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0)
2023(3398)
2022(2968)
2021(2895)
2020(2309)
2019(5236)
2018(5172)
2017(9142)
2016(5271)
2015(6233)
2014(6700)
2013(6287)
2012(5977)
2011(5282)
2010(5378)
2009(4851)
2008(4911)
2007(4602)
2006(3991)
2005(3722)
作者
(15258)
(12444)
(12416)
(11873)
(8058)
(6145)
(5879)
(4859)
(4841)
(4751)
(4359)
(4337)
(4241)
(3982)
(3885)
(3849)
(3846)
(3735)
(3573)
(3561)
(3217)
(3117)
(3032)
(3029)
(2967)
(2896)
(2808)
(2734)
(2560)
(2558)
学科
(16568)
经济(16542)
管理(13622)
(10563)
(9554)
企业(9554)
地方(6468)
理论(5829)
(5724)
中国(5697)
业经(5235)
方法(5076)
教育(5002)
(4920)
(4437)
(4420)
教学(3910)
(3884)
贸易(3877)
农业(3865)
(3830)
文化(3801)
(3716)
环境(3484)
产业(2911)
(2839)
财务(2830)
财务管理(2811)
(2774)
银行(2770)
机构
学院(73576)
大学(70899)
研究(23953)
管理(22910)
(21756)
经济(20901)
中国(18765)
理学(18108)
理学院(17777)
管理学(17317)
管理学院(17157)
(16023)
科学(15773)
(13562)
(12746)
师范(12653)
(12455)
(12176)
中心(11583)
(11386)
(11142)
研究所(10853)
北京(10449)
师范大学(9886)
技术(9865)
业大(9706)
(9346)
职业(9013)
财经(8960)
(8903)
基金
项目(42708)
研究(34309)
科学(31596)
基金(27098)
(23394)
国家(23110)
社会(19037)
科学基金(18657)
(17867)
社会科(17736)
社会科学(17732)
编号(16621)
教育(16313)
(14765)
成果(14696)
基金项目(14031)
课题(11980)
自然(11322)
资助(10928)
自然科(10881)
自然科学(10876)
自然科学基金(10635)
(10504)
重点(9883)
(9681)
项目编号(9627)
(9147)
规划(8583)
大学(8402)
(8362)
期刊
(32430)
经济(32430)
研究(23197)
中国(19588)
教育(15596)
学报(11883)
(10882)
(10541)
科学(9973)
大学(8777)
管理(8701)
图书(7983)
学学(7655)
技术(6881)
农业(6743)
(6464)
金融(6464)
书馆(6306)
图书馆(6306)
业经(6116)
职业(4782)
(4505)
论坛(4505)
(4435)
问题(4267)
财经(4224)
资源(4198)
(4083)
经济研究(3933)
(3875)
共检索到122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中枢  胡敏  
历史文化街区是名城保护三个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历史文化街区名称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结合名城大检查的实例,从有与无、是与否、好与坏三个方面对历史文化街区现状问题进行剖析,并探讨进一步完善的途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云燕  赵万民  杨光  
通过对目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的梳理,结合文化基因理念的再认识,从文化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两个特性认识出发,建立基于文化基因传承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显性物质空间和隐性非物质空间的保护设计框架,并以重庆市寸滩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践检验。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涛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脱胎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保护与发展这一主题,保护理论与方法不断积累完善。历史性城市景观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街区保护的新视角。本文回顾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演变,结合本轮规划的研究与编制过程,简述本次规划在保护方法上的探索与收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竞  李和平  曹珂  
通过对传统聚焦物质空间的历史街区保护方法的系统总结与问题剖析,提出以特征价值为导引的历史街区保护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重庆市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例,从类型特征总结、保护发展定位、保护要素梳理、景观—文化关联、保护要素管控、历史档案维护、文化—业态耦合、遗产展示利用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以价值识别、价值关联、价值延续、价值活化为具体实施路径的历史文化街区价值导引保护方法,以期丰富我国既有遗产保护理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钟行明  
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古老的传统商业街区,也是济南目前保存较多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泉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但近年来,该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特色风貌、复兴其活力,文章从保护其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活力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原居民的社会网络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提出了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向北  杨星莹  
英国康泽恩城市形态学和意大利穆拉托里建筑类型学都是西方当代城市形态构成和演变认知的重要理论,并在欧洲城市研究中得到了成熟的运用。在城市建筑的研究及实践领域,城市形态学和建筑类型学的方法不可分割,它们结合各自的优势,形成了应用性更高的形态类型学。通过对形态类型学核心理论的解读以及剖析,提出从物质形态分析方法着手对"阳光100·慈云老街"改造进行分析,探究形态类型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价值及作用,并提出其在运用过程中所面临挑战的思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彦  陆伟  齐昊聪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内涵,科学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需要有明晰的思路作为依据。本文以提高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水平为目标,通过分析国外典型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特征,确定法律基础、政府角色、公众参与、规划工具和财政保障是重要的保护因子。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美国、法国和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因子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发展方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夏健  王勇  
