质斑块侵蚀形成商业布局盲区。最后,通过质性访谈,结合街区调查和政策文本分析,发现北锣鼓巷商业结构的形成是区位条件、资源禀赋、近邻市场和政府政策四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戴湘毅  朱思嘉  宋予佳  张鑫  
居住性历史街区因其保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街巷形态而备受关注,商业化是保护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以北京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例,通过对主要街巷的商业业态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北锣鼓巷在业态构成上主要以旅游休闲商业为主,而社区服务业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中低档商铺占据多数;在空间分布上,旅游休闲类和社区服务类商业明显分离,总体呈现由外向内的空间渗透和扩散。同时,围绕热点资源,在街区中也形成了特色业态集群,并受异质斑块侵蚀形成商业布局盲区。最后,通过质性访谈,结合街区调查和政策文本分析,发现北锣鼓巷商业结构的形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英  高宏波  王刚  
从智慧城市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求出发,梳理出智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提炼出城市空间的智慧发展理念。以苏州平江路悬桥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该区域公共空间活力丧失、文化衰败的现象,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精神愉悦、文化传播、时空可达性为导向,通过植入一定数量的"微中心"——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以及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的运用等城市有机更新策略,在传承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激活老城区的空间活力,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区,进行街区公共空间的智慧创新升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英  高宏波  王刚  
从智慧城市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求出发,梳理出智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提炼出城市空间的智慧发展理念。以苏州平江路悬桥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该区域公共空间活力丧失、文化衰败的现象,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精神愉悦、文化传播、时空可达性为导向,通过植入一定数量的"微中心"——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以及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的运用等城市有机更新策略,在传承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激活老城区的空间活力,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区,进行街区公共空间的智慧创新升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斌  吕斌  胡垚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梳理了文化创意产业对旧城空间再生的作用机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有效驱动旧城再生,是因为在资本生产新商业空间的同时,旧城文化可以融入新的文化创意并资本化、商品化,进而能够提升新空间收益的附加值,加大反馈力度,从而更好地协调新空间权利的分配。并以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为例分析了资本和文化在旧城空间生产过程中对商户和消费者、原住民、政府这三者空间权利的影响,认为南锣鼓巷的旧城再生模式具有文化创意产业驱动旧城更新的样本意义,较好地处理了新空间的权利分配,但也开始面临文化创意乏力、资本结构分化、各方权力边界再平衡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跟踪研究以更好地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对旧城空间生产的作用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岩  潘琳  赵启明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破损、违建失控是历史街区面临的重要难题。通过对北京市东城区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的分析,结合居民意愿调查,为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后续保护与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温天蓉  叶胜发  邓金平  吴宁  童磊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巨大损失难以估量。本文以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剖析了其现状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基于GIS技术评估了其火灾风险;构建了集预防、救援、评估反馈于一体的综合消防安全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的消防规划策略,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历史文化街区抗御火灾的综合能力,适应街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遥  殷敏  魏云  张宇  王伟杰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集聚效应使得部分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人口压力大、基础设施不足、空间活力缺失等问题。文章以南京市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11-1片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以街区功能置换和空间重组的模式。将人口容量的研究引入街区的保护更新中,作为规划的前期工作,文章着重研究了容量的量化分析和效能分析的方法,以期提高更新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适用性。研究结合街区特征和数据的可获性,确定环境人口容量指标主要为空间容量、交通容量、设施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4个维度,选取计算模型得出4项容量指标的数值区间,并采用木桶原理确定理想的瞬时环境人口容量和日均环境人口容量。结果显示,街区的瞬时容量高达4.90㎡/人,环境容量需要做好疏解工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新杰   赵寰熹  
游览路线是游客体验环境并获得感知的核心空间要素,景观价值是环境与感知的“桥梁”,引入公众参与式制图方法,探索景观价值感知与游览路线的关系。结果表明:(1)游客的主要游览路线受自然要素的影响,游客更倾向于选择景点少而精的游览路线。(2)游客更加关注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3)不同的景观特征会影响游客对景观价值的感知。对经济价值的感知受到商业布局的影响,对学习价值的感知受到博物馆类景点的影响。(4)游客对部分景点的价值评分会提高游客对该景点所在路线的价值评分。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微观角度深入刻画游客的游览空间偏好、准确把握游客的价值感知,为人与环境的交互研究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