在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中,往往由于忽视对生活真实性的保护,造成保护和更新中的重置现象。从常见的"全盘重置"、"功能重置"、"居民重置"入手,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实践进行反思。提出,在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中,风貌保护是生活真实性延续的基础,功能保全是生活真实性延续的载体,居民保有是生活真实性延续的主体,只有减少重置现象,街区才能真正获得重生。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聪恺  肖远飞  张曦  
以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在评判街区综合价值、梳理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突出问题、调查公共参与意愿的基础上,运用城市经济学方法深入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着力点,包括:挖掘历史文化保护价值、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保护机制、重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打造经济可持续的活力街区等,最后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兆芳  赵勇  李沛帆  谷峥  
以正定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造5个方面为切入点进行公众感知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在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中,公众普遍重视文物古迹保护,认为环境杂乱是文物古迹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历史建筑保护的首要问题为质量加固和内部供热等设施的改造;在街区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改造方面,应主要整治与历史街巷风貌不协调的环境设施,改变电力电信线路杂乱、污水随意排放等问题。本研究主要反映了公众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主观意愿,可为政府在保护决策中提供依据,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昌智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三个基本层次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底线。但是由于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概念界定含混不清,表述不一,成为普遍困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监管的障碍之一。为此,本文立足于社会实践,详细论述了导致思想认识出现混乱的症结所在,呼吁加强学术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以适应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的需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温天蓉  叶胜发  邓金平  吴宁  童磊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巨大损失难以估量。本文以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剖析了其现状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基于GIS技术评估了其火灾风险;构建了集预防、救援、评估反馈于一体的综合消防安全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的消防规划策略,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历史文化街区抗御火灾的综合能力,适应街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俊  蒋玉川  
历史街区是城市演进历程的见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引起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在可持续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问题。文章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从改造前后的空间布局、功能导向、文化气息及价值效益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古迹改造过程中的得失,并提出了基于生态理念的重要性,以期探寻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的完美方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朔  姜斌  宋寿剑  
环境小品的生态设计是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构建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视角的设计分析,得出生态设计与其在设计思想、设计内容、设计审美方面的关联属性。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设计的路径:历史元素功能形式"再设计";古典园林式的生态审美意蕴营造;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辅以设计实例说明,以协助设计师进行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小品生态设计实践。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升洲路与中山南路的交叉口,有一条徽派和民国建筑风格交融的街巷,"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以著名的甘熙宅第俗称"九十九间半"为文化依托,亲历了中国近现代几乎所有战乱和硝烟,目睹了人世间无数次的悲欢和离合,如今静静得卧在这里,安详地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缓缓地摇着蒲扇,娓娓道来过往的故事。南京除了令人津津乐道的明文化、民国文化外,还有一个就是鲜有人提及的清文化。"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这里粉壁黛瓦、雅致风华的江南建筑风貌凝聚了南京历史文化之魂,显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态,更展示了一个城市的人文和艺术水平。穿过醒目的"熙南里"牌楼,走进不远处的街区内景——甘熙宅第,这里有云锦、剪纸、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